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

○水下

建隆三年春,延、甯二州雪盈尺,溝洫複冰,草木不華。丹州雪二尺。

太平興國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雍熙二年冬,南康軍大雨雪,江水冰,勝重載。

端拱元年閏五月,鄆州風雪傷麥。

淳化三年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凍死。

咸平四年三月丁丑,京師及近畿諸州雪,損桑。

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師大雪,苦寒,人多凍死,路有僵尸,遣中使埋之四郊。

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晝夜方止,江、溪魚皆凍死。

慶曆三年十二月丁巳,大雨雪。

皇祐四年十二月己丑,雪。初,帝以愆亢,責躬減膳,每見輔臣,憂形于色。

龐籍等因言:“臣等不能燮理陰陽,而上煩陛下責躬引咎,願守散秩以避賢路。”

帝曰:“是朕誠不能感天而惠不能及民,非卿等之過也。”是夕,乃得雪。

至和元年正月,京師大雪,貧弱之民凍死者甚眾。

嘉祐元年正月甲寅朔,禦大慶殿受朝。前一夕,殿庭設仗衛既具,而大雨雪

折宮架。是日,帝因感風眩,促禮行而罷。壬午,大雨雪,泥途盡冰。都民寒餓,

死者甚眾。

元祐二年冬,京師大雪連月,至春不止。久陰恒寒,罷上元節游幸,降德音

諸道。八年十一月,京師大雪,多流民。

元符二年正月甲辰朔,禦大慶殿受朝賀,以雪罷。

政和三年十一月,大雨雪,連十余日不止,平地八尺余。冰滑,人馬不能行,

詔百官乘轎入朝。飛鳥多死。七年十二月,大雪。詔收養內外乞丐老幼。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大雪,盈三尺不止。天地晦冥,或雪未下時,陰云中有

雪絲長數寸墮地。二年正月丁酉,大雪,天寒甚,地冰如鏡,行者不能定立。是

月乙卯,車駕在青城,大雪數尺,人多凍死。

建炎三年六月,寒。

紹興元年二月寒食日,雪。五年二月乙巳,雨雪。六年二月癸卯,雪。十三

年三月癸丑,雨雪。十七年二月丙申,雪。十八年二月癸卯,雪。二十八年三月

丙寅,雨雪。二十九年二月戊戌,大雪。三十一年正月戊子,大雨雪,至于己亥,

禁旅壘舍有壓者,寒甚。

乾道元年二月,大雪。三月,暴寒,損苗稼。二年春,大雨,寒,至于三月,

損蠶麥。二月丙申,雪。四年二月癸丑,大雪。五年二月戊子,雪。六年五月,

大風雨,寒,傷稼。七年二月丙辰,雨雪。

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斷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

