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走上正軌

之後的幾天,蘇星暉還是天天陪著饒教授去野豬溝,不但去指導養殖場的修建,傳授養殖技術,饒教授還喜歡到山上轉一轉,這也算是他的職業習慣了吧,他到一個地方,就會多方了解當地的風土.

這一天,饒教授跟蘇星暉說,野豬溝這地方的山上寶貝不少,不光是可以搞特種養殖,還可以搞特種種植,比如木耳,香菇這些東西都可以種,還有中藥材,他在這里轉了這麼久,也發現不少種類,都是可以種的.

饒教授說他雖然不是專門搞植物學的,可是對植物學倒也不陌生,他覺得在這里搞特種種植也是大有可為的,如果野豬溝想搞特種種植的話,他願意幫著聯系他們學校專門研究植物學的專家過來.

饒教授這個建議正合蘇星暉的胃口,他正想找機會跟饒教授提出來讓他幫著聯系一些植物方面的專家呢,只不過他不能顯得太突兀,現在饒教授主動提出來,當然再好不過了.

蘇星暉對饒教授說,他會向野豬溝的村干部提出來的,他還有一個想法,猛虎嶺這里到處都是山,自然環境跟野豬溝都差不多,既然野豬溝能夠搞特種養殖和特種種植,其它地方也應該可以.

蘇星暉說,他准備跟鄉政府提出建議,讓饒教授再找幾個專家過來,在猛虎嶺全境考察一番,看看這里適合發展什麼養殖或者種植項目.

饒教授這些天跟蘇星暉相處十分愉快,他對這個好學又肯干的年輕人很有好感,這個年輕人心系老百姓,他很願意幫蘇星暉的忙.

他馬上就答應了蘇星暉,說只要他們鄉政府同意,他願意幫他們聯系,搞這個考察,對他們這些人來說,也算是學以致用了.

蘇星暉十分高興,他馬上就跟野豬溝的村干部們說了,村干部當然沒有什麼意見,致富的路子越多越好,他們怎麼會嫌多呢?

這天下午回到鄉政府,蘇星暉又把這事先後向陳宏富和董建樹彙報了,他們兩人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意見,甚至可以說是求之不得,不過他們也都有一個顧慮,就是這樣做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一些,他們覺得可以先把野豬溝村作為試點,不必在全鄉鋪開.

蘇星暉倒是有些明白他們的顧慮,這主要是猛虎嶺鄉實在太窮了,如果在全鄉都搞特種養殖和特種種植項目的話,需要的投入相當大,鄉財政承受不了,而且如果搞這些項目搞得不順利的話,先在野豬溝搞試點,也不會付出太大的代價.

這倒不能怪他們膽小或者眼光不長遠,實在是這事在猛虎嶺甚至整個上俊縣都沒有過先例,很多事情在十幾年後看起來很簡單,可是在那個年代,就是要他們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擔負著巨大的風險,決心不是那麼容易下的.

不過蘇星暉跟他們說,可以讓野豬溝先作為試點,不過現在就可以讓專家把整個猛虎嶺都做一次考察,把他們的考察資料和結論保存起來,等到野豬溝的特種養殖和特種種植成功之後,就可以根據這些考察資料在全鄉鋪開這些項目了.


陳宏富和董建樹對蘇星暉的這個建議同意了,不過他們又問蘇星暉,請這些專家過來需不需要很大的費用,上次饒教授是沒有要費用,可是不一定每個專家都像饒教授一樣.

蘇星暉告訴他們,饒教授也跟他說過這個問題,他說他會向學校提出建議,爭取把對猛虎嶺鄉的考察作為學校的一個研究課題的,那樣的話,學校會下撥經費,就不需要鄉政府出錢了,只要鄉政府把接待工作做好一些就可以了.

蘇星暉的話讓陳宏富和董建樹都是松了一口氣,這倒不是他們小氣,而是猛虎嶺鄉實在太窮了啊,要是搞一次考察需要太大的代價,他們還真承受不起.

這件事情的協調,他們當然還是交給了蘇星暉,這條路子,本來就是蘇星暉找的,現在對蘇星暉的工作能力,他們也是越來越滿意了.

蘇星暉跟饒教授說了這件事情之後,饒教授便回了江城一趟,他要去找願意來猛虎嶺鄉考察的專家,並且共同向學校申請,把對猛虎嶺鄉的考察作為一個研究課題.

