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而戰稱霸卷 第三十七節 血戰 (四)


個多小時之後……。

蕭小燕白皙的臉龐上還隱約浮現著紅暈,呼吸稍微有些急促,俏麗的鼻尖上還有些細汗。上衣虛虛的搭在身上,從側面可以看到一對飽滿的乳房,豐胸隨著呼吸聲有節奏的彈動,胸前衣服的最高處還可以看見兩個不太明顯的小凸起。

她的奶頭仍然有些發硬,性愛的余韻還沒有完全消退,修直的大腿仍然會不自覺的有些向內收緊。于是呻吟聲又從紅潤的小嘴里面發出來。經過一番風雨之後,蕭小燕顯得更加明豔照人,緊緊地摟著趙剛。

“老公,你好強壯,我愛死你了。”

“嘿嘿,那是,要不怎麼喂飽你呀。”

一下省略五萬字。

兩個人回到正題,蕭小豔問道:“老公,為什麼你認為德國人的軍艦更加牢固呢,我聽了那麼多也猜不出來。”

趙剛不是胡吹的,在這之前他看過了各國的的火炮穿甲數據以後,確信威廉三世的380mmKCn/A主舷側裝甲板完全可以抵擋住絕大部分理論上擁450-550mm勻質裝甲穿深力的同盟國戰列艦炮彈。

克虜伯裝甲的領先地位,要追溯到1895它的發明之時。德國合金表面滲碳硬化鋼立即壓倒了全世界所有的裝甲,它等效于125厚度的當時最新式的美國哈維裝甲,等效于208%厚度的之前普遍使用地英國人基于施奈德鋼發明的鐵鋼複合裝甲。成為這一時代裝甲領域地最高成就。

趙剛想到這里問道:“你知道為什麼每個國家的戰艦,裝甲的厚度都不一樣嗎?你總是想要作出標准的。符合審美觀念的戰列艦,我也一直沒有時間解釋,這一次好好給你上一課,讓你學習一點知識。”

小小燕不依,粉拳象雨點般的打了過來,趙剛一把抓住,狠狠的親了一口。繼續講解:

“在此後長達半個世紀地時間里,克虜伯裝甲始終在同時期同類產品中占有極高的地位。目前這個時代在更大厚度上性能唯一超過KCn/的只有英國用于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立面防護。

發明于1905年的P1905CA(post-1905ning.r)表面滲碳硬化鋼。該裝甲鋼的表面硬度為600HB,~.滲碳深度為30%,基材硬度為225HB,;.0MP

雖然P1905CA.u..;更好的韌性和延展性,結合硬度不高的表面和厚度比例不大地遞減硬化層,在厚度大約超過350mm時。P1905CA具有最高的抗彈性能,這是因為在硬化層絕對厚度達到可觀水平的前提下,更大厚度的基材地高韌性和高延展性又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在厚度約為220-350mm的范圍內,則是KCn/A抗彈性能最高。這得益于克虜伯能更精確的調整加工工藝來確保裝甲品質地優良與均一。

而在厚度更小時,美國同時代的ClassA鋼性能出人意料的躍居榜首。該裝甲鋼的表面硬度為650HB,~.滲碳深度達到55%,基材硬度為220HB。基材抗拉強度為670-780MPa,450-610MPa。盡管其基材性能一般,表面硬度也只是中上水平,但它擁有目前時代厚度比例最大的裝甲硬化層,對戰列艦APC炮彈的破壞能力甚至超過硬度最高的德國KCn/A和意大利引進克虜伯技術生產地P1900KC。

這使得在180mm以下的厚度,ClassA擁有最好的防彈能力。但是在戰列艦舷側裝甲級別的厚度下,ClassA鋼板容易發生碎裂。防彈能力明顯不及英國P1905C~:硬化裝甲進行綜合性能測評,結論是P1905CA位居世界第一,KCn/弱劣勢屈居第二,ClassA則明顯劣于前兩者。

