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好過活



今夜的月光極亮,二門又掛著兩個大燈籠,燈光把小哥倆的臉照得紅紅的.小哥倆舞著拳頭,蹬著小腿,咯咯笑出了聲.

楚含嫣又流淚了,這次是激動的.她摸摸這個弟弟,又摸摸那個弟弟,話一下子多起來,"真的吶,弟弟好可愛,好漂亮,比姐姐還漂亮,姐姐喜歡……"

大寶也想看弟弟,但又舍不得娘親,便拉著陳阿福的手走去小車旁.看到弟弟後,也喜歡得不行,松開娘親的手去拉弟弟,羽哥兒還抓著他的一根手指頭往嘴里塞,逗得他大樂.

逗玩了兩個小娃,李軒才有機會跟哥哥姐姐和小舅舅說上一句話.

來到正院,陳名,王氏和楚令宣正坐在廳屋里等著他們.

眾人敘了一番別情後,去西廂吃飯.飯後,陳名一家回自己院子,楚令奇一家被人領去菊院歇息,李軒及下人去了西跨院.

大寶和楚含嫣見狀,都不回自己院子,抱著陳阿福不撒手.嚷道,"今天要跟娘親和弟弟睡,今天要跟娘親和弟弟睡."

陳阿福也想他們想得要命,便答應道,"好,今天就跟娘親睡."

她抬頭想給楚令宣一個安慰的微笑,結果楚令宣嘴角上揚,根本就沒有生氣.

一家人洗漱完,都坐上了大床.這次沒有講故事,幾人擠在一起訴著相思之情,主要是陳阿福和陳大寶訴說,肉麻麻的,間或逗逗羽哥兒和明哥兒玩.小兄弟已經被金燕子玩慣了,被哥哥,姐姐玩得咯咯直笑,四肢不停地舞動著.

楚令宣又說道,"等忙過了這陣子,咱們去影雪庵一趟,讓我娘看看他們.孩子都這麼大了,娘還沒見過."

陳阿福點頭,喂了小哥倆,又把了臭臭,便把他們放在小床上睡覺.她又抱著睡眼朦朧的楚小姑娘去暖閣睡,大寶跟著楚令宣睡在床上.

等小姑娘傳出微弱的酣聲,陳阿福依然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聽到前面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楚令宣悄悄下了床,來到暖閣里,伸手拉拉陳阿福.

陳阿福無聲地笑起來,跟著他出了臥房,來到東側屋.

明亮的月光透進小窗,把屋內照得朦朦朧朧的,看到炕上空無一人.平時,值夜的丫頭會睡在這里.

陳阿福明白了楚令宣的安排,嗔了他一眼,埋進他的懷里.他身上熟悉的清爽味道頓時溢滿鼻間,溫暖得令她眼眶都有些發熱.這麼久了,真想他.

楚令宣一笑,把陳阿福抱上炕,覆身上來.

因為怕孩子們聽到,兩個人的動作很輕.盡管楚令宣壓抑得難受,但也沒辦法,這時候能抱著媳婦親熱已經非常不錯了.

兩人行完事,擁抱著躺在炕上,陳阿福又悄聲跟他說了楚三老爺去北邊的事.


楚令宣說道,"我已經知道了,昨天歸零師傅就啟程去了遼州府.我還派了兩個親兵給他,讓驛站解決他的坐騎,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遼州."又親了親她的耳垂,低聲說道,"我們作了很久准備,三叔又帶了神藥,不應該有大事.這些是男人操心的事,你不要想多了,帶著孩子開心過活."又加重了語氣說道,"我做的一切,不止是忠君,也是想讓你和孩子開心過活."

歸零師傅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又去了疫區.陳阿福側頭看了楚令宣一眼,朦朧中,刀刻的五官柔和了許多.他和他的父親,三叔,或許比她想象中還厲害得多.

陳阿福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一半,一覺睡到大天亮.

她睜開眼,看見陳大寶站在床頭目光炯炯地看著她樂.見她醒了,他壓低聲音說道,"娘親,早晨起來又能看見你,真好."

陳阿福看看笑眯眯的他,再看看旁邊睡得小臉紅彤彤的楚小姑娘,以及小床上的小哥倆,她的心柔成了一汪水.楚令宣說得對,那些事讓男人操心,她應該帶著孩子們開開心心地過活.

陳阿福輕輕穿上衣裳,牽著大寶去了淨房.洗漱完,來到西側屋,早餐已經擺在桌上了.

楚令宣打拳回來,幾人吃了早餐.

陳阿福把一大一小送到院門外.追風一家像以前一樣,已經等在這里准備送小主人去上學.

大寶走出了一段距離,又回頭沖陳阿福笑笑,向她招招手,陳阿福也笑著同他招招手.

楚令宣也站定回頭看看,晨光中的妻子美得像仙女,還有正睡著的三個嬌兒,以及身邊的這個專跟他搗亂的小十一.這些人,他必須讓他們無事!

陳阿福看著他們和它們消失在那片玉蘭樹的後面,才又回了院子.

她帶著人把從京城帶的東西整理了一遍.她先把送兩個孩子,陳名一家,以及動物之家的禮物放在一邊,就開始整理送親戚朋友的禮物.有自己和江府送陳府的東西,有送付家,秦家,劉家等朋友的禮物,也有送大房,三房的禮物,還有陳阿玉兄妹送三房的東西.

剛收拾完,陳阿福就看見七七和灰灰飛了進來.她笑著把送它們的松子拿出來,又把它們腳上的銀環取下,換了一個新的上去.笑道,"你們陪伴小主人有功,謝謝你們."

兩個小家伙十分喜歡,異口同聲喊道,"謝謝娘親."

逗得下人們都笑說,"真是兩只鳥精."

不多時,王氏和陳名來了.

陳阿福把送他們的吃食,布匹,首飾拿出來.花花綠綠東西一大堆,值不少銀子.

又把送大房和三房的禮物拿出來,兩包京城特色小吃,以及兩匹綢緞,另外送陳老太一包點心,一對銀鐲.這跟原來送的禮物比起來,差了許多.

陳阿福看到王氏和陳名有些微愣.笑道,"這些禮物拿到爹家去,讓他們去你們那里取."又道,"大伯和三叔是親戚,送親戚這麼多禮物,足夠了.原來覺著他們日子窮,就多支持了一些.現在他們的日子都好過了,若再大手筆的送禮,就是害了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