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海戰落幕

戰斗的決定權交到了中日雙方的攻擊機手中,而這些攻擊機的飛行員也早就憋著一股氣了,開始只知道自己的艦隊正在進行炮戰,而他們而無法用上力,憋著的那股勁就積聚了起來,現在,是該他們爆發的時候了! 中國海軍的艦載攻擊機是單獨研制的,即不是與戰斗機通用的多用途攻擊機,也不是由陸軍的攻擊機改進而來的,而是專門為海軍航母研制的攻擊機,就如同大家都熟悉的A-6一樣,只為航母存在,是航母最主要的打擊手段!這種單獨為海軍研制一種攻擊機的做法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成本高昂,中國海軍只采購了300多架,單架成本竟然比陸軍最新式的戰斗機還要貴!任務單一,只能執行對地與對海打擊任務,空戰能力不強,僅僅能夠做自衛性的空戰。後勤保障麻煩,畢竟在航母上多出一種戰斗機,那麼就需要獨立的維護區間,也需要獨立的零部件,這些都加大了後勤保障的難度!當然,中國堅持發展海軍自己的專用攻擊機,顯然是有道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攻擊能力非常強大,比普通的多用途戰斗機要好上很多!雖然電子技術,發動機技術,以及制造機體的材料技術一直在進步,在21世紀初,為了控制成本,就連美國海軍都主要裝備多用途戰斗機,而放棄了已經完成了80%的A-12攻擊機項目。但是,現在海軍艦隊,以及陸軍部隊的防空能力照樣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隨著粒子炮的發展,艦隊的防空能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現在,多用途戰斗機因為其局限性,在執行打擊任務時面臨的難度是非常巨大的,主要是無法攜帶更多的專用打擊武器。所以,發展一種專用攻擊機顯得非常有必要。現在,不但中國在這麼做,美國也在這麼做了,其A-15已經贏得了競爭,正在進行下一階段的研制,在2050年左右將進入海軍服役。歐洲也是這麼做的,在放棄了新一代多用途戰斗機之後,也開始將專用攻擊機提上了發展日程安排。 與中國海軍的做法不一樣,日本海軍一直將航母作為艦隊的遠程防空火力艦,而並非是艦隊的主要打擊戰艦,所以日本航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艦隊奪取制空權,掩護戰列艦行動!在這一情況之下,日本自然不需要發展一種專用的海軍攻擊機了。當然,日本的經濟實力也決定他們沒有能力再發展一種全新的攻擊機,來增強航母的打擊實力。在日本的“赤城”級航母上,作戰時攜帶2個戰斗機中隊,3個多用途戰斗機中隊。所以,日本航母的配置是比較簡單的,但是這兩種主力戰機都是以空戰為主要任務,就算是多用途戰斗機的攻擊能力都不是很強。 接到了席林參謀長的要求之後,皮定均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派出了3個戰斗機中隊,4個攻擊機中隊對日本打擊艦隊發動了攻擊。而為了保護自己掩護艦隊的安全,還將另外2個戰斗機中隊增強到了掩護艦隊上空。 在中國艦隊的第一攻擊波中,擁有36架護航戰斗機,48架攜帶著最新式的反艦武器的攻擊機。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力量。皮定均心里很清楚,日本戰列艦的防禦能力比“興凱湖”級要好得多,如果席林他們被迫與日本戰列艦決戰的話,將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所以,現在他們必須阻止日本打擊艦隊前進,而這就要依靠這支空中打擊力量了! 