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青年:先生在否定原因論的時候也否定了關注過去.您說過去並不存在,過去沒有意義.這一點我同意.過去的確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未來.

但是,現在通過說明現實性生活方式又否定了計劃性,也就是否定了按照自己的意思改變未來.

您既否定往後看,同時也否定朝前看.這簡直就是說要在沒路的地方盲目前行呀!

哲人:你是說既看不見後面也看不到前面?

青年:看不見!

哲人: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究竟哪里有問題呢?

青年:您,您說什麼?!

哲人:請你想象一下自己站在劇場舞台上的樣子.此時,如果整個會場都開著燈,那就可以看到觀眾席的最里邊.但是,如果強烈的聚光燈打向自己,那就連最前排也看不見.

我們的人生也完全一樣.正因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體,所以才能夠看到過去和未來;不,是感覺能夠看得到.但是,如果把強烈的聚光燈對准"此時此刻",那就會既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

青年:強烈的聚光燈?

哲人:是的.我們應該更加認真地過好"此時此刻".如果感覺能夠看得到過去也能預測到未來,那就證明你沒有認真地活在"此時此刻",而是生活在模糊而微弱的光中.

人生是連續的刹那,根本不存在過去和未來.你是想要通過關注過去或未來為自己尋找免罪符.過去發生了什麼與你的"此時此刻"沒有任何關系,未來會如何也不是"此時此刻"要考慮的問題.假如認真地活在"此時此刻",那就根木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青年:但,但是……

哲人:如果站在弗洛伊德式原因論的立場上,那就會把人生理解為基于因果律的一個長故事.何時何地出生,度過了什麼樣的童年時代,從什麼樣的學校畢業,進了什麼樣的公司,正是這些因素決定了現在的我和將來的我.

的確,把人生當作故事是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在故事的前面部分就能看到"模糊的將來";並且,人們還會想要按照這個故事去生活.我的人生就是這樣,所以我只能照此生活,錯不在我而在于過去和環境.這里搬出來的過去無非是一種免罪符,是人生的謊言.

但是,人生是點的連續,是連續的刹那.如果能夠理解這一點,那就不再需要故事.

青年:如果這麼說的話,阿德勒所說的生活方式不也是一種故事嗎?!

哲人:生活方式說的是"此時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變的事情.像直線一樣的過去的生活只不過是在你反複下定決心"不做改變"的基礎上才貌似成了直線而己.並且,將來的人生也完全是一張白紙,並未鋪好行進的軌道.這里沒有故事.

青年:但是,這是一種逍遙主義!不,應該說是更加惡劣的享樂主義!

哲人:不!聚焦"此時此刻"是認真而謹慎地做好現在能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