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盡管帶著諸多擔憂,但是在一票設計師們說他們已經經過詳細的計算,哪怕是一側對敵的所有主炮進行齊射,也不會讓船體散架,因為他們搞的齊射,也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齊射,每門火炮的射擊還是會有一個極其短暫的間隔.

所謂的齊射,只是把各主炮的先後射擊時間壓縮到極為短暫的時間里.

不管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擔心或者不信任,不過這艘技術驗證艦還是開始動工建造了,海軍方面也是給予該艦一個艦名,稱之為新金山號.

當海軍搞新型戰艦的時候,民間的船只發展其實更加快速.

這種進步,不僅僅是體現在更加先進的技術上,更大的船體上,更重要的還是體現在經濟性上.

新星號這種三萬噸的豪華快速客輪,固然是代表著大唐最傑出的造船技術,但是其他諸多不怎麼起眼的貨輪同樣也是體現了大唐最為傑出的造船工藝.

南洋石油公司訂購的第一批萬噸油輪就是如此.

僅僅是搞個能夠裝油的油輪很簡單,但是想要運載更多的石油,同時又有的確保運輸過程里的安全,更加重要的是要確保運輸成本低廉,這些綜合起來可是不小的挑戰.

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于動力系統,南洋石油公司對動力系統的要求非常高,它即要求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極低的耗煤量.

南洋石油公司要求油輪保持較低的耗煤量,以降低石油運輸的成本,但是也不能太慢,畢竟太慢的話,油輪能夠往返本土到南洋油田的次數就少了,運輸的石油也就少了.

這就給了肇慶機械公司一個極大的難題,大馬力的蒸汽機組他們能拿出來,極低功耗的蒸汽機組他們也有,但是人家南洋石油公司要的卻是馬力不能小,功耗又不能太高的蒸汽機組.

然而即便是困難,但是這是肇慶機械公司打開萬噸船舶動力市場的關鍵,更何況人家南洋石油公司不差錢,給的價格誠意十足.

因此肇慶機械公司的技術人員們想盡辦法,采取了諸多新式的技術才滿足了南洋石油公司的要求.

當南洋石油公司采購的蒸汽機組定型之後,這都還沒有開始裝船呢,其他人就是找上門要訂購了.

無獨有偶,還是石油公司,帝國石油公司和太平洋石油公司不約而同的找上來們訂購他們的蒸汽機組,准備用于他們的萬噸油輪建造.

一款馬力大,功耗低的蒸汽機,就算價格稍微貴了點,但是最後能夠節省的成本更多,這就是諸多油輪公司找上門來的原因.

不用多久,隨著南洋石油公司的第一艘萬噸油輪下水進行測試之後,肇慶機械公司就是徹底陷入了龐大訂單的痛苦之中.

油輪進行海試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大馬力低功耗引起了極大的注意,不僅僅是其他石油公司的注意,而是其他航運公司的注意.

要知道目前大唐帝國的船只,其實絕大部分都是運貨為主,純粹的客輪其實只占據了很小的比例,這些貨輪不管是進行內河還是近海又或者是遠洋運輸,其運輸成本都是各大航運公司最為注重的.

一艘火船稍微節約一些燃煤成本,那麼這麼多船下來,一年可以節省的成本可就大了去.

就和豪華客輪不惜代價,一心想要提高航速一樣,眾多的貨輪也是一門心思想要降低運輸成本.

以大唐目前的技術,早就可以建造十多節的貨輪呢,但是各大航運公司的貨輪卻是清一色的只有七八節,超過十節的極少極少,只有極少數運輸茶葉等需要時效性的貨輪,才是一些十多節的高速貨輪.


更高速度的貨輪不是造不出來,而是運營成本太高,劃不來.

當這些航運公司知道了肇慶機械公司這邊有了一款馬力不錯,功耗又低的蒸汽機後,直接就跑過來了紛紛下單了.

不用多久,肇慶機械公司就是接到了足足上百套訂單!

這可是艦載蒸汽機啊,用于數千噸乃至萬噸船只的艦載蒸汽機,每一套都是價格昂貴無比的,這一下子就是上百套的訂單.

都直接把肇慶機械公司的人給砸暈了,然後一個個就是開始愁眉苦臉了.

因為訂單太多,產能太小,這種感覺,很讓人難受.

肇慶機械公司,各種船舶的發展,也只是當代大唐工業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用很多數據都可以說明大唐的工商業發展的有多快,但是用造船業的發展來說明更有說服力.

宣平三十八年,預計新下水的船舶噸位將會達到七十萬噸.

這可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這個數字比目前歐洲地區所有國家的保有船舶噸位還要更加的龐大.

而這,僅僅是大唐一年新下水的船只噸位而已.

造船業的發展,代表著工商業的高速發展,對航運的龐大需求.

同時造船業的發展,也代表著國內的鋼鐵以及其他行業發展的很好,能夠支撐的起來如此龐大的船只生產,如果沒有足夠的的鋼鐵產量,可沒辦法造這麼多的船.

不過這樣的高速發展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商部那邊就已經是開始針對帝國內的工商業發展進行了預估,哪怕是工商業依舊保持著高速發展,但是從明年開始,船舶新增的需求速度將會減緩.

這個增長速度放緩,並不是說航運不賣船,或者買的比往年少了,而是說增長幅度沒有以往大了.前年他們購買十萬噸,今年他們購買了二十萬噸,新增了十萬噸.

但是明年他們購買的只有二十五萬噸,新增的只有五萬噸.

這並不是經濟不好了,實際上帝國的工商業依舊在處于高速發展當中,而是之前造的船太多,保有量本來就非常巨大了,而經濟的發展也不可能無限制的一年比一年快,甚至連維持往年的高增長速度都是比較難的.

到時候,盡管每年依舊得生產很多新船只,不過想要大幅度增長就很難了,到時候不管是造船業還是鋼鐵行業又或者是其他相關聯的行業,要想繼續擴大規模發展的話,就只能是搶別人的訂單了.

屆時,帝國的造船業,鋼鐵行業乃至其他不少行業,都將會停止野蠻生長,從而出現激烈的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

換句話說,躺著賺錢的日子要結束了.

只是人們大多還不知道而已,而這也是大唐帝國未雨綢繆,開始調控鋼鐵行業的原因,要是放任不管,任憑這些鋼鐵企業一個接著一個上馬煉鋼廠的話,以後出現產能過剩都是大概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