派出了第一攻擊波之後,少將遲疑了一下。因為,現在艦隊還有足夠的實力再派遣兩支攻擊波出去,但是在派遣這兩支攻擊波的時機問題上,卻很值得考慮。 如果現在立即派遣第二攻擊波的話,那麼前兩個攻擊撥很容易成為一個攻擊撥,在日本打擊艦隊的防空系統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之後立即發動新的進攻。當然,這麼做將能夠增強打擊能力,同時卻會降低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因為,這種追逐戰至少還要持續幾個小時! 遲疑了片刻,皮定均做出了決定,立即派出第二批攻擊機群,要搶在日本人的航母以及主力艦隊趕上來之前,吃掉這四艘戰列艦,讓日本艦隊知難而退,而不是死纏爛打下去,這對他們將會非常不利。 中國主力艦隊的兩個攻擊波之間的間隔只有15分鍾,所以後世有很多人將這兩個攻擊波算著了一個攻擊波。如果按照這一說法計算的話,那麼中國這個攻擊波中有戰斗機60架,攻擊機108架! 此時,日本主力艦隊也開始放出自己的第一波攻擊群了。受到日本作戰思想的限制,宮本中將的做法就保守很多了。現在日本的4艘航母上,還有作戰飛機250架左右。宮本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去打擊中國的戰列艦,而是要保護好自己手里的4艘戰列艦。所以,宮本先派出了5個戰斗機中隊,前去為戰列艦支隊提供防空掩護。接著,才派出了108架多用途戰斗機,在沒有護航戰斗機的掩護下,向中國的戰列艦艦隊殺去! 宮本這麼做,其實是想為自己留一手。這次行動,是宮本自己主張要追擊中國主力艦隊的,而在行動之前,他並沒有收到海軍部的命令,雖然後來海軍部發來了命令,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將中國艦隊攔截下來,並且已經命令本土艦隊以最高速度向他們靠近了。雖然海軍部已經承認了中國艦隊正在西進的事實,但是這事本來是宮本自己主張的,所以仗打勝了,是海軍部的功勞,但是失敗了的話,那他就得承擔所有的責任! 在前面的海戰中,已經有6艘巡洋艦在中國戰列艦的炮擊下沉沒了,而且情報顯示,“伊勢”的主艦橋已經被炸毀,雖然影響不大,但是對宮本的心理打擊卻很大。而且“神威”號的A炮塔已經被報廢了,這些都是中國戰列艦火炮威力的證明。此時,宮本再也不對中國戰列艦的打擊能力感到有半點的懷疑,很明顯,日本在這之前的情報出現了錯誤,中國的戰列艦主炮不但能夠打擊日本的戰列艦,而且射程超遠!現在,中國戰列艦隊正在迅速西進,顯然是要脫離與日本艦隊的接觸,延長單方面的打擊時間。很明顯,中國此時正在准備空中打擊,在失去了巡洋艦的掩護之後,4艘戰列艦有多少防空能力呢? 當然,宮本心里也清楚,中國的主力艦隊(就是席林指揮的掩護艦隊)中有非常強大的防空戰艦,即使派遣再多的攻擊機去發動攻擊,效果都不會很明顯。而這些攻擊機的任務僅僅是拖住中國艦隊前進的速度,讓自己的戰列艦趕上去執行打擊任務。此時,宮本還抱著一絲幻想,認為自己的戰列艦能夠在戰斗中打垮中國艦隊,那麼勝利也就掌握在了手中! 在這些情況之下,宮本將寶貴的戰斗機部隊用于保護自己的戰列艦,顯然是一種很保守的做法,但是作為一名優秀的日本海軍將領,他這也是充分考慮到了日本海軍的特色所做出的決定。這一方面能夠保存自己的主力戰艦,而另外一方面,也能夠爭取到還手的機會。其實,這也是宮本的無奈之舉,如果日本艦隊有中國那樣的攻擊機的話,恐怕他早就將所有的航空兵用到打擊中國戰列艦的行動中去了! 雙方的攻擊機群在兩支戰列艦的中間空域相遇了。本來,護航戰斗機的職責是掩護自己的攻擊機對對方的戰艦進行打擊,而並非攔截對方的攻擊機,這是由後方的防空戰斗機承擔的任務。