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戰略轉移

冰島戰役還在進行的時候,又臨時調過來的戰區代理參謀長彭定方中將指揮的特遣艦隊在加勒比海地區也展開了進攻行動。而這一方向上的戰斗就要輕松很多了! 戰前,加勒比海地區一直是美國的勢力范圍,這也算得上是美國勢力根深蒂固的地區之一吧。即使是在戰爭中,加勒比海地區因為其豐富的資源,重要的戰略位置,也一直是美國重點控制的地區!幾十年來,中國,以及沒有肢解前的歐洲都想向加勒比海地區滲透,但是結果都失敗了,原因很簡單,就如同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滲透必然失敗一樣,這是美國的後院,自然不容其他國家插手了! 對美國來講,加勒比海地區最主要的還是資源,戰前,在加勒比海地區發現的數座海底油田成為了美國經濟的支柱之一,同樣的,加勒比海地區的其他資源也是美國國內工業體系賴以生存的支柱!這些,都決定了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投入相當巨大,特別是當中國在歐洲解體之後的幾年時間內在全世界的范圍內瘋狂擴張,壓縮美國的勢力范圍的時候,美國從戰略安全的角度考慮,把投資重點放到了加勒比海地區! 加勒比海地區也有自己的弱點,最大的弱點就是該地區的國家都是島國,而且都是一些小國家,這不但為美國整合加勒比海地區的資源優勢制造了麻煩,而且其戰略防禦力量也相對薄弱,只要中國將戰線推進到了北大西洋,那麼加勒比海地區是沒有任何防禦縱深的,而結果就是,美國在此地的大批投資都將白費! 顯然,美國也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戰爭爆發前後幾年的時間內,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資源開采簡直就是破壞性的,根本就沒有想過持續發展這個道理,這不但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而且也在這些地區的國家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如果不是美軍長期駐紮在該地區的話,恐怕這里的好多島國都要造反了! 在地震海嘯的災難中,加勒比海地區是除日本之外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該地區的很多島嶼都是珊瑚島,在海嘯中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抵抗與生存能力,即使幾個不多的火山島,也因為面積太小,而成了重災區! 其實,當時中國軍隊根本就不需要攻打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早在中國軍隊到達之前,這里的美軍就拋棄了長期為他們服務的當地居民,迅速的撤回了國內,一是美國已經認識到,加勒比海地區已經沒有防禦價值了,二是美國不想在這里背上沉重的救災包袱,不想把自己的國家力量浪費在這沒有多少戰略價值的地方!顯然,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當時,在加勒比海地區也有一個特殊的國家,即一直是社會注意陣營的古巴!從曆史來看,古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最初,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在美西戰爭之後,古巴並沒有獲得獨立,而是成為了美國委任托管地區。直到20世紀50年代,古巴人民才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獲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並且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但是古巴的發展並不順利! 在第一次冷戰的高峰時期,美蘇之間的一個焦點問題就是古巴!美國是絕對無法容忍一個距離自己本土只有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出現一個紅色陣營的國家的。所以,在古巴獨立之後不久,美國就策劃了一次顛覆古巴政權的軍事行動,但是當時美國暗中支持的軍隊在“豬灣”登陸的時候,就遭到了古巴人民軍的猛烈打擊,這次軍事行動也徹底的失敗了。而從此之後,古巴就一直生活在美國的陰影之下! 古巴曆史上最重要的曆史事件就是美蘇之間的古巴危機。當時蘇聯在古巴秘密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而這些裝著核彈頭的導彈全都對准了美國東部地區的大城市,而這些導彈只需要5分鍾的時間就能夠打過去了。