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甲午風云卷 第二十六節 北洋閱兵 下


回到直隸總督臨時駐地,李鴻章心情仍然很好,與盛宣懷等人談笑風生,這時袁世凱求援的電報到了:“兵力薄弱,不足當賊,望再發兵數千,以求橫掃逆賊,威懾宵小。”

李鴻章再三籌思,只得移東補西,湊來2300多人,命記名提督江自康等率領,由海路開赴朝鮮增援。李鴻章害怕日本海軍中途截擊,特地租用英國的“愛仁”、“飛鯨”、“高升”號三商船,由清政府承擔風險,如果遇難照價賠償,軍火損失由中國自負。

第二天,“愛仁”、“飛鯨”、“高升”三船離港,這一切都沒有逃脫一雙罪惡的眼睛。

這人就是日本間諜石川伍二,自從哥哥石川伍一年初被人殺死後,在為天皇效忠的信念下,石川伍二踏上了大清的土地。因為目標太明顯,黑牛的偵緝營早就盯上了他,石川伍二卻毫無覺察,每天都盯著旅順港。

石川伍二經過幾天的嘗試,終于找到一個空隙可以避過清軍的崗哨,在抄近路就可以爬到老虎尾山上查看旅順的動靜,對于自己的好運氣,石川伍二認為天照大神在保佑。絲毫感覺不到此處地勢情況,即看不到西澳船塢的情況,又看不到狹窄的西口情況。實際上西口經過疏通,已經可以通行五千噸級的大船了。

石川伍二氣喘籲籲的跑到電報局,將電報發給日本大本營,然後轉身出門。櫃上的黑大個收了錢,看樣子赫然便是黑牛,低聲吩咐道:“馬上通知巡檢大人,是否發出電報,以及對石川伍二的處理。”

第二天上午6時30分,“吉野”(4200噸)、“秋津洲”(3100噸)、“浪速”(3700噸)號3艦駛抵豐島西南的長安堆附近,遙見兩艘噴著濃煙的輪船從豐島方向破浪而來。7時20分,目標接近,看得很清楚,迎面而來的兩艘輪船是北洋艦隊的“濟遠”和“廣乙”號。

旗艦吉野立刻升上戰斗旗,秋津洲、浪速等艦一字排開,准備發炮。

艦長河原要一冷靜的等待清朝海軍的接近,一旁的大副憂心忡忡地說道:

“艦長閣下,如果我們打了第一槍,那我國將負上挑起戰爭的罪名,請慎重考慮吧!”

河原要一冷冷的丟下一句話

“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見與清朝艦艇距離將近,河原要一扭緊了拳頭……。

“打”


經過幾分鍾輕松的戰斗,“濟遠”和“廣乙”號不敵,落荒而逃。河原要一見對方實力未損,又知道後面有運兵船,就放棄了對二艦的追擊。命令下去,軍艦處于待機狀態,等待運兵船過來,半小時過去了,仍然看不見運兵船,河原要一有些急躁。

突然間,傳來了瞭望員驚恐的叫聲“大型艦只一,中型三,方向東偏北20度,航速10節。”

河原要一松開了手,吩咐道:

“將戰斗旗撤下,換上觀禮旗。”

緊接著,瞭望員繼續報道:

“大型艦只二,中型九,小型十七,煙跡全部確認,航速十節,預計二十分鍾相遇。”

艦長室里面一片死寂,過了片刻,大副鼓起勇氣說道:“艦長閣下,要不我們逃吧?”

“八嘎”河原要一的怒火徹底爆發了,一陣耳光打了過去,大副被打得搖搖晃晃,卻仍然掛著豬頭大聲說道:“嗨!”

打完了之後,河原要一下了命令:

“馬上懸掛英國旗,解除待機狀態,鍋爐超速運轉,如果戰斗不利馬上脫離戰場”

二十分鍾之後,大清艦隊與日本游擊艦隊相遇了,河原要一看著面前的大清艦隊心里發毛。當前的巨艦不是熟悉的定遠、鎮遠,但是看起來卻有更大的塊頭,更強的火力,巨大的炮管口徑應該達到300mm以上!!!數過去的主炮數量竟然有8門。這首船看起來像是史前的怪獸,河原要一慶幸自己作出了明智的決定。

大副驚叫道:“船長閣下,我們快跑吧,他們掛起了戰斗旗,我們會被他們像碾死一只螞蟻一樣干掉的。”