但是在這個時候,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中國飛行員犯下了一個錯誤,至少有3個中隊的護航戰斗機前去攔截日本的多用途戰斗機,雖然這極大的削弱了日本攻擊機群的攻擊能力,但是在另外一個方面,卻嚴重的削弱了自己攻擊機群的掩護力量,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 本來,中國海軍的戰斗機飛行員在這20多年中就沒有多少戰爭經驗,雖然2020年左右的中國海軍飛行員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但是一支再優秀的部隊,如果在和平時期中度過了20多年,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進步,也會變得非常糟糕的,現在的中國海軍航空兵就是這個樣子。有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卻發揮不出相應的實力! 其實,日本的飛行員也好不了多少,在發現了中國的攻擊機群之後,至少有一半的日本多用途戰斗機丟掉了攜帶的反艦武器,轉而向中國的攻擊機發動了攻擊,而另外一半的多用途戰斗機加快了速度,准備突破中國戰斗機的攔截網! 雙方在空中激戰了半個小時左右,才發現這並不是執行的主要任務。隨即,兩支攻擊機群幾乎同時取消了對對方的攻擊,各自朝著自己的目標殺了過去! 經過前面的空戰,第一攻擊波中的108架攻擊機已經有12架被擊落,另外還有7架因傷退出了戰斗。同時,掩護的戰斗機只有55架了,其中還有24架消耗掉了所有的中遠程空空導彈,幾乎無法起到護航的作用了! 而在中國的攻擊機面前,卻有接近100架的日本防空戰斗機。雖然執行打擊任務的攻擊機攜帶的都是射程超過了300公里的重型導彈,但是在日本戰斗機瘋狂的攔截下,只有50架攻擊機成功的發射了導彈。200枚導彈分成兩批,一批在35000米的高空,一批在海面上10米的超低空向日本艦隊殺了過去! 幾乎同一時間,日本的攻擊機群也開始對中國的掩護艦隊發動了攻擊,已經丟掉了反艦武器的50多架多用途戰斗機飛到了最前面。這些日本的戰斗機已經沒有多少中遠程空空導彈了,但是他們清楚,如果不吸引開中國防空戰斗機的火力,那麼後面的攻擊機將無法發動攻擊。可以說,這些日本飛行員幾乎都抱著必死的信心在戰斗,准備突破中國戰斗機的遠程攔截,然後用格斗導彈與中國戰斗機進行空戰! 隨後,48架攜帶著反艦導彈的日本多用途戰斗機在距離中國掩護艦隊250公里的地方發射了反艦導彈。因為日本的這些戰斗機的雷達反射信號都是一樣的,所以中國的防空戰斗機很難將其區分開來,這也是中國的防空戰斗機沒有能夠發動及時攔截的主要原因!當然,日本的導彈性能要差一點,只能夠貼著海面飛行,而不能發動俯沖攻擊,自然對中國艦隊的威脅就小了很多! 因為中國第一個將粒子炮裝備到戰艦上,而且在粒子束武器方面的研究處于世界最先進的位置上,所以中國的反艦導彈自然非常重視對抗粒子炮的攔截,同時中國艦隊的攔截能力也自然非常強大!而日本的粒子炮技術是從歐洲引進的,最先是在2030年左右,獲得了歐洲最基礎的粒子炮技術,後來日本與歐洲的關系出現了問題,所以歐洲也沒有再向日本提供更高級的粒子炮技術。所以,日本戰艦的粒子炮作戰能力自然低了不少,另外,其反艦導彈在對抗粒子炮武器的方面也存在著缺陷! 這一點差距,決定了中日這兩個攻擊波的攻擊結果。日本戰機發射的近200枚導彈幾乎全被擊落,只有4枚導彈打在了中國戰艦的身上,其中1枚擊中了“興凱湖”號的左舷,但是250公斤的半穿甲戰斗部並沒有能夠擊穿戰列艦的主裝甲,另外兩發命中“那錯”號戰列艦的導彈也只是震壞了幾部電子設備,就沒有造成更大的破壞了。