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理宗二

端平二年正月丁酉,太陰行犯太白。甲寅,詔議胡瑗、孫明複、邵雍、歐陽

修、周敦頤、司馬光、蘇軾、張載、程顥、程頤等十人從祀孔子廟庭,升孔伋十

哲。丙辰,詔主管侍衛馬軍孟珙黃州駐紥,措置邊防。丁巳,孟珙入見。辛酉,

以禦前甯淮軍統制、借和州防禦使程芾為大元通好使,從義郎王全副之,尋以武

功郎杜顯為添差通好副使。

二月甲子朔,日當虧不虧。癸酉,歲星守氐。壬午,太白、填星合于胃。

三月乙未,詔太學生陳均編《宋長編綱目》,進士陳文蔚著《尚書解》,並

補迪功郎。丁酉,楊谷、楊石並升太師,尋辭免。乙巳,曾從龍兼同知樞密院事,

真德秀參知政事,兼給事中、兼侍讀陳卓同簽書樞密院事。

夏四月甲子,詔:“前四川制置鄭損,城池失守,且盜陝西五路府庫財钜萬,

削官二秩,謫居溫州,簿錄其家。”丁卯,都城火。丁亥,太白晝見。戊子,大

閱。有流星大如太白。

五月乙未,雨雹。軍民交哄,禦前諸軍都統制趙勝削三秩,罷,命韓昱代之。

丙申,大雨、雹。甲辰,真德秀薨,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文忠。庚戌,以喬行簡

兼參知政事。

六月壬申,太陰入氐。戊寅,以鄭清之為特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喬行簡金

紫光祿大夫、右丞相兼樞密使。己卯,葛洪資政殿大學士,予祠祿。庚辰,流星

晝隕。祈雨。壬午,以曾從龍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崔與之參知政事,鄭性之

同知樞密院事,陳卓簽書樞密院事。賜進士吳叔告以下四百五十四人及第、出身

有差。己丑,熒惑入太微垣。庚寅,詔鄭損更削兩秩,竄南劍州。

秋七月丁酉,有流星大如太白。戊戌,太白經天。辛丑,流星晝隕。丙午,

太白入東井。庚申,禮部尚書魏了翁上十事,不報。閏七月戊寅,詔錄開禧蜀難

死事之臣,大安知軍楊震仲孫忠孫補下州文學;利州路常平干官劉當可母王氏義

不降曦,投江而死,追贈和義郡夫人,當可與升官差除。乙酉,賜少師、特進、

銀青光祿大夫趙方諡忠肅。丙戌,故保甯軍節度使、魯國公安丙諡忠定。丁亥,

全子才、劉子澄坐唐州之役棄兵宵遁,子才削二秩,謫居衡州,子澄削二秩,謫

居瑞州。

八月癸巳,歲星入氐。乙卯,以太師趙汝愚配享甯宗廟庭,仍圖像于昭勳崇

德之閣。丁巳,太白犯太微垣右執法。

九月癸未,崇國公主薨。

冬十月辛卯,有流星大如太白。己未,填星犯畢,歲星、太白合于心。

十一月乙丑,以曾從龍為樞密使、督視江淮軍馬,魏了翁同簽書樞密院事、

督視京湖軍馬,鄭性之兼權參知政事。戊辰,詔兩督府各給金千兩、銀五萬兩、

度牒千、緡錢五百萬為隨軍資。台臣李鳴複論曾從龍、魏了翁督府事,不允。戊

子,安南國貢方物。十二月庚寅,曾從龍六疏乞寢樞密使命,依舊知樞密院事、

督視江淮軍馬。詔許辭樞密使。以魏了翁兼督視江淮軍馬。癸巳,四川制置司遣

將斬叛軍首賊蒲世興于萬州。己亥,填星守天街星。庚子,詔官告院制修武郎以

下告身給督視府。太陰入井。壬寅,魏了翁陛辭,詔事干機速,許便宜行之。吳

潛樞密都承旨、督府參謀官,趙善瀚、馬光祖督府參議官。甲辰,曾從龍薨,贈

少師。余嶸同簽書樞密院事。庚戌,故參知政事李壁諡文懿。辛亥,雷。

三年春正月己未朔,以星行失度,雷發非時,罷天基節宴。詔勸農桑。賜安

南國王封爵、襲衣、金帶。丁卯,填星犯畢。壬申,大元兵連攻洪山,張順、翁

大成等以兵捍禦之。

二月甲午,詔以大元兵攻江陵,統制李複明奮勇戰沒,其贈三秩,仍官其二

子。死傷士卒,趣具姓名來上。壬寅,詔侍從、台諫、給舍條具邊防事宜。甲辰,

起居郎吳泳上疏論淮、蜀、京、襄捍禦十事,不報。詔魏了翁依舊端明殿學士、

簽書樞密院事,其速赴闕。詔史嵩之淮西制置使兼副使。辛亥,日暈周匝。甲寅,

