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任重而道遠的大唐專利局



在上海里當一個普通的文書,他每個月頂多也就是拿個三四元而已,但是只要出海,收入立馬就能夠增加十倍.

呂振江去應聘的貿易公司,也就是蔚藍貿易公司,這家公司在大唐帝國的一百多家海外貿易公司里,並不算多麼的特殊,實力也就是中等而已.

公司一共有四艘商船,以往都是跑南洋航線為主,但是自從帝國對大唐西洋貿易公司進行改革,開放了西洋貿易權後,蔚藍貿易公司也是和其他的貿易公司一樣,迅速花費巨資申請了西洋貿易許可證,然後開始准備貨物,招募船員准備前往海外.

呂振江就是正好趕上了他們准備貨物和船員,准備參與第一次西洋貿易的時候.

呂振江的應聘很順利,這並不是呂振江有多麼的牛逼,而是他的競爭者沒幾個.

這年頭跑海可是危險的很,大多人對之都是畏之如虎,尤其是一些讀書人,人家在國內呆的好好的,犯不著去拿命搏錢啊.

所以這年頭出海的各種水手等,其實都是帝國下層的普通百姓,當然了船長之類的高等雇員不在此列.

呂振江的職務乃是隨船文書,其實說白了就是協助帶隊的公司經理處理一些文書工作,日常工作可以說是非常輕松的.

不過這樣的工作,再輕松也得是讀書人來做,而普通的讀書人可不會來.

當呂振江簽下了雇傭合同後,離開上海之前,他就是把大部分的薪資都是寄回了家,並給家里寄回了一封信,說自己在上海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收入大幅度提升,只不過需要經常出差,以後家里如果要寄信來的話,可以直接寄到公司.

他並沒有明說自己出海,去海外了!

那樣只會讓家人擔心而已!

離開上海後,蔚藍貿易公司的兩艘商船先是到了廣州,然後又是到了馬六甲,最後在馬六甲的時候彙同了另外眾多前往印度或者是南非貿易的船只起航進入印度洋.

然後陸續抵達戈河州,科倫坡,最後才是一路跑到馬達城這里.

如此,實際上距離他們從上海出發,已經是過去了半年之久了!

這半年里,呂振江也是習慣了在海上的生活,單調而無聊,長時間無法看見陸地的時候,還會產生一種絕望的心態.

不過沿途的危險倒是沒遇見,呂振江運氣不錯,加上他乘坐的是蔚藍貿易公司最新訂購,還是第一次執行遠洋任務的新船'水藍號’.

水藍號商船,是一艘典型的唐船,香港鼎盛造船廠出品,而香港鼎盛造船廠制造的民用商船,大多都是以大噸位船只為主.

水藍號商船也不例外,標准排水量可以達到九百多噸,極端情況下滿載甚至超過一千噸.

不過這艘龐大的水藍號,在這支前往南非的船隊里,還不是噸位最大船只呢.

軍艦就不說了,海軍里的戰列艦可是大家伙.

只討論民用商船的話,還有一艘來自大唐西洋貿易公司的龐然大物呢!


東非號,大唐西洋貿易公司這些年所陸續訂購的二十多艘千噸商船之中的一艘,其標准排水量可是達到一千五百多噸的大家伙!

東非號,其船型來自于香港鼎盛造船廠三年前所提出的新一代蒸汽商船系列,經過後續改進設計後的產物.

香港鼎盛造船廠,自從成立之處,就是致力于發展建造噸位更大,航海性能更加,單位航運成本更低廉的商船,其主要業務是建造軍艦,而另外一大業務,則是建造大噸位的商船.

早年其推出的六八型商船,更是成為了唐船的代表,基本上,後來大唐各大造船廠所設計建造的船只,都是離不開六八船型的影響.

其特點就是更加注重航海性能,確保遠洋航行的安全,並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的裝載貨物,提高航速.

如此也是導致了當代的唐船,在同等噸位下,其實載貨量是不如蓋倫船的,但是在適航性以及航速上,卻是要超過蓋倫船.

基于六八船型的成功,香港鼎盛造船廠又是推出了擴大改進版本的八百噸級別的商船,隨後又是展開了千噸商船計劃.

並一直都是牢牢占據著大噸位商船的龍頭造船廠地位.

三年前,隨著蒸汽機技術的成熟,鋼鐵也是逐步應用于造船領域,香港鼎盛造船廠當時在承接海軍新一代蒸汽鋼鐵艦的同時,也是展開了新一代的蒸汽商船發展計劃.

新一代的蒸汽商船計劃,其設計核心依舊是以在保持航海性能的前提下,裝載更多的貨物,同時保證一定的航速,以確保整體的運輸成本.