只有一枚命中了“武夷山”號的導彈在巡洋艦的左艉甲板上開了一個大洞,並且破壞了巡洋艦的一根軸,讓巡洋艦的速度降低到了24節,隨後向南退出了戰斗。 中國戰機發射的200發導彈的命中率就要高很多了,至少有20多枚導彈准確的命中了目標,但是卻與日本的導彈遇到了同樣的一個問題,這些導彈根本就無法穿透戰列艦的主裝甲!命中“大和”號的4枚導彈,其中A炮塔中了兩發,但是只破壞了其中一門火炮,並沒與造成致命打擊,甚至連炮塔的轉動機構都沒有受到多大的破壞。命中主艦橋的一發導彈根本就沒有能夠穿透350毫米厚的裝甲,只是將艦橋上的雷達震壞了兩部!只有命中中部上層建築的那發導彈徹底的破壞了“大和”號中部的導彈發射系統,而且引起了大火,但是火勢很快就被控制了下來,並沒有造成更大的破壞。另外10多發命中“神威”,“伊勢”以及“扶桑”號戰列艦的炮彈都沒有起到多大的破壞作用! 其實,中日導彈的問題都一樣,就是缺乏破甲能力,而且戰斗部的威力不夠大,用來對付巡洋艦,驅逐艦之類的戰艦還能夠收到不錯的效果,畢竟半穿甲戰斗部巨大的破壞力在對付沒有多少裝甲防禦能力的戰艦時顯得非常有用。但是,對付戰列艦這種幾乎被裝甲包圍起來的戰艦,起到的效果就很不明顯了!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就存在,中國自己就進行過類似的實驗。2040年時,當4艘“興凱湖”級戰列艦都進入海軍服役之後,中國就曾經用自己的反艦導彈對“興凱湖”號做過實驗,取得的結果很簡單,反艦導彈無法擊穿戰列艦的主要部位處的裝甲,只能夠靠運氣,命中某些脆弱部位,才會對戰列艦構成有威脅的打擊。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如果要增大導彈戰斗部的穿甲能力,而不增加戰斗部的重量,就必然要降低戰斗部的爆破威力。試想一下,如果只在戰艦身上開個一米左右的洞,能夠造成多大的破壞呢?當然,只有增加戰斗部的重量才能夠增強導彈的打擊能力,但是增加了戰斗部的重量之後,要麼就必須增加導彈的重量,而這受到了攻擊機攜帶能力的限制,要麼就是降低導彈攜帶的燃料,而這又降低了導彈的射程,讓攻擊機的處境非常危險。這兩個矛盾直接限制了對反艦導彈的改進。 當然,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中國就在摸索著好幾種替代導彈的方案,但是在這之前,中國海軍的主要打擊任務是由戰列艦承擔的,艦隊戰斗機的作用一般是對地攻擊,在大洋上,中國海軍面臨的競爭並不激烈。所以,這些改進措施都沒有受到重視。到戰爭爆發的時候,幾種改進項目都還在研討之中,並沒有到實際使用的地步。 日本的做法比中國更為“激進”,因為日本根本就不重視導彈的作用,認為有戰列艦的強大打擊力量,就足以解決海戰中的任何目標了!而這也是有兩個客觀條件的,首先日本的科技實力讓其無法再發展一種先進的反艦導彈了;其次,日本的經濟實力,讓其無法在海戰中大規模使用昂貴的導彈,必須要將希望寄托在戰列艦的炮彈上! 可以說,雙方的攻擊都是非常糟糕的,這點誰也沒有想到。特別是對皮定均與席林來講,他們原本希望空中打擊能夠拖住日本戰列艦一段時間,但是戰斗下來,日本艦隊的速度卻沒有半點減慢,反而因為“武夷山”號的損失,掩護艦隊的速度降低了5節,同時艦隊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之中,至少耽擱了15分鍾時間重新編隊!而這5節速度,以及15分鍾的時間,對席林大校來講,簡直比割他的肉還要痛! 日本艦隊把握住了這段短暫的機會,迅速的將與中國艦隊的距離拉近到了600公里上,接著就立即開始了第一輪炮擊,在沒有校射的情況下開始了第一輪炮擊! 當日本人重達1.8噸的炮彈砸到了“興凱湖”號後方250米的海面上產生的巨大震動傳來時,席林大校知道現在已經無法逃避了,如果他們此時再繼續逃跑的話,就只能使用1/3的火力與日本艦隊2/3的火力交戰,火力密度小了一半,那還怎麼戰斗! 