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劫數再起看封 第一七〇章 原始受罰 武王自焚歸天


始被大敗,原來的盟友准提也在暗中算計自己,這一大受打擊。

原始一怒之下,便將一面幡取出。這幡名叫六魂幡,本來是他以前暗中練成的一件法寶。此幡有六尾,可書六人姓名,此寶祭練之初,需得設立一法壇,早晚用符印參拜,一日不得中斷。待得九九八十一日火候成功之後,便能在幡尾上書寫所要算計之人的姓名,對陣之時,將此幡搖動,出其不意,就能壞了幡上有名之人的性命。

這件惡毒的法寶,由不同的人練成,便有不同的功效金仙能算計金仙,聖人就能算計聖人,可惜的是有一樁缺點,如果對方有了防備,便不能成功。

原始經曆這一場大變,不但狠上了准提與接引道人,對那老子都有了七分恨意,怪他沒有出手,保住自己門下的性命。卻不想想白石就在一旁等著老子出手。老子自己的門下又沒有受到什麼損傷,如何肯為了闡教的興衰為原始出頭?就算出頭,老子也知道不是白石的對手。

原始將這幡取出之後,白石首先就感覺到一陣悸動,掐指一算,便發現了不妥,急忙招呼女媧與後土,讓她們將靈寶祭起護身。

那原始將老子,准提、接引以及白石、女媧、後土六人的名字提上之後,便搖動六魂幡,老子與接引、准提不及防備,只覺得原神一陣震動,似乎要脫體飛走,各自噴出一口精血,大驚之下。急忙將各自靈寶祭出,方才平靜了許多,但是仍然有一股牽扯之力不住的將原神往外引動。

眾人順著那牽引的力道,一起尋去,方才發現正是那原始在作法。這一下,不但准提與接引大怒。便是老好人老子,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氣。眾人一起上前指責原始天尊。

原始哈哈狂笑,道,“爾等既然要如此算計與我,便休怪貧道狠心。”說完,咬破舌尖,將一口精血噴在幡上。眾人頓時覺得那股牽引之力越發大了。

眾人正心驚間,忽見天上祥云萬道。瑞氣千條,異香襲襲,見一道者,手執竹杖而來。作偈曰:

“高臥九重云,蒲團了道真。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袖,一氣化鴻鈞。”

正是鴻鈞道人親至。鴻鈞道人將手一指,低喝一聲,“定”。便將那六魂幡定在空中。眾人感覺不到那股牽引之力,這才放下心來。一起上前參見老師。“弟子願老師聖壽無疆!不知老師駕臨,未曾遠接,望乞恕罪。”

鴻鈞道人道:“原始,你為何設此惡幡,要壞各位同門?”

原始道:“啟老師:眾聖人聯手,欲欺滅吾教,殺戮弟子門下,全不念同堂手足。一味欺凌,分明是欺老師一般。望老師慈悲!”

鴻鈞道人道:“你這等欺心!若不是爾等暗中設計,如何有這無邊殺伐?你不自責,尚去責人,情殊可恨!當日共簽封神榜,你何得盡忘之也!爾等乃是證得聖人,曆萬劫不磨之體,為五教之首,為因小事,生此嗔癡。使生靈塗炭。我若不來,彼此報複,何日是了?今日便與你等解釋冤,各掌教宗,毋得生事。”


鴻鈞道人對原始道,“你且回了玉虛宮,罰你閉關思過三千年,闡教弟子,各歸道場傳道。你可心服?”

原始見了鴻鈞阻止自己作法,知道這下禍闖得大了,不知有什麼懲罰,現在聽說閉關三千年,那能算得了什麼?聖人最不缺地就是時間,何況仍然允許門下弟子傳道。

鴻鈞又對著准提看了一眼,也沒說話,但是准提卻清楚的知道,這是鴻鈞在表示他的不滿,不敢作聲。

鴻鈞與原始天尊駕祥云冉冉而去。西方兩位教主也覺得是在呆不下去,只好辭別了各位回西方去了。

白石令弟子將文殊拿去填了北海眼,也與通天分手,自回玄清天。

通天見眾人都離去,便也帶了弟子,回到金鼇島。

那西歧沒有了西方教與闡教的支持,再也沒有半分抵抗之力。申公豹便有千般手段,但是商軍中仍然有許多截教門下之人在朝歌為官,使他獨力難支。

申公豹還想去找來一些朋友相助,可惜此時三界的修道之人都知道被申公豹找上門的,沒有一個好下場,只要看到申公豹來到,都遠遠地關閉了府門,不願相見。

申公豹連聲長歎,知道事不可為,何況現在連原始天尊也被鴻鈞道祖判罰三千年閉關思過,無奈之下,申公

長歎一聲,在地仙界隨便找個地方住下來,不再理睬

武王知道大勢已去,再也沒有回天之力。申公豹前往三山五岳尋找救兵,卻一去不再回頭,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間,武王靈光一閃,想起申公豹曾經和他說過的封神之事,腦子中便開始急劇的轉動起來。這封神之事,顧名思義,便是能成為天上的神仙,自己一介凡夫俗子,且年事以高,就算伐商成功,也不過是數年的富貴。若是能進了封神榜,成了天庭神仙,豈不是能長生不死,比起人間帝王,卻是好上千萬倍不止。

