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故都宮殿

門:

麗正(南門)和甯(北門)東華(東門)西華(西門)

苑東苑西北宮南宮

南水門東水門會通上閣

宣德隔門斜門關門

玉華含和貽謨(二門系天章閣)

殿:

垂拱(常朝四參)文德(六參宣布)大慶(明堂朝賀)

紫宸(生壽)集英(策士)

以上謂之“正朝”。亦有隨事更名者。

後殿:

延和(宿齋避殿)崇政(即祥曦)福甯

(寢殿)複古(高宗建)

選德(孝宗建。禦屏有監司郡守姓名)緝熙(理宗建)

熙明(即修政,度宗建)明華

清燕膺福慶瑞(即順慶,理宗建)射殿

需云(大燕)符寶(貯恭膺天命之寶)嘉明(度宗以繹己堂改)

明堂(即文德合祭改)坤甯(皇後)秾華(皇後)

慈明(楊太後,累朝母後皆旋更名)慈元(謝太後)

仁明(全太後)進食(即勤政)欽先(神禦)孝思(神禦)

清華

堂:

翠寒(高宗以日本羅木建古松數十株)澄碧(觀堂)芳春

凌寒鍾美(牡丹)燦錦(海棠)燕喜靜華

清賞稽古(禦書院)清遠清澈澄碧(水堂)

蕊淵環秀(山堂)文囿(禦書院)書林(禦書院)

華館衍秀披香德勤云錦(荷堂。李陽冰書匾)

清霽萼綠華(梅堂。李陽冰書額。度宗易名“瓊姿”)

碧琳凝光澄輝繡香

呈芳會景(青花石柱,香楠袱額,瑪瑙石砌)

正始(後殿。謝後改“壽甯殿”)怡然(惠順位)

信美(婉容位)

齋:

損齋(高宗建)彝齋謹習齋燕申齋

樓:

博雅(書樓)觀德萬景清暑清美明遠倚香

閣:

龍圖(太祖太宗)天章(真宗。並祀祖宗神禦)

寶文(仁宗)顯謨(神宗)徽猷(哲宗)敷文(徽宗)

煥章(高宗)華文(孝宗)寶謨(光宗)寶章(甯宗)

顯文(理宗)云章(祖宗禦書。宋刻誤“度宗”)

清華凌虛清漏倚桂來鳳觀音芙容

萬春(太後殿)

台:

欽天(奉天)宴春秋芳天開圖畫舒嘯蹌台

軒:

晚清

閣:

清華睿思怡真容膝受厘綠綺

觀:

云濤

亭:

清涼(宋刻“清泳”)清趣清顥清暉

清迥清隱清寒清激(放水)

清清興靜香靜華

春妍春華春陽春信(梅)

融春尋春映春余春

留春皆春寒碧寒香

香瓊香玉(梅)香界碧岑

灩碧(魚池)瓊英瓊秀明秀

濯秀衍秀深秀(假山)錦煙

錦浪(桃花)繡錦萬錦麗錦

叢錦照妝(海棠)浣綺綴金(橙橘)

綴瓊(梨花)香暗香晚節香(菊)

岩香(桂)云岫(山亭)映波含暉

達觀秀野凌寒(梅竹)涵虛

平津真賞芳遠垂綸(近池)

魚樂(池上)噴雪(放水)流芳芳嶼(山子)

玉質此君(竹)聚芳延芳

蘭亭激湍崇峻惠和

浮醴泛羽(並流杯亭)凌穹(山頂)迎熏

會英正己(射亭)丹暉凌光

雪徑(梅)參月共樂迎祥瑩妝植杖(村莊)

可樂文杏壺中天

別是一家春(度宗新創,或謂此非佳讖也,未幾果驗)

園:

小桃源(觀桃)杏塢梅岡瑤圃村莊桐木園

庵:

寂然怡真

坡:

瑪瑙洗馬

橋:

萬歲清平春波玉虹

泉:

穗泉

禦舟:

蘭撓荃橈旱船

教場:

南教場北教場

禁中及德壽宮皆有大龍池、萬歲山,擬西湖冷泉、飛來峰。若亭榭之盛,禦

舟之華,則非外間可擬。春時競渡及買賣諸色小舟,並如西湖,駕幸宣喚,錫賚

巨萬。大意不欲數蹕勞民,故以此為奉親之娛耳。

禦園:

聚景園(清波門外孝宗致養之地,堂匾皆孝宗禦書。淳熙中,屢經臨幸。嘉

泰間,甯宗奉成肅太後臨幸。其後並皆荒蕪不修。高疏寮詩曰:“翠華不向苑中

來,可是年年惜露台。水際春風寒漠漠,官梅卻作野梅開。”)

會芳殿瀛春堂鏡遠堂(宋刻“攬遠”)芳華堂

花光亭(八角)瑤津翠光桂景灩碧涼觀

瓊芳彩霞寒碧柳浪橋學士橋

玉津園(嘉會門外。紹興間,北使燕射于此。淳熙中,孝宗兩幸。紹熙中,

光宗臨幸)

富景園(新門外。孝宗奉太後臨幸不一。俗稱“東花園”)

屏山園(錢湖門外。以對南屏山,故名。理宗朝改名“翠芳園”。余見西湖

門)

玉壺園(錢塘門外。本劉鄜王園。有明秀堂。余見西湖門)

瓊華園小隱園集芳園(葛嶺。元系張婉儀園,後歸太後。殿內有古

梅老松甚多。理宗賜賈平章。舊有清勝堂、望江亭、雪香亭等。余見西湖門)

延祥園(西依孤山,為林和靖故居。花寒水潔,氣象幽古。三朝臨幸。余見

西湖門)

瀛嶼(在孤山之椒。舊名“涼堂”。四壁蕭照畫山水,理宗易今名,今為西

太乙宮黃庭殿)

挹翠堂(舊名“黑漆堂”,理宗禦書)

香遠(舊艉蓮亭)香月(倚里湖。舊名“水堂”,理宗禦書)

清新(舊六椽堂)白蓮堂六一泉堂檜亭梅亭

上船亭東西車馬門西村水禦舟港林逋墓

陳朝檜(有禦書詩)金沙井瑪瑙坡六一泉

高磅寮詩云:“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壓輕塵不敢浮。山北山南人喚酒,春前

春後客憑眸;(宋刻“樓”)射熊館暗花扶扆,下鵠池深柳拂舟。白發邦人能道

舊,君王曾奉上皇游。”

德壽宮(孝宗奉親之所)

聚遠樓(高宗雅愛湖山之勝,恐數蹕煩民,乃于宮內鑿大池,引水注之,以

象西湖冷泉,壘石為山,作飛來峰,因取坡詩“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間

人”名之,周益公進端午帖子云:“聚遠樓高面面風,冷泉亭下水溶溶。人間炎

熱何由到,真是瑤台第一重。”孝宗禦制冷泉堂詩以進,高宗和韻,真盛事也。)

香遠堂(荷)清深堂(竹)松菊三逕(菊、芙蓉、竹)

梅坡月榭清妍(荼蘼)清新(桂)芙蓉岡

(○已上並東地分)

射廳戴忻堂(禦宴之所)臨賦(荷池)粲錦(金林檎)

至樂(池上)清曠(桂)半綻紅(郁李)瀉碧(金魚池)

(○已上並南地分)

冷泉堂(古梅)文杏館靜樂(牡丹)浣溪(海棠)

(○已上並西地分)

絳華(羅木堂)旱船俯翠(茅亭)

(○已上並北地分)

重華宮(孝宗內禪所居,即德壽宮)茲福宮(憲聖、壽成二太後所居,

即重華宮)壽慈宮(即慈福宮,改重壽殿)

東宮:

資善堂鳳山樓榮觀堂玉淵堂清賞齋(宋刻“堂”)

新益堂繹已堂射圃

○乾淳教坊樂部

雜劇色:

德壽宮:

劉景長(使臣)王喜(保義郎頭,名都管使臣,又名公謹,號玩隱老人)

茆山重(節牙頭○“節”宋作“茅”)蓋門貴蓋門慶(末)

侯諒(侯大頭次末)張順曹辛宋興(燕子頭)

李泉現(引兼舞三台)

衙前:

龔士美(使臣都管)劉恩深(都管)陳嘉祥(節級)

吳興祐(德壽宮引兼舞三台)吳斌(宋刻“賦”)

金彥升(管干教頭)王青孫子貴(引)

潘浪賢(引兼末部頭)王賜恩(引)胡慶全(蠟燭頭)

周泰(次)郭名顯(引)宋定(次德壽宮蚌蛤頭)

劉信(副教頭)成貴(副)陳煙息(副大口)王侯喜(副)