霰,或雹,或雨水,冰冱尺余,連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凍死者甚眾。十六年

四月戊子,天水縣大雨雪,傷麥。

紹熙元年三月,留寒至立夏不退。十二月,建甯府大雪深數尺。查源洞寇張

海起,民避入山者多凍死。二年正月,行都大雪積冱,河冰厚尺余,寒甚。是春,

雷雪相繼,凍雨彌月。四年二月己未,雪。

慶元五年二月庚午,雪。六年二月乙酉,雪。五月,亡暑,氣凜如秋。

開禧三年二月戊申,雪。

嘉定元年二月甲寅,雪。四年二月丙子,雪。六年二月丁亥,雪。六月,亡

暑,夜寒。九年二月乙酉、丙申,雪。十年二月庚申、壬戌,雪。十七年三月癸

丑,雪。

寶慶元年四月辛卯,雪。

紹定四年二月己巳,雨雪。六年三月壬子,雨雪。

端平元年二月癸酉,雨雪。二年三月乙未,雨雪。

嘉熙二年二月乙未,雨雪。

淳祐六年二月壬申,雨雪。

寶祐元年二月壬子,雨雪。二年三月戊子,雨雪。六年二月,雨雪。

開慶元年二月庚辰,雨雪。

景定五年二月辛亥,雨雪。

建隆三年春,厭次縣隕霜殺桑,民不蠶。

淳化三年三月,商州霜,花皆死。

景德四年七月,渭州瓦亭砦早霜傷稼。

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大名、澶、相州並霜,害稼。

至和二年,河東自春隕霜殺桑。

紹興七年二月庚申,霜殺桑稼。

淳熙十六年七月,階、成、鳳、西和州霜,殺稼幾盡。

紹熙三年九月丁未,和州隕霜連三日,殺稼。是月,淮西郡國稼皆傷。

嘉熙元年三月,霜。

建隆元年十月,臨清縣雨雹傷稼。二年七月,義川、云岩二縣大雨雹。四年

七月,海州風雹。

乾德二年四月,陽武縣雨雹。宋州甯陵縣風雨雹傷民田。六月,潞州風雹。

七月,同州郃陽縣雨雹害稼。八月,膚施縣風雹霜害民田。三年四月,尉氏、扶

溝二縣風雹,害民田,桑棗十損七八。

開寶二年,風雹害夏苗。

太平興國二年六月,景城縣雨雹。七月,永定縣大風雹害稼。五年四月,冠

氏、安豐二縣風雹。七年五月,蕪湖縣雨雹傷稼。八年五月,相州風雹害民田。

端拱元年三月,霸州大雨雹,殺麥苗。閏五月,潤州雨雹傷麥。

淳化元年六月,許州大風雹,壞軍營、民舍千一百五十六區。魚台縣風雹害

稼。

至道二年十一月,代州風雹傷田稼。

咸平元年九月,定州北平等縣風雹傷稼。三年四月丁巳,京師雨雹,飛禽有

隕者。六年四月甲申,京師暴雨雹,如彈丸。

大中祥符三年丙申,京師雨雹。五年八月丙辰,京師雨雹。

天禧元年九月,鎮戎軍彭城砦風雹,害民田八百余畝。

天聖元年五月丙辰,大雨雹。二年七月壬午,大雨雹。六年,京師雨雹。

嘉祐四年四月丙戌,震雷雨雹。

熙甯元年秋,鄜州雨雹。三年七月、七年四月五月,京師雨雹。八年夏,鄜

州、涇州雨雹。九年二月,京師雨雹。十年夏,鄜州雨雹。秦州大雨雹。

紹聖二年十月辛未,西南方有雷聲,次大雨雹。四年閏二月癸卯,京師雨雹,

自辰至申。

建中靖國元年二月丙申,京師雨雹。五月辛酉,京師大雨雹。

崇甯三年十月辛丑,京師雨雹。

大觀元年十月己巳、三年五月戊申,京師大雨雹。

政和七年六月,京師大雨雹,皆如拳,或如一升器,幾兩時而止。

宣和四年二月癸卯,京師雨雹。四年三月朔,雨雹。

靖康元年十二月己卯、庚辰,京師雨雹。

建炎三年八月甲戌,大雨雹。

紹興元年二月壬辰,高宗在越州,雨雹震雷。二年二月丙子,臨安府大雨雹。

三年正月,雨雹震雷。四年三月己未,大雨雹傷稼。五年閏月乙巳朔,雨雹而雪。

十月丁未夜,秀州華亭縣大風電,雨雹,大如荔枝實,壞舟覆屋。十二月戊辰,

雨雹。七年二月癸丑,雨雹。先一夕雷,後一日雪,癸丑又雹。八年六月丙辰,