有了這個念頭,武王的心情也好了起來,喚來內侍,傳令大擺筵席,並將宮中所有嬪妃喚來同樂。




在享受過最後一次帝王的奢華之後,武王泰然步上宮中最大的樓台,對內侍道,“孤祖孫數十帶,便是要奪取這殷商地天下,在孤手中,差點便能完成。可惜天不佑我,功虧一簣。今兵連禍結,莫可救解。孤乃是堂堂西伯侯之尊,萬一城破,為群小所獲,辱莫甚焉。欲尋自盡,此身尚遺人間,猶為他人作念;不若自焚,反為乾淨。你可取柴薪堆積樓下,孤當與此樓同焚。”

那內侍是世代服侍周王的心腹,聽罷,披淚滿面,泣而奏曰:“奴婢待陛下多年,蒙豢養之恩,粉骨難報。不幸皇天不興大周,禍亡旦夕,奴婢恨不能以死報國,何敢舉火焚君也!”

武王曰:“此天亡我也,非干你罪。你不聽孤命,反有忤逆之罪。況且孤家身亡之後,尚有封神之望,日後長生不死,豈不好過這人間百年歲月?”

那內侍聽到武王死後,尚能封神,方略解悲慟,大哭下樓,去尋柴薪,堆積樓下。武王自服冕,手執碧圭,珮滿身珠玉,端坐樓中。內侍將柴堆滿,揮淚下拜畢,方敢舉火。內侍痛哭數聲,大叫:“我王!奴輩當以死相報也!”言罷,將身攛入火中。

那武王因有了封神的念想,也不懼怕,蹈火自焚而亡。死後一縷真靈不消,盤旋不散。武王等了許久,不見任何異狀,心中大驚。這封神台卻是為何沒有半點的動靜?

武王思索良久,方才想起申公豹曾經說過封神台乃在朝歌某處,只好依照記憶,往朝歌而去。

那武王真靈,在天地間游蕩,非止一日,才來到朝歌。這一路上,武王初為新鬼,不知禁忌,數次被白日日出之時的陽氣所傷。等千辛萬苦到達朝歌附近時,一點真靈早就衰弱不堪。

這武王倒也不失為心智堅毅之人,便是如此境況,仍然不放棄尋找封神台。朝歌乃殷商都城,數百年氣運之地,對于魂魄狀態的武王,便是晚上也難以找到一個棲身之地。便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終于給武王找到封神台外。

那武王到了封神台之處,只等有人前來接引。此處乃是姜子牙用秘法築成,對各種陰魂甚是有利。武王不得其門而入,只好留在封神台地外邊,每天吸收一點陰氣,將養著自己的魂魄。

這日,武王終于見到有一人出現在封神台入口,急忙上前詢問。此人正是封神台的招引使者柏鑒。

柏鑒忽然見到一孤魂在外面徘徊,不禁嚇了一跳。再聽說武王的身份之後,臉上便有了幾許古怪的意味。柏鑒問道,“如此說來,你還是人間大王,不知為何要來此地?”

武王這一下滿腔地委屈都湧了上來,自己這一路之上的辛苦與危險,一時之間那里能說得完?但聽柏鑒問起,還是先回答他才是,“孤曾聽申公豹說起,便是人間臣工,有根性的修士,身亡之後便有封神的運數。孤乃西周之王,自當時福緣深厚之人,便徑直找來此地。”

柏鑒哈哈大笑,道,“此事卻是古怪,封神有周天之數,不久前燃燈死後,早已滿員,只等姜公伐周完成之後,便要封神。爾雖為西周大王,但也封神無緣,卻不知為何不見地府來人?奇怪,奇怪。”柏鑒一邊說,一變搖頭而去。

武王大驚,再要繼續說,卻不見了柏鑒。若非聽說死後能封神,武王又豈會自焚而亡?現在得知自己仙道無緣,武王大受打擊,心中渾渾噩噩,不知東南西北。片刻之後,月落星沉,紅日高照,武王的一點魂魄便被陽氣化作飛灰。可憐一代西伯侯,就此魂飛魄散,連重入輪回的機會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