第十一章 小鳥小飛(下)

鄭朗說道:"四兒,將房門關起來."

雖說現在的賬目,對他來說,比較容易,後世的某些人,那才叫做賬呢!然而帳冊多,也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

先從天聖二年的帳目開始盤查.

劉掌櫃與鄭帳房死活不承認,那麼自己來給他們上一堂生刻的教育課.說起來鄭賬房,還是同族的人,受過父親的大恩,唉,人心不古啊.

敲打著算盤,四兒好奇的問道:"大郎,這樣就能算出來啊?"

"嗯,如今最快的計算方法."

算盤珠子響個不停,宋伯從外面買了一些飯菜,端了進來,草草地吃了一頓飯後,鄭朗繼續清算帳冊.老宋頭看他查賬的速度,唬得一愣一愣的.

低聲問道:"大郎,管用不管用?"

"宋伯,你看這里,再看看這里,僅此一處,就誤差了五十六緡多錢的賬款."

宋伯趴在上面看,沒有看出來,做得很巧妙的.鄭朗細細地指出後,才恍然大悟.

"這僅是天聖二年,那時我的爹爹尚在世間."

"他們為什麼如此膽大?"

"簡單啊,爹爹生性馬虎,自己還有豐沛的薪餉,對這項收入並不計較.不過應當誤差不是很大.倒是爹爹去世後,幾個人看我家孤兒寡母,膽子也逐漸大起來.後來又聽到我的故事,認為鄭家早遲會讓我敗光.于其讓我敗光,不如先讓他們腰包肥起來,又自認為自己做得很巧妙,所以今年出現了虧空."

"大郎,這是什麼物事?"

"珠盤哪,你問一下肖伯就知道了,我在珠盤上做了一些改進."

"老天終于開眼哪."老宋激動的說.

這個管家還是很忠心的,鄭朗立即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低聲說道:"宋伯,不要激動,呆會兒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等我將賬目全部查完後,一一清算."

"嗯,要不要我回去對幾位大娘娘們通稟一聲."

"不用,太平盛世,想他們也沒有這個膽量."

宋朝的老百姓也許比唐朝生活得好,然而銳氣與鋒芒,都讓趙匡胤與趙匡義哥倆銼完了.就連地痞小流氓打架斗毆時,經常出現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搞笑場面.以前那個鄭朗,是令類中的令類,生生將晏大學士都嚇著了.

僅憑店里面這幾個人,沒那膽.況且還有幾個對鄭家很忠心的人,比如宋伯與許伯的兒子,此時就在店里面干活.

天色將黑,劉掌櫃笑咪咪的走進來,說道:"大郎,若是缺錢用,先從我這里再支一些."

別玩了,憑你怎麼能將我的賬目查得出來?回家喝奶吧,或者繼續到明珠樓泡你的婁大美妹,看看她今天會不會給你小屁孩的面子.

"不用,這些帳目我還沒有查完,我要將它們帶到客棧去,大約三天後,才能還給你們."


"遵命."劉掌櫃繼續笑.心里面想,憑你,查十年也別想查完.或者你另請了高人,今天前來只是做一個幌子,但劉掌櫃也沒有認為有那個高人,三天時間就將這些賬冊全部查出來.

帶著四兒,宋伯,將賬山搬到牛車上,找了一家客棧住下來.

四兒爬上了床,先替他將床暖熱,期盼地問:"大郎,你真能三天時間將它查完?"

"大約吧,有可能要不了這麼久."

今天大約將天聖四年的賬目理出來一大半,就是四年前賬目也有巨大的漏洞,查到目前,前後出現了七百多緡錢的錯誤.有可能僅這一年,就有上千緡錢,進了店里面幾個重要人物的腰包.說著,借著油燈,繼續在燈光下面,核對著賬目,有錯誤的地方,用筆寫在紙上,以便到時候雙方核算.

沒有過多久,外面稟報,說劉掌櫃來了.

將那幾張紙藏起來,笑著迎了過去,說道:"這麼晚,劉伯前來有何貴干?"

劉掌櫃不放心,雖說是敗家子,憑借他老江湖的經驗,總感覺有些不對的地方,來客棧看一看.沒有其他人,僅是鄭朗一人,心中松了一口氣,滿面春風的說道:"你來鄭州城中次數不多,我不放心."

"沒事,有宋伯呢."

"是啊,那就好."隨便聊了幾句,告辭.

"這個壞家伙."四兒憤憤不平的說.

"不能這麼說,人心,總是沒有足意的,又誤認為有了機會……"

"以前我還認為他是好人."