左曹郎官趙以夫上備邊十策。

三月乙亥,吳潛赴闕。是月,襄陽北軍主將王旻、李伯淵焚城郭倉庫,相繼

降北。時城中官民兵四萬七千有奇,其財粟三十萬、軍器二十四庫皆亡,金銀鹽

鈔不與焉。南軍主將李虎乘火縱掠,襄陽為空。制置使趙范坐失撫禦,致南北軍

交爭造亂,詔削官三秩,落龍圖閣學士,姑仍制置職任。階、岷、疊、宕十八族

降。有諜者以檄招曹友聞軍降,友聞斬之以聞。

夏四月丙申,太陰入太微垣。己酉,魏了翁乞歸田里,詔不允,以資政殿學

士知潭州。癸丑,詔悔開邊,責己,其京湖、興、沔州軍縣鎮見系囚情理輕者釋

之。

五月戊寅,提舉萬壽觀洪咨夔依舊兼侍讀。己卯,有流星出心,大如太白。

辛巳,太陰入畢。甲申,趙葵華文閣直學士、淮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

六月丁亥,流星夕隕。己亥,洪咨夔卒,詔與執政恩例,贈二秩,諡忠文。

癸卯,熒惑、填星合于畢。丙午,熒惑犯填星。庚戌,大雨、雹。

秋七月丁巳,祈睛。詔權徐州國安用力戰役而歿,已贈順昌軍節度使,仍官

其子國興承節郎。庚申,以趙范失襄城,罪重罰輕,詔罷職奉祠。辛酉,太陰入

氐。丁卯,以鄭性之參知政事,李嗚複簽書樞密院事,戊辰,監察禦史杜范、吳

昌裔以言事不報,上疏乞罷官,詔改授范太常少卿,昌裔太常卿。庚午,熒惑入

井。戊寅,太陰入東井。甲申,雨血。

八月丙戌,詔趙范更削兩秩、謫居建甯府,李虎削三秩、落刺史,罷禦器械,

各令任責捍禦自效。癸卯,詔前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贈開府儀同三司傅伯成

諡忠簡。

九月庚申,太白、歲星合于尾。庚午,雷。辛未,祀明堂,大赦。雷雨。乙

亥,左丞相兼樞密使鄭清之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右丞相兼樞密

使喬行簡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以崔與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壬

午,驍衛大將軍、利州駐紥禦前諸軍統制曹友聞與大元兵大戰于大安軍陽平關,

兵敗,死之。詔贈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諡毅節,立廟曰褒忠,官其二子承務

郎。

冬十月乙酉,詔:“殿前司將胡斌,曩死邵武之寇,贈武節大夫,有司為立

後授官,因舊廟賜額。宗室師礻賈死尤溪之戰,贈武節郎,官其一子進義校尉,

立廟林嶺。”甲午,詔:“沿江制置使陳韡應援淮東,授淮西制置使兼沿江制置

副使史嵩之應援江陵、峽州江面上流。”壬寅,大元兵破固始縣,淮西將呂文信、

杜林率潰兵數萬叛,六安、霍丘皆為群盜所據。丙午,安南國貢方物,詔授金紫

光祿大夫、靜海軍節度、觀察等使,賜襲衣、金銀帶。大元太子闊端兵離成都,

大元兵破文州,守臣劉銳、通判趙汝曏死之。

十一月戊午,詔嗣秀王師彌授少師。丙寅,以喬行簡為特進、左丞相兼樞密

使,封肅國公。大元兵圍光州,詔史嵩之援光,趙葵援合肥,陳韡遏和州,為淮

西聲援。戊辰,魏了翁依舊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吳潛、袁甫、

徐清叟赴闕。壬申,詔侍從、兩省、台諫、卿監、宰掾、樞屬、郎官、鈐轄,各

陳防邊方略。甲戌,太陰入太微垣。戊寅,複成都府。十二月戎戌,以吳淵戶部

侍郎、淮東總領財賦兼知鎮江府。壬寅,詔改明年為嘉熙元年。癸卯,鄭清之辭

免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詔仍舊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丁未,

