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指東打西

進攻呂宋既其周圍島嶼戰斗的殘酷性遠遠的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想,特別是在巴坦群島,以及林加延灣的登陸作戰,所遭遇到的抵抗遠遠的超過了先前的估計。巴坦島上的戰斗持續了一周,迫使中國最後放棄了在周圍島嶼上的登陸行動。而直到20多天之後,才艱難的拿下了班詩蘭省,在呂宋島中北部開辟了一個不大的登陸場! 在林加延灣登陸,其實也是戰役開始之後,才采取的一個折中計劃。先前,空降15軍在拿下了哥黎希律島之後,原本計劃在馬尼拉灣登陸的海軍陸戰隊2師卻被用到了巴坦島方向,支持陸戰1師的行動。而日本此時也緊急從棉蘭老島調遣了5萬多軍隊過來,加強了馬尼拉等重要城市的防禦工作。所以,總參謀部最後決定,暫時不在馬尼拉附近登陸,而是在呂宋島中北部地區選擇一個新的登陸場,同時,謀求奪取巴拉望島! 正是這次戰役計劃修改,讓整個戰役的時間延長到了三個月。同時,兵力投入為之前計劃的好幾倍,到最後,光是空軍就投入了1500架作戰飛機!可以說,當時中國打得很無奈,但是又不得不打,因為這是20多年來,中國軍隊面臨的第一次登陸作戰行動,而20年,足夠產生一次軍事革命了,必須要在戰爭中,讓自己熟悉新的登陸戰術。因此,在第一次登陸行動中,花費得大一點,仍然是非常劃算的,至少為後面的登陸作戰行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為了減少對兵力的要求,放棄在巴林塘群島以及巴布延群島的登陸行動是必然的事情了。而到此,日本已經在這兩個群島上部署了2萬多部隊,明顯擺出了死守的架勢了。但是也該這2萬多日本兵倒黴,直到戰爭結束,中國都沒有攻占這些島嶼,道理很明顯,中國空軍摧毀了島上所有的空軍基地以及遠程兵器,而且這些島嶼都已經在中國的包圍之中了。那麼,島上的日本兵不但無法逃走,也無法對中國的軍事行動構成任何威脅。當戰爭結束時,島上的21489名日本兵只剩下了不到2000人,絕大部分是餓死的,還有部分是被疾病奪走了生命。戰爭就是這麼殘酷,只有勝敗,沒有人會關心一小搓人的生死! 放棄了在巴林塘與巴布延群島的登陸行動之後,陸戰1師在2師的配合下,迅速的拿下了巴坦群島,迅疾,兩支部隊被抽調了出來,在得到適當的補充之後,立即跟隨登陸艦隊,前往林加延灣外圍,准備投入下一場登陸行動。而巴坦群島的防禦工作交給了陸軍與空軍部隊負責,加緊修建島上的空軍基地,以為打擊呂宋島做出貢獻,為下一步的登陸行動做好准備! 到8月初,第4艦隊已經在高雄港完成了休整工作,在得到了一艘新航母以及一艘新戰列艦之後,第4艦隊出海與第1艦隊會合,組成了第4特混艦隊,並且通過巴士海峽進入了南中國海,開始為下一步的登陸行動做准備了! 為了能夠在下一階段的登陸作戰中打得更順暢,中國軍隊准備了近1個月。其中,重點加強了南海上的幾個大型島嶼上的空軍基地。這些空軍基地的首要任務是為空降部隊服務,因為空降部隊無法跟隨登陸艦隊行動。另外,還集中了4個陸戰隊師,200余艘大大小小的登陸戰艦。而擔任直接支援任務的第4特混艦隊擁有4艘大型航母,4艘戰列艦,到了戰斗的後期,還有8艘由貨輪改裝的護航航母(主要攜帶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斗機作戰,載機能力並不強,一般執行護航任務,主要作戰對象為潛艇,攜帶的也多是反潛巡邏機。當然,在必要的時候,仍然能夠跟隨主力艦隊作戰,為主力艦隊提供服務),12艘火力支援艦(仿造台灣戰爭期間建造的火力支援艦,只是,這種由10萬噸級貨輪改裝的戰艦裝備了12門戰列艦的主炮,攜帶的炮彈也是戰列艦的數倍。出了在防禦能力,速度上不如戰列艦之外,其打擊能力遠遠超過戰列艦。當然,這種戰艦也只能夠在自己奪取了絕對的制空權,並且有安全保證的情況下,才能夠為登陸作戰提供幫助,可以說是一種用途相當單一,單位效果卻非常顯著的戰艦)投入戰斗。而正是隨著後期大量戰艦的加入,登陸部隊才掌握了絕對的優勢,呂宋島戰役完全改觀! 在林加延灣開始的登陸行動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糟糕!擔任搶灘任務的陸戰3師從一開始進展就不順利,如果不是有強大的火力支援,恐怕早在日本優勢兵力的打擊下被趕回大海了。