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二百零三章 理念之爭(上)


夕陽的余輝灑在半山腰的清泉上,為飛濺的水珠鍍上了一層金粉,燦爛眩目。山谷一派祥和甯靜,偶有鳥鶯清越悅耳的鳴叫,更添深幽,這里確實是隱居的絕佳勝地。

川本的臉色恢複了正常,喟然長歎,道:“要說二十多年前的伏擊神武將軍的事,還得從日京國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說起。日京國的領土是由汪洋中的海島構成,四面環海,耕地貧瘠,資源匱缺,加上海嘯、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頻繁侵襲,日京國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況極其惡劣。

窮則思變,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帶領日京國的子民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是日京國每任天皇與生俱來的職責,可是日京國自帶的資源和環境,實現這一目標幾乎沒有可能,連國民的溫飽都無法解決。而與日京國只隔一海峽的華夏國,對日京國的居民來說,那里簡直是仙境福地。華夏國地廣土沃,資源豐富,科技發達,文化底蘊深厚,所以攻占華夏國是每代天皇的畢生願望,只要占據了大夏,日京國的子民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首任天皇清楚的知道,華夏國無論是國力還是整體戰力都不是日京國所能比擬的,若想占領大夏,不是一兩代人就可以完成的。在增強本國國力的同時,必須學習大夏的先進科技,並且想方設法的削弱大夏的實力,使大夏長期陷入混亂、戰禍,在此消彼長下,日京國的科技和武備才能逐漸接近大夏。

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需要一個團結、堅韌、頑強的民族共同努力。首任天皇陛下,在全國范圍內提倡‘以武強國,以武興國’,日京國尚武之風從此流傳。武士道,也就是“忍道”,便是天皇陛下提倡的精神,也是天皇陛下統禦日京國子民的精神策略。

日京國在二十多代天皇的努力管理發展下,國力日漸增強,雖然國家的整體戰力和財力依然無法與大夏國相提並論,但同數量的軍隊戰力遠高于大夏軍隊。尚武、尊強的理念已經深入了日京國子民的心中,若兩國開戰,日京國可以全民皆兵。

華夏國統治者奢華無度,沉迷享樂,科技依然停留在數百年前,而華夏國民風懦弱,只重毫無意義的風雅文辭,他們安于現狀,逆來順受,是最好奴役的民族。“

川本本是日本天皇的四大武將之一,地位尊崇,他隱居在此,必是遭受了重大變故。他的“豪情壯志”和強烈的擴侵之心雖然磨滅的差不多了,可是自小受日本歪曲偏激的理念灌輸,他骨髓深處的民族優越感依然存在。

從他的敘述中,比較客觀的說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原因,但聽到他如此評價我們的先輩,雖然明知他是NPC ,但我還是忍不住打斷他的話駁斥他,義憤填膺道:“閣下口口聲聲說我們華夏族安于現狀、逆來順受,是最好奴役的民族,試問你對華夏族的曆史了解多少?你對華夏族的文化背景又了解多少?

我不談三皇五帝,披荊斬棘、挑戰惡劣自然環境,帶領華夏族建造安定生活環境的故事,也不說近代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說了你也未必知道。我只問你,在你所了解的大夏曆史中,曾有哪一個民族真正的統治……按你的說法,奴役過華夏民族?“

不待他回答我又道:“大夏地廣物博,資源豐富,在很長的一段曆史中,都可以自給自足,滿足內需,要想管理和開發現有疆域中的物藏和土地已經是很不容易。如果統治者窮兵黷武,無端的開戰,侵占領國的土地,就算占領下來,對大夏的發展也沒有多大作用,只是白白耗損國力。

大夏的統治者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安邦治國之策中,穩定和安甯是最重要的。而大夏居住的民族甚多,人口也遠遠高于你們日京國,在一個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如果統治者也提倡尚武之風,各族將會不斷出現摩擦,使各族的關系複雜,矛盾加劇。


所以,大夏的精神統治手段必然與你們有異,向子民灌輸的是“儒家思想”,正是要人們安分守己,做好本職工作。若不然人人尚武逐強,大夏民族如此之多,早已四分五裂了。

大夏子民安分守己,並不代表可以任外族欺凌侵犯,若論堅韌和民族凝聚力,華夏族絕不輸于世上的任何一個民族。無數次的外族入侵,可是從沒哪一個民族能把他們的統治意志強加于華夏族。閣下竟說華夏族是最好奴役的民族,這是不是可笑之極?“

其實我心里還有話沒說,在我看來日本人遠比華夏族更好奴役,他們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敬奉強者,喪失了最基本的民族榮恥感。二戰時日本被美國的飛機大炮炸得滿目瘡痍,更甚的是美國還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可是日本戰後卻忘卻國恥家仇,巴結奉承,依附美國。這些對川本說出來也毫無意義,他只是一個NPC ,生活的時代和背景與現實世界有異。

川本微微沉吟,點頭道:“這二十多年,我隱居于此,遠離利益和戰亂的困擾,修心養性,立場和心態有了很大的變化。我曾就我知道的資料,詳細的研究過華夏國的曆史和風俗民情。雖然對華夏國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性了解得沒你那麼透徹,但從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華夏居民的柔韌和堅忍超乎表象,你們可以被打敗,但要想同化你們,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我認識到向華夏國擴張根本就是一個錯誤的決策。表面上它帶給了日京國子民無限的希望,但這個美好的願望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天皇陛下如果繼續推行侵華政策,只會把日京國子民帶入水深火熱的戰亂中。

改善日京國子民的生活條件,不應該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而是要利用現有的條件,尋找特色的發展路線,如加大海產的開發力度,積極開展海上貿易,這都可以讓日京國走上自強之路。噢……扯遠了點,我繼續伏擊神武將軍的話題。“

川本緩了口氣,接著道:“曆代天皇為實現侵華的目標,都在積極的做籌備工作,暗中派遣忍者和武士潛入華夏國,收集資料,搶掠財物,制造混亂,暗殺行刺,無不用其極,務必要延緩華夏國的發展。

經過二十多代天皇的悉心籌劃,侵華准備工作日趨完善。現任仁治天皇,即位初就認為侵華時機即將成熟,只要削弱華夏國的兵力,就可揮軍渡海,入侵華夏。二十多年前,仁治天皇秘密聯系華夏國周邊的游牧民族,許諾他們重利,請他們出兵侵擾華夏國的邊塞防線,使華夏軍隊疲于奔命,無法離守。

仁治天皇本來打算趁華夏軍隊被牽制之際,舉全國可用之兵,對華夏發動戰爭,但華夏國一個神話般的人物如彗星般崛起,他就是被稱為‘神武將軍’的程西傑。神武將軍文韜武略,用兵如神,侵擾華夏國邊塞的游牧民族被他秋風掃落葉般殺得大敗,潰退千里。有神武將軍坐鎮,游牧民族無比忌憚,再不敢侵犯華夏國,仁治天皇的夾擊大計胎死腹中,不得不暫緩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