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人或為魚鱉(四)

夜色漸漸的籠罩下來.天地間的雨勢不知道大或是小.只聽的屋外雨聲不絕.

書院西廂的偏廳里,點起一支蠟燭.山長張安博,葉講郎,駱講郎等人以身作則,各吃了一個饅頭當晚飯,圍坐在廳中談論著當前書院的處境.另有若干學子侍奉先生們.

駱講郎道:"聽說,今天陳嘉運帶人去明倫堂圍攻文約,被賈環強行彈壓下去?"

弟子點點頭,將今天白天的事情說了一遍.

駱講郎發脾氣罵道:"一群混賬東西!"知不知道書院供養三倍的人口吃飯有多麼吃力?要不是賈環真正能做實事,拿出方案.聞道書院早就被彙聚而來的饑民像蝗蟲一樣毀掉.哪有現在這樣的秩序?他們竟然還有臉去鬧事?

山長張安博性情寬厚,擺擺手,歎道:"不怪他們.我等經義嫻熟,道理明白.實務上卻都是平平.若非賈環,我等畢生心血就將毀于一旦.唉…"

當下有講郎問起如何解決糧食危機的事宜.

山長張安博道:"我與潭柘寺的智塵大師交好,已經手書一封,由弟子送往潭柘寺.必可要來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妙峰山,潭柘寺,靜室內.

蒲團上,一名光頭圓臉的老和尚正在閉目靜坐.片刻後,一名灰衫和尚進來,輕聲道:"師兄,我已經將聞道書院的信使打發離開."

說完,欲言又止.

老和尚開口,聲音渾厚,帶著磁性:"張伯玉京師名儒,鄉民受災而往,他若拒絕,如何立足于士林?敝寺略有積蓄,又如何救得了眾生?"

灰衫和尚垂下眼瞼,口宣佛號:"阿彌陀佛!"





夜晚十點許,等候在書院明倫堂中的賈環等人,等到了回來的秦弘圖.

看著疲倦不堪,滿身泥濘的秦弘圖,賈環道:"秦兄辛苦了.先喝口水,吃點東西,再說話."

秦弘圖體力耗盡,強撐著一口氣回到書院,這時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傷,坐在地上痛哭道:"賈兄,我有負重托!潭柘寺的和尚不肯借糧."

"啊…"

"什麼?"

"怎麼會這樣?"

明倫堂中約二十名弟子被這個消息刺激的炸開了窩.每個人心中最後堅持的希望被抹滅,紛紛出聲質問.一聲高過一聲.難掩驚訝,憤怒,絕望.

公孫亮痛苦的用手扶著額頭,怎麼會這樣?在最開始東莊鎮的災民來到書院時,山長哀歎民生艱難,救助鄉民.但是隨著決堤之後再無洪峰沖擊,消息傳開,災民慢慢的彙聚到書院.

而今,這些人已經成為書院極重的負擔.賈師弟在盡一切可能騰挪.但如果沒有糧食,這些饑餓的鄉民會化身暴徒,將聞道書院的一切都毀滅.

喬如松沉默的握著毛筆.

擔任傳令職責的許英朗拍著桌子大叫,嘴里發出無意義的叫喊.

衛陽呆若木雞.一切都完了.他會不會死在這里呢?

張四水鼻子一酸,眼淚就流下來.這六天以來,他們這些同學做了多少工作啊?文書,檔案,規劃….然而,這一切在突然間都失去了意義!


龐澤眼睛赤紅.他參與過賈環預案的討論:最壞的結果,若是饑民要化身暴民,書院的弟子必須自衛!

賈環心里極其苦澀.他不明白山上寺廟里的和尚為何不可能借糧.山長張安博可是致仕的四品官員,就是黃金,憑他的臉面,也能借得出來吧?

墨菲定律說: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如今,這微小的可能讓他趕上了.情況變得極其糟糕,危險.

聞道書院四周都被淹沒,如同孤島,與繁華的城鎮隔絕,只剩下向連綿起伏的山區中轉移的道路.但連日來,彙聚到聞道書院的災民都是從山區中出來.山中養不活聞道書院這六七百人.而且夏季之時,未經開發的山區中,毒蟲猛獸極多.不確定的危險性大增.

作為一個擁有閱曆的現代人,見慣世情的黑暗.賈環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以強大的理智壓抑自己的情緒.而後,拍桌子,讓同學們都安靜下來,說:"龐兄,啟動第二套備用方案.你去取出來,發給大家看."

"什麼備用方案?"

賈環抿了抿嘴唇,硬聲道:"潭柘寺不借給我們糧食,我們就去搶!"

或許會流血.但前頭的路都是絕路.要去趟開一條路.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他的選擇是:爆發.

命,是要自己去掙紮的.

明倫堂中響起一陣低低的吸氣聲.

堂外,夜色極其的濃郁,陰暗.但希望之光,在每個人的心頭被點亮.哪怕它是微弱的.





對于只讀聖賢書的學子們來說,搶糧食吃,是一種很難接受的行為.類似于野獸.但更難接受的是他們當前所面臨的困境.446名災民中,有超過300名青壯男子.也只有青壯男子能挺過前期的災情,抵達聞道書院這座儲備著一些糧食的"小島".

