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勝利果實

中國順利的通過了憲法修改議案,是整個軍政改革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中國的軍政改革雖然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進步,特別是在軍事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這些改革都有一個嚴重的欠缺,即缺乏法律的支持,而任何改革不建立法律基礎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改革本身只是短暫的行為,根本不可能長久的維持下去!而修改憲法,確立新的憲法思想,這就為整個改革行動建立了法律基礎,讓改革得到了法律的保護,也具備了長期維持下去的能力! 軍事改革方面,最重要的貢獻是軍隊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自從建國以來,中國軍隊的地位都非常的特殊,當然,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中國的政治體制特殊造成的,但是從根本上來講,以往的那種軍政體系並不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根本力量! 以往,中國軍隊在政治生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但在政府官員中充斥著大量的軍人,特別是高級將領。比如,國防部長就基本上由軍人擔任,換句話說,軍隊的管理權是在軍人手里,而不是在政府手里。同樣的,軍人參政並不是稀罕事,軍人在國家政治決策著有著重要的發言權,這些都是中國的特殊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弊病!曆史已經無數次的證明,軍人如果參與到政治中來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軍人干政的現象就無法避免。而相對來說,軍人不是治國的能手,如果政府由軍人控制的話,那就是軍政,而且是一個不成熟的政府!而一個不成熟的政府,最終只會產生不成熟,甚至是荒謬的政策! 軍人參政的另外一個危害就是軍人與政治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最終為政治上的進步產生了巨大的,而且是不可逾越的障礙!設想一下,如果政治利益集團手里有了軍權的話,那還怎麼保證政府是為人民辦事的呢?而這就是一個新的矛盾,即政治利益集團渴望獲得實質性的權力,即軍權,但是要想維持政府的公平與清廉,就必須要政治利益集團不掌握權力,將權力還到人民的手里!而這個矛盾如果無法解決的話,那麼產生的後果就無法設想了! 這次軍事改革重點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即杜絕軍人參政的現象發生,同時將軍隊置于政府之下,軍隊只是政府手里的武器,而不是與政府共同存在的政治實體!也許,會有人認為中國的特殊政治制度是無法完成這一點的,所以這就需要在政治上也進行同樣的改革,這也是為什麼軍政改革是同時進行的,而不是分開進行的主要原因。只有在兩個方面同時產生變化,這樣才能夠保證兩個方面的改革都獲得成功,而任何單方面的改革行動,都會因為另外一種權力的制約而失去作用! 軍事改革的另外一個現實效果是減輕了國家的負擔。戰爭結束之後,中國有數千萬的武裝部隊,而在和平時期,是根本不需要這麼多武裝力量的!在戰前,中國只維持了120萬的常規軍,200萬左右的民兵與預備役部隊。而當時,中國還必須要面對美國的強大挑戰。而現在,中國已經失去了對手,即使是120萬的常規軍都不需要了!當然,要想一下子裁減這麼多的軍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魏明濤的裁軍計劃分成了好幾個部分! 在魏明濤推行的第一階段軍事改革中,常規軍的數量被裁減到了250萬。當然,這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但是當時中國國內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工作,在社會本身的恢複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軍隊的力量來完成基礎建設工作,這也算是軍隊在和平時期的一個巨大貢獻吧! 魏明濤也就只做到了這一點,雖然他已經為後面的裁軍計劃打下了基礎,安排好了步驟,但並不是由他來完成的!