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列傳第四十三

◎文學上

△到沆丘遲劉苞袁峻庾於陵弟肩吾劉昭何遜鍾嶸周興嗣

吳均

昔司馬遷、班固書,並為《司馬相如傳》,相如不預漢廷大事,蓋取其文章

尤著也。固又為《賈鄒枚路傳》,亦取其能文傳焉。范氏《後漢書》有《文苑傳》,

所載之人,其詳已甚。然經禮樂而緯國家,通古今而述美惡,非文莫可也。是以

君臨天下者,莫不敦悅其義,縉紳之學,咸貴尚其道,古往今來,未之能易。高

祖聰明文思,光宅區宇,旁求儒雅,詔采異人,文章之盛,煥乎俱集。每所禦幸,

輒命群臣賦詩,其文善者,賜以金帛,詣闕庭而獻賦頌者,或引見焉。其在位者,

則沈約、江淹、任昉,並以文采妙絕當時。至若彭城到沆、吳興丘遲、東海王僧

孺、吳郡張率等,或入直文德,通宴壽光,皆後來之選也。約、淹、昉、僧孺,

率別以功跡論。今綴到沆等文兼學者,至太清中人,為《文學傳》云。

到沆,字茂瀣,彭城武原人也。曾祖彥之,宋將軍。父捴,齊五兵尚書。沆

幼聰敏,五歲時,捴于屏風抄古詩,沆請教讀一遍,便能諷誦,無所遺失。既長

勤學,善屬文,工篆隸。美風神,容止可悅。齊建武中,起家後軍法曹參軍。天

監初,遷征虜主簿。高祖初臨天下,收拔賢俊,甚愛其才。東宮建,以為太子洗

馬。時文德殿置學士省,召高才碩學者待詔其中,使校定墳史,詔沆通籍焉。時

高祖宴華光殿,命群臣賦詩,獨詔沆為二百字,二刻使成。沆于坐立奏,其文甚

美。俄以洗馬管東宮書記、散騎省優策文。三年,詔尚書郎在職清能或人才高妙

者為侍郎,以沆為殿中曹侍郎。沆從父兄溉、洽,並有才名,時皆相代為殿中,

當世榮之。四年,遷太子中舍人。沆為人不自伐,不論人長短,樂安任昉、南鄉

范云皆與友善。其年,遷丹陽尹丞,以疾不能處職事,遷北中郎諮議參軍。五年,

卒官,年三十。高祖甚傷惜焉,詔賜錢二萬,布三十匹。所著詩賦百余篇。

丘遲,字希范,吳興烏程人也。父靈鞠,有才名,仕齊官至太中大夫。遲八

歲便屬文,靈鞠常謂“氣骨似我”。黃門郎謝超宗、征士何點並見而異之。及長,

州辟從事,舉秀才,除太學博士。遷大司馬行參軍,遭父憂去職。服闋,除西中

郎參軍。累遷殿中郎,以母憂去職。服除,複為殿中郎,遷車騎錄事參軍。高祖

平京邑,霸府開,引為驃騎主簿,甚被禮遇。時勸進梁王及殊禮,皆遲文也。高

祖踐阼,拜散騎侍郎,俄遷中書侍郎,領吳興邑中正,待詔文德殿。時高祖著《

連珠》,詔群臣繼作者數十人,遲文最美。天監三年,出為永嘉太守,在郡不稱

職,為有司所糾,高祖愛其才,寢其奏。四年,中軍將軍臨川王宏北伐,遲為諮

議參軍,領記室。時陳伯之在北,與魏軍來距,遲以書喻之,伯之遂降。還拜中

書郎,遷司徒從事中郎。七年,卒官,時年四十五。所著詩賦行于世。

劉苞,字孝嘗,彭城人也。祖勔,宋司空。父愃,齊太子中庶子。苞四歲

而父終,及年六七歲,見諸父常泣。時伯、叔父悛、繪等並顯貴,苞母謂其畏憚,

怒之。苞對曰:“早孤不及有識,聞諸父多相似,故心中欲悲,無有佗意。”因