而當時,美國的導彈預警系統是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的。也就是說,如果從古巴發射導彈打擊華盛頓的話,美國總統甚至來不及座上撤離的飛機,導彈就已經落下來了!毫無疑問的,美國是絕對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這無疑是蘇聯主動進攻的最大威脅! 當時,蘇聯的核力量是無法跟美國相比的。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前,美國已經擁有上萬枚核彈頭了,而蘇聯只有2000多枚核彈頭,同樣的,蘇聯雖然在航天技術方面走在了美國的前面,但是其核武器的運載工具,包括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以及戰略彈道導彈等等都要比美國差,如果真的爆發戰爭的話,蘇聯是占不到一點便宜的。同時,當時蘇聯的領導赫魯曉夫可以說是其曆史上最糟糕的領導之一了!而美國則通過一次核訛詐成功的迫使蘇聯放棄了在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以及轟炸機的計劃,當然,作為交換的是,美國放棄了對古巴的顛覆行動! 顯然,在冷戰時期國家之間的信用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那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年代(整個人類曆史上,何嘗不是如此呢?),美國雖然保證不進行顛覆古巴的行動,但是到蘇聯解體,第一次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卻開始變本加厲的對古巴進行制裁!在21世紀初,曾經有經濟學家做過統計,美國對古巴持續半個世紀的制裁,至少讓古巴產生了數千億美元的損失,導致古巴的經濟一直發展不景氣!顯然,這就是古巴最為艱難的半個世紀,但是在卡斯特羅領導之下,古巴人民堅持了過來,並且在中國崛起,第二次冷戰爆發之後,古巴人民終于贏來了光明的日子! 中國在與美國進行全球爭霸的初期,采取的是戰略擴張政策,這一方面是為了打破美國在中國四周設下的封鎖圈,另外一方面自然也是要給美國制造點麻煩,讓美國沒有足夠的精力來挾制中國!顯然,此時古巴就是中國牽制美國的一個很好的棋子了! 早在中國決定要正式走上國際競爭舞台之前,王一林還在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就把對古巴的外交放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上!當時,中國支援古巴最主要的辦法是幫助古巴發展經濟,而這也是中國在擴張初期采用的一種屢試不爽的外交政策,只要誠心誠意的幫助友好國家發展經濟,讓友好國家的人民過上富足的日子,那麼很多外交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古巴依附蘇聯事情,古巴的經濟是相當單一的,當時古巴幾乎被蘇聯當成了他的糖廠,古巴生產的蔗糖幾乎供應了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需要。但是,一個國家成熟的經濟體系絕對是不能依靠單一產業的,事實證明,當蘇聯解體之後,古巴的經濟立即陷入了低谷,並且在十多年的時間之內得不到發展,甚至進入了衰退階段!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至少對2000多萬古巴人來講,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經濟,那麼他們永遠都過不是安穩日子,而古巴的社會主義政權也必然倒台! 中國的幫助,成為了古巴人當時唯一的希望,而在蘇聯解體之後,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更重要的是,中國是當時對抗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陣營最強大的國家,而古巴是不會在美國的面前屈服的,所以,與中國展開全面合作,成為了古巴生存的唯一途徑! 兩方面的需要,迅速的拉近了古巴與中國的距離,而且中國也確實向古巴提供了很多現實的幫助,比如幫助古巴建設國家電信基礎設施,修建古巴國內的交通道路網絡,而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投資更是古巴建設完全的工業體系的必要動力!同樣的,中國也獲得了古巴的支持。在21世紀初期,正是古巴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古巴在拉美地區的迅速成長,讓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最終沒有能夠全力制止中國的崛起!