宣繒薨,以定策功,贈太師,諡忠靖。甲寅,池州都統趙邦永以援滁州功,詔邦

永轉左武大夫,其余立功將士具等第、姓名推賞。

嘉熙元年春正月乙卯,以魏了翁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丁巳,詔京西兵馬都

監、隨州駐紥程再暹官三轉,帶行閣門宣贊舍人、京西鈐轄兼知隨州,賞其洪山

戰功,余有功將士趣以名上。辛酉,以李同知樞密院事、四川宣撫使。甲子,

詔:“兩淮、荊襄之民,避地江南,沿江州縣,間有招集振恤,尚慮恩惠不周,

流離失所。江陰、鎮江、建甯、太平、池、江、興國、鄂、岳、江陵境內流民,

其計口給米,期十日竣事以聞。”癸酉,熒惑守鬼宿。壬午,流星大如太白。

二月癸未朔,以鄭性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鄒應龍端明殿學士、簽書樞

密院事,李宗勉同簽書樞密院事。李嗚複罷,以資政殿學士知紹興府。乙酉,葛

洪薨。壬寅,雨雹。丙申,詔忠義選鋒張順、屈伸等,以舟師戰公安縣之巴芒有

功,各官一轉,余推恩有差。癸卯,詔以朱熹《通鑒綱目》下國子監,並進經筵。

己酉,太白晝見,日暈周匝。

三月癸亥,日生背氣。己巳,詔陣韡、史嵩之、趙葵各官兩轉。乙亥,魏了

翁薨,贈少師,賜諡文靖。以孟珙為忠州團練使、知江陵府、京西湖北安撫副使,

別之傑寶章閣待制、知太平州。

夏四月壬午朔,以李同知樞密院事、四川宣撫使、知成都府。壬辰,弟貴

謙保康軍節度使,仍奉朝請,進封天水郡開國侯,加食邑;與芮武康軍節度使、

提舉萬壽觀,仍奉朝請,進封開國子。丙申,詔:“兩淮策應軍戰宣化,兩軍殺

傷相當,陳亡將校李仙、王海、李雄、廖雷各贈武翼大夫,余贈官有差。”庚子,

熒惑犯權星。丙午,詔:“沔州諸鎮將帥,昨以大元兵壓境,皆棄官遁。夔路鈐

轄、知恩州田興隆,獨自大安德勝堡至潼川,逆戰數合,雖兵寡不敵,而忠節可

尚,特與官一轉。”五月丙辰,袁韶薨。太陰犯熒惑。壬申,京城大火。丙子,

熒惑犯將星。

六月壬辰,詔賞蘄州都統制萬文勝、知州徐守城之功,將士在行間者,論

功補官有差。癸巳,以鄒應龍為資政殿學士、知慶元府、沿海制置使。乙未,太

白、填星合于井。甲辰,祈雨。丙午,以吳潛為工部侍郎、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

使。知黃州兼淮西安撫使、本路提刑李壽朋一被命三月,不即便途之官,遂還私

舍,詔削三秩,送建昌軍居住。詔建內小學,擇宗子十歲以下資質美者二三人,

置師教之。

秋七月壬子,湖北提舉董槐朝辭,奏楮幣物價重輕之弊。己未,樞密院言:

“大元兵自光州、信陽抵合肥,制司參議官李曾伯、廬州守臣趙勝、都統王福戰

守,俱有勞效。”詔曾伯等十一人各官一轉。辛酉,太陰犯歲星、填星入井,庚

午,歲星守建星。壬申,日生背氣。癸酉,太陰入井。

八月甲申,太師、秦國公汝愚追封福王。乙酉,填星犯井,癸巳,以李鳴複

參知政事,李宗勉簽書樞密院事。甲辰,詔:蜀雞冠隘都統王宣戰歿,其總管吳

桂棄所守走,又縱部伍剽劫,削三官勒停。

九月壬子,填星留于井。癸丑,有流星出七公西星,至濁沒。丁巳,雷。

冬十月戊戌,有流星大如桃。

十一月戊辰,詔陳韡、史嵩之、趙葵于沿江、淮、漢州軍,備舟師戰具,防

遏沖要堡隘。辛未,太史言十二月朔日食將既,日與金、木、水、火四星俱纏于

斗。詔損膳避朝,庶圖消弭,其令有司檢會故實以聞。十二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二年春正月戊申朔,詔令侍從、台諫、卿監、郎官、帥臣、監司、前宰執侍

