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誰主揚州(完)

江府尊一行剛出酒樓,就見左近不遠處淮揚分巡道李康適,沈縣令等人從一處茶館中出來.揚州城的東門到東關碼頭這幾里路斷繁華異常,布滿酒樓,飯館.

官場上的關系,座師,門生,同房,同年,這是一個體系.同鄉,這又是一個體系.所以,李巡道作為沈縣令老師的同鄉,關系是相當親近的.不像一般的官場上下級.此時,兩人在一起等候,准備給劉直指送行也是正常.

江府尊琢磨了一會,帶著隨從上前,"見過李廉使."

李巡道的官名全稱是浙--江按察使司按察僉事(正五品),分巡淮揚道.廉使是按察僉事的別稱.

"江太守許久不見…"李康適五十多歲的年紀,臉上帶著和睦的微笑,與江府尊閑聊.

李巡道在揚州城中一貫存在感很低,現在卻獲得整飭鹽法的權力,心情極佳.李巡道現在同于是多了一個巡鹽禦史的官職,成為揚州官場的旗幟.

兩撥人很快就彙聚到一起.恰巧,隨後來到官道上的沙勝,何師爺,何元龍,賈環幾人看到.

何師爺譏諷道:"看江府尊那模樣!吾未聞四品正堂對五品廉使屈尊之事."

眾人都是輕笑起來.不能怪何師爺心里有意見.沙大參提出改革鹽法的事宜,並提供解決方案.按照官場慣例,誰提供的解決方案,自是安排誰來處理實務.但這回朝廷偏偏是讓李巡道來整飭鹽法,廟堂諸公簡直是欺人太甚.

分守道署衙的眾人對截胡的李巡道,一直喜歡和沙大參唱反調的江府尊都很反感.

賈環跟在分守道署衙的隊伍之中,他有舉人功名,是有資格出現在這樣的官面場合.更別說,他還是知名的士(詩)子(人).賈環看著官道前面的李巡道,江府尊一行,目光最後落在年輕的沈知縣身上.輕輕的搖頭.

官場啊!

何元龍走在賈環的左手邊,看看清朗的天空,輕笑道:"子玉現在是不是有一種被雁啄了眼的感覺?"

他們在沈知縣身上的判斷都失誤了.幾天前,李師爺來請賈環,邀請賈環一起去抓捕鄭文植.大家都以為是沈知縣是來討好,奉承沙大參.現在看來,多半不是.

估計,沈知縣早就知道李巡道要拿到整飭鹽法的權力的消息.他只是拿賈環做個證人罷了.

賈環就笑,"也沒那麼誇張!"有一句俗語形容看錯人,吃了虧的情況:終日打雁終被雁啄瞎了眼.但他的位置還沒到"終日打雁"這個高度.

當然,確實是看錯沈知縣了.給沈知縣晃點了.

官場之上誰都不是庸人吶,都有兩把刷子,做官的訣竅.比如這揚州城內,低調的李巡道,技術型官僚楊運使,傲氣的江府尊,還有如今聲名鵲起的沈知縣.

同樣的,沙大參也不是庸人!





揚州的官員們集體為劉巡按送行.楊運使,費同知等人都系數到場.而揚州城內的縉紳們也派出了代表.而代表之中最為顯眼的便是三大鹽商:汪鶴亭,鄭元鑒,馬均泰.

碼頭前,劉巡按的儀仗停下來.劉巡按下了轎子,環視著來送行將碼頭,官道占滿的人群.揚聲客氣了幾句.

揚州官場之首李巡道上前敬酒.

官面上的交際,鹽商們都是沒有資格參與的.鄭元鑒站在人群里,圓圓的臉,很精明的商人模樣.此時,他目光看著長江里的船只,淡淡的道:"汪兄,你好大的手筆啊.不過,我鄭某人的私鹽渠道不是那麼好吞的.倒是要請你轉告下那位小朋友做事不要太張揚."

沈知縣查陳年舊案,涉及到鄭家的鹽丁.其走私私鹽的渠道被曝光了一部分.但是這些事情,在揚州城內沒有人會公開談論.都是心照不宣.因為,走私私鹽,是殺頭的罪名.而揚州城內,大小鹽商,沒有誰是不走私私鹽的.

鄭元鑒的目光落在賈環身上.他事後得知,沈知縣抄家時,賈環在場.來看我鄭家的笑話的是吧?


汪鶴亭五十多歲,身寬體胖,外面穿著名貴的綢緞衣衫,笑呵呵的道:"鄭兄,這話我可聽不懂啊."

他當然也想要鄭家的私鹽渠道.大鹽商,不僅僅是要看在綱冊上有多少窩本,還要掂量掂量販賣私鹽的量.

"蕭幼安和賈環交往密切,這誰不知道?"鄭元鑒冷哼一聲.蕭幼安和汪家關系極好.沈知縣能如此順利的拿下他兒子,罪名,案卷都訂得死死的.這和汪鶴亭絕對脫不了關系.

鄭,汪兩人說話的時候,周邊的小鹽商們都挪開幾步.這種大佬級別的斗爭,他們攙和不起.

另一位大鹽商馬均泰調解道:"汪兄,鄭兄,和氣生財.和氣生財."

鄭元鑒譏諷的笑一笑,道:"我當然是想和氣生財.汪兄,犬子不成器,我已經去求了李巡道,過幾日就會放出來.希望,不要出什麼差錯."

汪鶴亭微怔,隨即笑了笑.

心里卻是歎口氣,沒辦法啊!他投資在沙大參身上,誰又曾料到沙大參竟然沒有拿到整飭鹽法的權力?