大雨雹。九年二月甲戌,雨雹傷麥。十二月辛未,雨雹。十年二月辛亥,大雨雹。

十二月庚辰,雨雹。十一年正月辛酉,雨雹。十三年二月甲子,雨雹傷麥。五月

戊午夜,雹。七月庚午、壬申,雹害稼。十一月己未,雨雹。十七年正月庚辰,

雨雹;五月丙寅,又雹。二十一年三月己卯,雹傷禾麥。二十八年四月辛亥,雨

雹。二十九年二月戊戌,雹損麥。

隆興元年三月丙申夜,雨雹。二年二月丁丑,雹與霰俱。四月庚午,雹。六

月,雨雹。七月丁未,雨雹。十月辛卯,雨雹。十二月己亥,雨雪而雹。閏月,

雨雹。

乾道元年二月庚寅夜,雹。二年十月辛卯,雨雹。三年二月壬午,雪;癸未,

雹。四年正月癸未夜,雹,有霰。二月丁酉、癸丑,雨雹;乙卯,雹而雪。五年

二月丙午,雹損麥;六年二月壬午,亦如之。八年七月壬辰,雨雹。

淳熙三年四月丁亥,雨雹。癸巳,天台、臨海二縣大風雹,傷麥。四年正月,

建康府雨雹。五月丙寅,雨雹。五年,建康府雨雹者再。六年正月丁丑,雹傷麥。

三月壬申夜,大雨雹。八年十二月甲寅,雨雹。十二年二月辛酉夜,雨雹。十三

年閏月丙午,雨雹。十五年二月丁亥,雨雪而雹。六月丁卯,雨雹。十六年二月

己卯,雹而雨。

紹熙元年二月丙申,雪;丁酉,雹。二年正月戊寅,大雨雹,震雷電以雨,

至二月庚辰,大雪連數日。是月庚寅朔,建甯府大風雨雹,仆屋殺人。三月癸酉,

大風雨雹,大如桃李實,平地盈尺,壞廬舍五千余家,禾麻、蔬果皆損;瑞安縣

亦如之,壞屋殺人尤甚。秋,祐川縣大風雹,壞粟麥。

慶元三年二月戊辰,雪;己巳,雹。四月乙丑,雨雹,大如杯,破瓦,殺燕

爵。

嘉泰元年三月丙寅,雨雹三日。五月丁丑,雨雹。七月癸亥,大雨而雹。二

年四月庚寅,雨雹傷稼。六月庚子,大風雹而寒。四年正月壬辰,雪而雹。

開禧二年正月己酉,雹而雷。

嘉定元年閏月壬申,雨雹害稼。二年三月乙未,雨雹。六年夏,江、浙郡縣

多雨雹害稼。十五年九月癸丑,大震雨雹。十六年秋,雨雹。

紹定元年五月丁酉,雨雹。五年九月壬寅,雨雹。六年三月丙辰,大雨雹。

端平二年五月乙未,雹。三年六月庚戌,雨雹。

嘉熙元年二月壬辰,雨雹。

淳祐二年四月壬申,雨雹。八年二月壬辰,雨雹。三月乙丑,雨雹。九年正

月,雨雹。

寶祐三年五月,嘉定府大雨雹。

開慶元年五月辛亥,雨雹。

景定元年二月庚申,雨雹。

建隆四年四月癸巳,宿州晝日無雨,雷霆暴作,軍校傅韜震死。是夜夜半,

雷起于京師。開封縣署役夫劉延嗣、萬進震死,頃之複蘇,有煙焰自牖入室,因

駭仆,遍體焦灼。

乾德二年正月辛巳,雷起京師西南,東行有電。五月戊寅,大名府大雨,雷

震焚藁聚。四年七月,海州雷震長吏廳,傷刺史梁彥超。

開寶七年六月,易州雷,震死耀武軍士八人。八年八月,邛州延貴鎮震死民

費貴及其子四人。

太平興國二年七月,景城縣震死牛商馮異。

端拱二年八月,興化軍民劉政震死,有文在胸曰“大不孝”。

淳化三年七月,泗州大風雨,震僧伽塔柱。

至道元年三月甲戌,雷未發聲,召司天監寺趙昭問之,答云:“按占書,雷

不發聲,寬政之應也。”七月,泗州大風雨,雷震僧伽塔及壞鍾樓。

咸平元年正月戊寅,京師西北有雷電。十一月,瀛州、順安軍並東北有雷。

三年冬,黃州西北雷震,似盛夏時。十二月,真定府東南雷。四年十月乙巳,京

師西南雷電。閏十二月,大名府雷。六年十一月甲午,京師暴雷震,司天言:

“國家發號布德,未及黎庶。”時議改元肆赦,詔宰相增廣條目,采民病悉除之。

景德三年九月丙寅夕,京師大震雷。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癸未,京師西北方雷。五年十二月己巳,京師西北雷電。