當然,日本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來,光是收拾陣地上日本軍人的尸體就花了不下3萬只裹尸袋!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中國在登陸呂宋島的時候,其實新的登陸戰術,以及在這種新的登陸戰術指導下的各軍種配合作戰的方式還在磨合之中,這絕對無法避免產生問題,甚至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相似的情況,在戰爭史上並不少見,比如二戰中的大規模機械化空地協同作戰,就是在戰爭初期,雙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才慢慢摸索出來的。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新式登陸作戰方法,照樣是在經曆了瓜島血戰,硫黃島血戰等數次殘酷的登陸作戰之後才總結出來的。而現在,新的軍事革命無法避免,自然會產生眾多的新戰術,戰略思想。而隨著變革的步伐,付出一點“學費”,也再所難免! 前前後後,海軍陸戰隊投入了3個師,一共75000人的兵力(海軍陸戰隊並沒有按照陸軍改編,仍然采用軍、師、團等編制,而且編制規模大很多,一個師的滿員兵力在24000到26000人之間),最後還動用了5個陸軍兵力投送單位,總共達到了近9萬部隊,才攻占了林加延灣周邊地區,並且開始集結兵力,准備對林加延市發動進攻。而至此,前前後後已經花了足足11天時間! 為了減輕登陸部隊的壓力,在登陸作戰的同時,空降15軍至少投入了4個兵力投送單位(按照當時空降軍的編制,1個兵力投送單位大概相當于原先的2個加強營的兵力,而實際上,也基本上是以2個加強營組為一個兵力投送單位的)在林加延灣登陸場後方進行了重點突擊,主要是使用機降戰術,奪取日本防禦陣地後方的重要地點,迫使日本防禦部隊放棄前沿陣地! 從整個計劃上來看,並沒有什麼大的錯誤,但是,在這次聯合立體登陸作戰中,部隊之間的配合成為了大問題。雖然,中國並不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在以往也有過小規模聯合登陸作戰的經驗,但是這次的聯合登陸作戰仍然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而最為特別的是,這次使用了大量的新式裝備,這為登陸作戰創造了太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考慮,直接造成了在戰斗開始之後,進展極為不順利的後果,導致建立登陸陣地時間過長,最終讓登陸行動陷入了困境! 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是新一代高速登陸艇,兩棲坦克以及兩棲裝甲車輛。其中,高速登陸艇的航行速度達到了55節左右,能夠一次將一輛重型坦克,或者兩輛步兵戰車,或者120名士兵送上海灘,同時配備了30毫米機關炮等自衛武器。而兩棲坦克的速度只能夠達到15節左右,兩棲裝甲車的速度能夠達到35節。雖然速度都不慢,但是這仍然沒有脫離平面登陸的范疇,在很大的程度上,都需要頂著日本軍隊猛烈的岸防火力,進行搶灘登陸作戰!另外,海軍陸戰隊也配備了多種直升機,包括運載量達到了25噸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可以將兵力直接投送到灘頭陣地後方。但是,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直升機那不到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不能滿足現代化戰爭對速度的高要求! 空降部隊能夠在登陸作戰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戰術運輸旋翼機。旋翼機的鼻祖是美國的VC-22,也就是非常著名的“魚鷹”。而到了2045年左右,中美等國都已經開發出了第二代旋翼機,並且著重加強了旋翼機在濱海戰斗中的作用。當然,中國是直接從第二代旋翼機開始發展的,一上馬就是運載量達到了25噸,能夠在滿載情況下航行2500公里的戰術運輸型號。