當然,這並不能夠否認魏明濤在軍事改革行動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可以說,如果當時沒有魏明濤的努力,沒有他在軍隊中的威信與影響力,以及他處理軍隊與政府之間矛盾的話,恐怕中國的軍事改革根本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軍事改革的第三個貢獻就是讓將軍們不再擁有實際的兵權了!雖然在形式上,將軍仍然是部隊的統帥,但是在魏明濤新的人事安排中,和平時期,將軍本身並不領導軍隊,只有在戰爭時期,將軍的作用才會發揮出來。可以說,這是整個軍事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也是變動最大的一個地方了! 當時,魏明濤按照柯敏明的意思,取消了軍種制(這一點,其實在戰爭期間柯敏明就想這麼做,但是因為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從戰爭利益出發,柯敏明把他的這個改革行動壓後了,也就落到了魏明濤的手里來完成),陸海空天四大軍種都不再單獨存在,而是設立一個統一管理各軍種的總參謀部,以及國防部。而各地區分為地區司令部,而司令部本身是直接隸屬于總參謀部的,而國防部負責和平時期的人事任免,以及管理工作。 其實,這就是將軍隊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狀態,即和平狀態與戰爭狀態。和平時期,軍隊的管理權(最重要的是人事任免權)在國防部的手里,而國防部本身是由文職官員組成的,而且由政府總理與國家元首直接領導,所以在和平時期,軍隊是由文職官員管理,而且由政府領導,不具備獨立操作性!相反,戰爭時期,軍隊則轉移到了總參謀部的旗下,由總參謀部負責指揮軍隊作戰。而總參謀部是由軍人組成的,並且直接聽命于國家元首。因此,軍隊在戰爭時期就完全變成了一架戰爭機器,在國家元首的統帥下作戰,而實際操作中,國家元首一般把軍隊的作戰指揮權交給總參謀長負責的,即交給軍人! 當然,這不是說國防部在戰爭期間就沒有作用了,而總參謀部在和平時期就是個擺設,這兩個部門也有著自己的本質工作。比如,國防部在戰爭時期的任務就是負責征召新的部隊,並且負責采購軍備,管理軍費,以及負責軍人的福利待遇。而總參謀部在和平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訓練軍隊,對軍官進行考核,以作為國防部任免軍官的依據。當然,組織軍隊演習,以及策劃作戰行動,這些仍然屬于總參謀部份內的事情! 其實,這套軍事制度己經在很多國家實行了數百年的時間了,而曆史也證明,只有將軍政分離的制度,才能夠保證軍隊是由政府控制的,而不是由將軍控制的!這其中,就涉及到了將軍的權限問題,特別是在和平時期的權限問題! 在新的制度下,將軍在和平時期都沒有指揮與調動軍隊的權力,這個權力掌握在國防部的手里,而將軍的責任只是執行國防部的命令。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將軍沒有任何權力調動與指揮軍隊!因此,軍隊最高的指揮權是掌握在國防部手里的,而將軍則是由國防部根據實際的情況臨時任免的!而這也就限制了某一個將軍在某一支部隊里建立自己的勢力基礎的事情發生,同時也將將軍與軍隊分開了! 當然,從戰爭的角度來講,這種辦法一點都不可取,任何一名優秀的將軍,要想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就必須要充分的了解自己所率領的軍隊,沒有任何一個優秀的將軍是在不了解自己率領的軍隊的情況下獲得勝利的!而這種將將軍與軍隊分隔開來的做法,只能讓將軍對軍隊不了解,那麼用什麼來指望將軍們會在戰場上有更好的表現呢?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在總參謀部設立了一個新的作訓處,而這個部門的任務就是在平時集中將軍進行學習,並且調查與彙總各部隊的情況,好讓每位將軍都能夠掌握每一支部隊的情況!而這也是中國軍事制度與西方國家軍事制度中區別最大的一個地方。雖然在很多西方國家也有著同樣的軍事部門,或者是類似的部門。但是,在大部分國家中,作訓部門是由國防部管轄的,而不是設在總參謀部下面! 這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平衡問題!以往,很多國家其實是把國防部放在更高的位置上的,甚至于,總參謀部只是國防部的一個下設機構而已。但是,中國卻是把國防部與總參謀部放在了同樣的高度上。將作訓部門編在總參謀部旗下,就是起到了這個作用,而總參謀部也由四部門(作戰,後勤,情報,人事)制變為了五部門制。 這其實就是一種微妙的權力制約,畢竟中國的政治制度與西方國家還是有差別的,即使是柯敏明的改革行動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這個區別也不小,比如中國的國家元首在國家權力機構中的地位就更加重要,而且權力也更大!