毫無疑問的,古巴的強大,也為中國能夠成功的沖破美國的封鎖圈,一舉在西太平洋地區占據主動位置出了不少的力! 隨後,在時間更長的第二次冷戰中,中美雙方的實力此消彼長,雖然中國數次又傳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但是中國與古巴的關系一直都很密切,即使是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古巴仍然是中國最為親密的國家之一,而且古巴甚至一度提出要與中國進行更密切的軍事合作,希望能夠得到中國更多的先進武器裝備。但是,當時中國考慮到了全球利益,而不再是以牽制美國為主,所以並沒有協助古巴建立強大的武裝力量,至少沒有讓古巴擁有強大的進攻力量。這可以說是當時國際環境下的必然結果!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古巴雖然並沒有受到美國的直接攻擊,但是卻一直遭到了美國的封鎖,在中國艦隊重返北大西洋之前,也一度失去了與中國的聯系。但是,古巴人民卻在戰爭中頑強的堅持了近6年的時間,即使大部分的古巴人都沒有能夠吃飽肚子的時候,他們仍然沒有放棄對中國的希望,而每當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取得了重大勝利的時候,古巴人比中國人還要激動,因為他們知道,勝利離他們更近了一步,只要中國取得最終的勝利,那麼他們也將是勝利者之一,即使從一開始,中國為了避免古巴遭到美國攻擊,而沒有接納古巴為同盟國組織成員,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古巴人的戰爭積極性甚至比很多同盟國成員還要高! 發生在大西洋中部,加納利群島海域的地震所引發的超級海嘯給古巴帶來了一場空前的災難,雖然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最大的島嶼之一,而且是火山島,國內有中部山脈,也有高海拔的地方。但是,古巴主要的城市,以及工業中心都集中在了沿海地區,海嘯所帶來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 從戰後古巴政府公布的數字看,海嘯至少奪去了550萬古巴人的生命,另外還使至少1200萬古巴人失去了家園,而當時,古巴的人口數量只有2500萬!另外,古巴國內工業,特別是食品工業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海嘯過去之後,大部分古巴人甚至找不到裹腹的食物,甚至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這是古巴人民過的最為艱難的時期,恐怕此時他們做夢都在想著中國軍隊快一點到來,好給他們帶來食物,幫助他們擺脫危機! 直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美國為什麼沒有在戰爭初期有剩余兵力的時候去攻占古巴。也許,當時美國政府認為他們不會輸掉這場戰爭,而古巴與中國隔了半個地球,所以只需要封鎖就能夠迫使古巴人投降吧!當然,如果美國真的動用軍隊進攻古巴的話,恐怕又得陷入另外一一個戰爭泥潭了,2500萬古巴人並不好對付,即使他們的國防力量並不強大,但是要征服所有的古巴人,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然,此時美國人也終于嘗到了沒有攻占古巴的苦果! 彭定方將軍指揮的特遣艦隊第一站就是古巴,當跟隨海軍艦隊到達的運輸船隊把食物,藥品,以及其他生存所必須的物資送到古巴災民手的時候,很多古巴人當場就痛哭了起來。他們不是埋怨中國軍隊來得太晚了,而是興奮了,因為他們知道,從這里開始,他們就將走向勝利,而他們之前所受到的一切災難都將報複到美國人的身上去!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當中國宣布成立外籍軍團的時候,古巴人的反應最積極。在戰爭結束之前,至少有150萬古巴人參加了中國外籍軍團,有的是在後方服役,而更多的人則是在前線戰斗,為最後贏得戰爭貢獻了他們的力量! 當看到骨瘦如柴的古巴人,這個曾經是大部分中國人選擇的旅游目的的國家變得滿目創痍的景象時,中國軍人也憤怒了,這就是美國人搞出來的東西,把原本是天堂的地方變成了地獄,那麼,美國人就是地獄來的使者,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戰勝這些惡魔,才能夠讓世界恢複和平! 這種直接的影響產生的精神動力是非常巨大的,隨後的一周時間內,特遣艦隊攻城拔寨,一路上占領了小安得烈斯群島之外的所有加勒比海地區的島嶼。在這些島嶼上,根本就有遇到美軍防禦部隊,而當地國家的國防軍也根本無心抵抗。當時,中國軍隊要面對的敵人是當地居民的饑餓,疾病,以及災難帶來的巨大心理創傷! 也許這連彭定方將軍都沒有想到,這次的行動幾乎與作戰無關,簡直就是一次救災行動。