河原要一看著這個懦弱的家伙,滿臉不屑

“清朝絕不會開第一炮的,剛才的戰斗他們並不知道,自然也沒理由開第一炮的。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迫使我們先開炮,就像剛才我們所做的那樣。”

仿佛是為了驗證河原要一的話,那艘巨艦在距離1000米處的時候主動駛離航道,戰斗旗也換成了致禮旗。第二艘巨艦小了很多,只有6000噸左右,看樣子也要跟著駛離航道。


火光一閃,一發炮彈打了過來,1000米的距離對于艦炮來說並不遠,炮彈在距離浪速50米處爆炸。

河原要一臉色蒼白,現在打還是不打,成為兩難的選擇。如果對方只是誤射的話,那應該還是有商量余地的,但如果不是,那麼只有立刻反擊,等十分鍾後輪機室馬力全開再逃離現場。

所幸,對面的艦隊馬上打出旗語“誤射”,並且旗艦馬上做出了尾部對敵的姿態,表明沒有敵意。

最後,河原要一相信了清朝人的信譽,但是一分鍾後他就後悔了,鋪天蓋地的炮火打了過來。在艦長室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面的那艘六千噸左右的巨艦變成了噴火的怪獸,接連不斷的炮彈從艦體里面射出,浪速立刻被淹沒在火海里面。

河原要一不敢置信的看著面前發生的一切,再看對方的旗語時,發現不知何時,那艘萬噸的巨艦已經換上了海盜旗,正在將船體轉移,露出戰列艦血腥的一面。河原要一氣得幾乎吐血,事到如今,只有戰斗了。

河原要一下令,“急火射擊敵旗艦。”

一時間,無數的炮火射向那艘巨艦,一發炮彈命中巨艦,立刻將巨艦撕開一個大口子,很快,蜂擁而至的炮彈將巨艦打得千瘡百孔,向右側傾斜,艦上的主炮始終未發一炮,隨著巨大的爆裂聲,1萬2千噸的巨艦猛地折為兩段,沉入了海底。如此脆弱的防護實在讓河原要一感到驚訝,正好這時巨艦折斷,露出了斷裂的鋸齒狀木板,這顯然是一艘巨大的木制包鐵的輪船,雖然外形改造得很像軍艦,但是並沒有軍艦的實力。

河原要一“哇”的一聲吐出了一口鮮血,將面前的海圖染成紅色,抬頭看去看到一幕可怕的景象。

幾乎與此同時,秋津洲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盡管搶灘成功,避免了沉沒在海底,但是一枚250mm口徑炮彈仍然擊中了他的彈藥庫,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後,秋津洲被炸成三塊,艦上325人全部遇難。

這時的浪速,吉野基本上完好無損,但是河原要一已經沒有戰意,下令全速脫離戰場。那艘6000噸的巨艦緊追不舍,與其他的艦只拉開了距離。

河原要一對自己愛艦的速度是很有信心的,23節的速度是世界第一,就算是稍慢的浪速速度也要快于聯合艦隊最快的致遠號。但是一陣炮響之後,河原要一發現,浪速被一陣濃煙籠罩,煙霧中不時還有速射炮的火光,但是與他的敵人相比,卻微弱得多。兩艦平行,相對800米,互相比拼炮火。但是,盡管數量相差不多,但是效果卻差得太多。

浪速的47mm炮彈對巨艦的殺傷力幾乎為零,只有120mm還是152mm口徑的炮彈能擊穿對方的甲板,但是對于巨艦中部的裝甲堡(215mm)無能為力,只能留下幾寸的凹痕。打到現在,對巨艦的傷害不過是擊毀了六門副炮而已,對于高達24門副炮4門主炮的巨艦來說不過損失1/10的火力而已。

反過來,巨艦對于浪速卻嚴重得多,不知道雙方是否有過默契。75mm口徑的炮彈對上了75mm的裝甲,到底是矛利還是盾堅,這個問題在實戰中得到了解決。

在800米的距離上鋒利的長矛桶穿了防守的盾牌,浪速上彈片橫飛,短短五分鍾3600發75mm炮彈撲向秋津洲。命中1120發,將秋津洲甲板上的人員全部干掉。304名艦員只剩下77名,甚至不夠開動船只的人數,浪速的艦長只好掛起了白旗。