經過測試喬治五世級戰艦的P1905C|:ClassA鋼高25%左右。介紹威廉三世戰艦的專題網站文章也<.略微次于英國的P1905C::.美國的ClassA鋼。


這些都是基于戰列艦舷側裝甲級別的厚度得

論。而依照自身裝甲的特性,各國艦船設計師都做了優選擇。英國戰列艦選擇了349-374mm大厚度的單層垂直裝甲;德國戰列艦則選擇了300-380mm中等厚度的垂直裝甲加上一層強有力的Wh水平裝甲;

意大利戰列艦的KC板受技術限制無法做得太厚,就在280mmKC板外面再加上一層70mm的全厚度硬化板,也要:國人自從1903年發明了新式的ClassA裝甲之後,他們的北卡羅來納級、南達科它級和衣阿華級新式戰列艦的舷側裝甲板都恒定在307mm而不越雷池一步。對于裝甲抗彈性能,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從各國的實際做法來看,保證裝甲質量的意義十分重大。而在保證裝甲質量的前提下,並不是想做多厚就能做多厚,這就是很多國家的軍艦裝甲厚度為什麼並不符合軍迷的數字感觀需要的原因。

造艦冶金材料主要分為結構用鋼、勻質裝甲鋼、表面硬化裝甲鋼三個類別。所以呢,最好的船舶結構用鋼和最好的艦用勻質裝甲鋼均出自德國。剩下的艦用表面硬化裝甲,在戰列艦舷側裝甲級別的厚度上由英德兩國平分秋色。至此世界造艦冶金材料技術領域顛峰地位的六分之五已被德國獨自占據,這是打造不沉之艦的堅強後盾。

趙剛說到這里,有些口干舌燥,乖巧的小小燕急忙拿過茶杯,遞給趙剛。

“所以呢,現在各國冶金材料的性能水平並非一些人想象或者甯願的都差不多,而是差別巨大。即使是戰列艦舷側裝甲級別的厚度上的美國ClassA鋼,其“國際地位”也並不低,但是實際上,根據我們的測試,他們的評價水分太大,來自中國旅順海軍基地的測評表明,他們在六種鋼的比較中,名列最後。

即使是其中已知最差的NVNC鋼,也是基于紮制成的表面熱處理硬化裝甲,優于普通的紮制勻質裝甲,而普通的紮制勻質裝甲又優于普通的鑄造裝甲。在此不妨想想俄國人那些IS2、IS3S34克在極簡易條件下由非熟練工人生產的鑄鋼炮塔的裝甲質量如何呢?

如果是,那麼俄國鑄鋼是與MNC、ClassB、ClassA、KCn/A這些性能相差很多的裝甲中的誰差不多?“

“跑題了,老公我服了你了,講了半天還是沒有講到正確的地方,快點講,要不我走了!”

趙剛難得有機會對一個人說這麼多的話,急忙拉住她,開始簡略說了起來

“不要走,即使僅以艦用表面硬化裝甲為例,在戰列艦舷側裝甲級別的厚度上,英德鋼的性能比美國鋼高出25%左右(注6),意大利鋼則除了最好的少部分與美國鋼相當外,大部分都在美國鋼的85以下,也就是說英德裝甲比意大利大部分裝甲的性能至少高47%。

而目前各國新式戰列艦舷側裝甲厚度最低300mm和最410mm之間僅相差了37%,兩者對抗彈能力的影響正好差不多。即使按照這個很保守的估計,評估戰列艦裝甲的抗彈能力,對比材料質量的重要性也絕不低于對比材料厚度。這一點很多人都因為缺乏相關資料而忽略了,他們去依照幾十毫米甚至幾毫米的戰列艦舷側裝甲厚度差為其防護水平排名,今人啼笑皆非。“

趙剛的話被一陣敲門聲打斷了,趙剛大聲問道:

“怎麼回事,如果是大西洋海戰的事情,在門外念就行了”

“是,大西洋開戰,電波極其密集,突然爆發,判定英國有十八艘以上的戰列艦,還在不斷增加,英國和德國空軍也參加了混戰。飛機數量在幾百架,初步判斷德國四百,英國三百,不斷增加中。“

“馬上加大監聽力度,每五分鍾彙報一次!把大西洋相關海域地圖拿出來,模擬一下戰場態勢,看來,英國人是有備而來,這次德國人可要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