設計原型就是標准排水量一千五百噸,並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選裝最先進的三缸大馬力蒸汽機或者是成熟穩定,價格相對低廉的雙缸蒸汽機.

船體的設計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裝載蒸汽機,所以整體布局更為合理,並且還大量采用鋼鐵取代木材用于造艦.

同時為了降低航行的成本,大面積的風帆系統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為了降低人力成本,縮減水手的數量,風帆系統采用了一定數量的機械設備,可以讓更少的水手就能夠操控風帆.

當然了,每一個客戶對船只的具體需求都是不一樣的,香港鼎盛造船廠只是提供一原型方案,並附帶眾多的選裝方案,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部件,甚至其排水量也是可以適當的放大或者縮小.

只要客戶給錢,他們兩千噸的設計方案都有.

大唐西洋貿易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遠洋貿易公司,財大氣粗不說,而且因為跑的都是印度洋航線,對大噸位船只的需求是無止境的,一直都是香港鼎盛造船廠的忠實用戶.

這種新一代的蒸汽機商船推出後,大唐西洋貿易公司迅速就是下了訂單,而且一下就是五艘.

這等手筆,國內的諸多海外貿易公司或者航運公司里,也是沒誰了.

東北號就是第一批的五艘蒸汽商船訂單之一,因為是第一批,也沒有太大的改動,只是因為印度洋航線吧比較危險,同時考慮到未來需要進入印度洋,所以大唐西洋貿易對船只的安全性能比較主動.

所以選裝的是最先進的三缸蒸汽機,動力十足,哪怕是不依靠風帆,也能夠依靠蒸汽機保持十節的航速持續航行.

當然了,這年頭的商船栽煤量都不咋地,純粹使用蒸汽機的話,續航能力是不怎麼樣的.

因為噸位有限,裝多了煤炭,也就沒地方裝貨物了,這對于商船來說可不能接受,倒是海軍那邊的戰艦不用裝載貨物,所以運載的煤炭一般都是比較多.


同時海軍那邊都還有專門的煤炭補給船,可以隨時為戰艦提供煤炭補給.

但是海軍戰艦,那是天生就為了戰爭而生的,一切都是從戰斗角度出發,但是商船可不一樣.

因此東非號哪怕是在民船領域里,已經是屬于最先進的蒸汽船只了,但是其續航,防禦力,抗沉性,機動性和同時代的蒸汽戰艦比起來,依舊是遠遠不如.

這也是時代發展所帶來的必然影響.

商船和戰艦的界限正在不斷的加大.

在風帆時代,其實商船和戰艦的差別並不算大,一些大噸位,設計良好的武裝商船,戰斗力也是相當優秀.

所以戰艦和大量武裝商船一起參與海上決戰,這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是現在,准確的說是在蒸汽鋼鐵戰艦出現後,商船和戰艦之間的差距是越來越大,因為兩者在性能上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商船首先考慮的是成本,而戰艦考慮的是戰斗力.

你讓那些貿易公司,購入一艘戰斗力爆表,但是卻裝不了幾噸貨物的商船,這公司分分鍾得破產!

其實哪怕不是在大唐海軍,哪怕是在西班牙.葡萄牙乃至英格蘭,他們也是開始建造越來越多的專業戰艦,哪怕他們的專業戰艦都還是風帆木制戰艦,但是戰斗力也是遠超那些武裝商船的.

這是當代世界海軍發展的大趨勢,不管是在技術更加先進,已經可以建造蒸汽鋼鐵艦的大唐,還是在技術上依舊原地踏步的歐洲各國都是如此.

值得重點說明的是,當代歐洲各國所開始建造的專業戰艦,基本上都是清一色大唐船型,而不是傳統的克拉船,也不是蓋倫船.

沒辦法,唐船一開始,就是皇家理工學院的那群人專門為了海軍戰艦而研發的,是後來才改為商船,它的骨子里就是專門為了海戰而生的.

當代的唐船船型,其船體設計基本上已經是達到了風帆木制戰艦的成熟期了,歐洲各國的海軍人士也不傻,人家一眼就能夠看的出來好壞.

所以最開始是葡萄牙人,然後是西班牙人,再過來是英格蘭等其他國家,開始一窩蜂的建造唐船戰艦了.

不僅僅是戰艦,就連唐船的商船他們也是直接仿制.

這讓大唐商部下屬的專利局是相當的不滿,認為這些土著絲毫都沒有專利意識,肆無忌憚的侵犯大唐企業的專利.

當年還對葡萄牙人在馬六甲的造船廠進行了訴訟,獲得勝訴後,廣州府法院特地給葡萄牙人位于馬六甲的造船廠擠區了天價罰單!

可惜然並卵!

想要在全球范圍內保護大唐個人以及企業的專利,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