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風的皇帝與短命的改革 第40節:從李惟岳身上開刀(2)

德宗沒有給他面子,還是不准。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朝臣勸諫德宗說:“李惟岳承襲父位已經是既成事實,如果不順水推舟,勢必會發生叛亂。”

德宗李適隨即說了一番話——就是這番話讓諸藩看到了皇帝向他們開刀的決心,同時也讓諸藩下定了與朝廷全面對抗的決心。

李適說:“叛賊本無所憑借,之所以敢作亂,皆籍朕之土地、假朕之位號而聚集黨羽罷了。此前為了滿足他們的欲望,朝廷給予的任命已經太多了,但是叛亂卻有增無減,可見爵命不足以消弭叛亂,卻足以助長叛亂!如果李惟岳必定要叛,給不給他任命,結果還是一樣。”

朝廷最終拒絕李惟岳的消息傳出後,田悅和李正己的使者便迅速趕赴恒州面見李惟岳。

諸藩緊急磋商的議題只有一個——武力聯合,對抗中央!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五月,諸藩率先動手了。

魏博節度使田悅命兵馬使孟佑率五千步騎北上增援李惟岳,同時命兵馬使康愔率八千人進攻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命別將楊朝光率五千人在邯鄲西北紮營,阻擊昭義方向來的唐朝援軍,而後他親率數萬大軍圍攻臨洺(今河北永年縣)。與此同時,淄青(又稱平盧;治所在青州,今山東益都縣)節度使李正己出兵扼守徐州、甬橋(今安徽宿州市)及渦口(今安徽懷遠縣淮河入口)一帶,與山南東道(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市)節度使梁崇義遙相呼應,封鎖了唐朝的江淮糧食運輸線。

六月初六,德宗下詔晉封淮西(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縣)節度使李希烈為南平郡王,加授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命其統率諸道軍隊從南線進攻梁崇義;同時命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治所在相州,今河南安陽市)節度使李抱真、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李晟聯手,從中路進攻田悅、援救臨洺;又命與成德李寶臣素有嫌隙的幽州留後朱滔從北線進攻李惟岳。

于是平叛戰役在三條戰線上同時打響。

中路戰場,馬燧與李抱真合兵八萬,從壺關(今山西壺關縣)越過太行山直抵邯鄲,對駐守在此的楊朝光部發起攻擊。正在圍攻臨洺的田悅擔心腹背受敵,親率一萬多人回師援救楊朝光。馬燧命部將李自良在雙岡(今河北邯鄲市西北)阻截,並下死令:“如果讓田悅過了雙岡,就宰了你!”李自良奮力死戰,擊退了田悅援軍。馬燧以優勢兵力一舉擊潰楊朝光,將其斬殺,並殲滅其部眾五千余人。隨後大軍經過五日休整,于七月二十六日進抵臨洺城下,田悅投入全部兵力迎擊馬燧。雙方惡戰一百多回合,田悅軍終因圍城日久、士氣疲憊而不敵馬燧的生力軍,扔下一萬多具尸體後連夜敗逃。被圍困了兩個多月的邢、洺二州終于解圍。

其時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已經病死,其子李納一直封鎖消息,自領軍政。田悅失利後向李納和李惟岳求援,李納出兵一萬,李惟岳出兵三千,與田悅殘部合計二萬余人屯駐于洹水(流經河南安陽市)。馬燧等人率部進駐鄴城,與其隔岸對峙。

八月,李納為父發喪,同時上表請求承襲節度使職。

對于諸藩的厚顏,德宗李適已經不想再用冷笑來回答了。

他現在用的是刀劍。

南線戰場,兵力單薄的梁崇義唯一一次采取主動進攻遭到失敗後,便一直集中兵力龜縮在襄陽。李希烈大軍沿漢水而上直逼其老巢。梁崇義急命部將翟暉和杜少誠在蠻水(漢水支流,流經湖北南漳縣南)阻擊,被李希烈打敗,二將皆降。李希烈命二人返回襄陽對守城軍民進行策反。梁崇義下令閉城堅守,但守城將士卻打開城門紛紛出逃。梁崇義根本無力阻止,絕望之下與妻兒一同投井而亡,李希烈命人割下其首級馳送京師。

中路戰場首戰告捷,南線戰場完勝,而在北線戰場,戰事未開朝廷就先撿了個大便宜。

因為朱滔成功策反了李惟岳帳下屈指可數的大將張孝忠。

其時張孝忠正率領八千精銳軍駐守易州,朱滔派人去對他說:“李惟岳那個乳臭未干的小兒竟敢對抗朝廷!而今昭義、河東軍已經攻破了田悅,李希烈的淮甯軍又克複了襄陽;而且河南的各路軍隊都在日夜兼程地向北挺進,恒(成德)、魏(魏博)亡可立待,你若能率先以易州歸順,那麼平滅李惟岳的首功便是你的,此乃轉禍為福之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