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包羅《萬象》

林子軒既然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就表示和上海影戲公司的合作將告一段落.

他和但杜予聊起過這種家族式電影公司在經營上的風險,還邀請但杜予到他的公司來做導演,不過被但杜予拒絕了.

到底,但杜予只是個電影愛好者,沒有那麼大的野心.

他只想在滿足自己愛好的同時照顧到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了.

人各有志,不能強求.

林子軒理解但杜予的想法,大家好聚好散,以後或許還會有合作的機會.

此時《上海假日》已經拍攝完畢,正在進行後期制作,在十一月中旬就可以在戲院上映.

他投入了不少資金,自然不希望電影失敗,還積極的聯系法租界的戲院.

林子軒看過一些片段,肯定達不到後世《羅馬假日》的水平.

由于資金和拍攝技術的原因,有些場景甚至可以是粗制濫造,不過影片中殷明竹的表現非常搶眼,碾壓了其他人,包括他這個男主角.

她一出場就能吸引觀眾的目光,能夠帶動觀眾的情緒.

真是一個天生的演員.

林子軒准備把殷明竹挖到自己的公司來,簽訂合約,不過遭到了殷明竹的拒絕.

殷明竹還會繼續和但杜予合作拍攝下一部電影《海誓》,她畢竟是但杜予發掘的,當初也答應了拍攝《海誓》,不能出爾反爾.

她的家境殷實,不需要依靠拍電影賺錢生活,所以做事情全憑本心.

在拍攝完《海誓》後,她會考慮要不要加入林子軒的公司,當然前提條件是要有一個她感興趣的劇本.

林子軒對這種玩票的富家女非常無語,不過也明殷明竹講情義,值得結交.

《津門大俠霍元甲》這部電影不需要女主角,那只能以後再合作了,他相信以殷明竹的條件,在有聲電影里一定會大放異彩.

報館搬到法租界後,平禁亞覺得自己大展宏圖的時機來了.

這段時間,他用林子軒提供的資金收購了一家型印刷廠,設立了編輯所和發行所,拉攏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合作的辦事處.

這種辦事處是和當地的報館合作,給予當地報館一定的抽成,如此就能把萬象書局的刊物發行到全國各地.

平禁亞不滿足于只面向上海發行,他的目標是全中國.

目前,上海周邊的城市都沒有問題,南京,蘇州,杭州等地都有熟人,容易打通關系,而北方的報業比較排外,只能派人過去商談.

在刊物種類上,《通俗周報》只刊載,面對的受眾太了,他准備辦一本綜合性的雜志,命名為《萬象》.

《萬象》意為包羅萬象.

可以是,也可以是雜文,或者時事評論,國內外名人生平軼事,世界各地風物,邊民風俗,科普珍聞,史實鉤沉,飲食盤饗,工藝制造等等.

分為人物,社會,人生,生活,文明,家園,滴,互動,藝術等各個欄目.

只要有趣味,有內涵,能吸引讀者,就能在《萬象》上刊登.


這其實是林子軒借鑒後世《讀者》雜志的內容形式.

在後世,《讀者》雜志被稱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

它的發行量穩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

林子軒不想辦一本專業性很強的雜志,而是一本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通俗雜志.

在後世上學的時候,他看過很多期《讀者》,里面的不少故事很有意義,有時間的話可以寫下來.

他記得後世還有本《知音》雜志也很暢銷,專門講淒慘的人生故事.

《知音》雜志的文章向來以細膩動人著稱,創造了"知音體"這一形式.

很多讀者都懷疑《知音》雜志上故事的真實性.

有報紙甚至披露了《知音》編輯為了讓文章更"感人","好看",對原作進行加工,改編,甚至改變事實,編造故事.

就算是這樣,《知音》雜志的發行量仍然居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六位.

任何雜志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這麼大的發行量只能明老百姓喜歡這類故事,這種心靈雞湯的故事能夠撫慰讀者的內心.

林子軒覺得下一步可以模仿"知音體",創辦《知音》雜志.

還有鄭證秋和周劍允主編的宣揚婦女解放的《解放畫報》,也可以納入萬象書局的體系.

在後世有一本叫做《家庭》的雜志,原名叫做《廣東婦女》,是一本以戀愛,婚姻,家庭為報道和研究對象的綜合月刊.

發行量在全球文化綜合類期刊中排名第八.

雖然現在是民國時期,時代不同,可讀者的需求是一樣,以上的雜志針對不同的讀者群,能夠覆蓋全國大部分的讀者.

《萬象》針對的是社會精英,《知音》針對的是平常百姓,《家庭》則是針對女性讀者.

如此,一個龐大的報業集團顯露雛形.

林子軒對未來的規劃讓平禁亞佩服不已,他只是隨便講了講未來雜志的內容和運作而已,具體的事務還是要平禁亞來做.

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也為了服務好大老板.

在萬象書局成立之初,平禁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林子軒出一本詩集.

趁著新詩的討論剛剛結束,此時出詩集正是時候.

連郭沫偌都出了本《女神》,新詩的奠基人豈能沒有詩集,有了詩集才好意思自己是詩人,否則總有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

不得不,平禁亞在揣摩上意方面很有一套.

林子軒對此頗為滿意,他把自己的詩作整理一番,選出0首新詩,並寫信請胡拾和周作仁作序文.

這是為了回報兩人在和郭沫偌的論戰中對自己的支持,如此也可以拉近彼此的關系.

想要在文壇上混下去,朋友自然是越多越好,胡拾和周作仁無疑都是這個時代文壇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