加強總參謀部的地位,其實就是讓國家元首有了一個多的選擇,在國防部之外,他還可以選擇參考軍人的意見!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把總參謀部的權力過于壓縮的話,會產生更大的反對力量,柯敏明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畢竟改革的重點是政治改革,軍事改革本身就是為政治改革服務的。所以,保證一部分軍人的權力,這本身就是改革派政治利益的必要手段! 軍事改革的第四點雖然在當時看來不很重要,但是卻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即中國的兵役體制改革!以往,中國實行過義務兵役制,在21世紀逐步實現了志願兵役制。但是,中國的志願兵役制本身是不完善的,這與中國以往的軍事制度有著很大的關系!從這個角度來看,兵役制度改革,其實是其他軍事改革的延續與拓展,是一個自然的結果! 以往,中國軍隊中的普通士兵的服役年限是不受到限制的,特別是在成為甲等軍士長之後,就可以一直在軍隊中服役,直到退役年齡,而在退役之後也可以獲取政府的補貼!而軍官也基本上是同樣的情況,只不過各級軍官的退役年限並不一樣。最特殊的是普通士兵,其服役年限為六年,如果在這六年中沒有成為軍士或者是軍官的話,那麼就必須要退役,當然,在退役的時候會領到一部分津貼,但並不是終身領取! 這種兵役制度的直接後果是國家的軍費負擔變得極為沉重!比如,一名甲等軍士從20歲干到50歲退役的時候,國家會為他支付至少250萬的津貼,而且還會在以後每年提供7萬的津貼!軍官的待遇還要稍微高一點,而每一年,中國政府的軍費預算中,至少有1/3用到了這上面來!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大部分普通士兵都已經成為了軍士,軍官的數量也大為增加,如果這些人今後退役,或者是現在退役的話,那麼國家的軍費開支將有超過2/3要用來支付軍人的津貼! 正是在這種壓力下,魏明濤就提出了兵役制度的改革方案。當然,這個方案也是遭到反對最多的,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了每一個軍人的利益。而在新的制度下,軍士服役的年限為14年,也就是說,在干滿了14年之後,如果沒有晉升為軍官的話,就必須要退出現役,同時國家也只在其退役的時候一次性支付一筆津貼,而不是提供終身的養老金!而低級軍官的待遇也差不多! 這雖然能夠讓國家減少軍費支出,但是卻暴露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即那麼多的現役軍人如果退役的話,怎麼安排他們今後的工作?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極為容易引起軍隊嘩變!而這也是推行這一改革措施的主要障礙!但是,政府卻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即通過開設軍人工作技能培訓學校,讓退役軍人在離開部隊之前掌握工作的技能,為其在社會上獲得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而且當時中國確實需要很多的工人,這正好緩解了這一矛盾!而這個制度最終也被保留了下來,後來,大部分中國軍人在退役之前的半年,都會到技能培訓學校進行深造! 這種處理退役軍人的辦法後來也被很多的國家采用,特別是對于一些軍備規模比較大,而且退役軍人數量比較多的國家來說,處理好退役軍人的問題,其實就是在維護社會的穩定。而且,這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及大部分退役的軍人在其退役之後的五到十年之內都是有效的預備役力量,只要國家有需要,這些人能夠迅速的返回部隊,只需要接受簡單的訓練就可以成為優秀的戰士了! 當然,這也是大部分國家預備役制度的基礎! 從總體上來看,軍事改革是成功的,雖然在魏明濤的時代,軍事改革還沒有完成,而且還要經過好多年,真正完善的軍事制度才會建立起來。但是,魏明濤已經為後面的人打下了基礎,為軍事制度訂下了一個大體的框架,而這個作用是非常顯著的!也就是在魏明濤之後的那些軍事改革者,無一不是在完善他當年制訂的這套軍事改革計劃,而不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系統。僅僅從這一點上來說,魏明濤都是新軍事制度的奠基者! 當時,中國的改革重點是政治改革,如果從關系上來講,軍事改革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而且是為政治改革服務的,軍事改革的成功是,政治改革的動力,同時也是政治改革成功的保證!也就是說,軍事改革本身是政治改革的一個子系統,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系統。