從舉曉暢兵財各二人,三衙、諸軍統制舉將材二人。己未,詔史嵩之、趙葵應援

黃州、安豐,其立功將士等第,亟具名以聞;光州、信陽二城,共圖克複。辛酉,

詔史嵩之進端明殿學士,視執政恩數;趙葵刑部尚書,制置並如舊;余玠知招信

軍兼淮東制置司參議官,進三秩;孟珙甯遠軍承宣使,依舊帶禦器械。史嵩之端

明殿學士,依是京湖安撫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召赴闕。甲子,兩浙

轉運判官王野察訪江面還,進對,劾吳潛知平江府不法厲民數事。詔野直華文閣、

知建甯府。

二月甲申,大理少卿朱揚祖充押伴使,借章服、金魚。庚寅,詔吏嵩之以參

知政事督視京西荊湖南北路、江西軍馬,置司鄂州。癸己,大宗正丞賈似道奏言:

“北使將至,地界、名稱、歲例,宜有成說。”又奏:“裕財之道,莫急于去贓

吏,藝祖治贓吏,杖殺朝堂,孝宗真決刺面,今日行之,則財自裕。”戊戌,詔:

“近覽李奏,知蜀漸次收複,然創殘之余,綏撫為急,宜施蕩宥之澤。淮西被

兵,恩澤亦如之。其降德音,諭朕軫恤之意。”大元再遣王楫來。辛丑,楫還,

以朱揚祖充送伴使。癸卯,以孟珙為京湖安撫制置副使,置司松滋縣。

三月己丑,命將作監周次說為大元通好使。壬子,以李心傳為秘書少監、史

館修撰,修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國史實錄。癸丑,以高定子為中書舍人、

京湖江西督視參贊軍事。庚申,詔史嵩之兼督視光、蘄、黃、夔、施州軍馬。戊

辰,發行都會子二百萬、並湖廣九百萬,下都督參政行府犒師。乙亥,詔四川被

兵州、軍、府、縣、鎮並轉輸勞役之所,見禁囚人情理輕者釋之。詔四川帥臣招

集流民複業,給種與牛,優與振贍。

夏四月癸未,以李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己酉,雨土。

太陰入太微垣。

閏月丁未,太陰入井。甲子,有流星大如太白。壬申,賜禮部進士周坦以下

四百二十二人及第、出身有差。

五月辛巳,太白晝見。癸未,以李鳴複知樞密院事,李宗勉參知政事,余天

錫簽書樞密院事。甲申,喬行簡請“以兵事委李鳴複,財用委李宗勉,楮幣委余

天錫,當會議者,臣則參酌行之”。詔允所請。詔嚴州布衣錢時、成忠郎吳如愚

以隱居著書,並選為秘閣校勘。丙戌詔崔與之提舉洞霄宮,任便居住,李鳴複複

參知政事。壬寅,歲星犯壁壘陣。

六月甲辰朔,流星晝隕。戊申,吳淵知太平州、措置采石江防。以吳潛為淮

東總領財賦、知鎮江府。丙寅,李薨,特贈資政殿大學士。

秋七月壬午,以霖雨不止,烈風大作,詔避殿、減膳、徹樂,令中外之臣極

言闕失。辛卯,有流星大如太白。壬寅,熒惑犯鬼,積尸氣。

八月辛酉,太白晝見,經天。癸亥,流星晝隕。

九月壬午,熒惑犯權星。子維生。甲申,封宮人謝氏為永甯郡夫人。乙未,

有流星大如太白。

冬十月庚戌,雷。丁卯,吳潛言:“宗子趙時更集真、滁、豐、濠四郡流

民十余萬,團結十七砦。其強壯二萬可籍為兵,近調五百援合肥,宜補時更官。

又沙上蘆場田可得二十余萬畝,賣之以贍流民,以佐砦兵。”從之。熒惑入太微

垣。戊辰,太白入于氐。己巳,日生黑子。辛未,複光州。

十一月甲申,子維薨,追封祁王,諡沖昭。十二月丙午,光州守臣董堯臣伏

誅,司戶柳臣舉配雷州。乙卯,詔四川諸州縣鹽酒榷額,自明年始更減免三年,

其四路合發總所綱運者亦免。戊辰,詔諸路和糴給時直,平概量,毋科抑,申嚴

收租苛取之禁。己巳,出祠牒、會子共七百萬紙,給四川制司為三年生券。

三年春正月癸酉,以喬行簡為少傅、平章軍國重事,封益國公;李宗勉為左

丞相兼樞密使;史嵩之右丞相兼樞密使,督視兩淮、四川、京湖軍馬;余天錫參

知政事;游似同簽書樞院事。

