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場通俗小說之間的內斗

平禁亞抨擊《尋秦記》主要有三.

其一,文辭粗鄙,不堪入目.

在此時的上海,舊派文人寫的大多是章回體,以文言為主,白話文並不多見,北平才是白話文的興盛之地.

而且就算是白話文,也是文白相間.

文言文講究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

《尋秦記》通篇白話,還白的很徹底,完全不講究文辭優美,對仗工整.

在老派文人眼中,這就像是學生寫的作文一樣,自然不堪入目.

其二,曆史常識謬誤,故事情節生硬.

平禁亞批判《尋秦記》中各種人物的稱謂錯亂,隨意捏造曆史人物,作者對戰國時代的風土人情一竅不通,通篇臆想之言.

這些指責很有道理.

《尋秦記》本身就是爽文,不是嚴肅的曆史,不可能進行嚴密的考據,否則寫出來通篇古風,也就不成爽文了.

爽文的特征就是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至于故事情節,想要合情合理比較困難,這畢竟是穿越曆史,如果情節合理的話,項少龍在古代根本活不下來.

其三,篡改曆史,誤導民眾.

這才是批判的重.

平禁亞直接對准了穿越這種題材,認為如果這種題材泛濫開來,讀者很可能認為這才是曆史,從而混淆了真實的曆史.

曆史是嚴肅的,絕對不容篡改.

我們要站出來,維護曆史的尊嚴,把《尋秦記》趕出《自由談》.

以上就是報紙上對《尋秦記》的攻擊.

平禁亞雖然在報紙上大肆抨擊《尋秦記》,不過他內心里卻不這麼想.

作為"三人寫作組"的負責人,他有著不同尋找的商業眼光,一旦發現市場上某種題材火了,他就會跟風模仿,和書商勾結,騙取讀者錢財.

這是他生存的根本.

眼看著《尋秦記》受到市民的歡迎,他覺得這是給通俗打開了一條新出路.

想想看,曆史上有多少朝代,有多少精彩的故事,穿越者在其中縱橫捭闔,大殺四方,這是何等激動人心的事情.

只要讀者喜歡,這個題材可以無限制的寫下去.

不過他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他可以跟風,卻不會出頭.

他之所以用筆名炮轟《尋秦記》,除了在《自由談》上的利益糾葛外,也是為了探路.

和林子軒的想法類似,平禁亞也想看看這個題材能不能被社會接受,反正《尋秦記》不是他寫的,罵就罵了.

就算最後《尋秦記》被腰斬了,他也沒什麼損失.

如果《尋秦記》在社會上的批判聲音不大,被社會認可了,他立刻就會換個筆名寫一篇《尋唐記》來跟風,而且就用白話文來寫.

什麼言辭粗鄙啊,情節不合理啊,他才不管呢.

何況用白話文還能寫的多些,多賺些稿費.


在上海的報刊雜志上,文言文和白話文的稿酬不同,如果文言文千字三塊的話,那麼白話文只能千字兩塊.

不過文言文精煉,白話文可以灌水.

抱著這樣的心態,平禁亞向《尋秦記》開出了第一炮,他用的筆名叫網蛛生.

這篇言辭激烈,義正詞嚴的評論得到了強烈的響應.

上海是舊式文人的聚居地,《自由談》是鴛鴦蝴蝶派的大本營,培養了一批依靠賣文為生的職業作家,《尋秦記》的異軍突起讓有些人感覺到了威脅.

舊式文人對白話文有著天然的抵觸心理.

他們覺得文言文才是真正的寫作,白話文沒有文化內涵,而且穿越這種題材太過胡鬧,根本算不上.

他們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這部分人認死理,不願意做出改變,並且還要把新生事物扼殺掉,不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在平禁亞打響第一炮後,這些人成為了攻擊《尋秦記》的主力.

一時間,在上海的報紙上出現大量批判《尋秦記》的文章,甚至有人人喊打的趨勢.

林子軒看著報紙,心中感慨.

大家都是寫通俗的,相煎何太急啊.

其中爭論最多的有兩,一個是白話文的問題,還有個是篡改曆史的問題.

在清朝末年,文壇提出了"新文體",當時叫做通俗文言文.

五四新文動,提出了"白話文運動",意思是大家日常生活里怎麼的就怎麼寫.

從新詩開始到第一篇白話文,剛剛過去三年的時間,如今的報紙上依舊以文言文為主,所以想要改變數千年的文字習慣任重而道遠.

《尋秦記》因為白的徹底,白的不同尋常而備受關注.

相對來,《射雕英雄傳》還在他們的忍受范圍,有了《尋秦記》做靶子,《射雕英雄傳》反而安全許多.

有些批判《尋秦記》的人還會拿《射雕英雄傳》做例子,同樣是通俗,文辭和故事性差距真大,黃毅應該向金勇好好學習.

至于篡改曆史的爭論,引起了曆史學者的注意.

原本《尋秦記》只是娛樂消遣,根本引不起學者的關注,而這場由通俗內部作家發起的爭論擴大了《尋秦記》的影響力.

上海的曆史學者和知名文人分成了兩派.

一派意思是這不過是消遣,不是曆史,更不是真正的曆史,較真就沒意思了.

一派則大肆批判這種試圖改變曆史的做法,認為這是不尊重曆史,絕不能姑息.

似乎整個上海的文化界都沒有事情做了,《尋秦記》成了一種現象,不罵兩句不舒服.

而對于普通讀者來他們覺得看的爽就足夠了.

此時項少龍來到了魏國,參加龍陽君的宴會,碰到了信陵君,李園,韓非等人,舌戰群儒,而他的處境也是危機四伏.

讀者看的大呼過癮,《申報》的發行量大增.

正當林子軒准備反擊的時候,在北平《晨報》的副刊"自由論壇"上刊登了一篇短評.

短評中並沒有提及《尋秦記》篡改曆史的問題,而是認為"《尋秦記》之白話文正是白話文之未來."

這篇短評的作者叫做魯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