九年五月,殿侍張信奉南海祝版乘驛至唐州,震死。

嘉祐四年四月丙戌,大震雷,雨雹。

慶曆六年五月,雷雹、地震。

紹聖三年十月十五日,西南方有雷聲,次雨雹。

大觀三年十月戊子,大雷雹而雨。

建炎四年正月己未,雷。時禦舟次溫州章安鎮,高宗謂宰臣曰:“雷聲甚厲,

前史以為君弱臣強,四夷兵不制。”是夕,金人破明州。壬戌,又雷。

紹興五年九月戊寅,雷。十月丁巳,雷。六年十月丙午,雷。九年九月甲午、

十月丁卯,雷。十一年十一月己酉,雷。十五年十月辛卯、十二月甲寅,雷。十

六年,溫州大雷電,震死六人于龍翔寺。十八年閏月甲戌,雷。十九年十月甲寅,

雷。二十一年二月辛未,南安軍大雷電,大庾縣震死四人。十一月辛未夜,震雷。

十二月癸酉,雷。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寅、己卯,雷。二十六年十二月甲子,雷。

二十七年九月癸未,雷。三十一年正月丁丑,雷。

乾道三年十一月丙寅,雷雨,不克郊。戊辰,日南至,大震雷。八年九月乙

酉,雷。九年閏月癸卯,雷。

淳熙九年九月壬午,雷。十二年十一月戊子,雷。十二月丁丑,雷。十三年

正月己丑,雷;後三十五日,雪。十四年十一月乙卯,雷。十六年七月乙丑,大

雷震太室齋殿東鴟吻。

紹熙元年九月辛酉,雷。十一月壬午,日南至。郊祀,風雨大至,帝震恐,

因致疾。四年十一月己卯,日南至;辛巳,雷。五年十月癸巳,大雷電。

慶元二年正月戊子,雷。十一月,雷。三年十月癸亥,雷。六年九月己未,

雷。

嘉泰二年正月己巳,雷。三年正月,雷。四年正月辛卯,雷。

開禧二年正月,雪、雷。九月,雷。三年十月辛未、癸酉,雷。

嘉定二年九月戊子,雷。三年正月,雷。十月壬申,雷。八月辛丑、九月辛

酉,雷。四年九月,雷。五年七月戊辰,雷雨震太室之鴟吻。十月丁酉,雷。六

年閏月壬辰,雷震電;乙未昧爽,洊雷。七年九月癸亥,雷。八年九月丙寅,

雷。十一年九月辛巳,祀明堂,肆赦,震雷。十四年十月庚午,雷。十五年九月

癸丑,雷。十六年九月乙卯、十二月壬辰,雷。十七年九月丁亥,雷。

寶慶二年九月庚申、十月辛丑,雷。

紹定二年九月庚辰,雷。五年九月壬寅,雷。

端平二年十二月辛亥,雷。三年九月庚午,雷。是月,祀明堂,大雨震電。

十月戊戌,雷。

嘉熙元年九月丁巳,雷。二年九月己酉、十月庚戌,雷。

淳祐元年十二月丙寅,雷。二年九月己丑,雷。三年三月丙辰,雷。十年十

一月壬午,雷。十二年十二月丁丑,雷。

寶祐三年九月,雷。

開慶元年十月乙酉,雷。

景定二年十月戊戌,雷電;己亥,雷電。

咸淳四年閏月丁巳、九月庚申,雷。九年十月癸亥、十二月丙辰、壬戌,雷。

建炎七年五月,汴京無云而雷。

紹興三十年十月壬戌,晝漏半,無云而雷;癸亥,日過中,無云而雷。

淳熙十四年六月甲申昧爽,禱雨太乙宮,乘輿未駕,有大聲自內發,及和甯

門,人馬辟易相踐,有失巾屨者。

至道元年十二月,廣州大魚擊海水而出。魚死,長六丈三尺,高丈余。

政和七年夏中,有二魚落殿中省廳屋上。

宣和二年三月,內出魚,純赤色,蔡京等乞付史館,拜表賀。

紹興十八年,漳浦縣崇照鹽場海岸連有巨魚,高數丈。割其肉數百車,剜目

乃覺,轉鬛而傍艦皆覆。又漁人獲魚,長二丈余,重數千斤,剖之,腹藏人骼,

膚發如生。二十四年四月,海鹽縣海洋有巨鰍,群蝦從之,聲若謳歌。抵岸偃沙

上,猶揚鬛撥刺,其高齊縣門。

乾道六年,行都北闕有鲇魚,色黑,腹下出人手于兩傍,各具五指。七年十

一月丁亥,洞庭湖巨黿走沙擁舟,身廣長皆丈余,升舟,以首足壓重艦沒水。

淳熙十三年二月庚申,錢塘龍山江岸有大魚如象,隨潮汐複逝。十六年六月

甲辰,錢塘旁江居民得魚,備五色,鯽首鯉身。民詭言夢得魚,覺而在手猶躍,

事聞,有司令縱之。