二月丙午,詔史嵩之依舊兼都督江西、湖南軍馬。丁卯,又命嵩之都督江淮、

京湖、四川軍馬。己巳,竄趙邦永,坐救滁不進兵。

三月辛未朔,以吳潛為敷文閣直學士、沿海制置使兼知慶元府。甲戌,以別

之傑權兵部尚書,依舊沿江制置安撫使兼都督行府參贊軍事,李曾伯兼都督行府

參議官,孟珙兼都督行府參謀官。流星晝隕。辛卯,雨土。

夏四月壬寅,祈雨。癸卯,以吳淵權工部尚書、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

五月辛未,熒惑犯太微垣執法星。戊寅,以吳潛為兵部尚書、浙西制置使、

知鎮江府。辛卯,喬行簡五疏乞罷機政,詔不允。

秋七月庚午,以董槐知江州兼都督行府參議官。甲申,以吳淵兼都督行府參

贊軍事。

八月戊戌朔,以浙江潮患,告天地、宗廟、社稷。以游似參知政事,許應龍

簽書樞密院事,林略同簽書樞密院事。己亥,熒惑入氐。辛丑,太陰入氐。有流

星大如太白。丁亥,熒惑犯房宿。

九月辛巳,祀明堂,大赦。壬午,淮西敢勇將官陸旺、李威特與官三轉,同

出戰二百人官兩轉,以賞廬州磨店北之功,其陣沒者優與撫恤。

冬十月丁未,故太師魯王謝深甫賜諡惠正。己未,出祠牒百給濟處州。秉義

郎李良守鄂州長壽縣,沒于戰陣,詔贈官三轉。癸亥,熒惑、太白合于斗。乙丑,

虹見。

十一月丙子,以范鍾簽書樞密院事。十二月己未,觀文殿大學士崔與之薨,

贈少師,諡清獻。辛酉,太白晝見。甲子,複夔州,錄荊鄂都統張順、孟璋等將

士戰功。

四年春正月辛未,彗星出營室。庚辰,以星變,下詔罪己。辛巳,有流星大

如太白。甲午,彗星犯王良第二星。

二月丙申朔,日生背氣。戊戌,大赦。辛丑,流星晝隕。白虹貫日。丁未,

太白晝見。癸丑,以孟珙為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節制歸、峽、鼎、澧州軍馬。

丙辰,白氣亙天。

三月辛未,詔四川安撫制置副使彭大雅削三秩。彗星消伏。乙酉,流星晝隕。

夏四月壬寅,前潼川運判吳申進對,因論蜀事,為上言:“鄭損棄邊郡不守,

桂如淵啟潰卒為亂,趙彥吶忌忠勇不救,彭大雅險譎變詐,殊費關防。宜進孟珙

于夔門。夔事力固乏,東南能助之,則夔足以自立。”又言:“張祥有保全趙彥

吶、楊恢兩制置之功,敵人憚其果毅,宜見錄用。”上嘉納之。乙巳,詔史嵩之

進三秩,依前右丞相兼樞密使,即日徹都督局。

五月庚午,太陰入太微垣,歲星、太白合于婁。甲戌,太陰入氐。乙亥,子

壽國公薨。戊子,命吳潛兼侍讀,李性傳兼侍講。

六月甲午朔,江、浙、福建大旱,蝗。乙未,祈雨。己亥,太白犯畢。辛丑,

追封閬州簽廳陳承己妻彭氏為恭人,賜廟閬州,以強寇入奉國縣市,承己為賊所

創,彭罵賊死之。辛亥,追贈儒林郎王鞏為通直郎,官其一子為文學,以丙申蜀

破,鞏闔門死于兵。癸丑,太白犯天關星。戊午,有流星大如太白。

秋七月乙丑,詔:“今夏六月恒陽,飛蝗為孽,朕德未修,民瘼尤甚,中外

臣僚其直言闕失毋隱。”又詔有司振災恤刑。太白入井。甲戌,太白、熒惑合于

井。己丑,熒惑、太白合于鬼。

八月己酉,熒惑、填星合于柳,太白犯權星大星。癸丑,熒惑犯填星。

九月乙丑,詔余玠進三秩,直華文閣、淮東提刑、節制招信軍屯戍軍馬。以

玠昨帥舟師渡淮入河抵汴,所向有功,全師而還。至是,論功定賞,是役將士,

趣以名上所司議推恩。

冬十月癸巳,詔改明年為淳祐元年。丁巳,命余玠兼節制應天府、泗、宿、

永、海、邳、徐、漣水屯戍軍馬。

十一月甲子,熒惑入太微垣。己巳,熒惑犯太微垣左執法星。癸酉,詔武功

大夫、荊鄂都統制張順以私錢招襄、漢潰卒,創忠義、虎翼兩軍,及援安慶、池

州有功,特與官兩轉。丙子,與芮妻錢氏封安康郡夫人。辛巳,熒惑犯太微上相

垣。十二月甲辰,奉國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多謨薨。丙辰,地震。己未,詔求

