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的劫難 第12節:唐朝曆史被遽然腰斬(2)

整整耗了一年零四個月。

他發動了無數次進攻,卻被李光弼一一擊退,從而被牢牢牽制在中原戰場上,根本無暇西取長安。

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月,史思明把燕朝年號改為“應天”,希望以此去去晦氣。

讓史思明大喜過望的是,短短一個月後,新年號果然給他帶來了好運。

而他的好運使者就是此時駐防在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的唐朝觀軍容使魚朝恩。

這位唐朝天子跟前的紅人很不欣賞李光弼的打法。他覺得像這樣一味死守是懦弱無能的表現;在新年到來之際,唐軍應該主動出擊,奪回東京洛陽;更何況燕軍都是北方人,長期在外征戰,必定思鄉,此時趁其軍心渙散大舉反攻,絕對可以取勝。他把這意思反複跟肅宗強調,肅宗越聽越有理,于是敕命李光弼進軍攻取東京。李光弼不為所動,上奏說:“賊鋒尚銳,未可輕進。”

肅宗李亨還是比較信任李光弼這個平叛功臣的,一看見他的奏書,就把此事按下不表。可關鍵時刻,另一位天子眼中的平叛功臣卻站在了魚朝恩一邊,堅決主張進攻。

他就是此時已經升任朔方節度使的仆固懷恩。

自從安祿山起兵以來,帝國平叛戰場上的三根頂梁柱就是郭子儀、李光弼,還有仆固懷恩。郭子儀因鄴城之敗失勢後,仆固懷恩的競爭對手就只剩下李光弼。所以他刻意反其道而行之,堅持反攻之說,目的就是壓制李光弼,在天子面前爭功邀寵。

最後,李亨的耳根子終于軟了,便不斷派遣使者逼迫李光弼出兵。李光弼無奈,只好命鄭陳節度使李抱玉把守河陽,然後與仆固懷恩、魚朝恩及駐守陝州的神策軍節度使衛伯玉一同進兵洛陽。

史思明的幸運日就這麼如期而至了。

就像他說的,李光弼擅長守城,短于野戰。

這句話果然在上元二年二月二十三日這一天得到了應驗。

洛陽城外的北邙山下,臨深履薄的李光弼選擇了一個險要的地形列陣,而躊躇滿志的仆固懷恩則率兵列陣于一馬平川的平原之上。李光弼一再告誡他說:“依恃險要,進可攻退可守;列陣平原,一旦失利則全軍覆沒。史思明絕不可輕視!”可仆固懷恩置若罔聞。

看著各部陣形參差不齊的唐軍,史思明笑了。

他多麼希望唐軍永遠都以這副模樣跟他打仗啊!

郁積在史思明胸中一年零四個月的怒火和求勝之心,此刻化作一聲振聾發聵的號令,響徹在燕軍士兵的耳邊。

頃刻之間,燕軍騎兵就像潮水一樣漫過了平原。

起初是仆固懷恩的部眾被擊潰了,接著李光弼的陣形也被打垮了,然後各路唐軍就全部丟盔棄甲掉頭而逃……

李光弼和仆固懷恩渡過黃河,逃至聞喜(今山西聞喜縣);魚朝恩與衛伯玉逃回陝城;李抱玉棄城而走。河陽、懷州(今河南沁陽市)相繼陷落。朝廷大為震恐,迅速向陝城增兵。

邙山大捷之後,史思明乘勝西進,命史朝義為前鋒,從北路進攻陝城;他本人則率大軍從南路向西挺進。史朝義進至礓子嶺(今三門峽市南),被埋伏在此的衛伯玉打了個措手不及。史朝義屢次進攻,都被陝城的唐軍擊敗。史思明只好退駐永甯(今河南洛甯縣北)進行休整。他恨鐵不成鋼地對左右說:“小子怯懦,終不足成吾事!”打算按軍法從事,誅殺史朝義及其手下大將。

史朝義大為惶恐。

可在惶恐的同時,卻有一個細微的念頭突然閃過他的腦海。

這是一個與當年的安慶緒如出一轍的念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史朝義一直以來的處境其實也與當年的安慶緒如出一轍。

史思明寵愛幼子史朝清,自從當上皇帝後,一直想殺了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這些想法都是史思明親口對左右說的。而史思明曆來殘忍嗜殺,左右之人輕則掉腦袋,重則被族誅,所以自然有人把這些話透露給了史朝義,希望這位性情溫良、愛恤士卒的少主能夠取而代之,以免他們終日活在伴君如伴虎的噩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