還好,後勤補給部隊已經做好了這方面的考慮,所以特遣艦隊帶來的食物與藥品等救災工作最需要的物資非常豐富,但是到最後,仍然有很多災區根本就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因為當時把整個大西洋戰區的相關物資調動起來,也滿足不了救災工作的需要! 彭定方中將也向總參謀部提交了報告,希望能夠從後方多調遣一點物資來支持這邊的救災工作,但是當時中國國內的救災工作都得不到充足的物資保障,還因此放棄了在日本地區的救災工作,哪還有多余的物資來幫助加勒比海國家的難民呢?即使是其他同盟國成員也拿不出多余的物資來,很多重災區國家甚至需要向中國要物資呢!因此,最終,彭定方不得不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放棄了一部分災區的救援工作,把重點放到了對中國下一步戰略進攻有用的地方去!當然,古巴就是重點救援的地區了! 當然,特遣艦隊的行動並不是沒有收獲的,雖然跟隨行動的十多個陸戰師幾乎都投入了到災區的重建工作中去,但是這也有巨大的收獲! 古巴與牙買加,海底,多米尼加四個國家的救災工作進行得最快,而且這也是中國軍隊建設軍事基地最多的四個國家。當災民得到了安置之後,工程部隊迅速的修複了這些國家的機場,隨後空軍開始大量進駐,一下就解決了北美洲戰區空軍缺乏基地的問題。雖然這些國家距離北美洲戰區遠了一點,但是也總比沒有好吧,而且天軍的空天轟炸機從這些國家出發,對美國東部地區的轟炸行動將更加的迅速! 也許算是為了報答中國的幫助,這四個國家的災民在簡單的建設好了自己的新家園之後,都主動的開始幫助中國軍隊修建軍事基地。大部分民工都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夠滿足他們全家一日三餐,他們就會用最大的熱情來協助中國軍隊!顯然,這是一份難得的勞動力,而正因為這些地區人民的主動幫助,中國軍隊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修複該地區的機場,並且把美軍原來建設的軍事基地利用起來,讓更多的中國軍隊進駐,為下一步在美國本土的戰斗做好准備工作! 加勒比海地區的行動說順利也不順利,因為大量的災民需要幫助,而這本身是超過了中國軍隊的能力的,而且需要投入數量巨大的救災物資,而這也很難一時滿足,結果導致數十萬中國軍隊不得不在該地區進行救援以及災後的建設工作,而無法投入到戰斗中去!如果說不順利的話,其實也很順利,因為當地並沒有美國駐軍,讓中國軍隊避免了如同冰島那樣的血戰,不但減少了戰斗損失,而且也節約了兵力,同樣也節約了戰爭開支,當然,當地居民的積極配合,這本身也為中國修建軍事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可以說,這是一個奇特的戰場,在這里,中國軍隊不是與美軍作戰,而是與自然作戰,是用人力對抗自然力量的一個戰場。不管怎麼說,雖然中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投入了巨大的資源,但是也收到了巨大的回報!後來,在美國本土的戰斗中,加勒比海地區的軍事基地以及當地居民提供的幫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也為戰勝美國打下了基礎! 加勒比海地區的行動結束之後,其實中國已經從三個方向上包圍了美國,並且橫掃了整個投太平洋地區。顯然,此時中國軍隊要做的事情就是向美國本土進軍了。而這也是戰爭的最後一個階段。但是,在此之前,中國國內卻因為選擇戰略進攻重點的問題上陷入了分歧! 說白了,這還是陸軍與海軍的分歧!從大西洋與北美洲兩個戰區的進攻方向上來看,如果以北美洲戰區為重點的話,那麼自然是陸軍唱主角,如果以大西洋戰區為重點的話,那就是讓海軍唱主角!因此,這就涉及到了到底是陸軍的進攻更為有利,還是海軍的進攻更為直接的問題了! 當然,這其中出了陸海兩軍的利益爭奪問題之外,還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將產生影響!比如,當時魏明濤在北美洲戰區囤積了至少可以支持半年大規模地面作戰行動的物資,這可是一筆相當巨大的財富,而且在物資緊張的時候,這有著決定性的因素。同樣的,海軍方面則可以在加拿大登陸,直接攻擊美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也是美國最重要的東部海岸地區,這對戰爭美國能夠起到最大限度的作用。而這也就是海軍所依賴的優勢了! 兩方面的優勢其實是旗鼓相當的,只不過,這次陸海兩軍的分歧並沒有上一次在選擇登陸美洲時的作戰計劃那麼明顯,畢竟兩大軍種的將領都認識到,分歧帶來的只是麻煩而不是好處,而且上一次分歧產生的問題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要想盡快的結束戰爭,戰勝對手,那麼陸海兩軍就必須要協同作戰,將雙方的優勢力量都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夠起到最大的效果!