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慢性病的調養 總結

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花了許多年,不知改了多少個版本,把兩個幫我校對的好朋友弄得人仰馬翻,總算完成了這本書。在寫作之前,寫作之中,我一直在猶豫是不是適合寫這麼一本書,使用手冊本應是設計制造者該寫的,人類已經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了近百萬年,大概這是第一本使用手冊,我是不是越俎代庖,太自大了?

長期以來,也一直擔心這本書是不是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麻煩。事實上這本書是一直在忐忑不安的心理壓力下完成的。寫完之後,松了一口氣,無論這本書會帶給自己多少麻煩,就讓它來吧。

在寫這本書的這些年中,不斷有新的進展,愈來愈多人了解我們的工作,也給我們很多的鼓勵。到了接近完稿之前,我們又克服了幾種嚴重的疾病,我們提供的只是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教導人們如何正確的使用身體,沒有使用任何藥物和器材,這種方法稱不上是醫學,卻創造了比醫學更大的效用。

現代的醫學幾乎對所有慢性病都束手無策,顯然醫學這門科學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這是一門會影響每一個人生和死的學問,有時候小小的一個錯誤都會讓某些人失去生命,沒有機會補救。因此,這個行業有很嚴格的法律,限制著各種行為。這些法律原來的用意是為了保護病患的權益,也保護了醫生權益。法律規定醫生只要用被認可的醫療方法為患者治病,如果因此導致患者發生生命上的任何損失,他們沒有責任。由于事關人命,任何這方面的法律責任都是非常嚴重的。

這樣的法律也嚴格的限制了醫生思考的權力,更不准有創新的權力,只有在教學醫院工作的醫生有資格開發新的治療方法。即便是這些教學醫院的醫生,也必需冒著很大的風險,經過很長時間的動物實驗,才能在病人身上進行實驗。

多數的醫生都只能用學校所學,或醫學界公認的方法來治病。雖然全世界有這麼多的醫生,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醫生有資格開創新的醫療方法。在這樣的環境里,就算華陀再世也很難再成為一個神醫。

雖然在這本書中對整個現代醫學有很直接的批評,但是當我們親身經曆在加護病房中與患者共同和死神博斗,體會了那種驚心動魄的曆程之後,對于許多獻身醫療事業,每天都必需面對這麼惡劣環境的醫護人員有無限的敬意,今天醫學的問題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各種大家無法掌握的因素長期造成的。

我們所有的科學家伙伴們都沒有醫生資格,我們不能開業行醫,只能建議一些具有醫師資格的朋友參考我們的方法,或者提供朋友觀念上的指導,更多的是一些醫院已經放棄的病人,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找我們幫忙。

多數時候,我們是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各種試驗,我們每個人都很珍惜每一次生病的機會,因為這是最好的實驗機會。所幸我們的方法是最自然而且安全的,因此,並沒有冒任何風險。每次生病,都有機會仔細觀察自己體內倒底發生了什麼事,仔細思考身體在做什麼。這本書有許多章節,都是我在生病時所寫下來的。


有一次,由于我們想觀察心包積液流動的狀態,需要一名自願者,在心髒和心包膜之間注入顯影劑,然後在MRI(磁共振設備)下觀察,在心髒上注射是有一點點危險的,因此,我自願擔任“白老鼠”。後來因為其它原因,實驗沒有做成,這是唯一一次具有少許危險的實驗。費倫教授則在多數的經絡研究中充當白老鼠,多數實驗中的照片都是他自己擔任主角的。

也因為“我們不是醫生”的限制,讓我們有機會發展出這一套完全不需要醫生資格就能做的保健手段和全新的健康觀念。卻意外的發現,原來正確的觀念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

由于我們都沒有受過正統醫學的教育,在思考疾病的成因時,完全沒有任何框架,每個人用他原來學過的科學知識來建構自己的疾病模型,再經過一群不同技術背景的朋友共同討論,就發展出這一套理論和觀念。我們不敢說這就是真理,但是,許多朋友讀過我們整理的文章後,都認為很有道理,也很合邏輯。其中很多人身體力行的奉行我們的一式三招及健康觀念,健康真的就這麼得到了。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更多的朋友和家庭健康快樂的人生,也給醫學界帶來一點改變,讓更多的人敢開始思考醫學的基本問題,建構更接近真理的醫學模型。有朝一日能夠將現在困擾全世界的這些慢性病全數消除。

在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後,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我們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醫生朋友,在上海市經絡科學研究中心的支持下,2002年七月,在上海最熱鬧的淮海中路開設了原安針灸推拿診所,利用我們這套理論,提供需要的朋友及時協助,我們也在籌集資金建立一個大型的慢性病調養中心,這個調養中心將是一個休息和學習正確生活習慣的場所。

我們理想中的醫院應該更像一個休閑旅館,沒有藥味,沒有白大掛的醫護人員,不再有白牆和白天花板構成冷冰冰的白色空間,有的是活潑的空間,和指導正確生活方式的健康顧問及義工;沒有手術房,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教室和休閑設施,每天有輕松的旅游節目和休閑活動。醫生的處方除了經絡的物理調理之外,還有“觀念處方”,提供患者適當的生活建議,並幫助患者改正生活習慣。

每一個人學會了正確使用自己身體的方法之後,未來的醫療費用應該極為低廉,希望有一天慢性病醫療服務不再是一種商業行為,而是社會最基本的公共設施,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和權力享用,這是我們整個工作團隊的最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