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甲午風云卷 第三十二節 三戰 中


“不要開槍!”那些敗兵見霍夫曼這邊嚴陣以待,馬上叫了起來。但是剛一經過200米的警戒線,演習彈馬上把這些人射的滿身都是紅色,這些人立刻“陣亡“了。見霍夫曼這里占不到便宜,敗兵馬上向後逃跑,逃到了安全的區域。顯然,這些人都是趙剛的士兵,如果被他們趁亂混進來,那後果不堪設想。

霍夫曼擦了把汗,平時不怎麼使用的大腦在高速運轉,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判斷出對方的意圖。在這之前首先要確認自己的對手是誰?是趙剛還是趙剛手下的團長?

想到這里,霍夫曼叫勤務兵將三個營長找來,自己抽了一支香煙開始思考。

香煙慢慢的燃燒著,煙霧繚繞中霍夫曼變得有些不清晰,透過煙霧看外面的東西也有些模糊。有的時候由于各種干擾因素,戰場上總是被籠罩了一層薄薄的迷霧,給戰爭造成了更多的變數。

香煙燃到了盡頭,霍夫曼將煙頭使勁得按在地上,遠處出現了勤務兵的身影。

十分鍾後,霍夫曼率領全團人馬出動,攻擊身後那只軍隊。

經過十幾分鍾的戰斗,霍夫曼付出了幾百人的代價將這只軍隊“全殲”。但是面前的敵軍數量實在太少了,不過300多人。

“馬上排除斥候密集搜索周圍10里方向,尤其對我部後路要更加嚴密的搜索,我團以品字形向總部撤退。撤退次序為一營後退,其它兩營警戒;見到任何大隊人馬向我方快速移動,立刻開火”

有時候,戰士尊敬的是能夠帶領自己打勝仗的人,霍夫曼已經初步贏得了士兵的尊敬,命令被迅速的執行下去,兩千多人開始有序的撤回總部。

離總部還有幾里的時候,空氣中殘留的火藥味道告訴霍夫曼,在不久之前發生過一場戰斗。為了保險起見,霍夫曼下令全部人馬就地警戒,派了兩名傳令兵去打探情況。

很快傳令兵就跑了回來,總部曾經遭遇過小股敵人的騷擾,但是在魯登道夫指揮下,很快就分割包圍了這股敵人。現在了魯登道夫將兩個團收縮在一起,等待吳俊升的第二師與自己會合,到時候憑借優勢兵力堂堂正正的打敗趙剛。

聽到這個好消息,霍夫曼犯而糊塗起來,趙剛用兵很出乎他的意料。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很少有事情能夠讓他覺得迷茫,但現在他無法猜測趙剛的想法。這對于一個軍人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霍夫曼曾經研究過趙剛指揮的那次剿匪行動,對趙剛的用兵能夠也是十分佩服。但是那次畢竟只是指揮幾百人的戰斗,與現在指揮上萬人的戰斗大不相同,一個領導人更多是利用自己士兵的戰斗力進行戰斗,而不是憑借自己的武力。趙剛的指揮能力顯然不在霍夫曼的計算里面,霍夫曼認為沒有進過德國正牌陸軍學院的人都沒有資格和自己相提並論。


幾分鍾後,第三師順利的會師了,師長魯登道夫也發現了事情不對,急忙將幾個團長基到一起討論一下目前情況。在臨時的會議室里面,幾個勤務兵迅速的將沙盤放好,按照一比十萬的比例將附近的地理形勢設置好。在沙盤上,第三師聚在一起,第二師在距離第三師十幾里的地方,一條河將兩個師隔開,趙剛的第一師則不能確定主力所在。

幾乎同時的,魯登道夫幾個人都想到了問題所在,吳俊升的第二師!趙剛用一部分疑兵牽制住了第二師,那麼剩余的兵力一定是去攻擊第三師!這個趙剛,竟敢如此用險,難道不怕攻擊失敗被兩個師人馬前後夾擊嗎?

其實趙剛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趙剛對于戰爭的認識比這些人十九世紀的人要高太多。在現代戰爭中,由于步兵武器的大幅度改良,地利的優勢被抵消了很多,天時也在現代化的後勤面前失去了威力。作為人數較少的一方如果單純防守,那最後必然是在敵人的優勢兵力面前束手待斃。

日俄戰爭中的旅順要塞攻防戰就反映了這一點,旅順戰役進行了5個月之久,日軍參戰人數約有13萬6千人,陣亡3萬8千人,受傷。俄軍陣亡2萬1千人,還有3萬3千多人當了俘虜。雙方失去戰斗力的人數大致相當,但是作為進攻方日本的損失僅是防守方的一倍半。

幾經考慮,趙剛還是決定冒險去進攻吳俊升的第二師…….。

經過一個無聊的上午後,低而是終于可以開始渡河,緊急征來的渡船被搭成了幾座浮橋,士兵源源不斷地由浮橋走到河對岸,身後的火炮因為搬運不方便被放在最後運過河。已經過河的士兵三五成群的站在河邊,看著對面亂成一團的隊伍傻笑。

就在在吳俊升的第二師即將全部渡河的時候,一發演習彈從天而降,成功地讓第二師的十幾個士兵退出了演習。一陣炮彈過後,第一師迅速的發起了進攻。

這時的第二師尚未展開,而且又被河水分割在兩邊,剛渡河的一部分被趙剛迅速的分割包圍。更要命的是第二師的火炮還在河對岸,缺乏炮火支援的第二師被徹底擊潰了,趙剛的冒險成功了。

經過休整之後,趙剛帶著6千人小心翼翼的繞道回摩天嶺。但還是被第三師堵在摩天嶺以北5里處。

這時的兵力對比,趙剛6千人,35門炮(15門繳獲的),魯登道夫的第三師9千人,炮18門。趙剛雖然人數上處于劣勢,但是在火炮上則有相當大的優勢。雙方幾乎同時開始了炮戰,在炮戰中趙剛的獲得了勝利,憑借數量上的優勢磨掉了第三師的火炮,看起來勝利女神正在向趙剛微笑。

但是正如德國人低估了趙剛的實力一樣,趙剛也低估了自己的對手魯登道夫,而趙剛馬上為自己的判斷付出了代價。

作為一戰中最好的陸軍指揮官,擁有出類拔萃的戰略眼光、組織能力和戰術手腕的魯登道夫。敏銳地發現了趙剛第一團與第二團之間出現的小小距離,對于一般的軍人來說,這都算不上破綻。但是對于魯登道夫這實在是一個大大的機會,而且還有機會將它擴大,擴大到第一師不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