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高宗六

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丙申,減臨安府夏稅折輸錢。戊戌,張守罷。

辛丑,偽齊知壽州宋超率兵民來歸。蔡州提轄白安時殺金將兀魯,執其守劉永壽

來降。詔以方議和好,禁沿海州郡遣人過淮招納。丁未,大閱張俊軍。戊申,以

兵部侍郎胡世將為四川安撫制置使。二月戊午,劉锜入見。減建康府夏稅折輸錢,

蠲民戶逋租、和市科調。庚申,日中有黑子。以呂頤浩為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行

宮留守。壬戌,岳飛乞增兵,不許。癸亥,帝發建康。丙寅,以胡安國《春秋傳》

成書,進寶文閣直學士。戊寅,帝至臨安。己卯,以戶部尚書章誼為江東安撫制

置大使兼行宮留守,呂頤浩為醴泉觀使。甲申,減紹興府和市絹萬匹。

三月己丑,以知南外宗正事仲儡嗣濮王。庚寅,以禮部尚書劉大中參知政事,

兵部尚書王庶為樞密副使。壬辰,複以秦檜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

樞密使。甲午,陳與義罷。戊戌,增夔州路路分都監一員,修治關隘,練義兵。

己亥,蠲農器及牛稅。以李天祚為靜海軍節度使、交趾郡王。壬寅,定以故相韓

忠彥配享徽宗廟廷。丁未,蠲所過州縣民積欠稅賦。戊申,蠲江西、湖南諸州月

椿錢各萬緡。己酉,命考核川、陝宣撫司便宜所授官,冒濫尤甚者悉與裁減。

夏四月庚申,初置戶部和糴場于臨安。壬戌,遣王庶巡視江、淮邊防。丁丑,

複置六路發運司。癸未,詔三衙管軍輪宿禁中。

五月庚戌,詔鎮江府募橫江軍千人。竄內侍羅亶于海島。庚子,禁貧民不舉

子,其不能育者給錢養之。壬寅,貶劉子羽為單州團練副使、漳州安置。丁未,

金國使烏陵思謀、石慶充與王倫等偕來。戊申,以資政殿學士葉夢得為江東安撫

制置大使。己酉,王庶至淮南,檄張宗顏將兵七千屯廬州,巨師古三千屯太平州,

分韓世忠軍屯泗州及天長縣。

六月壬戌,賜衍聖公孔玠衢州田五頃,奉先聖祠事。癸亥,趙鼎上《重修哲

宗實錄》。壬申,賜禮部進士黃公度以下三百九十五人及第、出身。王庶自淮南

還入見。乙亥,以中護軍統制張宗顏知廬州,命劉锜率兵移屯鎮江府。丁丑,烏

陵思謀、石慶充入見。

秋七月乙酉朔,複命王倫及藍公佐奉迎梓宮。錄司馬光曾孫伋補承務郎。辛

亥,彗出東方。

八月戊午,詔:“日者遣使報聘鄰國,期還梓宮。尚慮邊臣未諭,遂馳戎備,

以疑眾心。其各嚴飭屬城,明告部曲,臨事必戒,無忘捍禦。”甲子,蠲江東路

月椿錢萬三千緡有奇。丁丑,彗滅。遣監察禦史李寀宣諭江西,措置盜賊。

冬十月丁巳,劉大中罷。甲戌,趙鼎罷。乙亥,日中有黑子。丁丑,金國使

張通古、蕭哲與王倫皆來。韓世忠乞奏事行在,不許。戊寅,樞密副使王庶乞免

簽書和議文字,累疏求去,不許。

十一月甲申,以翰林學士承旨孫近參知政事。丙戌,遣大理寺丞薛倞、朱

斐詣廣南路決滯獄。戊戌,王倫入見。己亥,複以倫為國信計議使,中書舍人蘇

符副之,符辭以疾。庚子,以孫近兼權同知樞密院事。辛丑,詔:“金國遣使入

境,欲朕屈己就和,命侍從、台諫詳思條奏。”從官張燾、晏敦複、魏矼、曾

開、李彌遜、尹焞、梁汝嘉、樓炤、蘇符、薛徽言、禦史方廷實皆言不可。