而這,主要就是為空降部隊發展的,但是,這麼高的要求,也直接限制了這種旋翼機在登陸艦上使用!最終的結果很簡單,空降部隊有了理想的投送設備,但是海軍陸戰隊卻沒有!當然,這種載重量大,而且航程也不短的旋翼機發展出了多種型號,包括加油機,火力支援機,電子戰機,電子偵察機等等。而這其中,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的顯然是戰術火力支援型號了。這種配備了一門155毫米低能量電磁炮,3門30毫米機關炮,6挺重機槍的戰術火力支援戰機的近地支援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也是保證空降軍能夠獲得及時的,而且是長期伴隨掩護火力的基礎! 不管怎麼樣,登陸部隊花了足足11天時間才建立起了灘頭陣地,開始接收大批的重型裝備,這已經足夠日本防禦部隊做出重大的調整了。而日本防禦部隊首先要對付的就是那些被分割在後方的空降部隊! 雖然,最後戰斗是勝利了,但是這中間暴露出來的問題,值得每個中國指揮官反思,特別是那些總參謀部制訂作戰計劃的參謀人員,更是高度重視這次大規模登陸作戰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當然,軍工部人也很重視各種新式裝備暴露出來的問題,改進工作幾乎是隨著戰火在進行的。正是這種發現問題,認識問題,消除問題的作風,最終保證了中國軍隊在後面登陸作戰行動中的成功! 話扯遠了,在林加延灣登陸行動無法取得重大突破,甚至面臨失敗的情況下,總參謀部很快就找到了一個主要原因,空中支援力量嚴重不足,以第4特混艦隊的那點空中打擊力量,根本無法為登陸部隊提供主夠的掩護,而4艘戰列艦也不可能為登陸部隊提供持續不斷的火力支援。當然,空軍的基地基本上是在中國本土,台灣島,中南半島,也無法提供及時的支援。這也就有了後來護航航母,火力支援艦,當然,更主要的是,必須要為登陸部隊奪取一個能夠提供強大保障的前進陣地。最終,中國總參謀部高級將領的目光落到了巴拉望島,菲律賓西面的一個大島,一個曾經被中國控制了的重要島嶼! 把拉望島就如同一根長長的棍子一樣,豎在南中國海的東面,而北後就是蘇祿海,這也是南中國海與蘇祿海的分界處! 如果光從軍事意義上來講,巴拉望島並不是首要選擇,首先,該島地形並不平坦,只有北部,以及西面的濱海地區能夠修建機場,島上的機場都集中在了這一范圍之內,而且擴充潛力並不大;其次,日本在島上部署了大概3萬人的防禦部隊,並且節節駐防,要完全控制整座島嶼,並不是很容易;第三,就是中國現在還不需要這麼大的一個“空軍基地”,一個小點的島嶼也完全夠用了,比如其北面的卡拉棉島! 當然,中國選擇了巴拉望島,自然有自己的道理。首先,在南海戰爭之後,中國曾經長期控制巴拉望島,並且在戰後,控制了島上數個空軍基地,對這里的情況非常了解,自然能夠為進攻作戰帶來很大的方便;其次,就是控制了巴拉望島之後,就能夠威脅蘇祿海,讓日本無法有效的向呂宋島增兵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巴拉望島完全可以作為中國收複東南亞群島的前進基地,而事後,中國在進攻東南亞群島的時候,東線進攻部隊就是從巴拉望島出發的! 有了這些重要的理由,那麼巴拉望島自然成為了中國的首選。到8月底,總參謀部完成了進攻巴拉望島的計劃,到31號,進攻部隊也在海上集結完畢,就連在海南島駐防的陸戰5師(新編制部隊,原先的陸戰5師在戰爭爆發前只剩下一個骨架子了,出了軍官,士官之外,士兵都是由後備部隊補充的)也開到了黃岩島,戰役部署在9月4號左右完成。 9月3日,就在中國計劃進攻巴拉望島之前兩天,日本東南亞戰區司令官下了一道非常奇怪的命令,讓駐守巴拉望島的主力部隊,陸戰11師團調防呂宋島!這成為了這次戰役中的一個巨大的迷團,按照當時的情況,日本偵察機不可能不知道中國即將在巴拉望島登陸,但是山口大將竟然在這個緊要關頭將最重要的一支防禦部隊調到了呂宋島去,這不是為中國進攻巴拉望島創造了最好的條件嗎? 此時,駐守巴拉望島的兵力只有2個不滿員的陸軍師團,而且都是戰爭爆發後擴充的陸軍部隊,兵力不足15000人,戰斗力非常低下,甚至連必要的補給都無法保證。憑這點兵力,就想抵擋兩個中國陸戰隊師(陸戰4,5兩個師),以及新趕來的空降18軍的進攻? 進攻巴拉望島的戰斗在9月6日打響,比原訂的計劃推遲了1天,主要是讓日本軍隊撤走。