而政治改革本身,才是真正決定中國未來的! 政治改革比軍事改革難上百倍,而且遇到的阻力也更大,其中最具有挑戰性的就是修改憲法這一點!改革派與反對改革的一派都認識到,憲法是雙方爭奪的最為重要的陣地,誰丟掉了這塊制高點,那麼誰就將被打敗!因此,在修改憲法的戰斗中倒下的政客也是最多的!雖然,這個戰場上看不到硝煙,但是這里的血腥味一點都不比真正的戰場差。就如同柯敏明所說的一樣,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戰場,一個更殘酷的戰場,只不過,在這里戰斗的不是士兵,而是政客,使用的也不是殺人武器,而是權謀! 最初,在柯敏明改組政府的時候,那些辭職的官員還可以說是政見不同,而且不贊同用這麼激進的方式來改變中國的政治形式。畢竟,這些政府官員在整個戰爭期間,在中國最危險的時候都沒有動搖過,而且都經曆了李進東一案的風波,在政治立場上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都對柯敏明忠心耿耿,但是在這場憲法革命中,被打倒的就不是這樣的人了。從根本上來講,這些人就是柯敏明的對手,是他在政治上的敵人! 在戰爭期間,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戰爭獲得勝利,同時將國家的戰爭潛力完全發揮出來,不管是國家的經濟,還是政治,其實都處于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狀態之中。經濟方面的就不多說了,就政治方面的情況來看,在戰爭期間,國家的大權全都集中在柯敏明的手里,由戰時政府來統一管理與使用國家力量,而不存在任何民主的基礎。不僅僅中國是這樣的,可以說任何一個參戰的國家都是這個樣子,美國這個標榜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也不例外!而且,這是為了滿足戰爭需要的唯一辦法,在戰爭中,是沒有任何民主可講的!但是,戰爭結束之後,戰時政治體制是行不通的,就必須要回到常規狀態上來。而這時候,柯敏明就不再是國家的唯一住宅者了! 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就不難理解,柯敏明為什麼要在戰爭結束之前將重點轉移到國內建設上來,因為他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認識到,戰後的政治改革是無法避免的,而為了能夠更有效的,更順利的推行他的政治改革,趁著戰爭還沒有結束,先打下改革的基礎。這正好利用了他當時手上的權力!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做法本身是不合法的,而且是不合理的。但是,柯敏明正是通過在戰爭的最後一年多時間內做的准備工作,最終才讓他的改革行動能夠在戰後取得成功。反過來看,如果在戰爭最後的那一年多時間里,柯敏明沒有做好改革的准備工作的話,恐怕就算他再擔任一界國家元首,也不可能將他的改革方案推向成功了! 當時,韓譽就是在這一年多時間里確立自己的地位的。同時,政府也是在這戰爭結束前的一年多時間內更換了大批的官員,為柯敏明建立起了改革的基礎。可以想象,如果柯敏明的改革計劃連政府官員都不給予支持的話,那他的改革會獲得成功嗎? 很少有人將柯敏明的政治改革與他在戰爭結束之前的那些政府變動的事情聯系到一起,這是個極大的錯誤,這兩件事情基本上是不能分開看的,這有著必然的聯系,而且是先後關系!當然,如果認識到這一點的話,也就應該明白柯敏明進行政治改革的動機與決心了!李進東案件對柯敏明的觸動很大,這是他推行政治改革的直接原因,而正是李進東案件的巨大危害性,讓柯敏明在政治改革方面表現得異常的堅決,甚至可以說到了一種近似于無情的地步了! 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改組政府,為此柯敏明損失了十多名重要的部長級官員,另外還有好幾個地方省長一級的官員倒台,如果算上在韓譽上台之後完蛋的那些官員的話,可以說,在這里“犧牲”掉的官員數量是最多的,而且全都是省部級的高官! 當時,柯敏明一提出政治改革之後,就有三名部長宣布辭職,而這都是很重要的部門,包括教育,農林以及外交。而柯敏明一點都沒有手軟,同時也沒有被嚇倒,他批准了這些人的辭職申請,然後要麼重新安排新的官員,要麼就由他或者是韓譽來兼任。反正,在當時所有人看來,柯敏明幾乎瘋了,竟然用這種毫不留情的手段來推動他的改革行動,這哪是在改革,簡直就是一場政治革命了! 隨後,由有十多名部長,副部長宣布辭職。當時,中國國務院下設的部級單位只有21個,部長與副部長一共才63個,一下就有20%以上的部長級官員辭職,如果換在別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來看,這都必然導致政府倒台。