甲辰,王庶罷。辛亥,以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直諫,斥和議,除名、昭州編管。

壬子。改差監廣州都鹽倉。十二月甲寅,以趙鼎為醴泉觀使。乙卯,以宗正少卿

馮楫為國信計議副使。己未,以吏部尚書李光參知政事。戊辰,王倫言金使稱“

詔諭江南”,其名不正。秦檜以未見國書,疑為封冊。帝曰:“朕嗣守祖宗基業,

豈受金人封冊。”癸酉,館職胡珵、朱松、張擴、凌景夏、常明、范如圭上書,

極論不可和。甲戌,以端明殿學士韓肖胄簽書樞密院事。乙亥,命肖胄等為金國

奉表報謝使。丙子,張通古、蕭哲至行在,言先歸河南地,徐議余事。以監察禦

史施廷臣為侍禦史,權吏部尚書張燾、侍郎晏敦複以廷臣主和議而升用,執奏不

行。禦史中丞勾龍如淵、右諫議大夫李誼、殿中侍禦史鄭剛中凡再至都堂,及宰

執議取國書。丁丑,詔:“金國使來,盡割河南、陝西故地,通好于我,許還梓

宮及母兄親族,余無需索。令尚書省榜諭。”庚辰,帝不禦殿。以方居諒陰,難

行吉禮,命秦檜攝塚宰,受書以進。是月,虛恨蠻犯嘉州忠鎮砦。是歲,始定都

于杭。

九年春正月壬午朔,帝在臨安。丙戌,以金國通和,大赦。河南新複州軍官

吏並不易置,蠲其民租稅三年,徭役五年。以王倫同簽書樞密院事,充奉護梓宮、

迎請皇太後、交割地界使。戊子,遣判大宗正事士亻褭、兵部侍郎張燾詣河南修

奉陵寢。庚寅,賜劉光世號和眾輔國功臣,張俊加少傅、安民靖難功臣,韓世忠

為少師,張浚複左宣奉大夫。辛卯,以尹焞為徽猷閣待制、提舉萬壽觀兼侍讀,

焞力辭不拜。壬辰,加岳飛、吳玠並開府儀同三司,楊沂中太尉。癸巳,建皇

太後宮。甲午,金宿州守臣趙榮來歸。丙申,金主詔諭河南諸州以割地歸我之意。

改發運經制司為經制司,命戶部長貳一人領使,仍置副或判官。戊戌,以王倫為

東京留守,郭仲荀為副,戶部侍郎梁汝嘉兼江、淮、荊、浙、閩、廣路經制使,

司農卿霍蠡為判官。己亥,以吳玠為四川宣撫使。

二月癸丑,以徽猷閣待制周聿為陝西宣諭使,監察禦史方廷實宣諭三京、淮

北。丁巳,以郭仲荀為太尉、東京同留守。慕洧寇環州。戊午,以知金州郭浩為

陝西宣撫判官。壬戌,以李綱為湖南路安撫大使,張浚知福州,尋複資政殿大學

士,為福建路安撫大使。命周聿、方廷實蒐訪隱士。甲子,均定諸州縣月樁錢。

己巳,以郭浩為陝西宣諭使。壬申,命修《徽宗實錄》。癸酉,詔盜賊已經招安

而複嘯聚者,發兵加誅毋赦。是月,日中有黑子,月余乃沒。江西統制官李貴以

其軍歸楊沂中。

三月丁亥,以和州防禦使璩為保大軍節度使,封崇國公。丙申,王倫受地于

金,得東西南三京、壽春、宿、亳、曹、單州及陝西、京西之地。兀朮還祁州。

己亥,分河南為三路,廢拱州。辛丑,以翰林學士樓炤簽書樞密院事。甲辰,偽

齊知開封府鄭億年上表待罪,召赴行在。丁未,正偽齊所改州縣名。是春,夏人

陷府州。

夏四月庚戌朔,呂頤浩薨。辛亥,命樓炤宣諭陝西諸路。壬午,金鄜延路經

略使關師古上表待罪,命知延安府。癸丑,落趙鼎奉國軍節度使為特進,仍知泉

州。金陝西諸路節制使張中孚上表待罪,命為檢校少保、甯國軍節度使、知永興

軍、節制陝西諸路軍馬。甲子,以觀文殿學士孟庾為西京留守,資政殿學士路允

迪南京留守。丙寅,金秦鳳經略使張中彥上表待罪,命知渭州。以孫近兼權同知

樞密院事。壬申,移壽春府治淮北舊城。癸酉,詔新複諸路監司、帥臣按劾官吏