慶元三年二月,饒州景德鎮漁人得魚,赪尾鯉鱗而首異常魚。鎮之老人言其

不祥。紹興二年嘗出,後為水災。蓋是歲五月,鎮果大水,皆魚孽也。

嘉定十七年,海壞畿縣鹽官地數十里。先是,有巨魚橫海岸,民臠食之,海

患共六年而平。

建隆元年七月,澶州蝗。二年五月,范縣蝗。三年七月,深州蝻蟲生。四年

六月,澶、濮、曹、絳等州有蝗。七月,懷州蝗生。

乾德二年四月,相州蝻蟲食桑。五月,昭慶縣有蝗,東西四十里,南北二十

里。是時,河北、河南、陝西諸州有蝗。三年七月,諸路有蝗。

開寶二年八月,冀、磁二州蝗。

太平興國二年閏七月,衛州蝻蟲生。六年七月,河南府、宋州蝗。七年四月,

北陽縣蝻蟲生,有飛鳥食之盡。滑州蝻蟲生。是月,大名府、陝州、陳州蝗。七

月,陽谷縣蝻蟲生。

雍熙三年七月,鄄城縣有蛾、蝗自死。

淳化元年七月,淄、澶、濮州、乾甯軍有蝗。滄州蝗蝻蟲食苗。棣州飛蝗自

北來,害稼。三年六月甲申,京師有蝗起東北,趣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七月,

真、許、滄、沂、蔡、汝、商、兗、單等州,淮陽軍、平定、彭城軍蝗、蛾抱草

自死。

至道二年六月,亳州、宿、密州蝗生,食苗。七月,長葛、陽翟二縣有蝻蟲

食苗。曆城、長清等縣有蝗。三年七月,單州蝻蟲生。

景德二年六月,京東諸州蝻蟲生。三年八月,德、博蝝生。四年九月,宛

丘、東阿、須城三縣蝗。

大中祥符二年五月,雄州蝻蟲食苗。三年六月,開封府尉氏縣蝻蟲生。四年

六月,祥符縣蝗。七月,河南府及京東蝗生,食苗葉。八月,開封府祥符、咸平、

中牟、陳留、雍丘、封丘六縣蝗。九年六月,京畿、京東西、河北路蝗蝻繼生,

彌覆郊野,食民田殆盡,入公私廬舍。七月辛亥,過京師,群飛翳空,延至江、

淮南,趣河東,及霜寒始。斃

天禧元年二月,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河東、陝西、兩浙、荊湖百三十州

軍,蝗蝻複生,多去歲蟄者。和州蝗生卵,如稻粒而細。六月,江、淮大風,多

吹蝗入江海,或抱草木僵死。二年四月,江陰軍蝻蟲生。

天聖五年七月丙午,邢、洺州蝗。甲寅,趙州蝗。十一月丁酉朔,京兆府旱

蝗。六年五月乙卯,河北、京東蝗。

景祐元年六月,開封府、淄州蝗。諸路募民掘蝗種萬余石。

寶元二年六月癸酉,曹、濮、單三州蝗。四年,淮南旱蝗。是歲,京師飛蝗

蔽天。

皇祐五年,建康府蝗。

熙甯元年,秀州蝗。五年,河北大蝗。六年四月,河北諸路蝗。是歲,江甯

府飛蝗自江北來。七年夏,開封府界及河北路蝗。七月,咸平縣鴝鵒食蝗。八年

八月,淮西蝗,陳、颍州蔽野。九年夏,開封府畿、京東、河北、陝西蝗。

元豐四年六月,河北蝗。秋,開封府界蝗。五年夏,又蝗。六年夏,又蝗。

五月,沂州蝗。

元符元年八月,高郵軍蝗抱草死。

崇甯元年夏,開封府界、京東、河北、淮南等路蝗。二年,諸路蝗,令有司

酺祭。三年、四年,連歲大蝗,其飛蔽日,來自山東及府界,河北尤甚。

宣和三年,諸路蝗。五年,蝗。

建炎二年六月,京師、淮甸大蝗。八月庚午,令長吏修酺祭。

紹興二十九年七月,盱眙軍、楚州金界三十里,蝗為風所墮,風止,複飛還

淮北。三十二年六月,江東、淮南北郡縣蝗,飛入湖州境,聲如風雨;自癸巳至

于七月丙申,遍于畿縣,余杭、仁和、錢塘皆蝗。丙午,蝗入京城。八月,山東

大蝗。癸丑,頒祭酺禮式。

隆興元年七月,大蝗。八月壬申、癸酉,飛蝗過都,蔽天日。徽、宣、湖三

州及浙東郡縣,害稼。京東大蝗,襄、隨尤甚,民為乏食。二年夏,余杭縣蝗。

乾道元年六月,淮西蝗,憲臣姚岳貢死蝗為瑞,以佞坐黜。

淳熙三年八月,淮北飛蝗入楚州、盱眙軍界,如風雷者逾時,遇大雨皆死,

稼用不害。九年六月,全椒、曆陽、烏江縣蝗。乙卯,飛蝗過都,遇大雨,墮仁

