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三年已去---補一更,求訂閱

從北庭草原穿過星星峽,便進入瓜州.

星星峽.山巒起伏,豐吹過赤紅色的楓葉,在這殘秋冷肅之中,仿佛有火焰在奔騰.

一支約四千人的隊伍中,剛走出險要的星星峽,隊伍的末端,便響起陣陣歡呼聲.

走出星星峽,雖然還在西域東邊的一角,但便算是進入河西走廊.瓜州不遠.而瓜州往南數百里,便是河西重鎮敦煌.

隊伍中,有賈環從碎葉帶來的商隊,比如郭家,韓家的商隊,根就在敦煌.橫跨數千里,返回家鄉,他們如何能不歡呼呢?此時已是秋末.

七月初,國朝遠征漠北的大軍取得勝利,開始北返.賈環在八月中秋接到齊大帥的信,啟程往北庭金滿.九月中,在北庭金滿縣祭祀後,齊馳往京敘述,並獻俘陛前.

賈環則是帶著五百親兵,帶著石玉華,錢槐,胡小四,張四水,易俊傑等人一起東返.沈遷,楊大眼,胡熾等人都是隨行.

除開跟著的大量商隊外,隊伍中,還有一支西域馬球隊,准備往京城參賽.

西域方面,曾季高在碎葉主持軍務.日常政務歸三司處理.樂白駐紮在撒馬爾罕,防備波斯人東來.

張四水知道賈環此次東返,不會再回西域,辭掉判官一職,跟著賈環東返.

龐澤,柳逸塵,秦弘圖,黃觀等人則是留在西域擔任官職.

隊伍末尾的歡呼聲感染著真個隊伍.中軍中,齊馳一身灰袍便服,騎著馬,撚須而笑,意氣風發,吩咐道:"我們前往北山祭奠將士們後再往嘉峪關.商隊要往敦煌的可自便.願隨我往中原的,盡快趕上我們."

傳令兵將齊馳的命令傳下去.隊伍中,近千人的商隊抓緊時間,分離而去,前往敦煌.

齊馳和賈環閑聊,想起北山戰役時,感歎道:"子玉,你在金滿縣寫的祭詞,當真是深入人心!"

三年以來,在西域戰爭和反抗胡人壓迫中犧牲的大周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西域反抗胡人壓迫中犧牲的漢人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三百年,從那時起,為守衛西域,維護國家完整,爭取漢民自由,幸福,在曆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胡熾笑一笑,點點頭.這碑文寫的相當有力度!必將入青史!國朝文宗.

賈環微微肅容,道:"大帥,不是我寫的好,我只是如實將那股情感,寫出來."

齊馳點點頭,看著眼前的北山,感慨難言!

雍治十八年至西域,雍治二十年冬返.曆時三年.這三年,是血戰的三年.是金戈鐵馬的三年!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十月下旬,齊馳,賈環一行的隊伍,走出河西走廊,抵達關中平原.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的歡迎.

真理報上,對西域的平定,遠征漠北的勝利,大書特書!這是國朝武功的極致.直追盛唐.

寒冬籠罩著關中大地.雖熱沒有下雪,但旅途中,人們,馬匹都呵出濃濃的白氣.

官道上的一處驛站外,賈環,沈遷,張四水在野外烤著火.楊大眼,高子重等親衛護著.兩只羊在火堆上轉動著,撒上孜然,香料,香氣四溢.

錢槐,胡小四兩人賣力的轉動著,羊肉表皮已烤得金黃.胡小四道:"三爺,沈二爺,快好了."


賈環微笑著點頭,看看陰沉著的夜空,道:"過了關中平原,再出潼關,便是洛陽.我們都是騎兵,直上華北平原,年底前,可以趕回京師."

沈遷留著小胡子,俊眉星目,極其的出眾,笑道:"我以為你會想著先去金陵呢."

他想起他的未婚妻賈探春,想起當日在京城里,他時常往賈府里走動.三年後,這種人生際遇,誰想的到?

賈環就是一笑.他的家信,已經早就送往金陵.寶姐姐她們應該收到.

只是,賈母在雍治十七年十月去世,政老爹的三年守孝期剛到,他何時上京呢?剛滿守孝期,就急著去京城,只怕政老爹會畏懼別人議論吧?

特別是在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勢力極具消退的背景下.王子騰從榆林出兵,折損數千將士,被五軍都督府的魏其候行文訓斥.這涉及到新舊武勳集團的斗爭.





金陵十月.德潤坊賈府中.

丁憂在家的前通政使賈政在上午時分,叫賈璉過來商議.書房中,冬日柔和.

賈政五十多歲,一身灰色儒衫,頭戴進賢冠,鬢角斑白,氣度儒雅.略顯暮氣沉沉.他在仕途上的雄心,亦隨著這三年丁憂而消失.

"璉兒,這是你環兄弟的信,你看看."

賈母身死,要守三年孝的榮國府這一支.賈蓉,賈薔,賈芸等人都在京中看顧兩府家業.賈璉在賈政面前跑腿.至于賈寶玉.賈政議事並不叫他.

賈璉穿著華美的青色錦袍,唇紅齒白,三年過去,依舊是英俊瀟灑的公子哥兒.

他這三年的日子過得極其愜意.上頭沒有他老子賈赦時不時找他麻煩.

賈府在金陵,得益于環兄弟,關系網編制的很大.他作為賈府負責外頭的爺們,日子逍遙自在.

屋里頭,鳳姐兒和他有個小子,心思在兒子上較多.她脾氣不改.喜歡壓他一頭,但如今賈家比王家如何?到底是差點底氣.他忍忍就過去.

賈璉接過信,信中賈環建議賈政啟程前往京師,完成賈探春的婚事,不宜再拖.

賈璉斟酌著了一會,道:"老爺,咱們家終究是京中的世家.況且,環哥兒要回了."

賈政被說動,撚須道:"是啊!"

消息隨即傳遍整個賈府.從金陵啟程,前往京師,走水路,正常行程一個月可至.





京師.

寒冷的天氣,令常朝成了一件苦差事.清晨時分,年事已高的張安博在兒子張承劍的服侍下,准備出門.他今年七十五歲.忽而想起一件事來,"伯苗,子玉大約何時到?"

張承劍胖胖的身材,三年來一點沒便,笑呵呵的道:"父親,真理報上有報道.大約年底回."

張安博搖搖頭,輕歎道:"他該晚點回的."朝堂上,風雨正急啊.由老仆扶著,坐馬車前往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