但是,柯敏明不但堅持了下來,而且還以此鞏固了他改革的大本營! 就在這些人辭職之後,柯敏明將他培養的年輕一代官員全都提拔了起來,而在經過了改組之後,政府已經成為了柯敏明改革行動的主要基地,而且一個在目標與思想上高度統一的政府,也給予了柯敏明巨大的支持!當時,柯敏明提出的其實僅僅是改革行動的一個框架,而具體的改革方法是由政府官員來完成的!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一個全力支持他的政府,那麼柯敏明憑一人之力,能夠完成改革行動嗎? 改革行動的第二步是制造輿論,為改革爭取到民眾支持。也許,很多人沒有將這當做柯敏明改革行動的一部分,那這就是完全錯誤的!當時,柯敏明在改革上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出了爭取到軍隊的支持之外,他最需要的就是民眾的支持!那麼,對于中國這麼一個帶有集權性質的國家來說,民眾的支持有多重要呢? 當時,中國政府主要在兩個方向上進行了輿論宣傳,一是全民普選,二是憲法改革。這兩個方面的宣傳是分了先後的,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說,宣傳本身就是為改革服務的,在進行全民普選宣傳的時候,絕大部分中國人都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而且政府的威望在民間迅速提升,要知道,當時中國還正處于災後重建工作中,政府的壓力非常巨大,而且人民的生活質量普遍降低,能夠在這種情況之下獲得民眾的支持,可以想象,當時宣傳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而對于柯敏明來說,民眾的支持就是他最大的動力! 其實,就算是放到軍事改革上來看,民眾的支持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效力!魏明濤在提出裁軍,以及修改兵役制度的方案之後,先是遭到了許多人的抵制,但是在民眾全面轉為支持軍政改革的時候,低層官兵也站到了魏明濤這一邊來,所以他的軍事改革計劃才能夠得到推廣與成功!而軍事改革本身的成功才保證了柯敏明在政治改革的時候得到軍隊的支持! 而從政治改革的角度來看,民眾的支持在後來進行的新一界人民代表選舉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雖然這不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這對推動政治改革仍然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在新選舉出來的代表中,至少有1/3是支持柯敏明的改革行動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新產生的,並沒有與以往的利益集團有任何的關系!而這就意味著,柯敏明在推動憲法改革的時候,只需要在人代會上再爭取到1/3的支持票,就能夠讓憲法修改方案得到通過了。如果沒有新選出來的這1/3的代表的支持的話,柯敏明需要讓2/3的人回心轉意,這可能嗎?即使可能,恐怕最終落實的憲法修改方案也是一個妥協性的方案,不具有深遠的意義了! 輿論宣傳的第二個重點就是憲法革命。這一點起到的作用更大。正是在民間制造的這股聲勢,讓很多的利益集團人物都感覺到,他們的力量是不足以阻擋曆史進步的車輪的,如果失去了民眾的支持,他們就什麼都不是,而且他們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保證!當然,這種壓力沒有那麼直接,但是卻產生了作用!同樣的,也正是這種鋪天蓋地般的宣傳,讓很多人認識到了修改憲法的必要性,就在人代會召開期間,大量的民間團體開始到首都進行游說,這為改變很多人的觀點做出了貢獻,也減輕了柯敏明的壓力! 政治改革的第三步就是決定性的憲法革命。雖然用“革命”這個詞來形容有點過了,但是當時的情況就如同是一場革命一樣,既然有革命,那就有人流血,而且舊有的政治體制被徹底打破。當然,雖然當時沒有爆發武裝斗爭,但是毫無疑問的,在憲法修改方案得到了通過之後,已經有人為此付出了鮮血的代價,而且舊有的政治體制也開始瓦解了!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章海發了,這個曾經在中國政壇上紅極一時,甚至一度傳聞他將是柯敏明接班人的人代會主席的倒下,就意味著,一場血雨腥風已經到來了,雖然看不到硝煙,但是這場斗爭的殘酷性絕對不亞于任何一場戰斗! 章海發的結局是悲慘的,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對魏明濤的一個不公正的評價!當初,是魏明濤向章海發保證,只要他不在政治改革中制造麻煩,那麼就不會追查他以往的過錯。