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廟號,年號

皇極殿偏殿中,群臣高呼萬歲之聲傳進來.二十多名皇子,神情各異.

有人略感苦澀,想不到地位花落燕王家!有人慶幸,帝位爭奪終于落幕.實在是太驚險:宋王被嚇的都快要精神失常.燕王差點被毒死.他們不想被殃及魚池.

衛王坐在偏殿華美的花廳中,右手用力的握著椅柄,牙關有點顫抖.他是在害怕.

昨天宋王在廷推時得到高票後,他是怎麼取笑燕王的?他說:甯淅,你那位先生真是個廢物啊!手握京中兵權,居然還讓你的皇位給別人摘走.

而現在呢?

燕王能登基,完全是得益于賈環的運作.他擔心的是,參照今天清晨時宋王的"待遇",他怕賈環把他給殺了啊!

帝師不可辱.





"萬歲…"

莊嚴,肅穆的皇極殿中,左都禦史齊馳帶著三百多位大臣三叩九拜,山呼萬歲,在雍治天子靈前,擁立燕王登基!

按照禮法程序,此時應當需要楊太後的懿旨.但賈環剛剛都已經表態,誰還在乎呢?而齊馳作為朝廷重臣,沒有想到這一茬,恰好暴露出他內心里的些許急切.

任何一個文臣,都無法在成為宰相時,而不激動!這是人臣的頂峰!很顯然,燕王登基後,必定會擢升齊總督為大學士.

燕王沒有執政經驗,在朝堂上的根基完全依賴于賈環的人脈網.他性情文弱,且得位不算正.必然會是一個弱勢皇帝.齊總督作為獨相,在三五年內,權力會大的驚人.大約可以算:朕以國事累齊先生!

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在皇極殿中徐徐的消散,余音嫋嫋!齊馳壓著心頭的微瀾,因燕王還未叫群臣平身,跪著奏道:"萬歲,請先定大行皇帝的廟號."

甯淅穿著一身白色的親王服,帶著孝,身量中等.二十歲的青年皮膚白淨而文弱.他還沒有從這劇烈的身份轉化中回過神來.他的腦海中,此時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他往日的種種.

自他記事時母親便是貴妃.他的童年時光無憂無慮.十年前,雍治十一年時,在貴妃之位的爭奪中,母親失寵于宮中.他那時十歲.此後,他和母親小心翼翼的活著.他的性情由此而變.

雍治十五年春末,楊皇後默許劉太監暗害賈皇子,母親因照顧賈皇子受到感染而病故.天子未追究.

那時,他和澄哥兒求學于先生門下.瀟姐姐待他如弟.先生教他學問,做人的道理,強迫他鍛煉身體,意志.那兩三年是他終身難忘的美好時光!

而後是,雍治十七年,他迎娶王妃.先生亦南歸金陵,後前往西域,百戰余生,得勝歸來.他在這三年中,和王妃過著平淡,普通的日子.直到此時!

他心中,對母親的死,怎會沒有看法?雍治皇帝六親不認.二十一日晚,先生明說要報血仇,拿帝位,他祝願先生平安!這是他的態度,立場.

燕王被齊馳從沉思中喚醒,略有些尷尬.看著滿殿還跪著的官員,忙道:"諸…位…愛卿平身."說這句話,舌頭略微有些打結.待百官起來後,他對齊馳道:"依齊先生所言."

齊馳知道燕王走神了.但他得為新帝圓場子.道:"大行皇帝早年勵精圖治,國泰民安,天下欣欣向榮.國朝威壓四海.而至晚年怠政不出,聲色犬馬,朝政悉委于奸臣之手.臣以為,大行皇帝當上廟號:玄宗."

燕王點點頭,"齊先生所言甚是."甯淅是沒有執政經驗,此時就算他同意齊馳的意見,亦應當象征性的問問六部尚書們的意見.

曾縉,殷鵬,趙鶴齡,孟何,北靜王,成國公等人並沒有反對.安靜的聽著君臣奏對.齊馳翰林出身,擬定的廟號還是非常合適的.


齊馳躬身行禮,再奏道:"臣請陛下定年號."

甯淅腦海中第一反應便是:永樂.當年先生給他講明史,他印象深刻,燕王朱棣靖難成功,定年號為永樂.當然,他沒法用的.

甯淅想了想,道:"我才疏學淺,願大周永興,以永興為年號,齊先生以為如何?"

齊馳這點小事自是依著燕王,道:"可.臣請陛下扶先帝靈柩至乾清宮中停靈.擬先帝遺詔.再請太後懿旨,昭告天下."

甯淅道:"好."

齊馳目視殿中的大太監袁琪.袁太監高喊,"永興萬歲爺發駕…"





二十四日的上午,陽光和熙.賈環帶著數百名親衛站在皇極殿外.賈環在漢白玉丹陛上,看著眼前寬闊的殿前廣場.曆年大朝時,小官們都在殿外.

殿中的情形,聲音,這里都聽的清楚.楊大眼憨厚的撓撓頭,問道:"三爺,這便完了?"擁立皇帝好像不複雜啊.

賈環一襲水藍色的長衫,背負著雙手,腳踏的繪龍的台階,陽光照射在他筆直,挺拔站立的身體上.影子落地.微風吹撫著他的臉.

賈環微微一笑,道:"大眼,那還要怎樣?走吧!"

事情完,當然沒完.還有很多事要處理.比如,遺詔.雍治皇帝的遺詔寫的太好,他肯定是不允許的.要按照罪己詔的模式來!

還有,甯淅要立即啟動程序,拜齊總督為東閣大學士.加封諸官,賞賜三軍將士,安定京中人心.同時,要以朝廷的名義,昭告天下:新帝登基.

天下的督撫們認可嗎?未必.平叛估計不可避免.他已經派錦衣衛去嶺南抓捕楚王.

還有,秋後算賬!等皇位,不是換件龍袍就是.要黨同伐異!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諸多事務懸而未決,甯淅應當很忙.他回頭還要分別和甯淅,齊總督見一面詳談.但,于此時,對他而言,自二十一日夜里七點起兵的政變結束了!

他在殺死雍治皇帝後,采取一個折中的方案,來處理帝位歸屬.而不是埋頭殺殺殺.這處理起來,顯得複雜,繁瑣,甚至略憋屈!一日權在手,殺盡天下負我人.

但,政治上的事,並非殺戮可以解決.需要細致,耐心.治大國如烹小獻.用力過猛,八成是亢龍有悔.

不管如何,他這一路終究是順利的走下來:將淅哥兒推上皇位.心中的重石,移開!一片輕松!京中諸事畢,他該去為山長,葉先生,大師兄抬棺下葬,重建聞道書院.

中國之文明,篳路藍縷,薪火傳承.為往聖繼絕學!他不會讓書院消失.那是山長,葉先生,大師兄他們的心血.

賈環帶著親衛走下丹陛.錢槐青衣小帽,快步小跑的跟著,笑的近乎諂媚,道:"三爺,三爺,我們現在去哪里?"

"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