"好人壞人,豈能從臉上看得出?用之好,則是好人,用之壞,則是壞人.**是一步步養成的,道德也是一天天培育起來的.但我還是不放心,怕冤枉了他,所以一來鄭州城,到李記茶樓觀察了一會兒.一溜子,十幾家布店(宋朝城鎮各手工業行,喜歡聚集在一起),我家的生意不算最好,可也是中上等份.這是一本活賬冊,通過它就能看出是否能盈利.進了店後,看了一下布料,比較齊全,這也決定了是否能招來客人,也是盈利的關健.然後我又擔心爹爹去世後,團行對我家打壓,確認了一下.這才斷定,非是虧損,而是幾人貪墨了."

"原來如此啊,大郎真聰明."

不是聰明,我不是僅活了十年,而是活了近三十年,這麼多年飯不是白吃的.

也感慨宋朝商業的發達,僅自家一個店鋪,有可能一年盈利就達到了三千多緡.和平年代,宋朝物價也上漲,初期每斗麥僅十文錢,米二十文錢.現在每斗麥三十文錢,米七十文到一百文錢,粟更賤,然而農業的發展,不象唐朝,除了一些偏遠的山區外,粟漸漸不成為百姓的主糧.除了粟外,還有黍與豆.

按米價折算,一緡錢相當于四百多元人民幣.考慮到宋朝稻米貴,實價更高.

當然,象他家這樣的大店鋪,在鄭州城各行各業,加在一起,也不會超過幾百家.許多中小店鋪,僅只能溫飽,有的潦倒連房租都付不起.

呆在客棧里整整查了兩天,到了傍晚來臨,對宋伯說道:"麻煩你到武推官家中,將武衙內給我請來."

"這不……"宋伯臉色猶豫不決,武衙內正是原來鄭朗狐朋狗友之一,在家老三,比鄭朗大兩歲.自家小郎君好不容易學好了,怎能又與這些人裹在一起?

"宋伯,我喊他有用."鄭朗心中只是覺得好笑,都是蛋大的小孩子,在家中又嬌慣,自家有錢有勢,難免做出一些不好的事.難道還能影響自己的心性?

"……"


"宋伯,他父親是推官,明天能扯一扯虎皮."

宋朝的官制,讓人頭很暈,有職官,這是定品級,俸祿,章服與序遷的.但不是職權所在,職權所在的是差官,比如帶有判,知,直,試,勾,管勾,提舉,提點,簽書,監等字眼的官職,這才是實權所在.後來在寄祿官上又加上權,行,守,試的字樣.往往一個高官前面有幾個頭銜,先是寄祿官階,然後是散官階,差遣,封爵,食封,這樣的順序組合,又稱結銜.官越高,銜結得越長,有時候能拖近十個頭號出來.

還有的官職分工不明,比如說推官,隸屬于三司六部的推官沒法比較,相當于後來的辦公室主任,高級秘書人員.京城的推官相當于法院院長,很有實權的.地方的推官,僅有掛職而沒有實權的意味了.

不過用來嚇唬嚇唬劉掌櫃足矣.

一會兒武三郎帶了過來,見面大聲喊道:"鄭大郎,想死我啦?"

"為什麼不去我家?"

"這不是怕幾位老大娘罵我嗎?我陪罪,明兒請你到醉白樓大吃一頓如何?"

"三郎,倒不用了,明兒幫我一個忙."

"什麼忙啊?"

"你附耳過來……"

"行麼?"武老三狐疑的看著旁上厚厚的賬冊.

"放心吧."

……

第二天,更近了年關,店里面十分忙碌,帶著武三郎,以及四兒與宋伯,又回到了布店.沒有讓武三郎進去,只是讓他站在外面.自家事,能解決之前,沒有必要驚動外人.

將劉掌櫃與幾位主事的人喊了進去.

讓眾人坐下來,鄭朗將紙打開,說道:"以前的賬,我就不問了,天聖二年間,你們利用各種手段,扣克了五百六十七緡又三百二十七文錢,利用大宗金銀交易的差價,扣克了三百八十九緡又七十三文錢,還有三百多緡賬目有意混淆不清.天聖三年,扣克了九百六十四緡又八百七十六文錢,金銀的差價,扣克了四百九十五緡又四十一文錢,還有六百多緡賬目不清.天聖四年,扣克了一千一百五十六緡九十七文錢,金銀差價扣克了七百九十一緡六百三十七文錢,還有九百多緡賬目不清.至于今年,你們大約貪墨的心思亂了,經營狀況是不如前幾年,然而克扣得更凶,特別我出事後.我替你們查清了一下,共計克扣了一千五百九十八緡又四百七十二文錢,金銀誤差八百七十二緡九十九文錢,以及一千余緡不清的賬目."

"大郎,你不能胡說啊."

"我有沒有胡說,你們看這份賬單."將手中寫下來有問題的賬目單據拿了出來,一共兩份,一份備抄,這是原始的數據,交到他們手中.

"這不可能."

"若你們不服,賬冊我送到武推官處,那麼我們只好公堂上見了."

"這是誰算的?"劉掌櫃臉上終于失去了笑容,變得陰晴不定.

"是我算的,莫欺了少年,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