進攻巴拉望島的行動就順利了很多,特別是在北部地區的登陸行動中,陸戰4師幾乎沒有遇到多少抵抗就成功的控制了一個面積10平方公里的灘頭陣地,隨後陸戰5師投入戰斗,與陸戰4師分別由東西兩個方向,沿著島的兩邊南下。而空降18軍在吸取了空降15軍的教訓之後,重點奪取島上的制高點,並且在每個制高點上配備強大的炮火力量,將全軍的火力部隊分做三批,依次推進。 到15日,地面上的戰斗就基本上結束了,日本殘余的不到1萬人的防禦部隊進入了地下,繼續抵抗。也有小批日軍進入了山區。而這,已經不妨礙工程部隊搶修空軍基地,迎接空軍戰機到來的行動了! 直到9月底,中國進攻菲律賓北部島嶼的行動,才開步入正軌,隨著空軍戰機大量進駐巴拉望島,拉近了支援的距離,能夠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及時的,強有力的支援之後,呂宋島的作戰行動也頓時順利了許多! 可以毫不猶豫的說,中國在攻占菲律賓北部島嶼的這場代號“風暴”的作戰行動,帶有非常大的實驗性質,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攻占幾座島嶼,而是要檢驗新的登陸作戰思想,檢驗登陸部隊的戰斗力,登陸裝備的效能。而正是這次殘酷的實驗,為後面的登陸作戰奠定了基礎。而在這場直到11月初才結束的戰役中,中國損失的近8000名官兵的生命並沒有白費,至少在後面的登陸作戰中,為部隊減少了數萬人的傷亡代價! 在策劃巴拉望島登陸作戰的時候,總參謀部已經清楚的意識到了“風暴”行動不可能在10月結束,而此時,日本已經開始向南部戰區增派兵力,甚至不惜減少在朝鮮戰場上的進攻力量,也要守住南部戰線。所以,必須要加快新戰役的部署行動,在日本緩過氣來之前,發動下一場登陸行動! 到9月底,中國已經將海軍陸戰隊的規模擴大到了55萬左右,編內有20個陸戰師,其中滿員陸戰師15個,還有5個正在擴充之中。這15個陸戰師中,陸戰5師是新組建的,前面4個是原來就有的,而另外的10個陸戰師中,有8個是由陸軍預備隊改建的,戰斗力並不是很強。而另外還在擴建的5個陸戰師才是原先陸戰隊編制內的部隊。但是,不管怎麼樣,現在陸戰隊能夠拿出至少9個師來發動新的登陸戰役。另外,空降19軍也已經完成了訓練工作,隨時可以投入戰斗。而空降17軍也已經從朝鮮戰場上抽調了出來,正在福州附近休整補充,最快能夠在11月初投入新的戰斗。所以,從登陸兵力上來看,並不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空軍方面,到9月底,空軍第5期飛行員的培訓工作已經結束。現在困繞空軍的不是戰機的數量問題,而是飛行員的數量與素質問題。戰斗機生產廠在戰爭爆發的這一年多時間內生產了數千架作戰飛機,但是空軍飛行員培訓機構卻只培訓了不到2000名合格的飛行員,加上征召的退役飛行員,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而現在,空軍在朝鮮戰場上被牽制了至少2000架作戰飛機,東南亞戰場上也牽制住了2500架作戰飛機,國土防空需要至少1000架戰機,最終,能夠投入到新戰役中的戰機數量不可能超過500架! 比較幸運的是,到11月,遭到重創的第3艦隊將能夠重新出海作戰,雖然航母數量仍然只有3艘,戰列艦數量卻能夠擴充到5艘,因為在11月初,至少有4艘新戰列艦服役。另外,還至少可以抽調12艘護航航母,15艘火力支援戰艦。如果將這支海軍艦隊算進去的話,那就有足夠保證新登陸作戰的海上支援力量! 隨著軍事力量的加強,中國在新登陸作戰時的胃口也就更大了。本來,制訂新登陸作戰的計劃,是總參謀部的任務。但是,此時總參謀部不但要負責朝鮮戰場上的作戰指揮行動,同時要策劃在菲律賓北部島嶼上的作戰行動,更要負責印度洋的護航作戰,以及在馬來半島上的防禦作戰,更要著重加強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在這巨大的壓力下,總參謀部幾乎抽調不出人員來,最終,制訂作戰計劃的任務交給了海軍部,由海軍部去負責。 這可以說是中國軍事指揮上的一大變革。在此之前,重大戰役的作戰計劃幾乎統一由總參謀部制訂,這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保證各軍種之間的協同。