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疊陽春(下之下)

【神馬 .. 更新最快最全的免費小說】

劉知州腦海里回想了一下《陽關三疊》的曲調,又看了一眼長軸上的詩句,這張張馳馳的,豈不正是用文字的內容氣勢,變相的彈奏一曲《陽關三疊》?難怪他說詩的名字叫三疊陽春.

若是如此,那更了不得啦!

忽然醒悟過來,希文?鄭朗的詩與字給他帶來的沖擊太大了,不然一聽這個字,就知道來了什麼人.

轉過頭,看到一個方臉中年人與一個長臉青年人站在一起.走了過去,低聲問道:"閣下可是范希文?"

"正是,見過劉知州."

"久仰,久仰,"劉知州拱手說道.

這人正是范仲淹,二十七歲時考中的進士,比起一些天才來,稍有些晚.不過還有更多的人,比他更晚才考中.天禧五年,作鹽倉官,上書江淮漕運張綸,痛陳海堤利害,建議重新修捍海大堤.于是調任興化縣令,與好友滕宗諒共同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興化災民心懷感謝,在他離任作祠懷念,甚至許多災民竟跟著他姓范了.因政績調回京師,任大理寺丞.但天聖四年,其母病故,回家守喪了.讓晏殊請到南京,讓他在雎陽書院授學.因為其人官品佳,道德也為人稱贊,學問也好,教學時又很認真.雎陽學院的學風在他的教導與督促下,煥然一新,四方前來討教的學者更是絡繹不絕.

官職沒有劉知州高,歲數更沒有劉知州大,可面對范仲淹,劉知州不得不尊重.

至于另一個人,劉知州不知道了.

洛陽富弼,才學驚人,讓范仲淹以為有王佐之才,推薦給了晏殊.晏殊與之語談,同樣十分賞識,于是將女兒嫁給了他.

"劉知州,不敢受."

"希賢,怎麼有空來到鄭州?"

是富弼聽說了這次盛會,拉著范仲淹來的.不過二人僅只是看一看,雖然富弼也剛剛二十出頭,這種場合,他還不屑于出來賣弄.況且人家提愛的是鄭州學子,自己是洛陽人,兩不相干.

然而看了好一會兒,與鄭朗一樣,覺得索然無味,甚至還不如婁煙那一聲脆唱呢.

直到鄭朗的出現,二人才來了精神,衙役們干什麼的?最會察顏觀色了,一看這兩人的氣質,也沒有阻攔,讓他們漸漸擠到場子中間來了.

不過沒有回答,范仲淹指著鄭郎說道:"劉知州,稍會聊,我們看一看,他是如何寫這最後一疊的?"

"是啊."

范仲淹雖然美名遠揚,然而眼下最關心的,還是這個鄭家子的字與詩.

圈子外面的百姓同樣急得抓耳撓腮,只聽到里面不時的喊好呢,有許多人都失了態,究竟寫了什麼啊?看又看不到.但有的人已經知道了,此子在寫一首很長的詩.

長詩與短詩那個更難寫,有許多人產生爭論.短詩想寫得短小精悍,言之有味不易.但還是有更多人贊成長詩未必難寫,可寫得出彩更難,這麼長,又要講究一些音律的變法,與內容的連貫完整,很不容易.

特別對于鄭朗這樣才十二歲的少年,想要駕馭它,並且還贏得一致的好評,更是難上加難.

這個鄭朗不知道的,更不知道被後世輿為真正的士大夫,就站在他身後,饒有興趣的觀看.也不能知,否則思緒一亂,這首詩也寫不好了.劉知州攀談之際,他又寫好了幾行:

諸仙慈懷調凡路,玉帝蕩暇清朝班.

陰霾傾散云霞回,慘靄頓去春日暖.

桐和荻賀葉瑟瑟,蜂飛蝶慶舞翩翩.

河水無阻向海去,一路鋪綠到天涯.

粼光彈奏黃金曲,青藻編織碧玉釵.

繞檣紫薇飛雙燕,傍水芷蘭發岸花.

彩帆漁歌興唱晚,長亭送友西影斜.

潮生甘醇潛入夜,月上玲瓏半還家.

看到這里,富弼也笑了,說道:"希文,看他怎麼轉了."

范仲淹也是一笑,但轉念想了一想,似乎也不好轉的,春天都到了濃時,難道再寫夏天?這與今天這個詩社有些不大相符了.

潮來潮去近河口,河伯已至滎陽所.


卷煙輕撫河中芙,掩袍悄語堤邊柳:"

此乃楚漢爭雄地,當年慘烈非汝憶.

兩軍相峙鳥不下,旌旗蜿蜒一百里.

鼙鼓動天山川震,箭簇簧雨閃電鳴.

縱橫馳騁作奔獸,進退組列化黑云.

競戈貫甲穿胸骨,爭劍掠面博亡魂.

征馬虺隤創口裂,殺氣凜冽江河凝.

水染鮮血霞失彩,野成尸窟山隱平.

四年對仗生死決,只為一姓好正名."

富弼長松了一口氣,道:"終于轉過來了."

居然用楚漢相爭的慘烈場面,作為最後一個**.真是出忽意料啊,這一刻,心高氣傲的宣弼都有些折服.

范仲淹道:"別急,看他怎麼收."

氣勢如此之大,結尾更難收,收得好是一首好詩,收得不好,整首詩前功盡棄.

然而鄭朗不知,繼續往下寫去.

河柳聞之心戚戚,新葉搖兮語囈囈:"

一水至此尚艱難,遑論興亡替更事.

錦鏽光里亦努力,莫使前事當後師."

語罷伯柳兩相散,天際方紅風輕漫.

參差云樹罩晨輝,高低粉杏籠煙淡.

河水無聲瀉千里,數點白帆天際現.

"好!"這一次連范仲淹也喝了一聲彩.僅數句,主題變得清晰起來,立意更是高昂可貴,整首詩得到了升華,也暗喻了此次鄭州知州舉辦詩社的用意.最後余音嫋嫋,意境與音律也合了《陽關三疊》的曲韻,也隱隱的有了象征意義.作為一個十二歲孺臭未干少年人寫出來的,算是極難得的佳作.當然,他這聲喝彩聲早就被諸人淹沒了.

鄭朗放下了筆,對劉知州說道:"知州,小子可否能將陳四娘帶走?"

"能,能,"此時鄭朗向他討要他的孫女,只要能正名,給一個妻子的名份,劉知州也多半會立即答應下來.

走到了陳四娘面前,神情改變了,畏懼消失,取而代之是眼中一絲欽佩,一絲迷茫.想不明白,怎麼一轉眼功夫,此少年變華麗麗的來了一個大變身.

鄭朗低聲說道:"陳四娘,到我家,教我兩年琴技,我會找一個忠厚的人家,讓你下半生有一個好的歸宿,你願意嗎?願意就跟我走吧."

"奴……願意."

別急啊,你還要問一聲提撥你的新太守呢?居然忘記!

"那我們回去吧."

"喏,"四兒高興的答道.

說我們家小主人不行,看到沒有,那一個敢說不行.

這一次都不用呼喝了,人群就自動閃開一條道路.有的老百姓眼中都有了畏懼感,這時代特信鬼神,二十幾歲寫出讓知州等人失態折服的詩字,也許有之.可十二歲的孩子居然讓場子中間那麼多大人物折服到瘋顛的地步,這意味著什麼!

忽然婁煙說道:"這是抄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