無奈之下,中國艦隊開始轉向,開始首先搶占“T”字頭的有利位置,擺開了與日本艦隊決戰的架勢。同時,剩下的7艘巡洋艦開始向後放撤退,並且將攜帶的重型反艦導彈發射了出來。因為受到制導條件的限制,這些導彈的射程都在600公里左右,所以直到此時,才能夠發揮作用! 激烈炮戰在大洋上開始了。中日艦隊的巨型炮彈穿插著飛向對方的戰艦。而這時候,席林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制勝的一點,並且立即將負責通信的參謀員叫了過來。 “去,立即請求主力艦隊派遣戰斗機尋找日本人的偵察機,並且將其擊落,不能讓日本偵察機指揮為他們的炮彈提供引導!” 大校一口氣下達完了這道命令,這才松了一口氣,接著就連連自責,如果能夠早點想到這點,恐怕日本艦隊根本就不敢追上來了。現在日本的戰略衛星系統也已經不複存在,只要干掉這些日本戰列艦的眼睛,就算給日本艦隊指揮官一個天做膽,他們也不敢再將戰斗進行下去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正在苦苦思索怎麼幫助掩護艦隊撤離的皮定均少將也想到了這一點,在席林的請求還沒有到達的時候,少將已經派出了至少3個中隊的戰斗機,前去對付日本的那些偵察機了!這三個中隊的戰斗機都只攜帶了少量的對空導彈,它們的任務只是找到日本的偵察機,要麼將其擊落,要麼使其離開有效的監視與引導范圍,讓日本戰列艦的攻擊無法受到引導! 其實,這就是新式戰列艦受到的最大限制!在電磁炮技術得到決定性的進步之後,戰列艦的打擊距離已經不比航母小多少了。拿中國的航母攻擊機與戰列艦的主炮來比較。中國的航母攻擊機的正常作戰半徑是1100公里左右,而“興凱湖”級戰列艦主炮的打擊距離達到了900公里,如果使用發動機更大的火箭增程炮彈的話,這個距離還可以得到提升!而且,戰列艦的火力打擊密度並不比航母攻擊機的低。就憑這點,戰列艦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與航母的攻擊機比較起來,戰列艦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 新式戰列艦在作戰中必須要依靠前線指揮系統的幫助,在國家戰略衛星系統沒有遭到破壞之前,這一任務多半是由戰略偵察衛星,導航衛星,以及定位衛星所承擔的。有了這三種衛星,加上炮彈與衛星之間的雙向數據鏈,就能夠很好的引導炮彈進入末段攻擊范圍了,然後再依靠炮彈上的自導設備,自然能夠做到精確攻擊。這一點,已經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得到了檢驗,確實是非常有效的戰爭手段之一!但是,在國家戰略衛星系統受到破壞之後,就必須由別的方式來為戰列艦發射的炮彈提供引導了。當然,誰都知道,在全面戰爭中,戰略衛星系統是很容易遭到破壞的,所以很多國家都有這方面的悲分技術。而主要是手段就是依靠偵察機在前線為炮彈提供引導參數,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本這麼迷信戰列艦的國家中,航母都沒有被完全淘汰的一個原因了! 當然,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為此,中美歐都在發展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戰列艦提供最後的引導手段。而像日本這種次要大國,因為國力受限,而且技術也跟不上,自然無法發展全新的戰略偵察機了,而用普通戰術戰斗機改裝的戰術偵察機,在對方嚴密的防空系統面前,其聲存能力是非常值得懷疑的。