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歌

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諸樂之上。古之能者,即有

韓娥、李延年、莫愁。(莫愁者,女子也。樂府詩云:“莫愁在何處?住在石城

西。艇子打雨槳,催送莫愁來。”)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

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明皇朝有韋青,本

是士人,嘗有詩:“三代主綸誥,一身能唱歌。”青官至金吾將軍。開元中,內

人有許和子者,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宮,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

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變新聲。韓娥、李延年歿後千餘載,曠無其人,至永

新始繼其能。遇高秋郎月,台殿清虛,喉囀一聲,響傳九陌。明皇嘗獨召李謨吹

笛逐其歌,曲終管裂,其妙如此。又一日,賜大酺于勤政樓,觀者數千萬眾,喧

嘩聚語,莫得聞魚龍百戲之音。上怒,欲罷宴。中官高力士奏請:“命永新出樓

歌一曲,必可止喧。”上從之。永新乃撩鬢舉袂,直奏曼聲,至是廣場寂寂,若

無一人;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腸絕。洎漁陽之亂,六宮星散,永新為一士人

所得。韋青避地廣陵,因月夜憑闌于小河之上,忽聞舟中奏水調者,曰:“此永

新歌也。”乃登舟與永新對泣久之。青始亦晦其事。後士人卒與其母之京師,竟

歿于風塵。及卒,謂其母曰:“阿母錢樹子倒矣!”

大曆中有才人張紅紅者,本與其父歌于衢路丐食。過將軍韋青所居(在昭國

坊南門里),青于街牖中聞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納為姬。其父舍于後

戶,優給之。乃自傳其藝,穎悟絕倫。嘗有樂工自撰一曲,即古曲《長命西河女》

也,加減其節奏,頗有新聲。未進聞,先印可于青,青潛令紅紅于屏風後聽之。

紅紅乃以小豆數合,記其節拍。樂工歌罷,青因入間紅紅如何,云:“已得矣。”

青出,绐云:“某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風歌之,一聲不

失,樂工大驚異,遂請相見,歎伏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聲不穩,今已正矣。”

尋達上聽。翊日,召入宜春院,寵澤隆異,宮中號“記曲娘子”,尋為才人。一

日,內史奏韋青卒,上告紅,紅乃于上前嗚咽奏云:“妾本風塵丐者,一旦老父

死,有所歸,致身入內,皆自韋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慟而絕。上嘉歎之,

即贈昭儀也。貞元中有田順郎,曾為宮中禦史娘子。元和、長慶以來,有李貞信、

米嘉榮、何戡、陳意奴。武宗已降,有陳幼寄、南不嫌、羅寵。咸通中有陳彥暉

(案:《碧雞漫志》引《樂府雜錄》云:靈武刺史李靈曜置酒,座客姓駱唱《河

滿子》,皆稱絕妙。白秀才者曰:“家有聲妓,歌此曲音調不同。”召至令歌,

發聲清越,殆非常音。駱遽問曰:“莫是宮中胡二子否?”妓熟視曰:“君豈梨

園駱供奉耶?”相對泣下。今本脫簡,附錄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