之殘民者。韓世忠、張俊入見。

五月庚寅,奉迎東京欽先、孝思殿累朝禦容赴臨安。辛卯,複命江、淮守臣

二年為任。乙未,複置淮東提舉茶鹽司。癸卯,複召募耆長法。丙午,鄜延副將

李世輔部兵三千自鳳翔來歸,賜名顯忠。

六月庚戌,皇後邢氏崩于五國城。辛亥,夏國主乾順卒。壬子,樓炤以東京

見卒四千四百人為忠銳三將。庚申,盜入邵武軍。壬戌,以新複州縣官吏懷不自

安,降詔開諭。己巳,吳玠薨。壬申,樓炤承制以李顯忠為護國軍承宣使、樞密

行府前軍都統制,率部兵及夏國招撫使王樞赴行在。癸酉,澧州軍事推官韓紃

坐上書論講和非計,送循州編管。乙亥,以孟庾兼東京留守。王倫自東京赴金國

議事。樓炤承制以楊政為熙河經略使,吳璘為秦鳳經略使,仍並聽四川宣撫司節

制;郭浩為鄜延經略使、同節制陝西軍馬。丙子,分宣撫司兵四萬人出屯熙、秦,

六千人隸郭浩,留吳玠精兵二萬人屯興元府、興、洋二州。戊寅,置錢引務于永

興軍。是月,撫州鈐轄伍俊謀據桃源複叛,湖北安撫薛弼召誅之。

秋七月甲申,以文臣為新複諸縣令。丙戌,東京耆老李茂松、寇璋等二百人

奉表稱賀,皆引見,補官遣還。複置都水南、北丞各一員。丁亥,金人拘王倫于

中山。丙申,命詳驗劉豫偽官,換給告身。乙巳,給還偽齊所沒民間資產。以胡

世將兼權主管四川宣撫司。

八月己酉,複淮南諸州學官。庚戌,賜陝西諸軍冬衣,絹十五萬匹。命前川、

陝宣撫司便宜所補官,限一年自陳,換給告身。丙辰,金國以撻懶主和割地,疑

其二心,殺之。壬戌,蠲成都、潼川路歲輸對糴等米五十四萬石、水運錢七十九

萬緡。乙丑,給新法度牒、紫衣師號錢二百萬緡付陝西市軍儲。己巳,命陝西複

行鐵錢。庚午,遣蘇符等使金賀正旦。乙亥,遣前知宿州趙榮、知壽州王威俱還

金國。以關師古為行營中護軍前軍統制。

九月己卯,命鄜延、秦鳳、熙河路招納蕃部熟戶及陷沒夏國軍民。丙戌,封

叔士亻褭為齊安郡王。庚寅,罷經制司,令提刑兼領常平事。甲午,名皇太後殿

曰慈甯。丙申,以威州防禦使溫濟告韓世忠陰事勒停、南劍州編管。世忠又奏欲

殺之,詔移萬安軍。己亥,郭仲荀率東京兵五千至鎮江。

冬十月辛亥,詔侍從官各舉所知二人。王倫見金主于禦林子,被拘于河間,

遣其副藍公佐先歸。甲寅,王樞入見,並其俘百九十人皆縱遣還夏國。己未,蠲

階、成、岷、鳳四州民稅之半。戊辰,慈甯宮成。甲戌,日中有黑子。丙子,賜

李顯忠軍錢十萬緡。是月,岳飛入見。十一月戊寅朔,賜吳玠家錢三萬緡,以其

弟璘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申命刑部大理官編次刑名斷例。癸未,嗣濮王仲儡

薨。己丑,詔三省官屬詳覆在京通用令。追複張所為直龍圖閣。

十二月甲寅,命續編《紹興因革禮》。甲子,李光罷。戊辰,命續修《元豐

會要》。兀朮留蘇符等于東京,謀複取河南。

十年春正月丙戌,遣莫將等充迎護梓宮、奉迎兩宮使。辛卯,李綱薨。甲辰,

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醴泉觀鄭億年複資政殿學士,奉朝請。

二月戊申,命陝西複募蕃漢弓箭手。詔贓吏罪抵死,情犯甚者,奏取旨。辛

亥,雨雹。以劉锜為東京副留守,李顯忠南京副留守。壬子,命兩宗正官各舉所

知宗室二人。癸丑,展省試期一年。壬戌,詔新複州軍蒐舉隱逸,諸路經理屯田。

丁卯,罷史館,以日曆歸秘書省,置監修國史官。以孟庾知開封府,為東京留守;