而歔欷,母亦慟甚。初,苞父母及兩兄相繼亡沒,悉假瘞焉。苞年十六,始移墓

所,經營改葬,不資諸父,未幾皆畢,繪常歎服之。

少好學,能屬文。起家為司徒法曹行參軍,不就。天監初,以臨川王妃弟故,

自征虜主簿仍遷王中軍功曹,累遷尚書庫部侍郎、丹陽尹丞、太子太傅丞、尚書

殿中侍郎、南徐州治中,以公事免。久之,為太子洗馬,掌書記,侍講壽光殿。

自高祖即位,引後進文學之士,苞及從兄孝綽、從弟孺、同郡到溉、溉弟洽、從

弟沆、吳郡陸倕、張率並以文藻見知,多預宴坐,雖仕進有前後,其賞賜不殊。

天監十年,卒,時年三十。臨終,呼友人南陽劉之遴托以喪事,務從儉率。苞居

官有能名,性和而直,與人交,面折其非,退稱其美,情無所隱,士友咸以此歎

惜之。

袁峻,字孝高,陳郡陽夏人,魏郎中令渙之八世孫也。峻早孤,篤志好學,

家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紙數不登,則不休息。訥言

語,工文辭。義師克京邑,鄱陽王恢東鎮破岡,峻隨王知管記事。天監初,鄱陽

國建,以峻為侍郎,從鎮京口。王遷郢州,兼都曹參軍。高祖雅好辭賦,時獻文

于南闕者相望焉,其藻麗可觀,或見賞擢。六年,峻乃擬揚雄《官箴》奏之。高

祖嘉焉,賜束帛。除員外散騎侍郎,直文德學士省,抄《史記》、《漢書》各為

二十卷。又奉敕與陸倕各制《新闕銘》,辭多不載。

庾於陵,字子介,散騎常侍黔婁之弟也。七歲能言玄理。既長,清警博學有

才思。齊隨王子隆為荊州,召為主簿,使與謝朓、宗夬抄撰群書。子隆代還,又

以為送故主簿。子隆尋為明帝所害,僚吏畏避,莫有至者,唯於陵與夬獨留,經

理喪事。始安王遙光為撫軍,引為行參軍,兼記室。永元末,除東陽遂安令,為

民吏所稱。天監初,為建康獄平,遷尚書工部郎,待詔文德殿。出為湘州別駕,

遷驃騎錄事參軍,兼中書通事舍人。俄領南郡邑中正,拜太子洗馬,舍人如故。

舊事,東宮官屬,通為清選,洗馬掌文翰,尤其清者。近世用人,皆取甲族有才

望,時於陵與周舍並擢充職,高祖曰:“官以人而清,豈限以甲族。”時論以為

美。俄遷散騎侍郎,改領荊州大中正。累遷中書黃門侍郎,舍人、中正並如故。

出為宣毅晉安王長史、廣陵太守,行府州事,以公事免。複起為通直郎,尋除鴻

臚卿,複領荊州大中正。卒官,時年四十八。文集十卷。弟肩吾。

肩吾,字子慎。八歲能賦詩,特為兄於陵所友愛。初為晉安王國常侍,仍遷

王宣惠府行參軍。自是每王徙鎮,肩吾常隨府。曆王府中郎、云麾參軍,並兼記

室參軍。中大通三年,王為皇太子,兼東宮通事舍人,除安西湘東王錄事參軍,

俄以本官領荊州大中正。累遷中錄事諮議參軍、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初,太宗

在藩,雅好文章士,時肩吾與東海徐摛、吳郡陸杲、彭城劉遵、劉孝儀、儀弟孝

威,同被賞接。及居東宮,又開文德省,置學士,肩吾子信、摛子陵、吳郡張長

公、北地傅弘、東海鮑至等充其選。齊永明中,文士王融、謝朓、沈約文章始用

四聲,以為新變,至是轉拘聲韻,彌尚麗靡,複逾于往時。時太子與湘東王書論

之曰:

吾輩亦無所游賞,止事披閱,性既好文,時複短詠。雖是庸音,不能閣筆,

有慚伎癢,更同故態。比見京師文體,懦鈍殊常,競學浮疏,急為闡緩。玄冬修

夜,思所不得,既殊比興,正背《風》、《騷》。若夫六典三禮,所施則有地;

吉凶嘉賓,用之則有所。未聞吟詠情性,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

酒誥》之作;遲遲春日,翻學《歸藏》;湛湛江水,遂同《大傳》。

吾既拙于為文,不敢輕有掎摭。但以當世之作,曆方古之才人,遠則揚、馬、

曹、王,近則潘、陸、顏、謝,而觀其遣辭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為是,則

古文為非;若昔賢可稱,則今體宜棄。俱為盍各,則未之敢許。又時有效謝康樂、

裴鴻臚文者,亦頗有惑焉。何者?謝客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時有不拘,是其糟

粕;裴氏乃是良史之才,了無篇什之美。是為學謝則不屆其精華,但得其冗長;

師裴則蔑絕其所長,惟得其所短。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不宜慕。故胸馳臆斷之

侶,好名忘實之類,方分肉于仁獸,逞郤克于邯鄲,入鮑忘臭,效尤致禍。決羽

謝生,豈三千之可及;伏膺裴氏,懼兩唐之不傳。故玉徽金銑,反為拙目所嗤;

《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聽。《陽春》高而不和,妙聲絕而不尋。竟不精討錙

銖,核量文質,有異《巧心》,終愧妍手。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

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而歎息。詩既若此,筆又如之。徒以煙墨不言,受其驅染;

紙劄無情,任其搖襞。甚矣哉,文之橫流,一至于此!

至如近世謝朓、沈約之詩,任昉、陸倕之筆,斯實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

模。張士簡之賦,周升逸之辯,亦成佳手,難可複遇。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

袖之者,非弟而誰。每欲論之,無可與語,思言子建,一共商榷。辯茲清濁,使

如涇、渭;論茲月旦,類彼汝南。朱丹既定,雌黃有別,使夫懷鼠知慚,濫竽自

恥。譬斯袁紹,畏見子將;同彼盜牛,遙羞王烈。相思不見,我勞如何。

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為度支尚書。時上流諸蕃,並

據州拒景,景矯詔遣肩吾使江州,喻當陽公大心,大心尋舉州降賊。肩吾因逃入

建昌界,久之,方得赴江陵,未幾卒。文集行于世。

劉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晉太尉實九世孫也。祖伯龍,居父憂以孝聞,

宋武帝敕皇太子諸王並往吊慰,官至少府卿。父彪,齊征虜晉安王記室。昭幼清

警,七歲通《老》、《莊》義。既長,勤學善屬文,外兄江淹早相稱賞。天監初,

起家奉朝請,累遷征北行參軍、尚書倉部郎,尋除無錫令。曆為宣惠豫章王、中

軍臨川王記室。初,昭伯父肜集眾家《晉書》注干寶《晉紀》為四十卷,至昭又

集《後漢》同異以注范曄書,世稱博悉。遷通直郎,出為剡令,卒官。《集注後

漢》一百八十卷,《幼童傳》十卷,文集十卷。

子縚,字言明。亦好學,通《三禮》。大同中,為尚書祠部郎,尋去職,

不複仕。縚弟緩,字含度,少知名。曆官安西湘東王記室,時西府盛集文學,

緩居其首。除通直郎,俄遷鎮南湘東王中錄事,複隨府江州,卒。

何遜,字仲言,東海郯人也。曾祖承天,宋禦史中丞。祖翼,員外郎。父詢,

齊太尉中兵參軍。遜八歲能賦詩,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

賞,因結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詠,云輒嗟賞,謂所親曰:“頃觀文人,質則過

儒,麗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今古,見之何生矣。”沈約亦愛其文,嘗謂遜曰:

“吾每讀卿詩,一日三複,猶不能已。”其為名流所稱如此。

天監中,起家奉朝請,遷中衛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記室。王愛文學之士,

日與游宴,及遷江州,遜猶掌書記。還為安西安成王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母

憂去職。服闋,除仁威廬陵王記室,複隨府江州,未幾卒。東海王僧孺集其文為

八卷。初,遜文章與劉孝綽並見重于世,世謂之“何劉”。世祖著論論之云:

“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

時有會稽虞騫,工為五言詩,名與遜相埒,官至王國侍郎。其後又有會稽孔

翁歸、濟陽江避,並為南平王大司馬府記室。翁歸亦工為詩,避博學有思理,更

注《論語》、《孝經》。二人並有文集。

鍾嶸,字仲偉,颍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父蹈,齊中軍參軍。嶸與

兄岏、弟嶼並好學,有思理。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軍王儉領

祭酒,頗賞接之。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遷撫軍行參軍,出為安國令。永

元末,除司徒行參軍。天監初,制度雖革,而日不暇給,嶸乃言曰:“永元肇亂,

坐弄天爵,勳非即戎,官以賄就。揮一金而取九列,寄片劄以招六校;騎都塞市,

郎將填街。服既纓組,尚為臧獲之事;職唯黃散,猶躬胥徒之役。名實淆紊,茲

焉莫甚。臣愚謂軍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貫,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懲僥競。

若吏姓寒人,聽極其門品,不當因軍,遂濫清級。若僑雜傖楚,應在綏附,正宜

嚴斷祿力,絕其妨正,直乞虛號而已。謹竭愚忠,不恤眾口。”敕付尚書行之。

遷中軍臨川王行參軍。衡陽王元簡出守會稽,引為甯朔記室,專掌文翰。時居士

何胤築室若邪山,山發洪水,漂拔樹石,此室獨存。元簡命嶸作《瑞室頌》以旌

表之,辭甚典麗,選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嶸嘗品古今五言詩,論其優劣,名為《詩評》。其序曰: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欲以照燭三才,輝麗萬有,

靈祇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昔《南風》之

辭,《卿云》之頌,厥義敻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謠云“名余曰正

則”,雖詩體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濫觴也。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古詩眇邈,

人代難詳,推其文體,固是炎漢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揚、枚、馬之徒,

辭賦競爽,而吟詠靡聞。從李都尉訖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

詩人之風,頓已缺喪。東京二百載中,唯有班固《詠史》,質木無文致。降及建

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郁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冀。次有

攀龍托鳳,自致于屬車者,蓋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于時矣!爾後陵遲衰微,

訖于有晉。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複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

文章之中興也。永嘉時,貴黃、老,尚虛談,于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諸公,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之