但是,這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總參謀部顯得非常的龐大與臃腫,到2046年,總參謀部的參謀人員超過12000人!而一個龐大臃腫的機構,其行動效率肯定高不起來。同時,將所有作戰計劃的大權都捏在手里,將嚴重限制各軍種的獨立作戰能力,更限制了各軍種的發揮,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新軍事變革的步伐,這對軍事發展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後來,中央軍委在發現將戰役指揮權下放到軍種司令部帶來的好處之後,立即開始削減總參謀部的人員,主要是將總參謀部的參謀員派到各軍種參謀部去。這一舉動,可讓總理暗笑了一場,為此,軍隊每年的人員費用至少少花20億!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相當的顯著,就是各軍種之間的配合怎麼處理?而且,在戰役中,到底是由哪個軍種來指揮戰斗,這也成為了重大的問題! 到2047年中期左右,總參謀部的職責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總參謀部不再干預戰役指揮,將指揮權落實到了每個軍種司令部去;其次,就是總參謀部開始主要負責協調軍種作戰。到戰爭結束時,中國在吸取了大量的經驗之後,終于制訂出了完善的戰役指揮規則,即在某個軍種充當戰役的主力時,其余軍種必須無條件配合。而至此,中國在戰役層面上的指揮改革才全部完成,而這也成為了中國後來的主要指揮模式! 話又扯遠了,到10月底,海軍部終于拿出了一套完善的作戰方案來,而這套作戰方案與之前總參謀部的作戰方案已經有了很大的出入! 按照原計劃,中國在完成了菲律賓北部島嶼的進攻行動後,將在宮古群島登陸,完成擴張艦隊出海口的計劃。但是在這個計劃中,海軍部卻將主要的目標對准了琉球島,第一計劃就是拿下琉球島,控制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而宮古群島上的日本軍隊將完全交給海軍艦隊與空軍,只要摧毀了宮古群島的空軍力量,上面的日本軍隊就再沒一點威脅了! 而在收複琉球的作戰計劃中,海軍不但准備將第3艦隊投入進去,而且第3艦隊將不以支援行動為首要任務,而是部署在琉球島東北部,主要任務是迎戰日本海軍艦隊!同時,海軍准備動用至少20艘潛艇,在島嶼周遍布置兩道海上封鎖線,嚴密封鎖島嶼,防止日本將支援力量送上島! 完成了封鎖任務之後,打擊艦隊(主要由護航航母以及火力支援艦組成)將承擔起對琉球島上日本軍隊的主要打擊任務。但是,直到此時,海軍仍然不會投入登陸部隊。按照海軍的計劃,必須要先摧毀日本的防禦力量,再投入登陸部隊。而15艘火力支援艦具備的強大打擊力量,足夠保證在短時間內摧毀日本在島上的一切防禦部隊! 最後,在保證日本防禦部隊的戰斗力受到重創時,才會投入登陸部隊,占領這座島嶼。而在登陸部隊中,除了兩個陸戰師之外,最多的就是工程兵。因為按照海軍的這一計劃,琉球島不但是海軍艦隊的活動基地,而且還將成為空軍,特別是戰略空軍的主要基地。由琉球島出發,戰略空軍不但可以直接轟炸日本本土,還可以繞過日本本土的防空火力網,對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海洋生產基地進行轟炸。而這,才是這次登陸作戰的核心,以打擊日本的戰爭潛力為主要目的,而並不在乎幾座島嶼的得失! 如果按照海軍的這一計劃,這個代號“海嘯”的戰役持續時間將達到4個月左右,而計劃時間是半年。為此,總參謀部最終並沒有完全同意海軍的這一計劃,畢竟時間太久了,而半年時間中,日本海軍將恢複元氣,至少能夠組織起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參戰,到時候,還怎麼保證登陸行動的成功呢?所以,最終該計劃被打了回去,按照總參謀部的要求,計劃的核心並沒有錯,但是整個計劃規模必須縮小! 當然,這個錯誤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海軍部第一次制訂這種大型聯合作戰計劃,而且將重點落到了戰略層次上,也就不可能是一次戰役計劃。同樣的問題,後來在陸軍以及空軍的計劃中同樣出現過。