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鹵串(求月票)



陳阿滿聽了,便很乖巧地點點頭.她只比陳阿菊小幾個月,卻懂事得多.

陳實也知道老和尚給陳阿福批的命,見陳阿福的癡病果真好了,還特別能干.就感歎道,"阿福有福氣,二哥二嫂以後可以享福了."

陳實夫妻把東西放好,幾人就來到院子里聊天,有買東西的人在鋪子里喊一聲,陳實就去賣東西.賣完後,又跑到後院來說話.

幾人講起了陳阿玉陳阿堂兄弟,陳阿玉讀書沒有天賦,也學不進去,陳實的意思是讀完今年就行了,以後就跟著他做生意.明年陳阿玉十五歲,也該說親了.他們家現在正在加緊攢錢,若是說親順利,後年或許就要娶媳婦了.陳阿滿也十二歲了,正在說親,有幾家人來提親,條件都不好……

夕陽漸漸西斜,一陣孩子們的喧嘩聲傳來,張氏說是曾氏族學放學了.

他們家正對著是曾氏族學的後門.張氏驕傲地說,小兒子陳阿堂就在這家族學念書.因為這家族學名氣大,除了曾家的族人,許多孩子都想去那里讀書.外人的孩子想進去,不僅要認識族學里管事的人,還要經過考教,束脩也貴些.

陳阿福早就聽說,陳阿堂像陳名,好學習,也有些天份.

問道,"這麼吵,族學里的人很多吧?"

陳名道,"多,有一百多人呢."又對張氏說,"去,該做晚飯了."

張氏答應著起身,同陳阿滿一起進了廚房.王氏和陳阿福要進去幫忙,被張氏推出來了,說道,"你們坐了那麼久的車,累了,歇歇."

不多久,陳阿堂先回來.他比阿祿小了一歲,白淨臉,五官像張氏多些.他笑咪咪地招呼了人後,就跟阿祿,大寶及七七和灰灰玩起來.

接著陳阿玉也回來了,他上的私塾要遠些,離這里兩條街的距離.他像陳實多些,很俊俏的小後生.他招呼完人,就拿著陳實給的錢去前街買鹵味.

看得出來,陳實家的幾個孩子教育得都不錯.

晚上,沒有外人,兩家人就都坐在廳屋里的大八仙桌上吃飯.菜蔬是大房帶過來的,還炒了一碟花生米,一個豆腐干,又買了半斤鹵豬頭肉和小半只鹽水鴨.

陳實不停地給阿祿和大寶夾鹵肉和鴨子,張氏不停地給王氏和阿阿福夾這兩樣.陳阿堂看了幾眼肉菜,吞了吞口水,沒有夾,阿實下酒也多吃花生米.

王氏和陳阿福又把自己碗里的肉夾給阿堂和阿滿,他們兩個看看父親的臉色,才敢吃.

雖然桌上的菜不多,卻是說笑聲不斷.

陳阿福對陳實說,"三叔,你家挨著族學,可以掙學子們的錢呀."前世,學校附近不僅房子貴,專門掙學生錢的商鋪和小販也特別多.

陳實說道,"開文齋要的銀子多,三叔家沒有那麼多的本錢."

陳阿福笑道,"咱不賣筆墨洗硯,可以賣小本的吃食呀."

張氏搖頭道,"那些學子都走前門,前面那條街要大得多,光點心糖果鋪子就有兩家.況且,三叔三嬸也不會做啥好吃的吃食,吸引不了他們."


陳阿福笑道,"我說的吃食跟他們賣的不一樣."看到陳實夫婦有些為難的眼神,又道,"放心,小本買賣,用不了多少錢.而且需要的東西你家都有,只買些食材就行.你們做干雜生意的同時,也能兼顧."

陳阿福是真的想幫幫他們.

陳實暗道,阿福的癡病一好,二哥家的日子就好過了,她肯定是個能干的.

便笑著對張氏說,"咱們聽阿福的."

陳阿福道,"明天只是試試水,少做些.若三叔覺得行,就繼續干,不行就拉倒."然後,說了她想讓陳實一家做的東西.

陳實幾人都挺新奇,覺得應該能賺錢.

飯後,陳阿福讓陳實去多找些木棍或是竹子回家,削成細長簽.陳實和陳阿玉都很吃得苦,削簽子就削到子時後.

第二天一大早,王氏陪張氏去集市上買鹵料,陳阿福讓她們再去藥鋪買些草果和陳皮.只加這兩樣東西,味道能有別于其它的鹵味,又跟喜樂酒樓的九香鹵味不完全一樣,也不算違反協議.還專門囑咐陳實兩口子千萬不要把這兩樣東西說出去,這可是秘方.

同時,買些不算貴的豬皮,瘦肉,豬肝,豬大腸,鵪鶉蛋,再多買些豆腐干和豆筋,豆皮,藕,海帶.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土豆.

東西買回來,幾人就忙著收拾出來.這些東西除了大腸煮的時間長,要先煮,其他的東西都等到下晌直接鹵.

晌飯後,陳阿福就讓陳實把耳房里的那個小爐子拿出去,擺在鋪子的門邊.她已經在廚房里把鹵料炒好,倒了一鍋水去進,就把大鐵鍋拿去外面繼續熬,讓鹵料的香味四處飄散.

怕別人看到鹵料,還用白布把鹵料包起來.大概未時,再把肉,花生和豆制品,菜,鵪鶉蛋陸續放進鍋里鹵.

香味也更加濃郁.

把大盆和菜板拿到鋪子外,等東西熟了就撈出來,切成小塊.肉和豬肝,大腸等葷菜切小些,素菜切大些,用簽子穿幾塊.陳阿福負責切,其他人穿,連大寶都參與進來.花生米不能穿,就裝碟.

陳阿福稱這個串為"鹵串".前世的燒烤要複雜些,先弄這個簡單的.

陳阿滿和大寶一人嘗了一串,都大叫"好香".

他們邊切邊穿的時候,香味吸引了不少路人和鄰居.更令這些人想不到的是,素菜也能鹵.

葷串四文錢一串,七文兩串.素串兩文錢一串,三文錢兩串.價錢不貴,一兩串能香香嘴,多幾串能解解饞.

這里的住家日子都不算很好過,幾文錢就能吃點噴香的鹵味,都喜歡,很快便吸引了幾個買主,有些買一串,有些買兩串.不多時,就有了回頭客,漸漸地人也多起來.有些大人自己不舍得吃,見孩子鬧著要,就給他們買一串.

有些人喜歡這個味道,買得多,就直接用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