仇悆知河南府、西京留守。癸酉,罷吏部審量宣和濫賞。

三月甲申,封閼伯為商丘宣明王。戊子,增印錢引五百萬緡,付宣撫司市軍

儲。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屢言金人必渝盟,宜為備。己丑,罷諸路增置稅場。

韓世忠、張俊入見。始罷內教。複營建康行宮。丙申,蘇符自東京還。丁酉,命

川、陝宣撫司軍事不及待報者,聽隨宜措置。己亥,以郭浩知永興軍兼節制陝西

諸路軍馬,楊政徙知興元府。是月,命胡世將與夏人議入貢,夏人不報。

夏四月丙午,訪求亡逸曆書及精于星曆者。辛酉,以張中孚為醴泉觀使,中

彥提舉祐聖觀,趙彬為兵部侍郎。癸亥,命部使者歲舉廉吏一人。庚午,複四川

諸州學官。壬申,韓肖胄罷。五月己卯,金人叛盟,兀朮等分四道來攻。甲申,

名徽宗禦制閣曰敷文。乙酉,兀朮入東京,留守孟庾以城降,知興仁府李師雄、

知淮甯府李正民及河南諸州繼降。丙戌,金人陷拱州,守臣王慥死之。撒離曷

自河中趨永興軍,陝西州縣官皆降。丁亥,金人陷南京,留守路允迪降。劉锜引

兵至順昌府。己丑,金人陷西京,留守李利用、副總管孫暉皆棄城走,鈐轄李興

率兵拒戰,不克。辛卯,胡世將自河池遣涇原經略使田晟以兵三千人迎敵金人。

京、湖宣撫司忠義統領李寶敗金人于興仁府境上。癸巳,知亳州王彥先叛降于金。

金人陷永興軍,趨鳳翔。丁酉,命胡世將移陝西之右護軍還屯蜀口。以福建、廣

東盜起,命兩路監司出境共討。己亥,命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以援劉锜。

庚子,以吳璘同節制陝西諸路軍馬,聽胡世將便宜黜陟、處置軍事。辛丑,金人

犯鳳翔府之石壁砦,吳璘遣統制姚仲等拒卻之。金人圍耀州,郭浩遣兵救之,金

兵解去。壬寅,金人圍順昌府,三路都統葛王褒以大軍繼至,劉锜力戰,敗之。

六月甲辰朔,以韓世忠太保,張俊少師,岳飛少保,並兼河南、北諸路招討

使。乙巳,劉锜遣將閻充戰敗金人于順昌之李村。丙午,命兩浙、江東、福建諸

州團結弓弩手。以仇悆為沿海制置使。詔將佐士卒能立奇功者,賞以使相節鉞官

告,臨軍給受。丁未,罷建康府行宮營繕。戊申,以劉锜為沿淮制置使。己酉,

吳璘遣統制李師顏等戰敗金人于扶風,拔之。壬子,兀朮及宋叛將孔彥舟、酈瓊、

趙榮等帥眾十余萬攻順昌府,劉锜率將士殊死戰,大敗之。初,秦檜奏命锜擇利

班師,锜不奉詔,戰益力,遂能以寡勝眾。乙卯,順昌圍解,兀朮還。以知平江

府梁汝嘉兼浙西沿海制置使。丙辰,岳飛將牛皋及金人戰于京西,敗之。己未,

劉光世進軍和州。郭浩遣統制鄭建充攻破金人于醴州,複其城。壬戌,詔諸司錢

物量留經費外,悉發以贍軍。樓炤以父喪去位。甲子,撒離曷攻青溪嶺,鄜延經

略使王彥率兵戰敗之,撒離曷還屯鳳翔。命士亻褭主奉濮王祠事。張俊遣左護軍

都統制王德援劉锜,德暫至順昌,值圍已解,複還廬州。遣司農少卿李若虛詣岳

飛軍諭指班師,飛不聽。丙寅,下詔撫諭順昌府官吏兵民。庚午,以劉锜為武泰

軍節度使、侍衛馬軍都虞候。韓世忠遣統制王勝、背嵬將成閔率兵至淮陽軍南,

與金人遇,擊敗之。是月,金人圍慶陽府,權守臣宋萬年固守,金人不能下。岳

