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卷而來

上海商界的圈子不大,林子軒找中間人約張時川見了一面,表達了想和張石川合伙開辦電影公司的想法.

林子軒以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當于給張時川送錢.

可此時的張時川正躊躇滿志的打算進軍證券投資行業,准備大干一場.

他連公司的都選好了,就在黃浦區的貴州路上.

他是個精明的商人,手上只有幾千塊的資本,卻對外宣稱募集到了0多萬的資金,以此來吸引其他人進行投資.

玩一手空手套白狼的好戲.

張時川知道林子軒是開辦銀行的,便極力鼓動林子軒把錢投入他的公司,並許諾會有豐厚的回報.

林子軒對此哭笑不得.

他對這種投機型的投資興趣不大,在腦海里也沒有找到民國時期股票交易的信息.

兩人各懷心思,根本談不到一起去.

林子軒頗為遺憾,不過除了張時川,他還有其他備用人選,並不著急.

誰也沒有想到,在隨後的幾個月里,證券投資行業發生了一場金融風暴.

191年秋冬兩季,全國許多大城市掀起了一場股票交易所的熱潮,交易所股票滿天飛.

其中,上海成立最多,竟有140多家.

一地設立這麼多交易所,其正常業務量根本不能保證,只可能專注于投機行為.

191年底,時近年關.

一些穩健的銀行和錢莊收縮資金,進而停止房款,銀根緊缺.

一向靠借款從事股票的投機者,資金運轉不靈,頓時陷入困境,證券價格暴跌,大批交易所的信托公司紛紛倒閉.

最後,100多家交易所及信托公司關門大吉,剩下幾家有實力有章法的勉強支撐.

這就是在上海近代經濟史上著名的"信交風潮".

191年八月初,百代唱片公司在《申報》上刊登了大幅廣告.

"天籟之音,唱響大地."

在廣告旁邊還有一張孟曉冬的照片,照片上孟曉冬坐在椅子上,以手托腮,穿著一身時下學校里流行的女學生的服飾.

清純似水,婉約動人.

在這個還沒有無線電廣播的時代,在報紙上打廣告是最常見的宣傳方式.

以往百代出唱片,也會刊登廣告,無非是"新片到貨,欲購從速"等等介紹性文字.

這一次的廣告創意來自于林子軒.

流行歌曲和以往的戲曲唱片不同,除了歌曲本身外,還要凸顯歌星的作用.

也就是要捧歌星.

否則大家光聽聲音了,不認識誰唱的,那不是白忙活了.

在這個年代,歌星無法依靠唱片賺錢,灌制唱片是一次性的酬勞,沒有分成.

也就是,唱片賣的好壞和歌星沒有任何關系,歌星可以通過其他舞台表演來賺錢.

這要從唱片行業的成本和利潤起.


以百代唱片為例,它在中國有自己的唱片制造廠,能夠在中國制造唱片,一張唱片的材料成本大約在兩角左右.

主要的花費是給演員的薪酬上.

按照此時的市場行情,戲曲名角灌錄一張唱片的薪酬是500塊到1000塊不等,因人的名氣而異.

到了三十年代,薪酬繼續上漲,百代公司給戲曲名家余叔言開出的酬金是每片5000元.

這是什麼概念?

林子軒寫《射雕英雄傳》,稿酬是千字三塊錢,他花費大半年的時間寫完一百萬字,得到的稿酬是000元.

這個年代銀元的購買力還是很強大的.

舉例來,林子軒給平禁亞開出的工資是每月180塊,一般的編輯每月80到10塊不等,中學教師工資是40塊左右,打字員月薪是0塊,辦公室秘書最低50元.

在上海單人租房每月六塊左右,吃飯包月需要十塊錢,下館子的話一頓飯花不了一塊錢.

坐黃包車更便宜,也就是一兩角錢.

一個單身漢,如果一個月有40塊錢,就能在上海過上不錯的生活.

由此可以看出,灌錄一張戲曲唱片五千塊是多麼高的薪酬,當然這是對于尖的戲劇名家來的.

相對于戲曲名家,歌星的薪酬就要底的多,灌錄一張唱片基本上就是一兩百塊錢.

這是因為戲曲名家已經成名,有觀眾基礎,唱片不愁銷量.

而歌星發唱片就要看市場反應,風險太大.

再者,戲曲演唱需要幾十年的功底,而歌星只要嗓子好,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稍加培訓就能演唱流行歌曲,這也是歌星酬勞底的原因之一.

孟曉冬灌錄這張唱片拿到了150元的酬勞.

唱片公司給發行商的價格是一張唱片兩元錢,唱片的材料成本才兩角錢,就算是加上各種人工費用,唱片公司也能賺取將近一半的利潤.

銷量越大,他們賺的越多.

林子軒當初想要和百代公司簽署分成協議,從每張唱片中抽成一角錢.

他還設計了一套方案,如果唱片銷量低于一萬張,他不要任何費用,這就是對賭協議.

可惜法國人不是傻子,百代的經理張常福也不同意,他們不會為了一蠅頭利而改變公司的運營模式.

百代公司對這張試水的唱片銷量估計的比較保守,他們認為最終應該在四千到六千張.

這是因為此前沒有例子可以參照,誰也不知道一向保守的中國社會能不能接受.

林子軒需要依靠百代公司成熟的銷售體系,讓孟曉冬一夜成名,從而打造出中國第一位流行歌星,那就要用各種手段來提高孟曉冬的知名度.

《申報》上的照片只是第一步,北平的《晨報》,天津的《大公報》等等報刊上都有類似的廣告,只有孟曉冬的照片略有不同.

有的端坐托腮,文靜如水,有的斜倚獨立,神情憂愁……

數十張照片,婀娜柔美,各具風姿.

廣告引起了不的反響,與此同時,唱片從百代公司發出,運往全國各地.

最開始銷售的自然是上海本地,當一名經銷商拿出剛剛送來的唱片,把它放到留聲機上的時候,一個柔媚清亮的聲音響起,在空中飄蕩.

"那南風吹來清涼,那夜鶯啼聲細唱,月下的花兒都入夢,只有那夜來香,吐露著芬芳."

靡靡之音,席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