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盛世卷 第三十六節 水庫三日談


其後不久,趙剛以個人身份與水利部長進行了一次詳談,商討未來十五年的水庫建設問題。在趙剛的記憶中,新中國有過成功的水庫建設,也有過失敗的水庫建設。不管前景看起來多美妙,如果能不掌握水庫建設的要領,只會建一個,壞一個。把人民的錢扔到水里去。

水利部長姓黃,名萬里,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本人其他的都好,就是一件事情不好,人太直,一旦脾氣上來了,不管你是誰一概頂回去。不知道為什麼,趙剛一定要把這個倔強的人提拔到部長這麼高的位置。

黃萬里坐在趙剛對面,開始給趙剛講解水庫的建設,他這個人對水庫研究多年,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那就是“天人合一“

趙剛對這個天人合一是很了解的,不過對于水庫卻不明白怎樣才能天人合一,這種愚笨的資質馬上受到了黃老師的鄙視,這種鄙視不是出于言語,而是見于言行。

“人與自然的關系著水庫建設中最重要的關系,研究大壩與生態的關系問題,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前提。在人類曆史發展進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經曆了三個時期——依存、開發、掠奪。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與自然和諧共處就是第四個階段-和諧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低的情況下,人類被動地適應自然,人和自然是一種依存的關系所以那時候敬天地怕鬼神;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後,人類開始開發利用自然。那個時候就出現了仙人;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地進一步提高,人類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奪。招致了大自然的報複與懲罰,就是現在地狀況;鄧我們認識到這種掠奪式開發的嚴重危害後,便開始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境界這種境界就叫做天人合一。“

靠,趙剛聽得見之五體投地,這個理論如果放到一百年後,就是一個標准的和諧社會的理論,沒想到黃萬里一語道破破了。

“從原始社會的“天人合一”到掠奪階段提出“人定勝天”。再到目前我們所追求的“人天和諧”,人與自然關系發展地四個時期,在哲學意義上是一種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天和諧”也就是“天人合一”,它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必然要求。“

看著趙剛虛心的樣子,黃老師滿意的點點頭:

“水電發展的曆史進程,這幾種階段都有,目前還大部分停留在第三階段。其實在大壩與生態的關系問題上,水電比較有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水電的發展曆程。

我國水電原來一片空白。到現在裝機56.3千瓦,盡管在發展進程中曾數度遭遇困難和挫折,但是仍然頑強地發展,從弱到強。由小到大。發展水電不容易,我們要打破技術制約、投資制約、市場制約和生態制約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技術制約最容易解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水電事業受建築材料和技術等因素制約。發展速度緩慢。當時,由于缺乏科學地築壩技術和現代化的建築材料、施工機械,修建大壩主要靠人扛肩挑,機械化水平極低,制約了水電事業的發展。不過現在這種方式已經過去了,我們軍隊的機械化水平甚至比歐洲國家還要高,這個難題已經解決了。


第二個投資制約也解決了。築壩技術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隨之而來地是資金的制約。在電力短缺的情況下,國家急需發展火電和水電。這個我們用長期水利建設債券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沒出現過。

第三個就是生態制約,我們現在經濟好了很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問題日益重視起來。水電事業在走出技術、資金、市場等因素地困擾後,又面臨新的問題,即如何看待水電開發對生態帶來的影響。

現在電力緊缺矛盾正在日益加劇,發展水電是解決能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但是修建大壩帶來的生態問題應如何認識並妥善解決,這已成為當前水電事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可以說,修建大壩帶來的生態問題又將成為水電發展新地制約因素。只有把生態問題解決好了,我國的水電事業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我們不能把子孫賴以生存的環境破壞掉,用這個代價來發展經濟,這個待機太昂貴,不是我們負擔的起的!

“大壩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

趙剛有些不理解,在他看來,修水電站和宿火電站不同

生汙染的呀,而且還可以防洪,這麼好的事情,怎麼境呢?