聞道書院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書生.如果斷糧,在饑餓的驅使下,這超過300名的青壯男子將會書院帶來極其慘烈的後果,有著無法承受之重.

明倫堂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但最終方案還是定下來.此時已經是凌晨一點.

賈環,公孫亮,喬如松,龐澤,許英朗,秦弘圖,張四水,衛陽,聞訊趕來議事的羅向陽,柳逸塵,姚緯,易俊傑,都弘圍坐在一圈.大家都是神情疲倦.

有的人已經躺在被子上睡著.有的倚在廊柱上打瞌睡,有人去遠端的火堆邊烤衣服回來.安安靜靜的,沒人說話.

他們將引領著聞道書院的六七百人的未來.死與生,成與敗,血與火.明天抵達潭柘寺後就將見分曉.今晚的這一幕將會銘刻在大家的心中.

公孫亮悠悠的歎口氣.天地之威,人性之複雜.他感覺到無窮無盡的疲倦襲來.唯一可以信賴的是賈師弟的意志.

賈環思索著,臨睡前對身邊的易俊傑道:"明天早上吃飯前,把韓秀才找來見我."自主持就救災後,他就沒有再回過寢舍.

以書院八十名弟子作為核心的團隊,外加其他的書院弟子,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災民中巡查,講解規矩,聊天,說前途,幫忙,督查.牢牢的掌握著局面.

剛才議事時,主管情報收集工作的易俊傑就在寒梅書院的災民巡查.半路回來參與討論,支持賈環的意見.

"賈兄,你放心,我明早一定把韓秀才找來."





天蒙蒙亮,空中飄蕩著雨絲.

明倫堂中,一片繁忙的場景.所有的人都已經起床,各司其職.

賈環在書桌前寫文書,安排著事情:將求糧的結果通知山長,講郎,搶糧的計劃則不用通知,事後好有說法;通知齋夫將早上的口糧增加以及留守事宜.


公孫亮,喬如松幫賈環補漏:要准備哪些東西,工具.行進的路線,熱水,雨具.准備工作一一的安排下去.糧食要搶,但不能硬搶.

在出發之前,賈環要將災民中的青壯年全部帶去.這種"帶出"不能是強迫的.沒有人會願意面對危險.賈環的方法是鼓動.

韓秀才在救災中參與的是宣傳部分,對這份工作他擁有極大的熱情.不知疲倦.數天都沒有休息.他最喜歡給鄉民講解約法三章,講天下大事,講洪水的由來,大罵貪官汙吏,引得鄉民一陣叫好聲.在鄉民中頗有聲望.

賈環見韓秀才是要韓秀才鼓動青壯年同去.





約清晨8點許,韓秀才穿著灰藍色的直裰,來到書院的正中心明倫堂見賈環.正好,眾人在吃早飯.

賈環坐在書桌邊拿碗喝著熱粥,啃著饅頭.

和賈環說話的衛陽掩著鼻子拿著碗離開.這位京城狂士韓秀才身上有一股子極其難聞的味道.他實在受不了.

韓秀才作揖行禮,"韓某見過賈院首!"秀才不與童生敘年齒,這是科場規矩.但此刻擁有秀才功名的韓謹,心悅誠服的向童生,時年九歲的賈環行禮,口稱:院首.

他本來是來鼓動賈環為懲罰順天府府尹陸新翰奔走.被突如其來的洪水困在聞道書院中.在這七天的時間里,他見證了一個奇跡誕生.本來應該在暴雨,饑餓中死去大半的鄉民.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人死亡.雖然他們過的很苦.

他所看到的是:賈環展露出來的無與倫比的才華,令他歎為觀止,心服口服!

他所想的是:若是朝廷政令通達,何至于天下事如此?若是東林黨的組織有如此嚴密,上下一心,又如何不能上報君王,下安黎庶?

他每天都在觀察,學習,進步.

賈環有點詫異韓秀才對他的稱呼,以及所表現出來的禮節,笑了笑,道:"韓相公客氣了.我找你來,是有事情要和你說.請坐!"說著,邀請韓秀才一起吃早飯.

韓秀才坐下來,"賈院首,叫我一聲韓兄即可."接過一名同學遞來的一碗粥和一個饅頭.很粗獷的喝著粥,咬著饅頭.

賈環很直接的說道:"書院里沒有糧食了.妙峰山上潭柘寺的和尚不願意借糧食給我們.我要帶人去潭柘寺搶糧.

韓兄在在災民頗有聲望,我要韓兄去災民中鼓動.將青壯都帶出去.一則是,保證書院這里的安全.二則是,要增加聲勢."

賈環的話非常直白.

韓秀才知道事出有因,當即起身,作揖行禮道:"賈院首放心,韓某一定盡力."

他本身就個是暴力秀才.別說搶糧吃大戶,當年他還沒入貢國子監時,在家鄉對抗朝廷稅監的事情都干過.

"好."賈環一邊吃飯一邊和韓秀才討論起細節.





一個時辰後,約300名青壯年帶著干糧,從聞道書院冒雨出發,前往海拔800米的潭柘寺.

明倫堂前,人聲鼎沸.

留守的羅向陽和喬如松在台階前給諸位同學送行,"賈兄,此去萬事小心.我等在書院靜候佳音."

賈環點點頭,笑了下,帶上斗笠,走進雨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