而這一切,其實還是要看魏明濤與莫懷聰兩人的態度了,因為此時兩人不但是兩個戰區的司令官,也可以說是兩大軍種的代表人物了! 在選擇重點進攻方向之前,中國政府還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調整軍隊的指揮體系,這是中國軍隊曆史上規模最大,影響范圍也最大的一次軍隊人事體系改革。戰後,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要急于在戰爭結束之前進行這種很有可能影響到軍隊士氣,甚至會影響到國家穩定的軍隊指揮體系的調整工作。等到戰爭結束,再進行這一調整其實也不遲,那麼有必要冒這個險嗎?即使,這次人事變動最終沒有引發大的問題,但是政府的這一做法本身就值得思考! 其實,縱觀中國數千年的曆史的話,就不難發現,政府的這一做法本身並沒有問題!現在,要獲得戰爭的勝利其實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而毫無疑問的,在戰爭期間,軍人的社會地位,軍隊在國家機構中的重要性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可以說,中國軍隊正因為在戰場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而直接影響到了政府的威信!甚至很多年幼一代的小孩只知道軍隊,而不知道政府!再從政治家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就會發現,這對政府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如果軍隊最終壓倒了政府,軍政關系本末倒置的話,那麼帶來的恐怕就是一場比政變與動亂更嚴重的災難了! 看清楚這一點之後,其實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政府要急于進行軍隊指揮體系改革了,其目的就只有一個,削弱軍隊的社會影響力,從新將軍隊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而不是讓軍隊控制政府!當然,對一個成熟國家的政府來講,政府控制軍隊是必然的,只有在政府的控制之下,軍隊才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來! 而這次軍隊指揮體系改革的重點就是人事變動,總參謀長孔輝金是主動請辭的,顯然,他也認識到主席搞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麼,他這個總參謀長在戰爭期間做出的貢獻已經很大了,如果功高震主的話,那他肯定沒有好下場,所以此時急流勇退,是最為明智的選擇!而柯敏明在三次挽留之後,最終同意了孔輝金的要求,只不過,繼續讓孔輝金擔任代理總參謀長,繼續指揮軍隊作戰,等到戰爭結束之後,再安排新的總參謀長! 其次,就是軍委的人員做了大的變動,以往根據戰爭需要,提拔了很多軍隊將領進入軍委,直接決定戰爭中的重大問題,而這次,柯敏明果斷的將其中的大部分將軍都撤了下去,換上了政府官員。而留下的幾個將軍也都快到退役年限了,所以軍隊將領在軍委里的影響力大為削弱! 另外,四大軍種的司令部也被撤消,而由軍委與國防部進行雙重領導,雖然當時柯敏明沒有確定是否要重新成立軍種司令部,但是看得出來,柯敏明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做出決定,其實不管是重新設立軍種司令部,還是進行集中式管理,最終各軍種的影響力也都將被嚴重削弱!而這也算得上是這次指揮體系改革中最濃重的一筆了吧,在世界各國實行了上百年的軍種制從中國軍隊中消失了。而這也直接表明,各軍種單獨作戰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今後不管是什麼樣的戰爭,都是多兵種聯合作戰,因此軍種制本身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 第四條改革就是削弱了各戰區的單獨決策能力,雖然為了戰爭的需要,還是保留了戰區司令部,並且仍然讓戰區司令官具有獨立指揮前線作戰的能力,但是各戰區的後勤供應,情報支援,通信與指揮系統的建設等等都直接由總參謀部管理,而不再由各戰區司令部單獨管理!顯然,這其實就已經把各戰區司令官手里最重要的權限給取消掉了!當然,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至少這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國家資源,同時情報方面的共享也讓軍隊在獲得情報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間! 第五條改革就是重新設定了軍銜制度,這次,柯敏明很大方的同意擴大元帥的規模,不但十大上將都將被晉升為元帥,還有其他沒有能夠成為大將的戰區司令官也將成為元帥,同時大將的規模也擴大了!