“黃部長,你這話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呀,修水庫能對環境造成多大危害呢,即便有一些小小的汙染,與防洪灌溉以及發電的效益比起來,也不過是九牛一毛,不能因為一點問題就全盤否定呀!”

黃萬里臉色漲得通紅,趙剛的話就是對他的不信任,這讓他難以接受

“我認為,從普遍意義上講,修建大壩可能帶來的生態問題主要可以歸納為八個方面。

“(一)移民問題。水庫移民涉及眾多領域,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人的生存權和居住權的調整,是當今世界性的難題。在中國,移民問題是大壩建設帶來的生態影響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第一,移民問題值得高度重視。修建一座大水庫,移民人數可以達到10多萬,這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是沒有的。現在來說水庫移民工作總體是好的,但是也應該看到其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移民至今仍未擺脫貧困,生產發展和生活問題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第二,關于修庫建壩中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的處置方式。大體講,我國移民安置主要有三種方式或者說分三個階段:一是早期較為簡單的移民安置型階段。二是開發性移民安置階段,即讓移民擁有生產手段、生產資料,改消極補償為積極創業,變生活救濟為扶助發展生產。


我認為這兩種都不可取,現在應該采用第三個辦法,走投資型移民的道路。投資型移民是庫區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權和土地使用權等作為資本入股,在電站經營中享有一定的股權。

也就是說,國家享有資源資產,移民擁有相應的權益資產。目前一些電站從經營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移民補償,也是資產管理的一種轉換方式。這樣的話,才能讓移民做得更加合理。

如果移民給他們帶來了脫貧的機會,成為擺脫貧困的一個途徑,移民工作才會得到了庫區百姓的支持。而現在,我們修水庫的時候,有多少庫區人民反對,這都是人們的心聲,絕對不是小問題。“

黃萬里作為水利部長,對問題自然看得更深遠些,這些東西是趙剛作為皇帝想不到的,聽了黃部長的解釋,趙剛有些不好受,一直以來,他都把自己神話了,認為憑借一百年的見識,沒有辦不成的事情,現在聽了專家的講解,才知道自己知道得還少得很呢。

這個時候,天色已經晚了,黃萬里見趙剛臉色不好看,知道自己說得太多了,也太深入了。這些東西都是操作層面上的東西,一時半會哪里說得清楚,就准備回去寫一個詳細地說明給趙剛,想到這里,黃萬里站了起來:

“皇帝陛下,剛才是我冒犯了,關于水利方面的建設,我回去寫一個大綱給你,這些東西很瑣碎,沒有三五天說不完的。”

說完這些話,黃萬里滿以為會得到皇帝的同意,不過很快他就知道,這位皇帝對于學術有著非同一般的愛好。其實,趙剛對于學術並不喜歡,但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氣節是他所看重的。一個人在皇帝面前,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不怕揭龍鱗,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應該鼓勵。

“效禹兄,我跟你是朋友,你可不要老是陛下的叫,我聽了很別扭。還有先不要著急,嫂子那里我已經派人去說了,三五天之內是不會放你回去的。如果不嫌棄的話,就住在我這里。對了,你的字是不是有什麼典故?”

黃萬里沒想到趙剛會留他,有些意外,聽見趙剛問起字的來曆,就隨口答

“我小時候喜歡聽大禹治水的故事,所以就給自己起了這樣一個怪字。其實大禹治水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他成功了。反過來他的父親鯀呢。”

黃萬里說到這里就沒有說話,趙剛也沒說話,其實他心里很清楚

“治水的辦法就是水來土擋,也就是用土築堤,堵塞漏洞的辦法。他把人們活動的地區搞了個象圍牆似的小土城圍了起來,洪水來時,不斷加高加厚土層。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斷沖擊土牆,結果弄得堤毀牆塌,洪水反而鬧得更凶了。鯀治水九年,勞民傷財,一事無成,並沒有把洪水制服。最後舜見鯀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就把辦罪,處死在羽山(神話中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