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他能如何?

雍治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的西苑議事後,結果傳出,整個朝堂,京城一片嘩然!

天子殺張安博的理由難以服眾!國朝太祖可沒有搞《孟子節文》,全版的《孟子》,讀書人都在學習.而在書院里,進行研習,講讀,辯證,即便言論有出格之處,這不是很正常嗎?何以與"詆毀天子,心懷怨懟"的罪名牽扯在一起?

但,不服歸不服!天子作出決定就意味著對此事下了定論.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處理聞道書院和清洗張安博的朋友們.

這兩日,真理報上的輿論住在被壓制狀態.京中大小二十多家報紙,無一家為聞道書院喊冤!這個時候,不值得把自己搭進去.沒見錦衣衛的緹騎已經去京西抓人,查封?

二十三日下午,翰林侍講,雍治十四年的狀元費敏政至西苑求見天子未果,到華墨府上見華墨,力陳不要擴大化的意見.費狀元一身正氣!華墨當面答應!

國朝六帝,到雍治朝,天下公認的正人君子,是雍治十三年恩科,雍治十四年丙辰科的兩位狀元:翁宗道,費敏政.

二十四日沐修.上午時分,左庶子,日講官蔡宜到武英殿大學士宋溥家中拜訪.

蔡宜,南直隸揚州府人.表字伯宗,時年四十七歲,累遷翰林檢討,編修,侍講,侍講學士.年少時,與林如海,湯奇等為友.曾被王子騰舉薦為日講官.得謝旋,何朔兩任領班軍機大臣看重!

蔡學士的位置,再往上走便是六部侍郎,尚書,軍機大學士.屬于儲備的高級干部.若是在明朝,這是妥妥的儲相!將來必定入閣的人物!

這樣的官員來訪,宋溥不得不見.宋溥本來正和幾名心腹商議,聽到奴仆來報後,中斷議事,在書房里見蔡宜.

書房的陳設一如士大夫的審美,書櫥,書桌,文玩,帶著濃濃的文雅氣息.

宋溥年近七十,但身體康健.背微駝,帶著眼鏡.他當年在前朝下獄十年,在獄中讀書,視力受損.邁過門檻,笑著道:"蔡伯宗今日何事來老夫府上?"

每一個官員都是有故事的人.不經曆磨難,哪里能登臨頂峰?

跟隨著宋溥進來的長隨倒茶,然後退出去.

蔡宜作揖行禮,道:"下官見過宋相!下官為聞道書院的事來."他說的非常的明白.

宋溥微笑著點頭,做手勢請蔡宜落座,喝茶.心中不以為然.他業已經決定,要將賈環牽扯到聞道書院的案子中.他早看出來,天子對賈環不爽!

當年,他在賈環手上吃的虧他怎麼能忘!折損他好幾個學生,心腹.

蔡宜坐下來,平靜的道:"滿朝以為宋相即將清洗張安博一系的官員,下官以為宋相不取,過猶不及!何太師,華相處,宋相當考慮."

宋溥奉命承辦張安博,聞道書院案.這是一個籮筐,可以把想要清洗的官員都裝進去!但是,對于正在鞏固地盤的華墨而言,他會怎麼想呢?

如果說華墨還可以溝通一二.分果子嘛,可以談.國朝的前首輔何太師哪里呢?

張安博宦海多年,他與何太師交好,與南京右副都禦史,蘇松巡撫沙勝,翰林侍講學士,左中允魏原質為友.若是這些人都被清洗掉,何太師必定會有話說的.

宋溥看了蔡宜一眼,微微沉吟著:過猶不及,這四個字敲在他心頭!他以前就吃過這樣的虧!






蔡宜自宋溥府中出來,心里松口氣.當日賈環為他引薦,他得何太師賞識,才得以擔任《仁宗實錄》的副總裁官.步入官場快車道.

今日,他將賈環從聞道書院案中摘出來.但是,賈環不受此案牽連,處境依舊危險.宋溥未必肯放棄,他和賈環的恩怨太多,只是暫時擱置而已.

蔡宜轉身到吏部文選司郎中湯奇府中.信息要傳到.但他不宜和賈環直接接觸.





京城中,暴風驟雨來臨時,費狀元等人自發的奔走,用"得道者多助"來形容,有些過了.但確實是一種人心所向!

有點類似:明朝時,清流們上書天子受責罰,被廷杖,或被貶謫.頓時就會名望暴漲?為什麼呢?體現出官員們的矛盾心態.他們知道天子是錯的.但,計算利益,自己是不出頭的!風險太高!

而有人出頭,被天子責罰,他們出于一種補償,或者精神上支持的心態,給予高大的評價,口頭傳誦.當然,亦或許沾光,刷名聲的原因.