飛領兵援劉锜,與金人戰于蔡州,敗之,複蔡州。

閏月癸酉朔,張俊遣統制宋超敗金人于永城縣朱家村。甲戌,追孟庾、路允

迪官,徙家屬遠郡。丙子,詔三衙管軍及觀察使已上,各舉智略勇猛、材堪將帥

者二人。金人犯涇州,守臣曲汲棄城去,經略使田晟率兵來救,金人敗走。甲申,

晟及金人再戰于涇州,敗之,金人引歸鳳翔。乙酉,降陝西雜犯死罪,釋流以下

囚。丙戌,以胡世將為端明殿學士,吳璘為鎮西節度使,楊政武當節度使,郭浩

奉國節度使。王德攻金人于宿州,夜破之,降其守馬秦。丁亥,詔釋順昌府流以

下囚,再複租稅二年,守禦官吏進官一等。己丑,永興軍鈐轄傅忠信等與金人戰

于華陰縣,敗之。壬辰,岳飛遣統制張憲擊金將韓常于颍昌府,敗之,複颍昌。

丙申,張憲複淮甯府。丁酉,趙鼎分司、興化軍居住。岳飛遣統制郝晸等與金人

戰于鄭州北,複鄭州。李興複汝州,與金人戰于河清縣,敗之,複伊陽等八縣,

李成遁去。韓世忠遣統制王勝、王權攻海州,克之,執其守王山。戊戌,張俊率

統制宋超等及王德兵會于城父縣,酈瓊及葛王褒遁去,遂複亳州。己亥,金人救

海州,王權等逆戰,敗之,複懷仁縣。庚子,張俊棄亳州,引軍還壽春。再貶趙

鼎漳州居住,又貶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

秋七月癸卯,岳飛遣將張應、韓清入西京,會李興複永安軍。丙午,以禦史

中丞王次翁參知政事。己酉,岳飛及兀朮戰于郾城縣,敗之。庚戌,曲赦海州。

永興軍統領辛鎮及金人戰于長安城下,敗之。癸丑,以楊沂中為淮北宣撫副使,

劉锜為判官。甲寅,岳飛遣統制楊再興、王蘭等擊金人于小商橋,皆戰死。乙卯,

金人攻颍昌,岳飛遣將王貴、姚政合兵力戰,敗之。壬戌,飛以累奉詔班師,遂

自郾城還,軍皆潰,金人追之不及。颍昌、蔡、鄭諸州皆複為金有。甲子,以釋

奠文宣王為大祀。乙丑,增收州縣頭子錢為激賞費。金人圍淮甯府,趙秉淵棄城

南歸。辛未,金人犯盭厔縣,王俊逆戰于東洛谷,卻之。

八月壬申朔,以張九成、喻樗、陳剛中、凌景夏、樊光遠、毛叔度、元盥等

七人嘗不主和議,皆降黜之。乙亥,韓世忠圍淮陽軍,不克。庚辰,金人及酈瓊

合兵駐于千秋湖陵,韓世忠遣統制劉寶等夜襲破之。壬午,李成犯西京,李興擊

卻之。楊沂中軍于宿州。丙戌,以郭浩知夔州。丁亥,楊沂中自宿州夜襲柳子鎮,

軍潰,遂自壽春府渡淮歸,金人屠宿州。甲午,川、陝宣撫司統領王喜等遇金人

于汧陽縣,敗之。

九月壬寅朔,遣起居舍人李易諭韓世忠罷兵。時秦檜專主和議,諸大帥皆還

鎮。丁未,楊政遣統制楊從儀夜襲金人于鳳翔府,敗之。戊申,金人複入西京,

李興棄城去。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大赦。辛酉,臨安火。戊辰,以郭浩知金

州,節制陝西、河東軍馬兼措置河東忠義軍。是秋,知代州王忠植舉兵複石、代

等十一州。

冬十月癸酉,複張浚觀文殿大學士。甲戌,以王忠植為建甯軍承宣使、河東

路經略安撫使。戊寅,秦檜上《重修紹興在京通用敕令格式》。庚辰,金人犯慶

陽府,守臣宋萬年以城降。辛卯,金人犯陝州,吳琦率兵迎擊,敗之。庚子,金

人襲洮州,攻鐵城堡,統制孔文清、惠逢擊敗之。是月,劉锜入見。胡世將命王