和縣界。七月,淮甸大蝗,真、揚、泰州窖撲蝗五千斛,余郡或日捕數十車,群

飛絕江,墮鎮江府,皆害稼。十年六月,蝗遺種于淮、浙,害稼。十四年七月,

仁和縣蝗。

紹熙二年七月,高郵縣蝗。至于泰州。五年八月,楚、和州蝗。

嘉泰二年,浙西諸縣大蝗,自丹陽入武進,若煙霧蔽天,其墮亙十余里,常

之三縣捕八千余石,湖之長興捕數百石。時浙東近郡亦蝗。

開禧三年,夏秋久旱,大蝗群飛蔽天,浙西豆粟皆既于蝗。

嘉定元年五月,江、浙大蝗。六月乙酉,有事于圜丘、方澤,且祭酺。七月

又酺,頒酺式于郡縣。二年四月,又蝗,五月丁酉,令諸郡修酺祀。六月辛未。

飛蝗入畿縣。三年,臨安府蝗。七年六月,浙郡蝗。八年四月,飛蝗越淮而南。

江、淮郡蝗,食禾苗、山林草木皆盡。乙卯,飛蝗入畿縣。己亥,祭酺,令郡有

蝗者如式以祭。自夏徂秋,諸道捕蝗者以千百石計,饑民競捕,官出粟易之。九

年五月。浙東蝗。丁巳,令郡國酺祭。是歲,薦饑,官以粟易蝗者千百斛。十年

四月,楚州蝗。

紹定三年,福建蝗。

端平元年五月,當塗縣蝗。

嘉熙四年,建康府蝗。

淳祐二年五月,兩淮蝗。

景定三年八月,兩浙蝗。

紹興十年春,有野豕入海州,市民刺殺之。時州已陷,夏,鎮江軍帥王勝攻

取之;明年,以其郡屬金,悉空其民。

乾道六年,南雄州民家豕生數豚,首各具他獸形,有類人者。

慶元初,樂平縣民家豕生豚,與南雄同而更具他獸蹄。三年四月,余干縣民

家豕生八豚,其二為鹿。古田縣豕食嬰兒。

淳化三年六月,黑風晝晦。

景祐四年七月,黑氣長丈余,出畢宿下。

康定元年,黑風晝晦。

元豐末,嘗有物大如席,夜見寢殿上,而神宗崩。元符末,又數見,而哲宗

崩。至大觀間,漸晝見。政和元年以後,大作,每得人語聲則出。先若列屋摧倒

之聲,其形廑丈余,仿佛如龜,金眼,行動硁硁有聲。黑氣蒙之。不大了了,氣

之所及,腥血四灑,兵刃皆不能施。又或變人形,亦或為驢。自春曆夏,晝夜出

無時,遇冬則罕見。多在掖庭宮人所居之地,亦嘗及內殿,後習以為常,人亦不

大怖。宣和末,浸少,而亂遂作。

政和三年夏至,宰臣何執中奉祀北郊。有黑氣長數丈,出自齋宮,行一里許,

入壇壝,繞祭所,皆近人穿燈燭而過。俄又及于壇,禮將畢,不見。

宣和中,洛陽府畿間,忽有物如人,或蹲踞如犬。其色正黑,不辨眉目。始,

夜則掠小兒食之後,雖白晝,入人家為患,所至喧然不安,謂之“黑漢”。有力

者夜執槍棒自衛,亦有托以作過者,如此二歲乃息。已而北征事起,卒成金人之

禍。三年春,日有眚,忽青黑無光,其中洶洶而動,若鉟金而湧沸狀。日旁有

黑正如水波,周面旋繞,將暮而稍止。

建炎三年二月甲寅,日初出,兩黑氣如人形,夾日旁,至巳時乃散。

乾道四年春,舒州雨黑米,堅如鐵,破之,米心通黑。

淳熙十一年二月。臨安府新城縣深浦天雨黑水終夕。十六年六月,行都錢塘

門啟,黑風入,揚沙石。

慶元元年,徽州黃山民家古井,風雨夜出黑氣,波浪噴湧。

咸平元年五月,撫州王羲之墨池水色變黑如云。

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丁丑,泰山王母池水變紅紫色。四年二月己未,河中府寶

鼎縣瀵泉有光,如燭焰四五炬,其聲如雷。三年八月,解州鹽池紫泉場水次二十

里許不種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員外郎何敏中往祭池廟。八月,東池水自成鹽,

僅半池,潔白成塊,晶瑩異常。祀汾陰經度制置使陳堯叟繼獻,凡四千七百斤,

分賜近臣及諸列校。

紹興十四年,樂平縣河沖里田隴數十百頃,田中水類為物所吸,聚為一直行,

高平地數尺,不假堤防而水自行;里南程氏家井水溢,亦高數尺,夭矯如長虹,

聲如雷,穿牆毀樓。二水斗于杉墩,且前且卻,約十刻乃解,各複故。