在回去的時候,饒教授還帶上了一些他在野豬溝采集的植物標本,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植物,這些標本可以證明到猛虎嶺的考察是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的,既可以吸引那些搞植物的專家,也有利于讓學校同意這個研究課題的設立.

野豬溝辦養殖場和竹編廠的事情已經走上了正軌,這兩個村辦企業的手續都已經辦了下來,野豬溝村向鄉信用社的貸款也已經辦了下來,總共兩萬塊錢,雖然不多,不過現在只需要修建幾棟豬舍,雞舍,鼠舍什麼的,買點磚,水泥,預制板,鐵絲網什麼的就夠了,這部分支出最多幾千塊錢.

剩下來的錢就是購買瘦肉型種母豬,還有一些飼料,添加劑什麼的,這部分開支也不算大,因為這些野物平時吃的更多的還是山里有的青草,紅薯,樹根,野果,昆蟲等等,竹鼠吃的主要是竹子,還可以吃一些纖維較粗的草,甚至樹枝,瓜皮,甘蔗梢都可以作為它們的食物,因此,飼料開支也不會很大,只要人工到山上去采集就行了.

竹編廠就更加沒有什麼開支了,夏蘭的組織能力不錯,她把一些手比較粗笨力氣大的農婦集中起來到山上去砍竹子,手比較巧的農婦就在各家各戶來編竹編,每天編的竹編交到村委會,她當面點清數量並記下來,等工藝品商店提貨之後,再按照每人的工作量來發錢.

由于這兩個企業都是村辦企業,所以現在村民們直接的收益就只有工錢,多的利潤就作為企業擴大規模的資本,不過,這兩個企業的一部分股份都是平均分給每個村民的,到合適的時候,企業再進行分紅.

這種模式也是蘇星暉覺得比較好的模式,他向野豬溝村委會提出之後,村干部們都同意了.

這種模式可以讓村里的每一戶村民以後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哪怕沒有 勞動能力的村民也有生活保障,如果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可以直接到養殖場或者竹編廠工作,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為了防止有些村民眼紅,想自己辦企業,村委會也出台了規定,自己辦企業可以,村里也盡可能支持,不過你自己辦企業,就等于是自己放棄了在村辦企業的股份.

這一條規定也有其合理性,你是能人,自己能辦企業,那當然是好事,不過你也不能把所有好事都占全了,這就等于是公務員下海,下海之後當然是不能領工資了的.

村主任趙忠福擔任了養殖場的場長,而夏蘭就擔任了竹編廠的廠長,竹編廠全都是些大老娘們,也只有她這個婦女主任當廠長最合適了.

高大平自然擔任了這兩個企業的會計,而夏竹擔任了竹編廠的副廠長,她的竹編編得最好,特別是那些最昂貴最複雜的竹編,只有她編得出來,她擔任這個職務,雖然也有一些人不服氣,可是只要大多數人服氣就行了.

夏竹每天不但自己從事竹編工作,她還負責培訓,也就是每天抽出兩個小時,在村委會里教那些竹編還不熟練的婦女編一些比較複雜的東西.

竹編這東西,很講究技術含量的,那些簡單的東西,哪怕編上一百個一千個,可能也不如一些複雜的東西編一個,誰不想多掙點錢呢?

夏竹是一個單純的姑娘,她毫不猶豫的擔任起了培訓的職責,每天都抽出自己寶貴的兩個小時時間,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技術和心得教給大家,這讓大家漸漸對她這個副廠長也服氣了.

這可是夏竹吃飯的手藝,大家誰都知道夏竹家的情況,知道她有多麼需要這份收入,每天兩個小時的時間,也許就夠夏竹編出一件比較複雜的竹編了.

當然,技藝可以傳授,夏竹身上的靈氣就不是人人都有了,因此,最複雜的那些竹編,目前還只有夏竹一個人可以編制,而宋巧麗說的那種原創的作品,夏竹也是每天都在琢磨.

不管怎麼樣,竹編廠每天都能編出幾十到上百件竹編,當然,絕大多數都是比較簡單的,只能賣出幾塊錢的那種,能賣出十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一件的都不多.

不過,這些作品里面,沒有一件是夏竹編出來的,因為,她要編一件最複雜的作品,這件作品就是徐悲鴻的名畫《八駿圖》,這副畫宋巧麗給出的價格是一千塊錢.

當然,價格高有價格高的道理,這副畫要想用篾絲編出來,還能達到原作的形神兼備,需要有一些特殊的編織手法,而且至少需要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因此,這些天夏竹都在揣摩著如何來編制這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