當然,明朝後期純粹的博取名聲的清流做法,不值得褒揚.而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君子們,為國建言,無愧青史.

在費狀元,蔡宜等人為聞道書院體系奔走時,賈環並沒有在家中,痛苦的等待著最終的結果:山長被斬!他還在做最後的努力!

二十三日上午,賈環在家中得到衛大學士消息後,通知了夕韻堂里的張四水一聲,帶著長隨到北城的蜀王府中見蜀王甯恪.他希望楊皇後能再盡一次力,條件可以談!

北城,昭回靖恭坊,蜀王府.

明媚的春光落在幽雅的小廳中,字畫俱是價值千金.自楊皇後得勢後,蜀王便不缺銀子使用.賈環無心欣賞字畫,坐在梨花木交椅中,沉思不語.但他不斷的在喝茶,流露出他內心的焦慮!

"賈大人,我家王爺外出踏青飲酒未歸."蜀王府的奴仆如此說.





在賈環苦等時,蜀王甯恪其實正在府中後宅中,正在雅軒里的書桌邊提筆寫字.

蜀王妃沈秀得知消息後,從正房里過來,等蜀王寫完一幅字,奇怪的道:"殿下怎麼不去見賈子玉?"她是沈遷的妹妹.而沈遷是賈環的姐夫.

甯恪一身淡藍色的親王服,玉樹臨風,英俊瀟灑,苦笑著解釋道:"秀兒,我沒臉見他啊!"他性情豁達,並非刻薄之人.但,真是沒臉見賈環.

賈環委托他和母後談合作的條件.雙方基本談成:待天子駕崩,賈環派人刺殺晉王,雍王登基.換取母後保張安博,賈環.

但,母後其實根本沒有在天子面前為張安博美言.原因是,雍王的老師禮部郎中尹言反對.

"天子殺張安博之意堅決,皇後娘娘素來不問政事,此時進言,見惡于天子.這必將堅定天子立晉王之心.娘娘不說,賈子玉如何知道?"

他知道尹言的心思.若用賈環之策,日後雍王會不會拜賈環為師呢?沒有人規定天子的老師只有一個.尹言有和賈環競爭的心思.

同時,作為頂級的謀士,尹言確實在為母後,雍王考慮.留幼主當國,太後干政,當今天子如何肯?特別是,吳王已經在放風:請立晉王.


母後身份最有用時,是天子駕崩後!現在,確實不宜輕舉妄動,為雍王減分.

現在,天子的諭令早傳遍京城.他自是知道.賈環再來他府中求援,他實在無顏面對.他做不到出面,糊弄賈環.只好找一個理由,避而不見.

蜀王妃沈秀蕙質蘭心,想一想,道:"這樣避而不見也不好.殿下還是派人去前頭說一聲吧.或者,我派人去?"

蜀王一想,點點頭,"也好!"





蜀王府前院里幽雅的小廳中,賈環苦等時,門外傳來腳步聲,片刻就見一名中年仆婦進來,看裝束像蜀王府的內管事.

中年仆婦跪地行禮,道:"賈三爺,奴婢是王妃殿下的陪房.王妃打發小人來和三爺說一聲:殿下不在家中,府里怠慢了.望三爺見諒."

賈環看著面前仆婦,懂她的意思,仰天長歎一聲,道:"我知道了.告辭."

蜀王不會見他.





賈環離開蜀王府,坐進馬車,吩咐錢槐一聲,聲音有些低沉,"去吳王府."

以賈環的權謀水平,蜀王不見他,意味著什麼,他豈會不懂?其一,蜀王認為,或者是不願意楊皇後卷入此次風波中.其二,楊皇後無意為山長說情.

那麼,這說明一個問題:楊皇後究竟有沒有在天子面前為山長美言?

答案恐怕是沒有.楊皇後背信棄義!

也是啊!

楊皇後為什麼一定要幫他呢?他有什麼條件可以打動楊皇後?刺殺晉王?楊皇後不會自己找人?指不定一杯茶,就可以結果晉王.何必冒風險?

楊皇後背信,他又能如何?他如今深陷政治漩渦,再非雍治十七年時,那個在武英殿上橫掃的少年!現在,天子已經表露出對他的殺意!他自身難保!

再非以前!雍治天子以其傾向性的態度,摧毀了他在政壇上博弈,交換的的基礎!

所有的政治博弈,最終的結果,都是要彙聚到天子面前,請天子裁決.他打楊皇後牌,思路沒錯.然而,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局勢是如此之苦,如此之難!他能如何?他能如何啊?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蹠莊屩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