這相當于一筆政治交易,而這樣的交易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就在章海發下台之後不到一個月,關于他的丑聞就被!披露了出來,這立即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一場悍然大波。最後是檢查機關介入調查,將章海發有私生子,以及利用其私生子謀取經濟利益的事情調查了個水落石出。最終,這個曾經的人代會主席鋃鐺入獄! 這就是引起爭議的地方,其實當時魏明濤的保證能夠算什麼呢?也就是在章海發的丑聞暴光之後不久,魏明濤也離開了權力的核心,說白了,他只是一個代話的人,而處理章海發的決定是柯敏明做出的,而不是魏明濤做出的,因此魏明濤在這件事情中根本就不負有任何的責任。而也正因為後來魏明濤緊跟著離去,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魏明濤是引咎辭職,結果把所有的事情都歸到了他的頭上去了! 章海發的倒下,在整個憲法革命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當時,章海發是整個利益集團聯盟的中流砥柱,而他完蛋之後,那些想保護已有的既得利益者就不得不多思考一下了! 也就是在章海發的丑聞暴光不久,一串串的經濟案件被連帶著浮出了水面,而柯敏明似乎沒有介入到這些事情中來,他以非常強硬的手段處理了這些案件,任何涉案官員以及人民代表沒有一個人有好下場,就算是那些已經辭職了的官員都沒有逃脫!這看起來,好象是柯敏明為肅清吏治而使用的鐵碗手段,但是實際上,這本身就是一場政治斗爭! 政治集團其實就是利益集團,柯敏明身後也有自己的利益集團,只不過,他將這個利益集團擴大到了全國,全民族,全世界,而別的利益集團只是為一小部分人服務而已。而這就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了! 這場風波最終導致上千名人員落網,並且牽扯到了大量的政治斗爭,雖然政府最終將事態平息了下去,但是這也讓所有人都看到了政治斗爭的殘酷性!而也正因為這次事件,引發了一個爭議,即柯敏明到底是在推行他的政治改革,還是在為韓譽政府上台掃清障礙! 當時,憲法修改方案已經在人大獲得通過了,也就是說,修改憲法的行動已經進入到了實質性行動的階段,障礙基本上都已經消除了,而且敵對的政治派別也已經通過讓步表示了投降!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柯敏明利用章海發案件牽扯出來的經濟利益團體再次打擊了他的政治對手,這有必要嗎?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沒有必要的,對手已經投降了,柯敏明完全應該放別人一條生路,即使是要懲治犯罪,那也只應該集中在幾個主要的人身上,而不是進行一次大范圍的政治大清洗! 但是,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這是絕對必要的! 當時,柯敏明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供他使用了,人代會結束之後,他的任期也就到了,而將由直選決定新的國家元首,以及新的人代會!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而柯敏明不得不為他下面的政府考慮一下了!韓譽上台之後,其政治資曆是無法與柯敏明相比的,如果柯敏明不在他在任的時候把任何可以威脅到新政府的力量鏟除掉的話,那麼韓譽政府即使是生存了下來,也不可能在推動改革上有太大的作為。而作為改革的創始者,柯敏明絕對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自然要采取雷手段來打擊所有有威脅的政治敵對力量了! 其實,這次大風暴的效果很快就表現了出來,政治黑鍋是由柯敏明來背的,而韓譽卻得到了懲治經濟犯罪英雄的稱號,這為他在第一次大選中獲得勝利奠定了民眾基礎。同時,在韓譽上台的時候,中國的政治局勢,也就是利益集團本身就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這個新政府了,即使韓譽在理清政府的秩序上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但是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政治資曆問題而倒下! 可以說,政治斗爭本身就是戰爭,而且是一場更殘酷的戰爭,一場勝利者獲得一切的戰爭。現在已經很難有人能夠體會到這種激烈的政治斗爭了,但是從中國數千年的曆史上看的話,哪一場政治變革本身不是充滿了鮮血的呢? 手 機 用 戶 請 登 陸 隨 時 隨 地 看 小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