直言。閏十二月丙寅,李宗勉薨,贈少師,賜諡文清。以游似知樞密院事兼參知

政事,范鍾參知政事,徐榮叟簽書樞密院事。庚午,詔系囚情理輕者釋之。乙亥,

詔民間賦輸仍用錢會中半,其會半以十八界直納,半以十七界紐納。戊寅,以吳

潛為福建安撫使,史宅之為浙東安撫使。

淳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詔舉文武才。庚子,雷。甲辰,詔:“朕惟孔子之

道,自孟軻後不得其傳,至我朝周惇頤、張載、程顥、程頤,真見實踐,深探聖

域,千載絕學,始有指歸。中興以來,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渾融,使《大學》

、《論》、《孟》、《中庸》之書,本末洞徹,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

觀五臣論著,啟沃良多,今視學有日,其令學官列諸從祀,以示崇獎之意。”尋

以王安石謂“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為萬世罪人,豈宜從祀

孔子廟庭,黜之。丙午,封周惇頤為汝南伯,張載郿伯,程顥河南伯,程頤伊陽

伯。丁未,太陰入氐。戊申,幸太學謁孔子,遂禦崇化堂,命祭酒曹觱講《禮記

·大學》篇,監學官各進一秩,諸生推恩錫帛有差。制《道統十三贊》,就賜國

子監宣示諸生。

二月戊寅,日生暈。壬午,喬行簡薨,諡文惠。

夏四月丁丑,詔以與芮為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嗣榮王,貴謙開府儀同

三司、嗣沂王。辛巳,以賈似道為太府少卿、湖廣總領財賦。

五月庚寅,以少師、保甯軍節度使、判大宗正事、嗣秀王師彌為太子少保,

奉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師貢為少師。己亥,詔沿江淮西制置使別之傑任責邊防。

戊申,賜禮部進士徐儼夫以下三百六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

六月庚申,太白晝見。螟。癸酉,有流星大如太白。己卯,流星晝隕。丙戌,

熒惑入氐。

秋七月壬辰,祈雨。

八月辛巳,楊石薨,贈太師。

冬十月庚辰,太白入氐。

十一月戊戌,太白晝見。己亥,淮東提刑余玠以舟師解安豐之圍。己巳,太

白經天,晝見。十二月丁卯,余天錫薨,贈太師,賜諡忠惠。丁丑,侍禦史金淵

言:彭大雅貪黷殘忍,蜀人銜怨,罪重罰輕,乞更竄責。詔除名、贛州居住。

二年春正月甲申朔,詔作新吏治。戊戌,右丞相史嵩之等進《玉牒》及《中

興四朝國史》、《孝宗經武要略》、《甯宗玉牒》《日曆》《會要實錄》。

二月甲戌,以游似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請祠祿,詔提舉洞霄宮。范鍾知

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徐榮叟參知政事,趙葵賜進士出身、同知樞密院事,別之

傑簽書樞密院事。

三月戊子,詔和州、無為軍、安慶府,並聽沿江制置司節制。詔今後州縣官

有罪,諸帥司毋輒加杖責。

夏四月甲寅,白氣亙天。壬申,雨雹。

五月己亥,淮東制置副使余玠進對。戊申,台臣言知建甯府吳潛有三罪。詔

奪職,罷新任。己酉,以趙葵為湖南安撫使、知潭州。

六月壬子朔,徐榮叟乞歸田里,從之。丁巳,詔以余玠為四川宣諭使,事干

機速,許同制臣共議措置,先行後奏,仍給金字符、黃榜各十,以備招撫。丙寅,