風盡矣。先是郭景純用俊上之才,創變其體;劉越石仗清剛之氣,贊成厥美。然

彼眾我寡,未能動俗。逮義熙中,謝益壽斐然繼作;元嘉初,有謝靈運,才高辭

盛,富豔難蹤,固已含跨劉、郭,陵轢潘、左。故知陳思為建安之傑,公干、仲

宣為輔;陸機為太康之英,安仁、景陽為輔;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此

皆五言之冠冕,文辭之命世。

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煩而意少,故世

罕習焉。五言居文辭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于流俗。豈不以指事遣

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興,二曰賦,三曰比。

文已盡而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弘斯三

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

至也。若專用比、興,則患在意深,意深則辭躓。若但用賦體,則患在意浮,意

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

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

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

蓬;或負戈外戍,或殺氣雄邊;塞客衣單,霜閨淚盡。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

反;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

歌何以釋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

尚于詩矣。故辭人作者,罔不愛好。今之士俗,斯風熾矣。裁能勝衣,甫就小學,

必甘心而馳騖焉。于是庸音雜體,各為家法。至于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

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眾視終淪平鈍。次有輕蕩之徒,笑曹、劉為古拙,

謂鮑昭羲皇上人,謝朓今古獨步;而師鮑昭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謝朓劣得

“黃鳥度青枝”。徒自棄于高聽,無涉于文流矣。

嶸觀王公搢紳之士,每博論之余,何嘗不以詩為口實,隨其嗜欲,商榷不同。

淄澠並泛,朱紫相奪,喧嘩競起,准的無依。近彭城劉士章,俊賞之士,疾其淆

亂,欲為當世詩品,口陳標榜,其文未遂,嶸感而作焉。昔九品論人,《七略》

裁士,校以賓實,誠多未值;至若詩之為技,較爾可知,以類推之,殆同博弈。

方今皇帝資生知之上才,體沈郁之幽思,文麗日月,學究天人,昔在貴游,已為

稱首;況八枿既掩,風靡云蒸,抱玉者連肩,握珠者踵武。固以睨漢、魏而弗顧,

吞晉、宋于胸中。諒非農歌轅議,敢致流別。嶸之今錄,庶周游于閭里,均之于

談笑耳。

頃之,卒官。

岏,字長岳,官至府參軍、建康平。著《良吏傳》十卷。嶼,字季望,永嘉

郡丞。天監十五年,敕學士撰《遍略》,嶼亦預焉。兄弟並有文集。

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人,漢太子太傅堪後也。高祖凝,晉征西府參軍、

宜都太守。興嗣世居姑孰。年十三,游學京師,積十余載,遂博通記傳,善屬文。

嘗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謂之曰:“子才學邁世,初當見識貴臣,卒被知

英主。”言終,不測所之。齊隆昌中,侍中謝朏為吳興太守,唯與興嗣談文史而

已。及罷郡還,因大相稱薦。本州舉秀才,除桂陽郡丞,太守王嶸素相賞好,禮

之甚厚。高祖革命,興嗣奏《休平賦》,其文甚美,高祖嘉之。拜安成王國侍郎,

直華林省。其年,河南獻儛馬,詔興嗣與待詔到沆、張率為賦,高祖以興嗣為

工。擢員外散騎侍郎,進直文德、壽光省。是時,高祖以三橋舊宅為光宅寺,敕

興嗣與陸倕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興嗣所制者。自是《銅表銘》、《柵

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並使興嗣為文;每奏,高祖輒稱

善,加賜金帛。九年,除新安郡丞,秩滿,複為員外散騎侍郎,佐撰國史。十二

年,遷給事中,撰文如故。興嗣兩手先患風疽,是年又染癘疾,左目盲,高祖撫

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手疏治疽方以賜之。其見惜如此。任昉又

愛其才,常言曰:“周興嗣若無疾,旬日當至禦史中丞。”十四年,除臨川郡丞。

十七年,複為給事中,直西省。左衛率周舍奉敕注高祖所制曆代賦,啟興嗣助焉。

普通二年,卒。所撰《皇帝實錄》、《皇德記》、《起居注》、《職儀》等百余

卷,文集十卷。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人也。家世寒賤,至均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均文,

頗相稱賞。天監初,柳惲為吳興,召補主簿,日引與賦詩。均文體清拔有古氣,

好事者或斅之,謂為“吳均體”。建安王偉為揚州,引兼記室,掌文翰。王遷江

州,補國侍郎,兼府城局。還除奉朝請。先是,均表求撰《齊春秋》。書成奏之,

高祖以其書不實,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條,竟支離無對,敕付省焚之,坐免

職。尋有敕召見,使撰《通史》,起三皇,訖齊代,均草本紀、世家功已畢,唯

列傳未就。普通元年,卒,時年五十二。均注范曄《後漢書》九十卷,著《齊春

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唐先賢傳》五卷、《續

文釋》五卷,文集二十卷。

先是,有廣陵高爽、濟陽江洪、會稽虞騫,並工屬文。爽,齊永明中贈衛軍

王儉詩,為儉所賞,及領丹陽尹,舉爽郡孝廉。天監初,曆官中軍臨川王參軍。

出為晉陵令,坐事系冶,作《鑊魚賦》以自況,其文甚工。後遇赦獲免,頃之,

卒。洪為建陽令,坐事死。騫官至王國侍郎。並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