表面上看來,這是對將軍們的褒獎,但是實際上,新的軍銜制度決定了元帥的權限其實並沒有以前那麼多了,而且新出現的將軍首先需要保證的就是對國家的忠誠!顯然,這一改革的根本作用是削弱了將軍手里的權力,讓將軍們不能夠輕易的獲得更多的權力,也就無法威脅到政府了! 第六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全軍范圍內采用單一任命制,即任何人不得兼任多項職務,除了元首特別批准的人員之外,所有兼任的職務都將空出來,留給新晉升的將領!顯然,這一改革,最終將軍人手里的權力削弱到了一個難以與國家抗衡的地步!而這也可以說是最危險的一項改革措施,因為這直接危害到了將軍們的利益,還好,當時幾大軍種有代表性的將領都平靜的接受了這一改革方案,連孔輝金都主動辭去了軍委委員的職務,專心當他的代理總參謀長,那別的將軍們還有什麼好反對的呢? 後兩條改革,也是對魏明濤與莫懷聰產生直接影響的兩條。當時,魏明濤不但是北美洲戰區司令官,而且還是北美洲戰區後勤保障司令觀,北美洲地面部隊司令官,北美洲戰區前線進攻部隊總司令,第3集團軍群司令。他一個人就有5個重要的職務!雖然,魏明濤的忠誠是無庸置疑的,但是一人兼任這麼多的職務,恐怕在整個軍隊中也是非常少見的吧!而經過了指揮體系改革之後,魏明濤只擔任了兩個重要的職務,即北美洲戰區總司令與北美洲戰區前線進攻部隊總司令!這是得到主席特別批准的,而這兩個職務本身其實是有所重疊的。而魏明濤在交出了第3集團軍群司令官的職務之後,由楊懷光少將直接破級提拔為上將,接任了第3集團軍群司令官這一位置,而其他兩個職務也有相關人員頂替! 莫懷聰這邊其實與魏明濤是半斤八兩的,當時他不但是大西洋戰區司令官,大西洋戰區陸戰隊司令觀,大西洋艦隊司令官,還兼任著大西洋艦隊參謀長一職。而在改革之後,他只擔任大西洋戰區司令官與大西洋艦隊司令官這兩個職,而其他的職務都交了給了另外的人員! 魏明濤與莫懷聰兩人後來都成為了元帥,其實他們並不覺得被削去了那麼多的職務是壞事,而且魏明濤還很樂意,畢竟身上擔任是職務越多,他需要處理的事情就越多,而以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以兼顧到多個方面的工作的,這讓他能夠集中精力指揮地面戰斗,而把一些次要的問題交給其他人去處理,讓他更輕松一些,這又何樂而不為呢?莫懷聰也很平靜的接受了這個變動,說白了,他看得更遠,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在戰爭中立下的功勞已經太多了,就算給他十個元帥的軍銜也不為過,但是作為軍人,如果表現得太突出,而威脅到了政府以及元首的利益的話,那麼他的結局將是非常悲慘的,因此如同孔輝金總參謀長一樣,選擇急流勇退,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除了魏明濤與莫懷聰兩人之外,只有一個人身兼兩職,這就是當時擔任南美洲戰區司令觀的空軍大將秦空。後來,秦空被調到了太平洋戰區擔任司令官,同時兼任了太平洋戰區空軍司令官的職務,而這也是為了讓秦空能夠更好的配合魏明濤在北美洲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因為當時北美洲戰場上的空軍力量主要就是由太平洋戰區提供的! 經過改革之後,除了這三個人之外,當時沒有另外任何一個將領身兼兩職以上了!而正因為當時陸海空三軍最有代表性的三個將軍都平靜的接受了這些變化,所以大部分的將領也都老實的把手里的權力交了出來。可以說,柯敏明當時算得很准,他知道魏明濤,莫懷聰與秦空三人是不會反對他的改革計劃的,而只要這三個人沒有問題,那麼就沒有人敢于造反,李進東不是造反了嗎?如果還有將領敢于造反的話,那麼李進東就是他們的榜樣!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能夠用和平的手段順利的解除軍人手里的權力,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可以說,將這樣的事情放在任何曆史時期的任何國家,都極有可能引發一場軍事政變!但是,中國軍人卻做出了理智的選擇!而這大概也是柯敏明為什麼要在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做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吧。顯然,將軍奮戰了6年多的時間,所期盼的就是最後的勝利,所以柯敏明正好利用了軍人的這一心理,成功的完成了這次大規模的軍事改革! 完成了軍隊指揮體系改革之後,中國方面才開始確定下一步的戰略進攻方向。而這也正好給了前線作戰部隊一個充足的休整時間,調整了軍事部署,讓部隊做好了下一步進攻的准備工作,而勝利的大門此時已經向中國,以及中國軍人敞開了! 手 機 用 戶 請 登 陸 隨 時 隨 地 看 小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