孫子昌(副末節級)焦金色(宋刻“焦色金”)楊名高(末)

宋昌榮(副歡喜頭)

前教坊:

伊朝新王道昌

前鈞容直:

仵谷豐(五味粥○“仵”宋刻“杵”)李外喜(“喜”宋刻“善”)

和顧:

劉慶(次劉袞)梁師孟朱和(次貼衙前鱔魚頭)

甯貴(甯鑊)蔣甯(次貼衙前利市頭)司進(司瓜兒)

郝成(次衙前小鍬)高門興高門顯(羔兒頭)高明(燈塔兒)

劉貴段世昌(段子貴)司政(仙鶴兒)張舜朝趙民歡

龔安節嚴父訓宋朝清宋昌榮(二名守衙前)

周旺(丈八頭)下疇宋吉伊俊汪泰

王原全(次貼衙前)王景鄭喬王來宣

張顯(守闕祗應黑俏)焦喜(焦梅頭)

歌板色:

德壽宮:

李行高(笛兼)

衙前:

王信(拍兼)

拍板色:(衙前笛色。王均,觱篥色,鄭彥,周賢良兼拍板)

德壽宮:

劉益(使臣)謝春澤

衙前:

吳興祖(節級)趙永(部頭)花成時世俊(守闕節級)

前鈞容直:

崔喜

琵琶色:(衙前豪師古兼琵琶)

德壽宮:

胡永年(武功大夫)謝聖澤

衙前:

焦進(部頭)趙昌祖段從善(宋刻“段從容”)

和顧:

吳良輔豪士英曹彥國

簫色:

衙前:

曾延慶(部頭)劉珦周濟(問頭)

和顧:

朱世良(兼箏,宋刻“世昌”)王謹

劉宗旺周亨陳籥

稽琴色:

德壽宮:

曹友聞(承節郎守闕都管)

衙前:

楊春和(人員守闕都管)魏國忠(節級兼舞)

孫良佐石俊馮師賢

和顧:

劉運成趙進(杖鼓兼)曹和馮師賢王處仁箏色:

德壽宮:

朱邦直(直訓郎)

衙前:

張行福(副頭)豪士高俊

前教坊:

聶庭俊

前鈞容直:

李吉

笙色:

德壽宮:

湯士成孫顯祖

衙前:

宋世甯(節級)豪師古(兼琵琶)傅詔(管干人,宋刻“紹”)

鄧孝仁趙福(兼德壽宮)

前鈞容直:

吳勝

前教坊:

劉永顯

和顧:

張世榮康彥和王興祖

觱篥色:

德壽宮:

田正德(教坊大使)鞠思忠孫慶祖劉舜俞陳永良

衙前:

李祥(守闕節級)仇彥(節級)王恩(節級)李和(部頭)

時世榮(部頭)王正德王道和慢守恭李遇

金宗信(兼德壽宮)鄭彥(兼拍板)張勻劉道

朱貴(管干人)曹彥興吳良佐孟誠陳祐

丘彥(管干人)鄧孝元王永周賢良(兼拍板)

陳師授(兼德壽宮)陳永良(兼德壽宮)

前教坊:

戚興道李彥美郭席珍

前鈞容直:

王宣唐政

和顧:

于慶(兼舞)馮宣王椿倪潤

李祥(守闕節級,宋刻“都級”)陳繼祖季倫張彥明

陳良疇(宋刻“”)馮異商翼時世顯王文信

王延慶謝潤張榮(第三名守闕衙前)時顯祖費仍裕

任再興李樂正蔡邦彥(宋刻“秦邦彥”)鄭彬時允恭

金潤王壽王思齊(宋刻“思齋”)于成孫良輔

崔顯盧茂春王師忠宋康甯張端顧宣王仲禮

郭達宗(宋刻“建宗”)劉順(守闕衙前)

笛色:

德壽宮:

元守正(忠翌郎)孫福(使臣)孫繼祖張行謹

衙前都管:

孫福(使臣)朱榛(人員守闕都管)張守忠(節級)

楊勝(節級)王喜(節級)張師孟(部頭)兵興(部頭)

李智友段從禮朱順陳俊雷興祖王仕甯

時寶(部頭兼德壽宮)孫進郭彥楊選(兼德壽宮)

金儀趙俊(守闕節級)趙順楊元慶時定趙興祖

陰顯祖丘遇徐識孫顯王筠(兼德壽宮拍板)