河原要一心膽皆喪,趁巨艦與浪速糾纏之際,倉皇逃竄。

這次海戰曆時半小時,史稱“豐島海戰”,趙剛這樣描述豐島海戰的經過時:“五月十五日午前七時許,駛至朝鮮豐島和肖伯奧爾島(音譯)附近時,忽見三艘日本軍艦,冒著黑煙,由南陽灣方向朝我艦駛來。定睛細看,知是日艦“吉野”(4200噸)、“秋津洲”(3100噸)、“浪速”(3700噸),當時我艦尚不知朝鮮漢城發生事變,對日本仍作為友好鄰邦,因此決定做海軍的普通的敬禮。我軍一艦升起將旗,以為靠近對方軍艦時,對方必定做相應的敬禮。然而,他們非但不敬禮,反而進行戰斗准備,對我軍表示敵意。”

“我艦因海面狹窄,向前航行不便,未咎其無禮,轉向西南,駛進外海。須臾間,彼我距離接近,對方突然開炮。既然對方已挑起戰事,我艦豈能遲疑,立即開炮應戰。因相互猛烈炮擊,海面驟然硝煙彌漫。馳騁的軍艦,劈濤破浪,如蛟龍飛舞,黿鼉跳躍,無比壯觀。日艦亦善戰,彼三我一,本敵眾我寡之勢,但天理自在人心,倭寇豈能久抗?激戰約十分,秋津洲艦中炮沉,日軍二艦敗退。“擊遠”艦緊追“浪速”之後,追趕中連發千數百炮,炮彈連連擊穿對方甲板上的機艙。對方面臨被擊沉的危險,懸掛白旗投降。“吉野”當時已遠遁,遂調轉艦艏返回。”

“可憐的“秋津洲”號躺在加羅林灣西面小灣內的淺灘上,艦破得令人極為痛心。就沉艦進行了直接調查。該艦是穹甲巡洋艦,時速18.5海里,裝備了260mm克虜伯主炮2門、150mm克虜伯炮6門、57mm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25.4mm四聯裝諾典費爾德機關炮10門、11mm10管格林炮4門、魚雷發射管四個。因彈藥庫爆炸,大部分艦身進水,已無監視價值。估計它是被我艦擊中要害,慌忙逃走,終于在淺灘擱淺,然後被炮彈擊中要害起火,引起彈藥庫爆炸。總之,其主體大部燒毀,從艦艏到大約三分之二處折斷,一半浸于水中。艦內上甲板露出鋼架,其十五厘米炮,看來還能使用,右舷側炮旁死尸累累,艦橋下司令塔內,羅盤、信號旗等已粉碎,其中有一具立尸,大概是艦長,其他各處也有尸體,臭味殊甚。另在下甲板上也有許多尸體,因浸于水中,不得詳細計算。我艦發射炮彈的彈著點,足以證明炮擊頗為准確。僅露出水面的部分,被大炮炮彈擊中的痕跡就有百余處。可知75mm口徑速射炮彈的破壞力也很大。”

趙剛顛倒黑白的說法氣炸了日本人,但是經過趙剛不懈的宣傳之後,這個說法成為了國際認可的解釋。讓日本人郁悶的不行,最郁悶的就是睦仁“這個趙剛怎麼把我准備好的借口竊取了,我要告他剽竊,抄襲!”

5月17兩日北洋海軍進行魚雷和大炮演習,魚雷均能命中,大炮中靶率也在七成以上。

接著“威遠”、“敏捷”、“廣甲”3船操演風帆,既快又靈活。博得滿堂喝彩。當晚全艦隊萬炮齊發,進行實彈演習,受到英、法、俄、日四國來賓的盛贊。李鴻章十分高興,而日本公使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一縷煙柱出現在遠處的海天交接。

李鴻章的笑容凝固了,英、法、俄公使也察覺出不對,紛紛交談起來。

過了片刻,狼狽的方伯謙出現在李鴻章面前:

“大人,卑職前日奉命運兵朝鮮,在豐島處遇倭寇,“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艦橫海而來,苦戰之後,擊死倭提督並官弁數十人。卑職知難以抵禦,故掛我國龍旗而奔,倭寇不宣而戰,實在無恥。”

李鴻章一驚,問道:“那運兵船呢?”

方伯謙回道:“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李鴻章大怒,目視日本公使,日本公使不敢直視,張惶退走。李鴻章立刻進京商量髡轎侍狻?

一天後也就是5月18日,清朝向日本宣戰,當天,日本也向清朝宣戰。甲午戰爭意外的提前爆發了,而事後來看豐島海戰的勝利者卻是大清,這真是一筆糊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