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8節:開端:8月恐慌(4)

新產品通常有致命的弱點,就像所謂的“項目保險”飄忽不定的指數套利,因為1987年危機,金融衍生品的創新遭到很多指責,“垃圾”債券在它們的發明者被送進了監獄之後隨即貶值。2007年,失敗是多方面的:除了債務抵押債券和不穩定的巨額抵押貸款,脆弱的對沖基金有太多的盲目跟隨者,他們幾乎漫無目的地在做同樣的事情,最終搞得亂七八糟,使變動性加劇……可以肯定,將來的國會調查委員會將會忙得不可開交。從數量上看,理論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通常會發生。對沖基金經理們的確是大玩家、一流的客戶、一流的貸款者,有時候他們的交易會占到紐約當日交易量的一半。

普通的美國人往往擔心更多其他事情,他們對規模龐大的金融部門以及它們類似“數字賭博實驗室”的功能知之甚少。坦率地說,在流行出版物中找到類似話題討論的難度就跟在雜草叢生的地上找到一棵幸運草差不多。在1987年以及隨後的20世紀90年代,金融期刊偶爾會特別解釋一些有警示作用的啞鈴形狀圖表,這種圖表左側是20年時間里飆升起來的負債,中間一段連接的是40年時間里波動幅度不大的負債(指的是從1935年到1975年),而到了現在,就是右側崛起的“珠穆朗瑪峰”。然而,在8月次級抵押貸款恐慌中,很少出現類似的表格。和20世紀20年代末對比,結果會讓我們很詫異。但是圖1–1中2006年的更新數據說明了這一類似性。

二步二叉樹可能會讓大多數的華爾街人士感到困惑,但是對房價和抵押貸款的情況,普通的美國人認為自己都了解。他們一直都這樣認為,直至2003年。那時抵押貸款公司和銀行抵押貸款部門開始提供新穎的、特殊的抵押貸款—“只付利息”的抵押貸款、可調整利率的抵押貸款、“附加”貸款以及“負攤銷”抵押貸款,等等。正如我們看到的,最狡猾的家伙通常從銷售人員那里贏得最多傭金,而購買者卻被利用了。截至2005年和2006年,半數新貸款人—他們通常不太富裕—申請了延期償還貸款。除了“忍者貸款”的俏皮說法之外,一些經紀人把次級貸款申請稱為“撒謊人貸款”,較科學的說法是“中子貸款”(殺傷人員卻不損壞房子,借用美國五角大樓中子彈的說法)。許多購買者—從他們的角度看—已經做好准備遭受自欺欺人的厄運了。而評論人員則指出,“住房的通貨膨脹”也是“美國人的國家宗教”。

嘉信理財(CharlesSchwab)是一家沒有抵押貸款業務的經紀公司,該公司的投資策略師們分析了2003年6月的借貸情況:“房屋周期超出了正常的范圍。2006年,提供次級貸款的機構占到所有貸款業務的20%,估值超過6000億美元。Alt-A貸款(借款人信用差,但是收入不錯)又占到2006年所有貸款業務的近20%。根據評級機構穆迪的說法,“許多類型貸款像次級貸款一樣糟糕”。《財富》雜志則從側面指出了人們對風險的“眾多忽視”:“過去的5年時間里,風險成為了華爾街的隱形人。銀行、對沖基金和貸款方認為房價會永遠上漲,借款人從來不會延期付款,公司從來不會一不小心破產。”美國聯邦調查局有時候會因真實犯罪而感到興奮,它通過引用2002~2007年間抵押貸款詐騙案的數量增加5倍的數據,進一步強調了借款人違約和喪失抵押贖回權與以前借款人欺騙記錄之間的密切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