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節:總序

尼采與形而上學總序

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批學有功力、才華橫溢、富于開拓精神的中青年學者正脫穎而出。他們或潛心于某一專題,或馳騁于廣闊的學術領域,其成就為中外學人所矚目。他們中間的一些人,已經或即將獲得國內外的博士學位。為了及時反映和交流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將有選擇地、但又不拘一格地編輯出版一套《博士論叢》,專門用以印行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及有關毗鄰、交叉學科的優秀博士論文或水平相當的著作。

當今知識更新之高論邀寵,信息爆炸之危害聳聽,我們卻淡然于好新騖奇,無意于時髦文化的追求,這並非藐視各種新的嘗試,實為強調學術根基之堅實。那些踏踏實實耕耘于學術之一隅、又心領神會于存在之整體的作者,才是我們最珍視的力量。我們唯願為推進學術而效力。真正的學術,決非圖一時一地之熱鬧,而需求有恒久性和世界性的作用。研習國故,不拘于考據、訓詁,而要能通古今曆史之至變,究人生社會之真義,啟迪讀者之心扉;治理學術,則不限于述評、比較,要在體悟和理解中西文化之本源,與各民族宗師哲人交流。真正的學術是一種對話,不僅與國人、今人對話,與洋人、後人對話,而且不斷提高對話的層次,就學術的進步來說,這是使我國民族文化立于世界之林的關鍵。創新而不止于移花接木,引進而不孜孜于搬弄新術語,首先要在學術上有深厚根基,然後才能開出自己的花朵。當然,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沒有多年自甘寂寞的艱苦勞作,是決不能達到的。但願《博士論叢》的撰稿人與我們一起,逐步朝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相信,不屑于趕時髦、湊熱鬧的讀者會理解我們的用心的。

"五四"運動後,也是一批青年人起而順應世界文明大勢,以新的眼光整理傳統文化,移植西方文化,為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奠了基,其中許多人日後成為學貫中西而又自成一說的名家。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中西文化再次相遇和撞擊,為中國現代學術文化創造性大發展提供了契機,而新一代的中青年學者在此大發展中必將發揮其中堅作用。我們有理由期望,《博士論叢》的撰稿人中也會湧現出不遜于前人、無愧于時代的大學者。

《博士論叢》編輯委員會1987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