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鳴天下(四)

過了好久,四兒才問道:"那個人是誰啊?"

"他啊,是一個讓我很佩服的人,"鄭朗道,其他的就沒有說.

自己前來,只是想做一個曆史的見證者,同時鼓了一曲,表達對這位士大夫的仰慕,彈完了,也就離開.他現在是什麼身份?一個好色的浪蕩子,沒有必要,也沒有資格與這個冰清玉潔的士大夫攀談.

這個問題,劉渙他們也在問.

范仲淹本來想說,最後忍住沒有說.

鄭家子僅是一個布衣,今天場景又有些驚奇,讓他隱隱感到會有事生,不想讓這個少年卷入其中,因此,僅僅一笑,就離開了.

可還是小視了這件事的後果.

京城百姓直達天庭,本來就住著許多官員,甚至有可能連皇家生的事,都能傳揚出去,況且范仲淹的上書?作為老百姓,還是認為趙宋才是正統的.

因此很多人,支持范仲淹的行為.

鄭朗只想表示一下尊敬,話說得少,但越見古怪.特別是他的儀態沉穩,就象一個大人一樣.許多看到這一幕的,又不知道他的來曆,于是產生了種種猜測.

居然都有人說是兩個仙童,不是從人間來的.否則有那家的孩子十一二歲,有這等的風采?

幾個大佬聽後,知道不妙了.

但生也生了,不能將老百姓嘴巴捂上,一個個直皺眉.范仲淹主動離開,好不容易,卻又冒出這件事.

只好裝聾作啞,祈禱內宮暫時不會聽到,那麼過了一段時間後,閑言碎語消停了,也就平安無事.

但怎麼可能?

老太太沒有找幾位大佬麻煩,卻將開封府尹王博文找來.

開封府尹在宋代的地位,只要熟讀曆史的人都知道,比如後來的范仲淹,歐陽修,包拯,或者前面的趙匡義,畢士安,寇准.就是在王博文前面幾任,也都是政績斐然的官員,薛奎,陳堯咨與陳堯佐兄弟,很有政績的清流官員王臻.

新知府王博文資曆稍差,仍然擔任過河北與陝西轉運使,為政平恕,很得民心.還有一個資曆,原先擔任過開封府的判官,又與監察禦史崔暨,內侍羅崇勳查曹利用侄曹汭謀反一案有功,算是劉娥的親近大臣,所以劉娥讓他權知了開封府.

沒有客氣,劈頭就問道:"為范仲淹奏琴的那個少年是誰?"

"啟稟太後,臣不知."

"京城里謠傳沸騰,為什麼不過問!"劉娥作色地問.

他大爺的,都成了仙童仙女,那麼老娘成了什麼?難不成是地獄里出來的女魔王!

王博文本來想說一句,只是彈了一曲琴,不用小題大作,聽到老太太話音里的不悅,嚇得不敢說,只好道:"臣這就安排人手去查."


這比那四賢者好查,兩個小孩子,男孩子喜歡奏琴,十一二歲,穿著似乎很不錯,應當家境還可以.于是挨家挨戶,或者順著各個客棧查下去,沒多久,就得到了消息.

王博文又寫了奏折,遞到了內宮,查出來了,是鄭家官宦弟子,其父早亡,原先還有一些惡跡.後來隱然改惡向善,閉門讀書,在今年鄭州的詩社上寫了一好詩,然後在那場轟動四面八方的花會上又寫了兩好的長短句,似乎字寫得也不錯.不知道怎麼來到東京城,有可能恰巧聽說范仲淹的一些事,年齡小,不懂事,前去彈了一曲《白雪》.

劉娥一看,氣壞了,怎麼又是這個鄭家子,下了命令,給我查,查是誰指使他的.

王博文有些流汗,只是彈一曲琴,誰去指使他?這麼蛋大的孩子,往公堂一拖一嚇,不要本來沒有的事也會亂說,那麼一樁冤案就出現了.不但出現冤案,有可能自己一生清名也化為流水.

不過太後的命令不敢違,只好下令抓人,走一步看一步吧.

鄭朗哪里知道生的這一切.

不錯,他腦海里儲存了許多曆史知識,包括馬上生的許多事,許多人的缺陷,例如范仲淹的迂闊,呂夷簡的手腕,夏竦的不要臉,歐陽修不顧大局,上跳下竄,韓琦的強橫,真實版包拯如何不顧國家大政,只盯著雞毛蒜皮小事磨蹭,至于司馬光的陰沉與王安石的倔強,更不用說.或者范呂之爭,龐包之爭,韓富之爭,司王之爭.

但知道,不代表著他會運用.就象他腦海里儲存了那麼多字與畫,到了他手上,能不能寫出來,或者畫出來?

根本就沒有想起來,

轉了一天後,剛回到客棧,幾個衙役如狼似虎的撲上來,將他按在地上.

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值得如此出手嗎?

鄭朗還沒有反應過來,雙手屈到背後,繩子捆了上去,接著枷鎖套在脖子上.這就是沒有功名的壞處,若有了功名,即使詢問,也是"請".

宋伯與四兒阻攔,被兩個五大三粗的衙役,一下子也推倒在地.

鄭朗說道:"宋伯,四兒,你們不要動."

宋代這時官場不算太黑暗,但這些衙役與什麼廂兵的,多是社會散雜人員,或者流民,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後世的城管,與他們有理講不清.然後想了一下,自己來到京城,比較安份守己,什麼也沒做,只是到處轉一轉,看了一些瓦舍的節目,或者京城的一些名勝風景,連各個青樓都一次沒有去過,更不要說與他人產生爭執.

眨眼就想到了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為范仲淹送行,彈了一曲,京城里稍微有些謠傳,讓宮里那個老太太不快樂了.想清楚了原委,又說道:"宋伯,你立即回去,帶一些錢過來."

監牢里生活不大好過的,需要打點.

又對四兒說:"你呆在客棧里不要動,以免走散,等待消息.更不用急,要不了幾天,我就會回來."

似乎這件事牽連了一些人,可那都是大人,自己只是一個小屁孩,老太太終不是武則天,她還要一個臉面呢.正是這個臉面,使她最後沒有坐上女皇帝的.

能好意思為堵天下人的嘴,對自己一個小孩子下黑手嗎?

過了朱雀門,走不了多遠就是州橋,橋東北就是大相國寺,土市子,靈東宮,再往北就是潘樓,樊樓,馬行街,西北就是都亭驛,旁邊就是開封府,後面是禦史台,尚書省,可以說是天下最繁華的場所.甚至有的官員辦公累了,從衙門里走出來,挨著牆壁,站在哪里默聽,隔壁就有青樓,能聽到青樓一些樂妓的演唱彈奏.若是聽中意,心里面合計了,下值後,該不該去樂一樂.

衙役就押著鄭朗向開封府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