天聖四年十月甲午,昏霧四塞。

靖康元年正月丁未,霧氣四塞,對面不見。

建炎二年十一月甲子,北京大霧四塞,是夕,城陷。三年三月,車駕發溫州

航海,乙丑,次松門,海中白霧,晝晦。六月,久陰。四年三月乙丑,四方霧下

如塵。

紹興三年,自正月陰晦,陽光不舒者四十余日。五年正月甲申,霧氣昏塞。

七月,劉豫毀明堂,天地晦冥者累日。七年,氛氣翳日。八年三月甲寅,晝晦,

日無光,陰霧四塞。乙卯,晝夜云氣昧濁。四月,積雨方止,氛霧四塞,晝日無

光。

隆興元年五月丙午,朝霧四塞。二年六月,積陰彌月。

乾道二年十一月,久陰。五年正月甲申,晝蒙。六年五月,連陰。六月,日

青無光。

淳熙六年十二月乙丑,晝蒙。十三年正月丁亥,亦如之。

慶元二年一月己卯,晝暝,四方昏塞。三年二月丁卯,晝晦,昏霧四塞。六

年十二月辛卯、嘉定三年正月丙午、十年正月乙未、十三年三月壬辰,皆晝蒙。

建炎四年三月辛亥,白虹貫日。

紹興八年三月辛巳,白虹亙天。二十七年二月壬寅,白虹貫日。三十年十二

月辛酉,曲虹見日之西。

乾道三年十月丙申,虹見。

淳熙元年十月戊寅,曲虹見日東。二年十月庚辰,虹見。五年十月丁巳,曲

虹見日東。

慶元元年正月丙辰,白虹貫日。

嘉泰三年七月壬午,亦如之。四年十一月,虹見。

嘉定十一年二月丙辰,白虹貫日。

嘉熙三年十月乙丑,虹見。四年二月辛丑,白虹貫日。

淳祐十年十二月丁巳,虹見。

寶祐五年十月,虹見。

太祖從周世宗征淮南,戰于江亭,有龍自水中向太祖奮躍。

乾德五年夏,京師雨,有黑龍見尾于云際,自西北趨東南。占主大水。明年,

州府二十四水壞田廬。

開寶六年四月,單父縣民王美家龍起井中,暴雨飄廬舍,失族屬,及壞舊鎮

廨舍三百五十余區,大木皆折。七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墮于城北門樓,有物抱

東柱,龍形金色,足三尺許,其氣甚腥。旦視之,壁上有煙痕,爪跡三十六。

大中祥符二年八月,青蛇出無為軍廨,長數尺。

宣和元年夏,雨,晝夜凡數日。及霽,開封縣前茶肆中有異物如犬大,蹲踞

臥榻下。細視之,身僅六七尺,色蒼黑,其首類驢,兩頰作魚頷而色正綠,頂有

角,生極長,于其際始分兩歧,聲如牛鳴,與世所繪龍無異。茶肆近軍器作坊,

兵卒來觀,共殺食之。已而京城大水,訛言龍複仇云。

紹興初,朱勝非出守江州,過梁山,龍入其舟,才長數寸,赤背綠腹,白尾

黑爪甲,目有光,近龍孽也。行都柴垛橋旌忠廟三蛇出沒庭廡,大者盈尺,方鱗

金色,首脊有金錢,遇霽,或變化數百于蕉卉間。廟徙而蛇孽亦絕。十一年四月,

衡山縣淨居岩有蛇長二丈,身圍數尺,黑色而方文,震死,山水大至。先是,山

氣遇夜輒昏昧,蛇斃始明。二十五年六月,湖口縣赤龍橫水中如山,寒風怒濤,

覆舟數十艘,士卒溺者數十人。三十年春,宜黃縣大蛇見于丞治,長二丈。捕之

縱數里外,俄複至者數四。

乾道五年七月乙亥,武甯縣龍斗于複塘村,大雷雨,二龍奔逃,珠墜,大如

車輪,牧童得之。自是連歲有水災。

太平興國三年,靈州獻官馬駒,足有二距。

雍熙二年,虔州吏李祚家馬生駒,足有距。四年,鄜州直羅縣民高英家馬生

前兩足如牛。端拱二年,夏州民程真家馬生二駒。

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大名監馬生駒,赤色,肉尾無騣。

宣和五年,馬生兩角,長三寸,四足皆生距。時北方正用兵。

紹興八年,廣西海壖有海獸如馬,蹄鬛皆丹,夜入民舍。聚眾殺之,明日

海溢,環村百余家皆溺死,近馬禍也。五年,廣西市馬,全綱疫死。

淳熙六年十二月,宕昌西馬、金州馬皆大疫。十二年,黎、雅州獻馬,有角

長二寸。京房《易傳》曰:“臣易上,政不順,厥妖馬生角,茲謂賢士不足。”