而這一戰,就證明了這一點,戰術偵察機在激烈的戰爭中,幾乎沒有多少作用! 這場海戰,也證明了另外一個問題,即戰列艦的作戰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沒有完全的配套系統,那麼戰列艦的作戰能力是無法與航母比較的。如果這麼算的話,那麼發展戰列艦的成本並不比建造航母艦隊差。換句話講,戰列艦的成本並不低,甚至有點得不償失! 從這點上來看,這場海戰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至少,將世界海軍的發展分到了兩個方向上去。而現在暫時不說這些,還是來看看這場海戰吧! 由于中國艦隊首先轉向,所以很快就占據了“T”字頭的有利陣位,中國的4艘戰列艦的主炮基本上都沒有受到破壞,36門火炮的打擊威力是非常強大的。而最主要的優勢,是中國海軍的戰列艦主炮有射程上的優勢,換句話講,中國戰列艦不需要主動向日本艦隊靠近,就能夠發動有效的打擊了。 “興凱湖”級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速達到了每分鍾4發的水平,但是在實戰中,為了保持齊射時的准確度,所以射速一般是控制在每分鍾2發左右。另外,在600公里左右的射程上,“興凱湖”級戰列艦能夠發射全裝藥的穿甲彈,其穿甲威力足以擊穿日本戰列艦的主裝甲了,當然,破壞力更為強大! 當中國戰列艦開始射擊的時候,日本的戰列艦隊還在前進。與中國艦隊不一樣,此時日本艦隊必須前進,為了保證中國艦隊無法逃逸,他們至少要將距離接近到500公里左右,才能夠擺開陣型進行炮擊。但是,在繼續前進的途中,日本戰列艦仍然在繼續射擊,而這種只能夠發揮2/3火力,且射擊精度低了很多的炮擊,對中國正在高速運動的戰列艦的威脅並不是很大! 在第15輪射擊過後,一件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青海湖”號戰列艦B炮塔的3號炮因為冷卻系統出現了故障,被迫停止射擊,很快,整個B炮塔的三門主炮都停止了射擊。接著“青海湖”號升起了黃色信號旗,戰列艦上的火力系統出現故障,必須退出戰斗了! 早在建造“興凱湖”級戰列艦的時候,就存在著到底是使用老式艦炮還是裝備新式艦炮的問題,當時鑒于日本開始建造“武藏”級戰列艦的威脅,決定使用新式艦炮。但是這種射程達到了900公里的新式艦炮卻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即需要的冷卻系統比老式艦炮更嚴苛,雖然標准上的持續射擊時間為2個小時,能夠持續發射500發炮彈,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中,能夠持續發射200發炮彈就已經很不錯了。當然,在實戰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是很難達到這一數字的。最致命的是,該主炮的冷卻系統經常出故障,其故障間隔時間不到250小時,在和平時期,這已經是戰列艦上最大的技術保障難題了,而在戰爭中,如果出現這樣的錯誤,就將是致命的問題! 很快,“松花湖”號戰列艦上的主炮也出現了相同的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青海湖”號嚴重,只有A炮塔出現了問題,並沒有波及到整個戰艦的火力系統,而且工程師正在全力搶修,應該能夠很快修複。 這時候,席林不得不讓戰列艦降低了射擊速度。如果持續高速射擊的話,冷卻系統的問題就更嚴重了,而當射速降低到每分鍾一發的時候,他們將不對日本艦隊占任何火力上的優勢!問題相當嚴肅,但是現在優勢還是在中國艦隊這邊! 