忠植救慶陽,叛將趙惟清執之降于金,忠植不屈而死。

十一月丁未,金將合喜複犯陝州,吳琦擊卻之。又犯寶溪縣,統制楊從儀敗

之。壬子,以令為保甯軍節度使。是月,宜章洞民駱科叛,犯桂陽、郴、

道、連、賀諸州,命發大兵討之。十二月壬午,上皇太後冊寶于慈甯殿。丁亥,

贈王忠植奉國軍節度使,諡義節。辛卯,起諸路耆長役錢隸總制司,專給軍用。

是月,楊沂中引兵還行在。

十一年春正月癸卯,鳳翔統制楊從儀敗金人于渭南。庚戌,張浚入見。乙卯,

金人犯壽春府,守臣孫暉、統制雷仲合兵拒之。丁巳,壽春陷,暉、仲棄城去。

己未,劉锜自太平州率兵二萬援淮西。庚申,金人渡淮。辛酉,雨雹。乙丑,劉

锜至廬州還。丙寅,兀朮陷廬州。戊辰,金人陷商州,守臣邵隆棄城去。己巳,

命楊沂中引兵赴淮西,岳飛進兵江州。

二月癸酉,張俊遣王德渡江,屯和州,金人退屯昭關。邵隆破金人于洪門,

複商州。乙亥,金人複來爭和州,張俊敗之。命韓世忠以兵援淮西。丙子,趣岳

飛會兵蘄、黃。王德等敗金人于含山縣東。己卯,統制關師古、李橫擊敗金人于

巢縣,複之。庚辰,岳飛發鄂州。辛巳,知泰州王奐兼通、泰二州制置使。癸

未,王德、田師中等擊破金人,複含山縣,奪昭關。劉锜自東關擊敗金人于青溪。

甲申,金人複犯昭關,王德等又敗之。李顯忠遣統領崔皋擊敗金人于舒城縣。丁

亥,楊沂中、劉锜等大敗兀朮軍于柘皋。己丑,兀朮親率兵逆戰于店步,沂中等

又敗之,乘勝逐北,遂複廬州。是月,虔、吉州盜賊悉平。

三月庚子朔,張俊進鬻田及賣度牒錢六十三萬緡助軍用。壬寅,韓世忠引兵

趨壽春。癸卯,複張俊特進。金人圍濠州。岳飛發舒州。甲辰,張俊、楊沂中、

劉锜議班師,乙巳,沂中、锜先行,俊以輕兵留後。丙午,詔釋淮西雜犯死罪以

下囚。丁未,金人陷濠州,執守臣王進,夷其城,鈐轄邵青死之。戊申,張俊遣

楊沂中、王德入濠州,遇金伏兵,敗還。己酉,韓世忠至濠州,不利而退。辛亥,

岳飛次定遠縣,聞金兵退,還屯舒州。楊沂中歸行在。壬子,金人渡淮北歸。癸

丑,張俊歸建康府。丁巳,劉锜歸太平州。甲子,行營統制張彥及金人遇于汧陽

之劉坊砦,第八將張宏戰沒。

夏四月丙子,複收免行錢。己卯,孫近罷。辛巳,以王次翁兼權同知樞密院

事。韓世忠、張俊、岳飛相繼入覲。壬辰,以世忠、俊並為樞密使,飛樞密副使,

命三省、樞密院官複分班奏事。乙未,張俊請以所部兵隸禦前。罷三宣撫司,改

統制官為禦前統制官,各屯駐舊所。丙申,以廣西經略使胡舜陟節制廣東、湖南

兵,趣討駱科。慕容洧破新泉砦,又攻會州,將官朱勇破之。

五月辛丑,置兩淮、江東西、湖廣京西三道總領軍馬錢糧官,仍掌報發禦前

軍馬文字。癸卯,賻恤戰沒將士。丁未,遣張俊、岳飛于楚州巡視邊防。召劉光

世赴行在。甲寅,命樞密行府置司鎮江,令遍行巡曆措置。庚申,加楊沂中檢校

少保、開府儀同三司。

六月乙亥,造克敵弓。加秦檜特進,進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

密使。癸未,張俊、岳飛至楚州。俊以海州城不可守,毀之,遷其民,統韓世忠

軍還鎮江,惟背嵬一軍赴行在。甲申,知河南府李興部兵至鄂州,以興為左軍統

