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而戰稱霸卷 第三十九節 血戰 (六)


久之後,英國人又一次受到了打擊,“勇敢“號戰列毫米炮彈擊中,不得不退出戰斗,不過仍然沒有逃脫沉沒的命運,在撤退過程中與前來救援的“忠誠”號戰列艦相撞,隨後兩艦在擺脫過程中動作緩慢,雙雙被擊中,兩艦上一4276,543名獲救。

一般來說,戰斗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會導致部隊崩潰

敵人傷亡不大,我軍傷亡慘重,而且這種交換必會繼續下去。

敵人無傷亡,我軍傷亡較大,而且即便拼光全軍,也不能給與敵人有效的傷害。

敵人傷亡較大,而我軍即將全軍覆沒。

在英國人看來,他們面對的就是第二種情況,開戰到現在,已經失去了五艘戰列艦,而德國人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損傷。英國艦隊司令,坎甯上將開始考慮,是否將這場無望的戰爭進行下去。

難道讓這兩艘德國巨艦帶著擊沉五艘英國戰列艦的榮譽,得意洋洋的回到德國嗎,如果那樣的話,以後大西洋將成為德國人的天下,想象一下,如果今天自己面對的是六艘““威廉三世”號”級戰列艦,後果將是怎麼樣的呢?

想到這里,坎甯上將下了決心,戰斗到底,一定要把這兩艘德國巨艦擊沉!

下達了決死一戰的命令後,看起來命運女神似乎沒有眷顧更加勇敢的英國人,英國人第四艘、第五艘戰列艦地相繼被擊沉。一片絕望的氣氛在英國軍艦中散布。

就在英國人時期崩潰地前一刻,突然在遠方。原本一直漆黑的那個地方,出現了一絲火苗,在被反複打擊了上千次之後,終于有一發炮彈或者炸彈,幸運的穿透了德國軍艦的裝甲,擊中了裝甲下面薄弱的艦體。

被擊中的是德國的““威廉三世”號”,作為先導艦。他已經接受了幾百發大口徑炮彈地攻擊。好多部位的裝甲已經破損,這一次,一發炮彈或者炸彈找到了上一次(或者幾次同時)攻擊留下的弱點,終于敲開了威廉三是堅硬的外殼。這枚炮彈/炸彈直接將A炮塔報銷,而且隨之而來的大火讓英國人看到了進攻的方向。

不過圍繞著到這枚到底是底是空軍的炸彈還是海軍的炮彈這個問題,英國海軍和空軍開始了漫長的馬拉松辯論,在當時地環境下,英國首相支持了海軍,在某種程度上。海軍提出的論據更加充分,而且海軍付出的代價也十分高昂,支持海軍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過在幾十年後,當第一個深海潛艇前去““威廉三世”號“殘骸進行探險拍照之後。迷底揭開了,第一枚命中德艦地應該是航空炸彈,這枚炸彈直接進入了炮塔左側的甲板,然後將這4200重的炮塔掀了起來。

英國人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德國人地巨艦也受到了重傷,看起來英國人可以在下一刻將這艘巨艦送進海底。不過“菲特列二世“號及時地前出,擋在”威廉三世”號前面,而”威廉三世”號號的大火,也在損管人員的努力下,奇跡般的被撲滅了。

雖然損失了一個炮塔,可是在經過緊急搶修之後。”威廉三世”號竟然神奇的恢複了戰斗力,不過b炮塔的轉動機構受到極大震蕩,無法自由轉動,只能沿著艦艘做左15度,右70的轉動,實際上失去了一半地火力。

對于威廉三世這麼令人驚奇的防護能力,後世很多專家都進行了分析,最後得出了結論是

在縱向俯視圖上,”威廉三世”號的艦體為紡錘形,中間最粗,向首尾兩端以拋物線形逐漸變細,這種形態的艦體很容易獲得可靠的構造強度。在橫向上,由于布置了厚重的上部舷側裝甲和上裝甲甲板,該艦在上甲板下方就布置了第一主構造梁,並在第二甲板下方布置了第二主構造梁,使該艦擁有雙層艦體上部主構造梁,而不是象其它多數國家戰艦那樣在主水平裝甲下方布置單一的主構造梁,這樣做的好處是充分利用了15米高36米寬的全部艦體橫截面的.=.的增加了承力結構的幾何力矩從而提高了強度。

各國的軍艦上都有把一部分裝甲融入構造的做法,而德國人在這方面做得最為廣泛,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德意志級裝甲艦。借助德意志級裝甲艦的成功設計經驗,”威廉三世”號同樣把大量的裝甲融入了它的艦體構造中。其中獨立充當構造構件的有110-120mm的主水平裝甲傾斜部分,80-100mm的主水平裝甲水平部分,20-60mm的橫向內部裝甲和30mm的縱向內部裝甲。

德意志級裝甲艦是在保持艦體構造強度不變的前提下節省艦體結構重量的典范,而”威廉三世”號在艦體結構重量保持17691噸不變的前提下,把裝甲融入構造則大幅的增強了艦體強度。巧妙的構造設計加上優質的造船材料,為”威廉三世”號戰艦打造了一個強度極為可靠的艦體,這一點明顯有別于其它國家的多數軍艦。

“威廉三世”號全艦分為28個主水密隔艙段,從第3第24艙段為主裝甲堡區域,艦體主全部裝甲防護,保護了98%的水線長度%C的浮力以及儲備浮力空間,這是任何同時期戰艦也無法做到的大手筆。

在巨大的艦體主裝甲堡內,德國人又在縱向和橫向上安裝了多重裝甲和水密隔板。以鍋爐艙段下部艦體為例,除了兩舷各擁有寬度為5.5米的防雷隔離艙外,內部又被分成三個並排布置的水密隔艙,每個隔艙內安放著兩台高壓重油鍋爐。

”威廉三世”號擁有兩個這樣的艙段,它們中間被一個副炮彈藥庫艙段隔開。在這樣的布置下,一個鍋爐艙進水,戰艦只會損失六分之一的動力,來自一個舷側方向的攻擊最多只能讓戰艦的兩個鍋爐艙進水,損失三分之一的動力。

此外,與其它國家的戰列艦不同,依托大量的橫向、縱向和水平裝甲,該艦在主水平裝甲以上的上部艦體內也設置了大量的水密隔艙。加上下部艦體,”威廉三世”號全艦被細分成數千個大小不一的獨立水密隔艙,就像鍋爐一樣,該艦每個重要的子系統都被以盡可能降低風險的原理分隔放置在這些隔艙內,從實戰情況來看,英國人很難用單一的常規攻擊方式毀滅該級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