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正常的大唐王朝



大唐湖北行省,武昌城.

此地乃是第一軍的指揮部所在地,但是此地的並不是這一次西南戰役的核心指揮中樞,此戰的核心指揮中樞,乃是九江!

因為九江才是這一次樞密院新設立的西南戰役司令部所在.

因為西南戰役規模龐大,參戰的兵力達到了三個軍以及其他若干部隊,總兵力超過了十五萬人,不能和以往一樣單純的依靠各軍,各師自己的行動來完成戰役了,而是需要一個更高一級別的司令部來負責指揮詳細的戰事.

這種事,實際上在之前的北伐戰役里也是如此,當時參加北伐的部隊還沒有這麼多呢,但是李軒還是帶了幾乎大半個樞密院北上,統籌各部隊作戰.

西南戰役的規模還要更大一些,李軒本來是不想再一次親征的,這跑來跑去也累,但是他實在是放心不下,而且規模如此大的戰役,說實話目前大唐王朝里也是找不到一個適合的人選來充當西南戰役總司令.

郝柏年在能力和威望上倒是適合,但是出于平衡的考慮,在郝柏年在北伐期間立下了巨大功勞後,李軒是不可能再讓他去擔任西南戰役總司令的.

而第一軍軍長李春景的才華和能力也是極為突出了,但是此人的作戰風格實在是過于激進,西南戰役在大唐王朝的一系列戰略構想里,非常重要,而且各方面都是占據了優勢,樞密院就沒打算過去冒險,而是准備穩紮穩打,如果讓李春景來指揮,他極有可能獲得超級大勝,但是也極有可能獲得慘敗!

這是李軒所無法接受的!

至于方希同,威望以及能力到底是差了一些,雖然忠心,但是忠心並不能完全代替他的能力.

至于王朝宏和陳科橋兩人,威望資曆都是不太足,讓他們兩個人去指揮李春景作戰,不現實,因為他們兩人之前都曾經在李春景麾下打仗呢.

雷萬就更不用說了,坐鎮樞密院還行,指揮十幾萬大軍作戰,很多人都不會心服口服的!

曾子文,早已經是退出了一線,雖然是樞密院副使,但是基本已經不擔任實際職務,而李軒也沒有打算重新啟用他,即便是啟用了,這個人的能力也不足以指揮十幾萬,波及數省的戰斗.

最後沒辦法,李軒只能是再一次身穿戎裝准備親征了!

找不到適合人選的情況下,他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十幾萬大軍各自為戰,最後導致出現陰溝里翻船的局面!

不過這一次李軒倒是沒打算親臨前線,這一次西南戰役,和北伐戰役里的安平戰役不一樣,是不太可能出現一次超大規模的決戰定勝負的,極有可能是通過一連串的中,大規模戰役來獲得勝利.

所以李軒的關注重點不僅僅是第一軍那邊,還有第二軍,第五軍乃至第四步兵師,第七混成團等部隊,還有後勤事務也是需要看著.


這一場戰役里,李軒要做的就是充當一面旗幟,鎮壓住下面的驕兵悍將,讓他們乖乖的服從樞密院作戰部的命令去作戰.

是的,這一次西南戰役的實際指揮者,不會是他李軒,也不是李春景等在外領軍的大將,而將會是禦書房值班大臣,樞密院作戰部部長,陸軍中將雷萬!

或者更准確的說,雷萬也只是明面上的人,實際策動並指揮具體戰役的,將會是作戰部里的數十個作戰參謀!

就和以往的大唐王朝所經曆的諸多大規模戰役一樣,樞密院作戰部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戰!

早年的時候,李軒為了解決中高級將領年紀太輕,經驗不足,能力有限的問題,建立了參謀制度,一開始的本意其實並沒有說和後世那樣建立完善的參謀制度,只是想要讓中高級將領們能夠得到更多的戰術建議而已.

但是隨著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唐王師的參謀制度日漸完善,尤其是樞密院作戰部里的作戰參謀們,可以說是承擔了所有大唐王朝的大規模戰役策劃,戰略性指揮!

而這也是使得了作戰部里的作戰參謀們的含金量也是越來越高,這些作戰參謀,那都是從全軍挑選出來最優秀的軍官,清一色的禦學堂出身.

作戰部下面,設有各司,其中最為關鍵的部門就是參謀司了,參謀司通常由作戰部副部長兼任,也就是作戰副部長,和常務副部長是兩個概念.

