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風箏戰術



七五榴彈炮的口徑不算大,這爆炸威力自然也不算大,但是這種不算大是相對大口徑火炮而言.

實際威力可不小,加上准頭奇佳,至少是把城頭上布防的當地土著軍隊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

因為當地土著缺乏火炮,尤其是遠程火炮,也就是只有少數滑膛炮而已,有意思的是這些滑膛炮還是大唐的軍火商賣給他們的.

所以大唐的炮兵是大膽的把火炮部署在距離城頭大約一千五百米的距離上開火.

這個距離對于滑膛炮而言,自然是超遠的,打出去基本沒什麼准頭可言,但是對于大唐陸軍現在裝備的七五榴彈炮這種後裝線膛炮來說,那麼基本上和貼著敵人的臉開炮沒什麼區別了,在有經驗的炮長手里,炮彈可是指哪打哪,偏差很小.

更何況打的還是榴彈,只要命中大概目標就行了,不需要和實心彈一樣非得命中才能造成殺傷.

哪怕只有一個炮兵營,不過十八門七五榴彈炮,但是依舊炸的六號城的土著苦不堪言,沒幾分鍾城頭上就是無數土著傷亡,被嚇傻的更多.

剩下的人自然是一窩蜂轉身跑了,要麼是躲在城垛後面瑟瑟發抖.

炮擊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十來分鍾後,大唐的將士們就沒能再看見有土著敢出現在城頭上了.

按照常規來說,比如說如果是韃靼人或者歐洲人的軍隊,看到這一幕,這會應該是用步兵沖鋒攻城了.

不過那只是蠻夷土著的做法,大唐陸軍可不會這麼干.

這麼沖上去贏是肯定能贏的,但是死傷也是免不了的.

大唐陸軍還是比較注重減少傷亡的,要不然國內也不會一直研發並裝備線膛武器了,還不是想要拉開距離作戰,玩放風箏戰術.

想著毫發無傷就殲滅敵人!

這種想法就和後世的美利堅差不多,技術領先了,先進武器多了,面對落後的敵人總想著搞零傷亡作戰.

大唐如今也有這個趨勢.

所以傻乎乎的直接沖鋒和敵人肉搏是不可能的.

他們采取的辦法簡單的很,火炮持續炮擊,壓制敵軍,然後步兵上前,在距離城牆大約三百多米的地方停下.

停下干嘛.

自然是舉起步槍對著城頭上的敵人開槍啊!

這個距離可安全的很,敵人的火炮本來就極少,現在又被大唐炮兵壓制,估計連炮兵都不剩下幾個了.

而他們的火繩槍和弓箭什麼的,可沒辦法殺傷三百多米外的大唐步兵.

有了米尼步槍對城頭殘余敵軍的精准火力壓制,這一下,城頭上的土著就更是徹底跑光了.

然後攻城部隊才是慢騰騰的准備下一步行動!


先挖個交通戰壕,然後差不多到城牆了變成地道,然後埋設火藥.

這都是槍炮時代了,誰還傻乎乎的爬牆啊.

直接用炸藥炸簡單方便.

他們甚至都是不願意直接向城門發起沖鋒,因為這樣還代表著未知的方向,城門轟破了容易,但是古代的城牆,甭管東方西方還是印度這里的土著,傳統城池的城門洞都是重點防禦地帶,城門被轟開了,守軍也有其他措施殺傷試圖直接從城門入城的敵軍.

盡管直接沖擊城門速度更快,但是第五十二團又不趕時間,不在乎浪費一天兩天的時間.

畢竟這一次的印度戰役,對于已經下了決心的陸軍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所以根本就沒有制定大范圍機動等各種亂七八糟的戰術.

第十八師的戰術很簡單,一路平推過去!

反正他們的戰略目標也很簡單,那就是把周圍的幾個土著邦國掃一遍,順便再繳獲一些金銀戰利品什麼的補充軍費支出.

對內河交通便利,開發也容易的部分地區則是直接納入控制,而對剩下內河交通不咋地或者不好農業開發的地區,則是先打一遍,滅掉原來的統治階層,然後再扶持幾個傀儡什麼的,再簽訂各種不平等協議,全面控制其軍事財政等大權,收獲經濟利益,同時讓他們賠款,至少要把軍費給配回來.

和土著開戰的時候,大唐可從來不會做虧本生意,每一次和土著開戰,甭管大小,賠款都是必須的.

如今裝備了線膛武器,尤其是後裝炮,這打仗的費用也是越來越高,陸軍在開戰前就已經是想著,這一次的戰費必須讓當地的土著邦國承擔,反正陸軍自己是一個大子也不會出的.

大戰略沒啥壓力,具體的戰術又簡單粗暴,所以前線部隊打起來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估計,怎麼舒服怎麼打,怎麼方便怎麼來.