日本艦隊還在前進中,戰艦在高速前進的時候,射擊精度是要受到很大影響的,即使現在大多數國家主力戰艦的艦炮都有雙向穩定系統,但是在以60節速度航行的戰艦上,即使再先進的雙向穩定系統的作用都將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高速行駛的戰艦將嚴重影響到主炮的發射速度,而且有兩艘日本戰列艦的前主炮都受到了不輕的傷害,所以射速非常低。 中國戰列艦的艦炮進行了15輪射擊,而日本戰列艦只進行了5輪射擊,算上有兩座炮塔受到了破壞,日本戰艦只發射了90發炮彈,所有的火箭增程穿甲彈都沒有命中目標,最“理想”的一次,只打在了距離“松花湖”號200米的距離上,產生的震動,讓“松花湖”號的主炮停止了一輪射擊而已! 時間過去了1個小時,中國戰列艦在進行了75輪射擊之後,日本戰列艦已經處于非常危險的地位了。 “大和”號挨了4發炮彈,A、B兩主炮塔都受到了嚴重破壞,必須轉向才能夠用最後一座C炮塔射擊!“神威”號挨了三發炮彈,出了已經受損的A炮塔區再度受到打擊,艦艏嚴重變形之外,戰艦左側的所有防禦系統都遭到了打擊,速度也降低到了45節,已經無法跟上艦隊的速度了!“扶桑”號戰列艦的右側挨了兩發炮彈,戰艦左舷的防禦系統完全失去作用,同時通信系統受到了嚴重破壞,已經不能與前方的偵察機配合作戰了!傷勢最輕的是“伊勢”號戰列艦,但是在前面的戰斗中,“伊勢”號的主樓已經受到嚴重破壞,其持續作戰能力嚴重降低! 最糟糕的是,此時中國艦隊的戰斗機已經開始對日本的偵察機下手了。日本執行偵察任務的那些戰斗機本來攜帶的對空作戰彈藥就不多。而且基本上是單機,或者由兩機編隊執行偵察任務,在中國優勢戰斗機的面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戰斗打到這個時候,宮本中將已經認識到失敗已經無法避免,如果再做無畏的犧牲,帶來的將不是勝利,而是更大的失敗。 3月29日2點55分,宮本中將下達的撤退命令。雖然此時日本的本土艦隊正在趕來,但是怎麼也趕不上這場戰斗了,而且宮本心里非常擔心,中國艦隊要是反身全力一擊,先消滅掉他們,然後再迎戰本土艦隊的話,那麼日本海軍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而只有將自己的艦隊與本土艦隊整合到一起,才能夠迎戰中國艦隊! 5點30分,雙方戰艦脫離了接觸,“興凱湖”號戰列艦用最後一輪炮擊“送走”了損失慘重的日本戰列艦,然後立即調頭跟上了正在西行的主力艦隊,撤出了戰場! 這場持續了近8個小時的海戰終于結束了,雖然中日雙方的主力戰艦-戰列艦都沒有被擊沉,但是日本損失了6艘巡洋艦,而中國也有1艘巡洋艦受到重創。從整個作戰過程上來看,中國艦隊是完勝了。但是,對于中國艦隊為什麼不追擊日本主力艦隊的問題,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論。其實,以當時的情況來講,中國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回到本土海域,而不是與日本艦隊決戰,這從4艘戰列艦主炮暴露出的問題上就能夠看出來了,如果持續戰斗下去的話,恐怕最後失敗的將是中國艦隊! 雖然,這場海戰沒有分出勝負來,但是誰心里都知道,中國海軍這次是勝利了。4艘出現問題的戰列艦在1個月內就修複了,而日本的四艘戰列艦花了3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修理工作。當然,從戰略上來看,中國海軍沒有能夠占據主動權,今後的戰斗還很艱難! 手 機 用 戶 請 登 陸 隨 時 隨 地 看 小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