當然,隨著戰斗的鍛煉,後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11月初,海軍部再次拿出了新的計劃來。這次,改進的計劃將時間限制在了3個月之內,為此,海軍艦隊的作用作戰方向放到了支援登陸作戰上來,同時加強了戰略空軍的作用,而登陸部隊的數量增加到了3個陸戰隊師的兵力,另外還有一個陸軍炮兵投送單位,以加強登陸部隊的火力。而在預備兵力中,空降17軍將部署在台灣島上,負責在登陸展開之後,配合地面部隊行動! 11月中,總參謀部在進行幾處小的修改之後,批准了該計劃。同時,兵力開始調動部署,新成立的第2登陸艦隊也開始在浙江沿海集結,第3艦隊離開了高雄港,進入西太平洋,准備占領琉球島東北面的有利陣地! 戰爭中,變化永遠快于計劃,雖然按照計劃,支援艦隊,即由護航航母與火力支援艦組成的艦隊將在11月21日開始對宮古群島進行火力打擊,摧毀日本在該島上的空軍以及遠程兵力。但是,到20日,這支艦隊仍然停留在廈門港內,主要是彈藥補給還沒有到達!這也無法責備支援艦隊,因為此時戰爭的重點仍然在呂宋島上,大量的彈藥被送到了那邊去,補給自然成了問題! 正式的行動在11月27日才開始,代號“海嘯”的行動正式開始。如果從整體的戰略布局上來看,無疑,菲律賓北部島嶼上的戰斗只是一個掩護而已,成為了牽制日本兵力的戰場。中國在無意中,已經用上了聲東圾西這招! 可以說,直到“海嘯”行動開始,中國的戰略反攻也才算是正式開始了。如果不拿下琉球群島,中國就無法獲得西太平洋上安全的出海口,更不可能威脅到日本的戰略後方。而琉球島之戰,成為了中國反攻行動全面開始的信號! 在中國積極策劃收複琉球島的時候,日本也沒有閑著。隨著中國戰爭實力的增長,戰場上,日本感受到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朝鮮戰場上,雖然日本已經投入了足足150萬正規兵力,但是在技術裝備,特別是火力上,根本就不比80萬中朝部隊強多少,所以在付出了更大的傷亡代價之後,卻並沒有占到多少好處,為此,日本朝鮮戰區司令官已經被撤掉了兩個,毫無懷疑的是,朝鮮戰場已經陷入了僵局,中朝軍隊沒有展開反攻,是因為現在中國的作戰重點放在了西太平洋的島嶼上,而並非朝鮮戰場! 隨著菲律賓北部島嶼的陷落,日本在東南亞的資源產地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同時,海上航線也不再順暢,現在出產自大巽他群島的資源必須要繞過巴布亞新幾內亞,走東部航線才能到達日本本土,而這至少將耽擱2天時間,多走1500海里!而最主要的是,中國在拿下了巴拉望島之後,已經開始對日本在東南亞的生產基地進行全面轟炸,東南亞地區遲早都將落入中國的手里! 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日本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戰爭支出遠遠的超過了生產的速度,國內僅有的一點戰略儲備也是越來越少,而隨著資源的緊缺,日本的失敗征兆已經出現了。在這一情況之下,日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要開拓新的資源產地。而現在留給日本發展的方向只有一個,向南,度曲密克羅尼西亞,甚至南下珊瑚海,獲得新的資源產地! 在中國制訂收複琉球群島的計劃時,日本也在緊張的准備著。同時,日本海軍又重新擁有了5艘航母,其中3艘是新建成服役的,6艘戰列艦,以及21艘巡洋艦的實力,而這自然成為了日本再度向南擴張的資本。可以說,日本在制訂繼續南下計劃的時候,幾乎是孤注一擲,不成功則成仁! 日本並不是不知道,如果他攻占密克羅尼西亞的話,將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但是,現在日本是不甘心失敗的,更不甘心敗在中國手里,不管怎麼樣,就算付出再大的代價,都要獲得戰爭的勝利,至少要與中國打成平手!在這一原則下,日本南下的行動也就不足為奇了,美國即使參戰,也不會滅亡日本,而大概也只有中國要滅亡日本。所以,冒險一博,成為了日本現在唯一的選擇! 手 機 用 戶 請 登 陸 隨 時 隨 地 看 小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