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盛世卷 第四十八節 上海世博會


覽會是一項具有較大影響和悠久曆史的國際性活動,社會發展進程中對當時文明的真實記錄,更是對未來美好前景的展望和憧憬。

博覽會的雛形起源于中世紀歐洲商人的定期集會——集市。當時,集市的主要功能是初級商品的現場交易,人們注重的是為了滿足生產活動和生活需要所進行的物資交換或單一商品買賣。進入十九世紀,集市規模逐漸擴大,入市交易的商品種類和參加的人員越來越多,影響范圍越來越廣,集市期間的人文氣氛越來越濃。

大約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人們就把規模較大的定期集市稱作博覽會,並將其單一的商品買賣功能逐步擴展為物資的交流和文明成果的展示,人們關注的重點也隨之從簡單的商品交換、買賣關系演變為對生產技術的交流、文明進程展示和對理想的企盼。

十九世紀中葉,是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工業革命的完成和殖民主義的擴展,使英國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強國。為了顯示其偉大和自豪,英帝國于1851年在.=|的石頭建築風格,動用了整個英國工業界的技術和力量,耗材和30萬塊玻璃,建成了一座長1700尺、高100英尺的‘;‘;。

這是一座新穎而獨特的建築,它向人們展示了綱結構、玻璃裝飾地大空間。預示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維多利亞女王始創了通過外交途徑邀請各國參展地傳統,接受邀請參展的10個國家。集中了類藝術珍品和時尚產品向世人展示,最令觀眾矚目的是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技術產品。在160的展期中,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貿人員、社會名流和旅游觀光人士約630人次觀賞。英國人自豪地把這次盛況空前的‘;集市‘;取名為Greathibition會‘;。

自此,人類社會地交流形式完成了從低級階段初級產品的簡單交易到工業時代的技術交流和文明成果展示的重大轉變。因為這一劃時代的創舉,倫敦博覽會被世人確認為首屆世界博覽會。

隨著美國的崛起,新大陸的主人們不甘示弱,為了向全世界展示其風采和輝煌成就。于1853年在美國紐約舉辦了第二屆世界博覽會,參國家增至23個,展示內容也有較大突破,開辟了倫敦博覽會.:業部分,展出了農機產品和優良品種;特別是附有安全裝置的電梯首次亮相並進行實地演示,贏得了廣大觀眾地喝彩。這些最新文明成果的展示,代表著當時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和人類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855年、路易&;#8226;波拿巴統治下地法國在巴黎舉辦了第三屆世界博覽會,建造了XY軸構築的網型和拱型會場,首次展示了混凝土、鋁制品和橡膠。而最具新意的是本屆博覽會開創了藝術展覽的先河。展出了名家名畫;第一次邀請外國首腦參觀博覽會,形成了後來曆屆博覽會地沿襲傳統。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了世界博覽會的腳步,而戰後的瘟疫,以及慘重的傷亡。讓世界博覽會沒有了舉辦的國家,停辦了八年,1908年的海世界博覽會,實際上昭示著一個強國的崛起。

正象‘;一切始于世博會‘;地名語所言。現代社會的組織結構和系統中的很多因素都是從博覽會孕育誕生的。如:將許多商品彙集一處買賣的百貨店,組織觀光游覽的現代旅游活動,提供休閑娛樂的各類公園、游樂園、渡假村、俱樂部等,無不經由世界博覽會獲得啟示、萌生創意。時至今日,世界博覽會不再只是技術和商品的展示會,她以廣闊的胸襟,熔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于一爐。伴以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富有魅力的壯觀景色,設置成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充滿喜慶節日氣氛的空間,成為各種技術交流、學術研討、旅游觀光、娛樂和消遣的理想場所。


1908年,新的世界博覽會上,飛機<2u|以置信的注視下,五架飛機輕盈的飛上了天空,在天空上作出雜技般的動作,不時地還會把一些小禮物從天空中扔下來,這簡直讓人以為這些小東西是被人施展了魔法。

無線電的表現也讓人著迷,只要購買一個小匣子,就可以方便的收聽各種節目,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要知道這時候的歐洲,雖然也發明了無線電,但是接收裝置大得驚人,根本不能用作個人攜帶物品。

另外,滾動人行

一次大規模使用也給了來參觀的游客極大的方便,他通過滾動人行道電梯自動游覽黃浦江的風景。

在外灘,一個12萬平米的展覽館供參展者使用。參觀者在這里可以發現當時世界上最為現代的科技。在展覽館外,還可以品嘗到來自各國的美味。

其中展廳的鋼鐵用量打破了一切紀錄:用鋼鐵建起的大廳達米,重量達到了120噸。參觀者蜂擁而至,爭相目睹各類各樣的發明,留聲機或者無線電話機。這個展廳被一直保留到1990年。

最令人感到震驚的就是,中國的上海明珠鐵塔,全面超過了埃菲爾鐵塔,成為中國的一個象征。在其後的三十年間,三百五十米的高度一致保持著世界第一。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築。

1889年,法國大革命100周年,巴黎舉辦了大型國際博覽會以示慶祝。博覽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便是埃菲爾鐵塔。它成為當時席卷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征。

格羅皮烏斯鐵塔的設計者是德國建築師居斯塔夫•格羅皮烏斯。早年他以旱橋專家而聞名。他一生中傑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揚四海的還是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鐵塔。


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要建一座鐵塔,遠遠超過法國人的埃菲爾鐵塔,中國政府最初決定在上海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大鐵塔,並提供全額的資金。但是格羅皮烏斯看好這座鐵塔的價值,以他的建築工程公司和全部財產抵押給銀行作為工程投資,參股50%。

1906年1月28,格羅皮烏斯鐵塔正式開工。750工人冬季每天工作11小時,夏季每天工作15小時,終于,::1日這座鋼鐵結構的高塔大功告成。格羅皮烏斯鐵塔的金屬制件有2.8萬多個,重達12000噸,施工時共鑽孔1200萬個,使用鉚450萬個。

由于鐵塔上的每個部件事先都嚴格編號,所以裝配時沒出一點差錯。施工完全依照設計進行,中途沒有進行任何改動,可見設計之合理、計算之精確。據統計,僅鐵塔的設計草圖就有7300多張,其中包2200張全圖。

建成後的格羅皮烏斯鐵塔高350,直到1939年它始終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如今,鐵塔上增設了廣播和電視天線,它的總高已達站在塔上,整個上海都在腳下。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參觀。到1988年,已迎接來自五大洲的游客3.25人次。

格羅皮烏斯鐵塔占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12000。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第三層274。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游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采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塔身為鋼架空結構,高324,重10000。有海拔57米、274的三層平台可供游覽,第四層平台海拔300,設氣象站。頂部架有天線,為巴黎電視中心。從地面到塔頂裝有電梯和1,710級階梯。

鐵塔采用交錯式結構,由四條與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帶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鐵柱支撐著高聳入云的塔身,內設四部水力升降機(現為電梯)。這一龐然大物顯示了中國工業的強大威力,與其說是建築,不如叫做裝配更為恰當。

在設計、分解、生產零件、組裝到修整過程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經濟而有效的方法,同時也顯示出中國人強悍的工業水准。

就象二次大戰勝利後遠渡大西洋、在紐約落戶的自由女神像一樣,鐵塔的意義決不能牽強附會地理解為只是從塔尖到塔基那條大曲線,或者塔身上面一些鐵鑄件圖案花邊:鐵塔恰如新藝術派一樣,代表著當時中國正處于向現代主義過渡與轉換的特定時期。

上海博覽會之後,世界對中國的認識終于徹底改變,中國作為一個地區性的霸權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