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雨立國卷 第十節 立國會議 中


先發言的是金融部部長李宏齡,是山西彙業公會的領袖,對山西票商影響力極大,本人又是蔚豐厚北京分號大掌櫃,趙剛屢次想邀,都被他拒絕。這次日軍進城,蔚豐厚北京分號損失慘重,清朝又大肆攤派,蔚豐厚北京分號得了八十萬兩的攤派。

眼看蔚豐厚北京分號做不下去了,李宏齡干脆將蔚豐厚北京分號停業,自己悄悄地跑回了山西總號,回到總號一看,總號更慘,200萬兩銀子的攤派一個月內完成。最後在李宏齡的勸說下,蔚豐厚全部遷到東北,隨之而來的還有幾個小的票號,大的票號可沒有蔚豐厚的勇氣全票搬遷,只是派了精干的掌櫃去東北,看看風向再說。

李宏齡經過幾天緊張的准備,終于整理好金融建設草案

“擬建東北銀行,農業銀行,工業銀行,建設銀行,軍隊銀行五大銀行,其中東北銀行為國家銀行,負責貨幣發行,制造。而四大專業銀行負責相關部門的貸款運作。東北銀行擬于明年一月發行東北人民紙幣,幣值為一元、兩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和一百元6種,可隨時兌換成相應的一兩銀元;另外趕制新式銅錢,新式銅錢以厘為單位,一千厘合為一兩銀元,分為一厘、五厘、一分、五分、一角、五角六種,為了減輕重量,方便攜帶一厘、五厘、一分含有與銅錢同樣重量的銅;五分、一角、五角六種則含有一半的銅一半的銀。”

“新的銀元正式定名為東北銀元,重量30克,銀9銅1含銀24克含銀量達90%,已經開始加班趕制中,目前已生產5000萬枚,年前完成1.2億枚東北銀元的制作。屆時廢止一切其他或披在市面上流通。”

聽了最後一句話,趙剛有些皺眉:“那百姓手里持的白銀黃金怎麼辦?還有外國的銀元流進來的不在少數,有沒有辦法解決?會不會影響我國境內的貿易?”

“目前,外洋在清朝國內大約流行2億元左右,成色不一,流行一千萬枚者六種,被列為可以交易外幣,在交易過程中按照實際含銀量折價。其他的銀元制造粗糙,含銀量不均一概不予承認。金銀因為成色不均,所以已經開辦金銀市場,由市場決定價值,銀行不介入其中。”

“而且,我們已經在山西秘密的試發了1000萬枚銀元,全部是按一兩價值發售,結果反響良好,目前已經升水到一兩白銀了。”

趙剛對這個不太懂,但是升還是知道的,就問道:

“是不是我們賺了?”

“是的,我們的銀元含銀量不過八錢五卻換了一兩白銀,這里面去了制造運輸費用,還剩了半錢的銀子,當然賺了。”

“那麼我們就制造銀元,不斷地換銀子過來,然後再造,幾年之後我們不就發了嗎?”

“是這樣的,但是我們離南方路途遙遠,銀元的影響力可能小了點。”

趙剛聽見李宏齡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心里十分高興,沒有什麼比開機器造錢更能賺錢的了

“沒問題,如果我派巨艦護送銀元南下,你要多久能夠占領南方的銀元市場?”

李宏齡低頭,將手攏到袖子里算了算:

“兩年之內,6億枚銀元。”


趙剛點頭:“好,就這樣辦。”

交通部每年新修鐵路2000公里。

這個議題的題案者是趙剛,最初的提議事每年修建1萬公里鐵路,就連最忠實的支持者。交通部長詹天佑也不得不放棄了對這個瘋狂提案的支持。幾經封殺後趙剛甚至動用了一次總統特權,但是經過全體部長反對之後(總統有強制推行權利,十位部長如果有七位反對,可以否定總統強制推行的任何提案。)這個方案擱淺了。今天提的議案是趙剛私下與幾位部長通氣後,十分委屈的寫上去的。

當然這只是趙剛的認識,並不等于別人也認同這一點

財神爺梁士怡由市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沒辦法,誰讓他掌管著財務部呢?

“我想問問鐵路每公里的造價?”

這個專業的問題自然是詹天佑回答

“唐胥鐵路,1881年6月9日開建,采用英國鐵路1435亳米的軌距,枕木是產自當地的半圓形榆木,用附近采集的石灰石鋪成路基。使用的是每碼重30磅的鋼軌,鐵路全長9.7公里,沒有隧道和橋梁,5個月建成,總造價2萬英鎊,每公里造價大約為2000英鎊,合1萬4千兩白銀。

梁士怡點點頭,大聲說道:

“各位部長,你們都看到了一公里就是1萬4千兩銀子,那兩千公里就是兩千八百萬銀子,國庫里面每年收入不過1千3百萬,還不到1半的費用。投入如此巨大實在不能理解。”

趙剛解釋道:“這個不需要國庫支出,俄國人不是正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嗎?遠東這一段的鐵路用鋼軌已經包給了我們,每賣一根鋼軌賺取的錢足夠我們生產兩根鋼軌。所以這些鐵路的建設費用不用國家掏錢。”

既然不用國家掏錢,梁士怡自然也就沒有意見,趙剛也悄悄擦了把汗,慶幸自己又過了一關。卻聽對面有一個人說道:“不行,不能圖一時的蠅頭小利,斷送了我中華江山。”

說話人正是張騫,見眾人不解,就大聲說道:

“各位,俄國修建西伯利亞鐵路,好像自耗國幣,恐損國力。但是我認為此舉可謂極為英明,此鐵路一修,這西伯利亞盡入其囊中。當年,有人游說秦國修鄭國渠,秦耗費十年方成,以為得計,卻不料修完鄭國渠之後秦國國力大漲,反手滅了六國。如今情況大致仿佛,如果修成鐵路,俄國之兵暢通無阻,必然窺視我國。其軍力之強,幾倍于我,到時候再後悔引狼入室,已經晚了。”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趙剛只好硬著頭皮解釋道:

“這個不必擔心,一旦開戰,我有信心一周內拆掉1000公里鐵路,讓他們變成甕中之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