紹熙元年二月丙申,右丞相留正乘馬早朝,入禁扉,馬斃,近馬禍也。

嘉定五年正月,史彌遠入賀于東宮,馬驚墮地,衣幘皆敗,其額微損,事與

上同。

建隆元年,雄州歸義軍民劉進妻產三男。二年,孟州民孟福、定州民孟公禮

等妻各產三男。三年,齊州、晉州大旱,民家多生魃。龍岡縣民林嗣妻、京師龍

捷軍卒宜超妻產三男。

乾德三年,江陵府民劉暉妻產三男。四年,安州驍健軍卒趙遠妻產三男。五

年,光州民高與、德州民趙嗣、乾甯軍卒王進妻產三男。

開寶元年,沂州民王政、澶州民謝興妻產三男。二年,閬州民孫延廣、開州

民董遠妻產三男。七年,青城縣王宥妻產三男。河南府民劉元妻產三男。

太平興國二年,邢州招收軍卒李遇、汝州歸化軍卒魚霸、常州民謝祚妻產三

男。晉原縣民楊萬妻產三男。七年,澶州龍衛軍卒靳興、普州民鄭彥福妻產三男。

汾州民鄭訓妻產三女。雁門縣民劉習妻產四男。滑州歸化軍卒安旺妻產二男一女。

八年,揚州順化軍卒俞釗、溫州民李遇、榮州民李祚妻產三男。九年,揚子縣民

妻生男,毛被體半寸余,面長、頂高、烏肩、眉毛粗密,近發際有毛兩道軟長眉,

紫唇、紅耳、厚鼻、大類西域僧。至三歲,畫圖以獻。

雍熙二年,奉新縣民何靖妻產三男。三年,魯山縣民張美、相州林慮縣民張

欽妻產三男。四年,晉原縣民周承暉、固始縣民楊升妻產三男。

端拱元年,祁州民馮遇妻產三男。二年,齊州民徐美、並州民侯遠、常州卒

徐流妻產三男。

淳化元年正月,河陽縣民王斌、新息縣民李珪妻產三男。八月,汾州悉達院

僧智嚴頭生角三寸。二年,晉陵縣民黃釗、南充縣民彭公霸、龍陽縣民周信、王

屋縣民李清、臨清縣民國忠、鄰水縣吏謝元升、奉化縣卒朱旺妻產三男。瀛州民

胡立、邢州民高德妻產三男。四年,邯鄲縣民鄭安、河間縣民王希輦、安州民宋

和妻產三男。五年,雍丘縣營卒盛泰妻產三男。

至道元年,保州敵軍校李深、宋城縣民王洽、臨淮縣民賀用、永清縣民董美、

鄄城縣民馬方妻產三男。二年,安豐縣民王構、伊陽縣民張壽、成都縣民彭操妻

產三男。三年,汾州民趙演、沂州民李嗣、南劍州民劉相、饒安縣民睦鸞、衛州

宣武軍卒李筠妻產三男。

咸平元年,台州永安縣王旺、澶州靜戎軍卒鄭穗妻產三男。莘縣民懷梁、獲

嘉縣民王貴、永康縣民羅彥瑫、溫縣民楊榮、毗陵縣民魏吉妻產三男。三年,

睢縣民朱進、鄆州武威軍卒徐繞、深州民彭遠妻產三男。四年,望都縣民郭瑩、

邕州澄海軍卒梁濟妻產三男。五年,夏津縣民趙替妻產三男。六年,石城縣民劉

詵、堂邑縣民戴玉妻產三男。平鄉縣民郭讓妻產四男。

景德元年,南昌縣民李聰妻產三男。二年,奉新縣民魏勇妻產三男。四年,

八作司匠趙榮、南頓縣民任登老、棗強縣民張緒妻各產三男。

大中祥符元年,高郵軍民王言妻產四男。二年,崞縣民張留、清平軍民楊泉

妻產三男。三年,獲嘉縣民馮可妻產三男。宋城縣民李悔妻產二男一女。四年,

河池縣民馮守欽妻產三男。五年,大名府宣勇軍卒徐璘、贊皇縣民李釗妻產三男。

七年,銅鞮縣民李謙、宋城縣民白德、霍丘縣民朱璘、平涼縣民焦思順妻產三男。

八年,河南府民宋再興、真陽縣民周元、曆亭縣民田用侯言、霍丘縣民王忠杜戩、

濛陽縣民衛志聰、定州驍武軍卒張吉、雍丘縣懷勇軍卒黃進妻產三男。永嘉縣民

張保妻產四男。九年,曹州雄勇軍卒聶德、瀛州民劉元、澧州民張貴、廣州民劉

吉妻產三男。

天禧元年,連江縣民陳霸妻產三男。三年,錢塘縣民謝文信、遂安縣民李承

遇妻產三男。四年,孝感縣民杜明、平恩縣民劉順妻產三男。七月,耒陽縣民張

中妻產三男,其額有白志方寸余,上生白發。

自天聖迄治平,婦人生四男者二,生三男者四十四,生二男一女者一。熙甯

元年距元豐七年,郡邑民家生三男者八十四,而四男者一,三男一女者一。元豐

八年至元符二年,生三男者十八,而四男者二,三男一女者一。元符三年至靖康,

生三男者十九,而四男者一。前志以為人民蕃息之驗。

宣和六年,都城有賣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易七人,始免而逃

去。豐樂樓酒保朱氏子之妻,可四十余,楚州人,忽生髭,長僅六七寸,疏秀而

美,宛然一男子,特詔度為女道士。

紹興三年,建康府桐林灣婦產子,肉角、有齒。是歲,人多產鱗毛。二十年

八月,真符縣民家一產三男。

隆興元年,建康民流寓行都而婦產子,二首具羽毛之形。

乾道五年,衡、湘間人有化為虎者。余杭縣婦產子,青而毛,二肉角,又有

二家婦產子亦如之,皆連體兩面相鄉。三家才相距一二里。潮州城西婦孕過期產

子,如指大、五體皆具者百余,蠕蠕能動。

淳熙十年,番昜南鄉婦產子,肘各有二臂,及長,斗則六臂並運。十三年,

行都有人死十有四日複生。十一月辛未,鄧家巷婦產肉塊三,其一直目而橫口。

十四年六月,臨安府浦頭婦產子,生而能言,四日。暴長四尺。

紹熙元年三月癸酉,行都市人夜以殺相驚,奔迸者良久乃定。是歲,昆山縣

工采石而山壓。三年六月,它工采石鄰山,聞其聲呼,相應答如平生。其家鑿石

出之,見其妻,喜曰:“久閉乍風,肌膚如裂。”俄頃,聲微噤不語,化為石人,

貌如生。

慶元元年,樂平縣民婦產子有尾。永州民產子首有角,腋有肉翅。二年七月,

進賢縣婦產子亦如之,而面有三目。

嘉定四年四月,鎮江府後軍妻生子,一身二首而四臂。

淳化五年六月,京師疫,遣太醫和藥救之。

至道二年,江南頻年多疾疫。

大觀三年,江東疫。

建炎元年三月,金人圍汴京,城中疫死者幾半。

紹興元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無算。秋冬,紹興府連年大疫,

官募人能服粥藥之勞者,活及百人者度為僧。三年二月,永州疫。六年,四川疫。

十六年夏,行都疫。二十六年夏,行都又疫,高宗出柴胡制藥,活者甚眾。

隆興二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萬避亂江南,結草舍遍山谷,暴露凍餒,疫死

者半,僅有還者亦死。是歲,浙之饑民疫者尤眾。

乾道元年,行都及紹興府饑,民大疫,浙東、西亦如之。六年春,民以冬燠

疫作。八年夏,行都民疫,及秋未息。江西饑民大疫,隆興府民疫,遭水患,多

死。

淳熙四年,真州大疫。八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甯國府民疫死者尤眾。

十四年春,都民、禁旅大疫,浙西郡國亦疫。十六年,潭州疫。

紹興二年春,涪州疫死數千人。三年,資、榮二州大疫。

慶元元年,行都疫。二年五月,行都疫。三年三月,行都及淮、浙郡縣疫。

嘉泰三年五月,行都疫。

嘉定元年夏,淮甸大疫,官募掩骼及二百人者度為僧。是歲,浙民亦疫。二

年夏,都民疫死甚眾。淮民流江南者饑與暑並,多疫死。三年四月,都民多疫死。

四年三月,亦如之。十五年,贛州疫。十六年,永、道二州疫。

德祐元年六月庚子,是日,四城遷徙,流民患疫而死者不可勝計,天甯寺死

者尤多。二年閏三月,數月間,城中疫氣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數計。

熙甯元年七月戊子夜,西南云間有聲鳴,如風水相激,寢周四方。主民勞,

兵革歲動。六年七月丙寅夜,西北云間有聲如磨物,主百姓勞。七年七月庚子夜,

西北天嗚,主驚憂之事。

紹興二十一年八月乙亥,天有聲如雷,水響于東南,四日乃止。

開禧元年六月壬寅,天鳴有聲。

天禧三年正月晦,沈丘縣民駱新田聞震,頃之,隕石入地七尺許。

淳熙十六年三月壬寅,隕石于楚州寶應縣,散如火,甚臭腥。

慶元二年六月辛未,黃岩縣大石自隕,雷雨甚至,山水瀵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