以別之傑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高定子簽書樞密院事,杜范同簽書樞密院

事。是月盛夏積雨,浙右大水。丁丑。歲星犯井。

秋七月辛巳朔,常、潤、建康大水,兩淮尤甚。

八月丁卯,詔淮東先鋒馬軍鄧淳、李海等揚州撻扒店之戰,宣勞居多,各官

兩轉,余推恩有差。

九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己丑,雷。辛卯,祀明堂,大赦。癸巳,詔:“淮

東忠勇軍統領王溫等二十四人戰天長縣東,眾寡不敵,皆沒于陣,贈溫武翼大夫、

吉州刺史,其子興國補保義郎,更官其一子承信郎,厚賜其家。余人恤典有差。”

冬十月甲寅,史嵩之進封永國公。乙丑,大元兵大入通州。

十一月辛卯,詔諭兩淮節制李曾伯,毋以通州被兵之故,不安厥職,其督勵

諸將,勉圖後功。己亥,日南至,雷電交作,詔避殿減膳,求直言。癸卯,詔決

中外系囚。十二月己未,詔:“通州守臣杜霆,兵至棄城弗守,載其私帑渡江以

遁,遂致民被屠戮,雖已奪三秩,厥罰猶輕。其追毀出身以來文字,竄南雄州。”

壬戌,太白晝見。癸亥,大元兵連攻敘州,帳前都統楊大全等水陸並進,自卯至

午,戰十數合,歿于行伍。詔贈武節大夫、眉州防禦使,官其二子承節郎。丙寅,

以孟珙為檢校少保,依舊甯武軍節度使、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夔路策應大使,余

玠權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趙葵資政殿大學士、福建安撫使、知

福州。

三年春正月戊寅朔,以高定子兼參知政事。庚辰,熒惑入氐。乙未,以李曾

伯為華文閣待制,依舊淮東西制置使、知揚州;杜杲敷文閣學士,依舊沿江制置

使、知建康府;董槐秘閣修撰,依舊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主管江西安撫司事。

辛丑,詔安南國王陳日煚元賜功臣號,特增“守義”二字。

二月乙丑,以呂文德為福州觀察使、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總統兩淮出戰軍

馬,捍禦邊陲。庚午,以郢州推官黃從龍死節,詔贈通直郎,一子補下州文學。

三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癸丑,左武衛中郎將、濠州措置捍禦王烈,閣門宣贊、淮西路鈐王傑,

閣門祗候、江東路鈐李季實往馬帥王鑒軍前議事,遇大元兵戰死,贈官,仍各官

其二子。乙卯,嘉定守臣程立之固守,詔官一轉。丙辰,安豐軍統領陳友直以王

家堈戰功,與官兩轉,壬申,布衣王與之進所著《周禮訂議》,補下州文學。

五月庚子,詔施州創築郡城及關隘六十余所,本州將士及忠州戍卒執役三年

者,各補轉一官。

六月甲戌,有流星大如太白,出于氐。

秋七月丁亥,詔海州屯駐借補保義郎申政,密州之役先登陷陣,後以戰沒,

特贈保義郎,官其子進勇副尉。太白入井。壬辰,四川制司言:大元兵破大安軍,

忠義副總管楊世威堅守魚孔隘,孤壘不降,有特立之操,可任責邊防。詔以世威

就知大安軍。甲午,日生格氣。己亥,太白經天,晝見。

八月乙卯,流星晝隕。癸亥,詔福州延祥、荻蘆兩砦並置武濟水軍,摘本州

廂禁習水者充,千五百人為額。

閏月丁丑,四川總領余玠言,知巴州向牷、鈐轄譚淵白土坪等戰有功。詔佺

等十八人各官三轉,余轉官有差。其中創人各給緡錢百,陣沒者趣上姓名,贈恤

其家。太白犯權星。壬寅,太白、填星合于翼。

九月壬申,詔蠲高郵民耕荒田租。

冬十月丙戌,太白入于氐。

十二月己丑,史嵩之五請祠,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