制。乙丑,明州僧王法恩等謀反,伏誅。壬辰,劉光世罷為萬壽觀使。

秋七月戊戌,秦檜上《徽宗實錄》,進修撰以下各一官。庚子,以翰林學士

范同參知政事。以旱,減膳祈禱,遣官決滯獄,出系囚。丁未,加秦檜少保。甲

寅,罷劉锜兵,命知荊南府。乙卯,詔優獎永興、鳳翔、秦隴等州縣官,到任半

年減磨勘,任滿遷一官。己未,加張俊太傅。癸亥,大雨。是月,命張俊複如鎮

江措置軍務,留岳飛行在。

八月戊辰,立祚德廟于臨安,祀韓厥。甲戌,罷岳飛。乙亥,命諸王後各推

年長一人權主祀事。癸巳,胡世將起複。

九月癸卯,命軍器少監鮑琚如鄂州根括宣撫司錢谷。鄂州前軍副統制王俊告

副都統制張憲謀據襄陽為變,張俊收憲屬吏以聞。丁未,坐監司不按贓吏罪。辛

亥,吳璘拔秦州,州將武誼降。壬子,璘率姚仲及金人戰于丁劉圈,敗之。楊政

克隴州,破岐下諸屯。郭浩複華州,入陝州。甲寅,建康大火。丙申,遣劉光遠

等充金國通問使。吳璘及金人戰于剡家灣,大敗之,遂圍臘家城。癸亥,璘自臘

家城受詔班師,楊政、郭浩皆引軍還。乙丑,邵隆複虢州,郝晸討禽駱科,斬之。

冬十月丙寅朔,金人陷泗州,遂陷楚州。丁卯,命樞密都承旨鄭剛中宣諭川、

陝。戊辰,楊政及金人戰于寶雞縣,敗之,禽通檢孛堇。乙亥,兀朮遣劉光遠等

還。戊寅,詔修玉牒。下岳飛、張憲大理獄,命禦史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鞫

之。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為金國稟議使。乙酉,虛恨蠻主曆階詣嘉州降。癸

巳,韓世忠罷為醴泉觀使,封福國公。是月,金人陷濠州,邵隆複陝州。

十一月己亥,范同罷。責降李光為建甯軍節度副使、藤州安置。辛丑,兀朮

遣審議使蕭毅、邢具瞻與魏良臣等偕來。丁未,范同分司、筠州居住。罷判大宗

正事士亻褭、同知宗正事士撙,申嚴戚里宗室謁禁。己酉,雷。壬子,蕭毅等入

見,始定議和盟誓。乙卯,以何鑄簽書樞密院事,充金國報謝進誓表使。庚申,

命宰執及議誓撰文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辛酉,以張浚為檢校少傅、崇信軍

節度使、萬壽觀使。是月,與金國和議成,立盟書,約以淮水中流畫疆,割唐、

鄧二州界之,歲奉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詔川、

陝宣撫司毋出兵生事,招納叛亡。駱科余黨歐幻四等複叛桂陽藍山,犯平陽縣,

遣江西兵馬都監程師回討平之。十二月丁卯,責降徽猷閣待制劉洪道為濠州團練

副使使、柳州安置。癸酉,命尚書省置籍勾考諸路滯獄。甲戌,罷川、陝宣撫司

便宜行事。乙亥,兀朮遣何鑄等如會甯見金主,且趣割陝西余地。遂命周聿、莫

將、鄭剛中分畫京西唐鄧、陝西地界。壬午,命州縣三歲一置產業簿,籍民貲財

田宅以定賦役,禁受賕虧隱舊額。丁亥,立譏察海舶條法。癸巳,賜岳飛死于大

理寺,斬其子云及張憲于市,家屬徙廣南,官屬于鵬等論罪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