張榮郭亨元舜道

前教坊:

金宗訓俞德謝祖良曾延廣李進

前均容直:

王喜俞德冀恩

和顧:

張億茆慶張師顏劉國臣趙昌張廣元舜臣

沈琮(杖鼓)胡良臣王師仲徐亨張義林顯

鄭青陳士恭巫彥朱世榮朱紹祖翟義張孝恭

汪定費興李升馮士恭陳寶楊善尹師授

張介賀宣朱榮朱元(守闕衙前)軒定(鼓板)

張成(鼓板)閻興(鼓板)王和(鼓板)陳煥張世亨

許珍張淵孫顯宗崔成(守闕衙前)

方響色:

德壽宮:

齊宣田世榮

衙前:

葛元德(部頭)于喜齊宗亮(管干人)

前鈞容直:

高福

和顧:

馬重榮(宋刻“仲榮”)尹朝于通

劉才高

杖鼓色:

德壽宮:

張名高孟清

衙前:

高宣(節級)時思俊(守闕節級部頭兼板)程盛齊喜

孟文叔(守闕節級)時和鄧友端徐宗旺

吳興福(兼德壽宮)鄧世榮張興祿(管干人)葉喜

前教坊:

鞠端

前鈞容直:

閻興邢智

和顧:

張士成張潤張義張世昌張世顯孫榮段錦新

蔡顯忠齊宗景郭興祖時康甯高潤張皋傅良佐

李晉臣思芸范琦段錦

大鼓色:

德壽宮:

張佑李吉

衙前:

董福(部頭)李進周均(小唱)張佑(兼德壽宮)

和顧:

趙慶(鼓兒)劉成孫成(鼓兒,習學大鼓)

王富(勾般,習學大鼓)尹師聰(鼓兒)張守道(唱道情)

張升(鼓兒)宋棠(掌儀下書寫文字)喻祥(小唱)

錢永(守闕衙前)舞旋(嵇琴:魏國忠,琵琶:豪士英,並兼舞三台)

德壽宮:

劉良佐(武德郎)

衙前:

杜士康

和顧:

于慶

雜劇三甲:

劉景長一甲八人

戲頭李泉現引戲吳興祐

次淨茆山重、侯涼、周泰

副末王喜裝旦孫子貴

蓋門慶進香一甲五人:

戲頭孫子貴引戲吳興

次淨侯涼副末王喜

內中祗應一甲五人:

戲頭孫子貴引戲潘浪賢

次淨劉袞副末劉信

潘浪賢一甲五人:

戲頭孫子貴引戲郭名顯

次淨周泰副末成貴

築球三十二人:

左軍一十六人:

球頭張俊蹺球王憐

正挾朱選頭挾施澤

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

散立胡椿等

右軍一十六人:

球頭李正蹺球朱珍

正挾朱選副挾張甯

左竿網徐賓左竿網王用

散立陳俊等

雜班:

雙頭侯諒散耍劉袞、劉信

小樂器:

嵇琴曹友聞簫管孫福

劉運成拍侯涼

鼓板:

衙前一火:

鼓兒尹師聰拍張順

笛楊勝、張師孟

和顧二火:

笛張成(老僧)閻俊(望伯)

張喜鼓兒張升

笛王和(小四)鼓兒孫成(換僧)拍張榮(狗兒)

馬後樂:

拍板吳興祖

觱篥田正德、孫慶祖、陳師授

笛孫福、時寶、元守正

提鼓孫子貴

劄子孟清、時世俊、高宣、吳興福、張興祿

內中上教博士:

王喜劉景長曹友聞朱邦直孫福

胡永年(各支月銀一十兩)

雜劇:

王喜侯諒吳興福吳興祐劉景長張順

拍板:

田正德謝春澤

琵琶:

胡永年

舞:

劉良佐

嵇琴:

曹友聞楊春和

箏:

朱邦直

方響:

齊宣

笙:

湯士成

鎊:

劉運成

觱篥:

孫慶祖

笛:

孫福時寶

掌儀范等合于人:

掌儀范:

朱邦直曹友聞元守正孫福朱榛(守闕)

衙前都管:

劉恩深孫福元守正(守闕)

管干教頭:

朱貴張興祿丘彥傅詔(宋刻“紹”)劉宗亮

逐色部頭:

劉信趙永焦進周濟楊春和宋世甯李和

時世榮時寶岳興葛元德高宣董福時世俊

杜土康潘浪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