壓制了敵軍的城頭兵力後,工兵上前埋設炸藥.

幾個小時後,隨著轟的一聲巨響!

這個大唐人連名字都不知道的土著城池就這麼陷落了!

攻克了城池後,部隊沒有繼續前進,而是開始抓俘虜,一不小心就是多出來了上萬俘虜,至于你說守城的士兵一共也就幾千人,為什麼會多出來上萬俘虜,你問我,我問誰去.

反正抓的俘虜就是這麼多!

根據大唐一向來的優待戰俘政策,這些戰俘將會被用來修路以及搬運各種物資.

大軍前進,對後勤的依賴太嚴重,盡管不少地方有著河流,但是有一些也是沒有的,沒有河流的地方,陸軍就得依靠蓄力以及人力等方式進行運輸了.

而這些俘虜們對大唐也是充滿了向往,心服口服之下,都是自帶干糧幫大唐修路和運輸物資的.

對于認真起來的大唐陸軍,這周邊的幾個土著邦國根本無法抵擋.

當然了,這也是和周邊的幾個土著小邦國都不強勢有關系.

如今的印度半島上局勢相當混亂,其北部地區乃是由莫臥兒王朝所掌控,不過其地盤其實也不算大.

莫臥兒王朝的整個北部,都和大唐接壤.西北的喀布爾以北以前則是屬于韃靼人控制的中亞南部地區,現在嘛,自然是變成了大唐控制的中亞南部地區.

東北則是大唐的吐蕃省.


而和大唐接壤的國家,說實話都挺倒黴的,以往的高句麗半島,扶桑列島都已經變成大唐本土了,韃靼人也是遠遁歐洲.

南洋半島的安南兩朝緬甸等國家,彼此間的戰爭都打了二十幾年,保守估計人口已經是只剩下當年的兩三成了.

至于那些南洋群島就更不用說了了.

莫臥兒王朝也不例外,早些年大唐還扶持他們對抗韃靼人,但是韃靼人一撤離中亞,他們就是變成了大唐的打擊對象了!

在大唐的搞事下,莫臥兒王朝在印度地區的擴張非常的不順利,如今也只是控制了阿富汗,旁遮普,德里哼橫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帶,最南邊也才到了亞格拉一帶.

東邊的孟加拉地區,早就在大唐的鼓動下自行獨立了.

西邊的拉結普特人也是得到了大唐的支持,一邊對抗莫臥兒王朝一邊打吉吉拉特人.

至于印度半島上剩下的其他地方,存在著大大小小上百個邦國呢,而且很多都是新出現的邦國,同時也有眾多邦國陸續覆滅.

如今大唐人自己都是搞不清楚如今的印度半島上到底有多少個土著邦國.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自然是大唐這跟攪屎棍,在印度大陸上搞出搞風搞雨.

他們也不兼並什麼土著國家,除了戈河州以及泊木州,錫蘭島,果阿等少數幾個地區擁有大片的實際控制區外,其他殖民地實際上都是非常小的港口城市,主要是為了控制印度半島上主要河流的出海口以及優良港口.

除此之外,他們短時間內並沒有大規模兼並這些土著邦國的意思.

同時大唐又放任這些邦國之間的沖突和戰爭,不僅僅放任,甚至很多軍火商都會親自上陣推銷軍火,為了自家的軍火賣得更好,他們並不介意給某個邦國先免費送一批軍械,然後鼓動他們發動戰爭.

但是他們也不允許任何一個國家統一印度,甚至連太大規模的邦國都不允許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莫臥兒王朝會被大唐親自打壓肢解的原因.

整體上,如今的印度半島上,很有種百國混戰的局面,別說外人搞不清楚如今印度到底有多少個邦國了,就連一手制造出這種局面的大唐自己都是分不太清楚如今印度半島到底有多少個邦國.

反正亂成一鍋粥,天天在打仗!

這一次大唐發動第二次印度戰役,依舊不是以兼並大面積的地區為核心目標,當然了,順帶擴張一定的實際控制區也是清理之中.

此戰更多的目的,還是為了懲戒!

這一次不把周邊的幾個邦國挨個滅了,無法體現出大唐的強大!

這種情況下,其實軍事行動的壓力是非常小的,和中亞那邊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的.

甚至比在美洲那邊的壓力都要小一些.

美洲那邊的土著說實話比印度土著生猛多了,雖然依舊落後愚昧,但是他們不怕死,而且手段相當狡猾,很多部落打不過大唐的正規軍作戰,就三天兩頭跑去襲擊大唐的移民.

不過大唐的普通移民也不是好惹的,畢竟大唐的移民普遍都是帶槍的,移民點也會有民兵部隊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