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著《茶經》及其他

陸羽(733一804),字鴻漸,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因著

《茶經》而名揚四海,被譽為“茶聖”、“茶宗”、“茶祖”、“茶

仙”、”茶神”。他出身于一個貧困的家庭。自幼好學,唐天寶十一

年(752)出巴山,涉峽州,考察茶事,結識不少社會名流。22歲,陸

羽潛心于茶事研究和著述。至乾元三年(760),開始隱居湖州苕溪一

帶搜集采茶、制茶、飲茶的資料,四年後,他根據32州調查資料,寫

成《茶經》初稿。其後,在大量讀書,翻閱資料的基礎上,《茶經》

才被修訂成書,出版于建中元年(780)。《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

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飲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

寫到了。他寫工具和器皿的運用,不僅說明了技術問題,而且也說明

了文化的演變和區別。

作者在寫《茶經》的過程中,還十分重視長興顧渚山紫筍茶。他

將該地紫筍茶與別的茶種進行比較,說:“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

,芽者次。”紫筍一名遂由此而得。陸羽向常州太守李棲筠推薦紫筍

茶為上品茶,可作貢茶入貢;常州大守以宜興茶貢額不足,遂令長(

興)宜(興)共同交納入貢。後經朝廷規定。山陽(湖州所轄長興縣)山陰(常州所轄宜興縣)會集起來,一起入貢。每年立春後45日,

吳(吳興,今湖州)、常(常州)兩州刺吏在宜、長兩縣交界的懸腳

嶺境會亭相聚,有歌有舞,人們像過節日一樣。有白居易的詩為證:”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鍾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

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自歎花時北窗下。蒲黃酒

對病眠人。”湖州刺史杜牧《題茶山》詩,歌頌:“山實東吳秀,茶

稱瑞草魁”。東吳地區的山水,首推顧渚秀麗;此山所出貢茶,自然

優于他處,當為“瑞草”之冠!詩人還有一首《人茶山下題水口草市

絕句》,直接寫到長興縣水口鄉,那是產、制紫筍茶的地方。

晚唐詩人皮日休的《茶人》,開頭就寫:“生于顧渚山,老在漫

石塢”,說茶人生在顧渚山,老在顧渚山,終身生活在這因生產貢茶

而聞名的地方。

陸羽在顧渚山一帶寫《茶經》,在貢茶院監制紫筍茶,提高了顧

淆紫筍茶的知名度。紫筍茶不僅唐時被列為貢茶,並曆經宋、元、明

;然至明朝,貢額大大減少,至清初名茶漸次失傳。

解放後對紫筍茶的試制得到成功,並逐步有了發展。陸羽把湖州

、長興看作第二故鄉,湖、長人民也忘不了一代茶祖陸羽。湖州市早

就開設了陸羽茶館,水口鄉顧渚山麓也建造了陸羽山莊,陸羽茶莊。

重建忘歸亭。重拓金沙泉。眼看清澈的山泉汨汨長流,遙想陸羽當年

聚集山僧野老品茗于此,我們今天在這里飲茶,也是人間一大快事呀!(呂晴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