作戰副部長,軍銜為陸軍少將,通常由先後擔任過軍參謀長,步兵師師長的人擔任,而參謀司里的參謀們,有高級作戰參謀,通常是校官,大多有過野戰部隊任職,尤其是擔任過營長,團長的人,而中級作戰參謀,則是尉官,通常是禦學堂的新畢業生,當然了,即便是新畢業生,但是他們之前大多也是擔任過隊長,副營長等職務的.

換句話說,作戰部參謀司里的人,清一色的野戰部隊出身,都有過擔任部隊主官的經驗,而且還是禦學堂出身,接受過比較完善的軍事教育,綜合素質方面絕對是在全軍范圍內的中低級軍官群體里,也是屬于頂級.

有這麼一群人集中出謀劃策,也許是無法做出太過驚豔的作戰計劃來,但是出錯的幾率也是非常的小.

在李軒正式出發前往九江之前,作戰部的作戰副部長陳雄少將已經是帶著十幾個參謀司的作戰參謀,和樞密院的其他幾個部門的人員先一步抵達了九江,他們將會在這里組成西南戰役指揮部的初期構成!

于此同時,金陵城內,李軒也是為再一次的親征而進行著准備,這一次的親征准備,比之前的北伐要簡單一些,因為李軒只打算去九江坐鎮,並不是親臨戰場指揮作戰,所以近衛軍雖然也會一起去,但是真正參戰的近衛軍將會是只有一個暫編旅.

李軒自己的話,則是打算帶兩個近衛軍步兵團為核心的一萬近衛軍前往九江,並留下了一個近衛軍步兵團為核心的五千近衛軍控衛金陵城.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李軒帶去的這一萬近衛軍,將不會有參加戰斗的機會,他們的存在只是控衛李軒的個人安全而已.

除了近衛軍以外,其他的事就更加簡單了!

大唐的臣子們,對萬古聖君禦駕親征,那都是已經習以為常,那都是經曆過好多次了,早幾年的時候還會說什麼陛下三思之類的話,但是現在,基本都是沒什麼人說了,李軒說要准備親征,那些臣子們問都沒問為啥,直接就是去准備了.


彷佛這事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稀松平常,這都是讓李軒有些感歎,自己搞出來的這個大唐王朝,從上到下都是有些不正常,一個個天天都想著打仗,哪怕是文臣雖然和軍方有眾多的矛盾和沖突,但是對于打仗那也是非常歡迎的.

尤其是國企部,商部,農部,稅部這幾個部門,對于擴張領土,打開商貿市場的戰爭行為更是支持的很.

比如說國企部,雖然說搞的大多數都是國防工業,但說到底還是辦企業,這辦企業自然是需要工業原料和市場的啊.

商部也是如此,想要發展國內的工商業,也是缺乏不了工業原料和市場的.

農部以前還不怎麼支持,但是最近他們多了一個移民屯墾司,這個部門是用來干嘛的,是用來移民的,國內移民,國外移民都是他們的業務.

這不擴張,不占領新的領土,他們怎麼移民過去,用以解決國內部分地區人多地少的困難啊.

稅部就更不用說了,國內怎麼花錢他們是不管的,反正只要李軒同意,他們就給錢!

但是怎麼收錢他們就管了,如今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越來越繁榮,海貿也是越來越繁榮,各種商稅,關稅是持續大幅度增加,而這,同樣是離不開工業原料和市場的.

當然了,內閣的其他一些部門就是不太支持了,尤其是對外擴張不能給他們帶來明顯好處的,比如說禮部,這對外擴張的再多,對他們也沒鳥用,人家主要是辦教育和搞禮制的,頂多就是向海外蠻夷宣揚一下華夏文化!

不過整體而言,內閣方面對于擴張還是保持支持的態度,擴張都如此了,更加不要說是統一國內了.

內閣那邊准備的相當快速,很快就是消防之前的北伐戰役,內閣基本一分為二,禦書房的值班大臣和行走大臣們,也是一分為二.

一部分將會隨駕前往九江,一部分留守金陵.

而留守金陵的主要負責人,依舊將會是禦書房值班大臣,建極殿大學士,戶部尚書柳八苟,而大唐王朝的三名大學士之一,同為禦書房值班大臣的陸軍部尚書錢夢久將會隨駕.

其他的人份量就是沒這麼足了,有的隨駕,有的留守金陵,但是不管什麼情況下,一個部門倘若尚書留守,那麼左侍郎肯定會隨駕,而尚書隨駕的話,左侍郎肯定會留守.

畢竟尚書,左侍郎,這兩人就是一個機構的主要和次要負責人,尚書和左侍郎得分開來,一人負責一邊.

一切都准備妥當之後,李軒忍痛暫停了對宮廷舞蹈團的各種舞姿的指導工作,再一次踏上親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