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甲午風云卷 第六節 因禍得福 上


袁世凱聽聞趙剛升任金州知府之後,一時失態,把茶杯打的粉碎,唐紹儀聽了也十分吃驚,不由問道:

“袁公,這該如何是好?”

袁世凱面色已經平和下來:“紹儀不必驚慌,此事我一力承擔,不會讓你們有任何牽連。”

唐紹儀感動的說不出話來,前一段的猜疑讓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個卑鄙小人:

“袁公不可,此事有我而起,應該我來曾擔責任。”

唐紹儀說完,拿出紙筆將事情經過寫在紙上,寫完之後蓋上自己的指印遞給袁世凱。

袁世凱看著墨跡未干的宣紙,人一動不動,仿佛連精神也飄到了天外,良久才抬起手。

“唰”宣紙被袁世凱一份兩半,扔到一邊,袁世凱微笑著對唐紹儀說:

“紹儀不必如此,今天我就動身去找李老中堂,他向來呵護我,這次也一定會幫我渡過這道難關的。只是朝鮮之事,還需要紹儀你坐陣,就請你辛苦幾日,你看可好?”�唐紹儀熱淚盈眶,拜伏于地:

“袁公待唐某人天高地厚,唐某一定竭力以報!”

袁世凱扶起唐紹儀:

“紹儀不可如此,我一向視你如兄弟,我們來日方長,現在我要趕快動身,就不多留你了。”

唐紹儀也知道事情緊急,早一分過去就多一分的希望,就不再客套直接出了書房。

袁世凱見唐紹儀走得遠了,吩咐下人:“馬上去找一個好的裱糊匠過來,另外如果唐紹儀來見,就說我走了,不要讓他進府。”

第二天一早,袁世凱就乘輪船去天津,到了天津也不休息騎了快馬飛奔,終于在掌燈時分見到了李鴻章。為了博取李鴻章的同情,袁世凱把責任全部推到唐紹儀頭上,而自己成了全然不知情受害人。

“李老中堂,這是唐紹儀親筆寫的認罪書,你看!”

李鴻章仔細看過之後,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加上他對袁世凱特別看重(從袁的叔祖父袁甲三起,一直到嗣父袁保慶,還有叔伯袁保齡、袁保恒,不是李的同僚朋友,就是李的將領部屬),認為這事情袁世凱並沒有錯,錯在唐紹儀。

“慰亭,此事我知道了,過兩天我讓趙知府到京述職,順便幫你們調解一下。這唐紹儀、吳俊升十分可惡,明天我就下令將他們綁了交與趙剛,所帶之兵也盡數交還。”

袁世凱暗叫不好,如果這樣的話他就白費了力氣,還搭上個唐紹儀,得罪了太後,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李老中堂,屬下有個不情之請,還請李老中堂成全。”

李鴻章笑著說:

“既然是不情之請,你還敢說。”

雖然這麼說,但是話語中卻沒有威嚴肅殺的味道,對這個淮軍的後起之秀,李鴻章打心眼里看重,早已把他看作自己的傳人,自然不會過于嚴厲。


“大人,那唐紹儀和吳俊升雖然可惡,卻是投奔卑職帳下效命,如果這般被當眾緝拿,以後哪還會有人投奔卑職。所以還請李老中堂給屬下半分薄面,讓他們現在帳下效命幾個月,等過了這段卑職尋個差錯開銷了,也算是沒打破卑職的面皮。”

李鴻章見他說的無賴,心中不喜,但還是勉強點點頭:

“行,但是趙剛那邊卻要想辦法說和了,我看他雖然是一介武夫、殺人盈野,但是打起仗來還有幾分凶氣,以後也是一員虎將,又受太後提拔,到是不能疏忽了?”

李鴻章一擺手,對袁世凱說道:

“慰亭,此事我自有主張,你遠來疲憊,還是早些休息吧。”

袁世凱不敢多話,連忙退了下去。

袁、趙不和,使李鴻章頗傷腦筋。朝鮮四戰之地,俄國始終都有染指之意,近來日本也躍躍欲試,朝鮮能保持十年和平,主要還是靠袁世凱足智多謀,不能撤袁世凱;趙剛在盛京附近打仗多時,地形熟悉,而且受太後恩典,也不能調換趙剛。趙剛勇猛,但頭腦簡單;袁世凱打硬打不行,但權謀之術十分厲害。二人要攜起手來,才可以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早十幾年,李鴻章處理這樣的事,必定采取強硬的措施,要末強迫袁世凱聽趙剛的命令,要末斷然調離趙剛。但現在的李鴻章,不想用這樣生硬的辦法了。他溫語安慰袁世凱,留他住下,一面派人去盛京找趙剛。

幾日之後,趙剛只身前來,因為李鴻章是私人召他進京,所以著一身白衣,越發顯得風神無雙。李鴻章眼前一亮,本以為趙剛是一個赳赳武夫,沒想到竟然是個學子,不由對趙剛高看一眼。

李鴻章客氣地接待趙剛。寒暄畢,趙剛問:“不知大人召卑職有何要事?”

李鴻章神色嚴肅地說:“倘若沒有大事,將軍軍務繁忙,鄙人怎能打擾。”

說罷,吩咐下人:

“把那封匿名信件取來給多將軍看。”

下人進到內室,不久捧出一封信函來。李鴻章接過,雙手遞給趙剛,趙剛不解其意,打開看了,一看竟然楞住了,這封信說駐守在朝鮮的的軍隊戰功顯赫,趙鋼應計首功。”

“大人,這是為何?”趙剛其實心里已經明白了,但還是假裝不知道。

“趙知府,這次你毅然調動萬余精兵入朝,本中堂十分欣慰。”

“大人!”趙剛剛想分辯,李鴻章笑著擺擺手:

“趙知府,這里還有一封信。”說話之間,下人又從里屋拿出一封信。

趙剛一看卻是說自己的軍隊在朝鮮花天酒地,趙剛看完之後心里更是氣憤

“大人,卑職前日所說袁世凱擅自偷兵之事,不知大人如何處理?”

李鴻章見趙剛心情激動,起身對趙剛說:

“這件事我知道,過在唐紹儀吳俊升二人身上,袁世凱不過失察而已,等過一段會把唐吳二人送到你處,任你處置,你看這樣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