碼頭前,官面上的文章,流程走完,劉巡按坐船離開揚州府前往淮安府巡視.

眾多官員,縉紳還沒有完全散場時,突然一名欽差的先導官快馬來報,"欽差大人已至城南鈔關門."

李巡道當仁不讓的接過帖子,高聲道:"諸位隨本官前往城南迎接朝廷欽差."

揚州地處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彙的要沖之地.運河從揚州城東面和南面繞城而過.在揚州城的東,南兩個方向幾十里內,密布著很多河港碼頭.由運河入城的城門便是東城的利津門(東關)和南城的鈔關門(挹江門).

一行人從城東轉道城南.隊伍中有不少屬官,雜官們已經在猜測,"先抵達城南,莫非欽差大人是從南--京而來?"

"十有八-九.不然就恰巧在東關碼頭這里遇到了."

"呵,不知道朝廷又派欽差來揚州所為何事?"

"確實有點蹊蹺.城中大局已定,接下來便是鹽商爭奪總商名額的事情.這個時候朝廷難道會派員來指定總商數額?"

賈環跟著隊伍順流坐船前往城南,約半個時辰後,一行近百人在城南迎著欽差.欽差老大人約六十多歲的年紀,身穿紅色的官袍,補子上繡著錦雞的圖案.賈環對國朝的官制已經有相當的了解:南--京來的二品大員.

從欽差的規格來看,是要宣布一件大事.

人群中騷動起來,議論紛紛.賈環心里一動,微微一笑.他知道怎麼回事了.

欽差在官員們的簇擁下入了城,就近抵達江都縣的縣衙宣布朝廷的諭令:升沙勝為兵部右侍郎(正三品),巡撫淮揚鳳廬等處地方,督理營田,提督軍務,總理整飭鹽法事.

江都縣縣衙的庭院之中,跪在地上接受諭令的官員們一片寂靜,悄然無聲.只剩下南京來的老大人:南京左都禦史張總憲宣旨的聲音.由翰林學士們起草的詔書詞章華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所有人都只聽到四個字:淮揚巡撫!

加了兵部右侍郎的淮揚巡撫啊!

所有官員都懵逼!這是什麼情況?朝廷竟然毫無征兆的升沙大參為淮揚巡撫.

雖然從三品到正三品只有一級,但這可不僅僅是官升一級,權力范圍可以用膨脹來形容,聽一聽詔書上的詞語就知道:督理營田,提督軍務,總理整飭鹽法事.

總理整飭鹽法事!


領頭跪著的李巡道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也就是說,他現在是沙勝的下屬.

張左都禦史宣布完朝廷的諭令之後,笑著將詔書遞給站起來的沙勝,"望沙大人不負朝廷厚望."

沙勝肅容道:"本官一定不負朝廷所托."

張左都禦史笑著點頭.朝廷的任命他也是極為奇怪,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他雖然為正二品的南京左都禦史,但是這個職位的權責還沒有沙勝大.

看來,國朝官場之中又出了一位重臣啊!





十月六日上午的場面的轉折太過于戲劇化.淮揚分巡道李康適這揚州官場的旗幟還沒打上幾天就倒了.毫無疑問,淮揚巡撫才是此時的揚州官場之首.

但中午為張左都禦史設的酒宴上,揚州官場中的眾人就已經調整過來,接受事實.

酒宴設在淮揚分守道署衙中.揚州府的官員們彙聚一堂.賈環與何師爺在沙先生身側.目睹著這一盛況.

酒宴采取的是常見的分桌制,有教坊司的官妓歌舞助興.酒過三巡,李巡道起身敬酒道:"下官今日儹越之處,請撫台老大人見諒."

沙勝點點頭,"無妨."

看到這一幕,沈知縣心中充滿了苦澀.風云突變啊!誰能告訴他這是為什麼?他與李巡道合作,虛晃了沙撫台一次,這可是在心里留了刺的.但是,他當時只是想把事情辦好,辦完善.

楊運使一臉的苦笑,他彈劾沙勝不成,反倒對方成了他的上級,敬酒道:"下官前日誤解撫台之意,還請撫台海涵.改革鹽法總商制一事,我鹽運司無條件配合撫台."

沙勝安撫道:"都是為朝廷做事."

揚州知府江府尊一臉糾結的看著酒杯.他在揚州城內沒少說沙撫台的壞話,這場面該怎麼圓?

衛師爺以目視江知府,催促他趕緊認錯.今天揚州的大小官員都在,認了錯,沙撫台要是還揪著不放,官場之上一個"心胸狹窄"的評語肯定跑不了.

江府尊一咬牙,端起酒杯.



...

江府尊怎麼認錯低頭的,賈環並不知道.此時,他已經到分守道署衙的外面,蕭幼安,黃秀才幾人在河邊的楊樹下等著.

何師爺送了賈環出來,一臉的感歎,"子玉非得現在走?不能晚幾天,鹽法的制度事宜還要你參贊."

賈環微微一笑,向何師爺行禮,道:"由何先生你們幫助沙先生拾遺參贊,不會有大問題.還請何先生代我向沙先生告辭.我回金陵了."說著,灑脫的離開.

看著消失在河道上的輕舟,少年的背影,正午的冬日融融,河水潺潺.此情此景,何師爺悠悠一歎.

接下來,任重而道遠.

因為,東翁向朝廷許諾能追繳,補齊五十萬兩白銀的虧空鹽課,並保證此後不再拖欠.所以才有這個官職.這自然是子玉的主意.奏章早就送上去.今天恰好有一個時間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