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誰出力誰受益

東番的確是荒島,自來大陸這邊對東番開發不夠,雖說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曾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萬余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過東番,但卻沒有進行駐防治理.此後直到唐末宋初之時,方有漢人在澎湖居住,故而本朝建國之後,便在澎湖設立巡檢司,但直到現在也沒有對東番本島進行過開發,也沒有大規模移民.爾今島上除了當地土著居民外,就是這上千年來由福建及浙江沿海小規模過去的漢族居民.

這些漢族移民繁衍至今,總人口也沒有數萬,並且因為人數過少的原因散居在台灣各地,分了很多村落居住,和大陸的朝代屬于脫節狀態,因此一直沒有形成有效政權治理.這使得東番目前為止,處于實質上的無主之地.因此,方有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想要在東番落腳,進而占領統治,但無一例外均遭到福建布政使司所屬的澎湖巡檢司的打擊.

不同于大明統治核心朝堂諸公對東番的漠不關心和毫不知情,位于一線的福建地方官員一任任以來,無一不知東番若為外賊所竊的後患.

明末所發生的大小海戰,大半便是圍繞于台灣島歸屬發生的.而每一次海戰,無一不是明軍獲勝.

這個龐大而古老的帝國,哪怕只剩下最後一口氣,猶向海上展示著帝國最強大的武力.

而曆史上,對東番的正式開發就是現在!

這個開發是由兩個明朝的大海盜組織的,一個就是魏公公派小田大郎去日本聯系的倒幕英雄顏思齊,一個就是國姓爺他老子鄭芝龍.

顏思齊作為後世的"開台王"給台灣的開發打下基礎,鄭氏父子則對台灣開發功不可沒.在鄭家祖孫幾代的努力下,數十萬大陸漢族移民台灣,這才有了台灣開發最需要的人力和政權基礎.

但這個時代的人可不會像公公一樣看的那麼遠,知道未來台灣的重要性,所謂永不沉沒的航母.更不會知道台灣的物產極其豐富,只要解決了瘟疫瘧疾,這個島足夠養活千萬人口.

在七舅姥爺,九太爺,四表姨丈等一眾土包子看來,那勞什子東番是比自家肅甯還要窮困,還要不堪的鳥不拉屎的地方.

這種地方,去了能干嗎?

聽起來像是讓大伙去當官發財,可怎麼想都覺著像是發配流放咧?

縱然最近有關皇軍要遠征東番的消息不斷得到證實,但關心這個消息的多是些熟悉海事的人,或者從事海貿的人,于肅甯這幫人而言卻是不怎麼關心.

隔行如隔山,雖說都當皇軍兩三年了,可有的事不是身在其內就能明白的.北方人骨子里就對大海畏懼,也遠不如沿海百姓精明.

這是時代所限,也是環境所限.

中國曆史上,敢于走出去,敢于勇闖天涯的基本都是生活在沿海地區的百姓,發財致富的也多是這些人.

他們不懂,魏公公懂!

先富帶後富,魏公公兩世為人不假,可對于這一世的父老鄉親們,他也是有感情的.

台灣這個大島真是公公給鄉親們的自留地.

沒辦法,家鄉肅甯縣真是太窮了,窮到年輕人爭相以割鳥當太監為人生職業規劃,窮到一個小太監回鄉都能得到"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

再放大到整個河間府,甚至整個北直隸的窮困地帶,哪怕是京師的郊縣,自宮當太監都是一條堪比考上公務員的大好事.

這是一樁很悲哀的事.

以前沒有條件,現在有了條件,公公希望他能夠改變家鄉子弟的命運.

他希望跟隨自己的家鄉父老們能夠紮根在台灣,以一點帶一面的思路來落實台灣的有效治理和開發.


更准確的說,便是一村帶一鄉,一鄉帶一鎮,一鎮帶一縣,一縣帶一府,一府帶一省,一省帶一國,一國帶一路.

嘗了螃蟹知道好吃的人會對自己親近的人說,這是萬古不變的道理.一個帶一個,公公希望以肅甯一縣帶動整個河間府,繼而帶動北直隸的環京畿貧困帶,再帶動陝甘甯邊區,把數以百萬計的大量貧困人口從那些地方拉出來.

不拉不行啊,即將到來的大災之年會使這些方變成火藥桶,會使成千上萬的人死于非命,會使大明帝國搖搖欲墜,會使華夏漢家文明沉淪數百年.

這就必須要做思想,以化解父老鄉親們心中的猶豫,使得他們的積極心提高,使得他們能夠主動去做,而不是被動的"磨洋工".

公公的強項也正在此.

他是有三寸不爛之舌的,于是,公公使出了對貴妃娘娘,對公主殿下,對太子寵妃,對皇長孫乳母的舌功,用心去打動父老鄉親,走到他們內心深處去融化他們對未知的恐懼.

光說也不行,必須要有實惠的.

首先,給名.

所謂名,就是官.

台灣警備師團這個乙等師團單獨編建,在場的不管是長輩,還是平輩,亦或是晚輩,統統有份.

這個純粹由家鄉人組成的乙等師團戰斗力肯定差,但對付台灣的土著還是綽綽有余的.

封官也是拉攏分化的手段.

"舅姥爺,孫兒已決定了,這個台灣警備師團的師團長就由您老來做,孫兒給您向陛下請個總兵的銜頭!"

魏公公說完之後,將手中的煙在桌子上點了點,使得煙葉更集中.

七舅姥爺瞬間心花怒放,和先前分給他的台中地盤相比,這個加總兵銜的師團長才是真正的花姑娘.

"九太爺,您老第一旅團長的干活!"

"姐夫,第二旅團長你來做!"

"表舅,第三旅團長您不當的話,侄兒想不到別人咧."

"......"

隨著一連串的任命,台灣警備師團的中高級將領人選竟然就這麼當場落實了.廳堂內滿是歡呼之聲.

"諸位,名份和大義良臣我給各位提供了,武器裝備良臣我這也盡力提供,這兵員嘛,眼下卻只能先編三千人..."

封官分地之後,公公也必須把困難講一下.眼下整編主力師團是當務之急,不可能把精兵強將都調進補充到這個乙等師團.除非把北方的皮島旅團和朝鮮特別支隊拉回來,但那顯然不現實.

相較東番,日本乃至東南亞的白人,北方的黑臉老漢也是一個不容小瞧的強勁對手.朝鮮北部和皮島做為未來的對金作戰基地,重要性不亞于台灣.

一聽一個師團現在只有三千人的兵員,剛剛上任的眾位師團將領頓時不樂意了.就拿姐夫王有福這個第二旅團長來說,這升了加副將銜的旅團長算下來管不到一千個兵,實在是沒什麼意思的很.就按他當總旗時管的一百個兵來說,怎麼也得給他配個五六千人才對啊.


九太爺也是有意見,都說當官好,好在哪?好在管人吶!

他九太爺最近也常聽說書,知道韓信帶兵多多益善的道理.

眾人剛剛提上來的心氣明顯泄了不少,有嘴快的又開始埋怨了.

魏公公擺了擺手,咳嗽一聲:"諸位諸位,大伙先安靜下來聽我說...我知道三千人是少了,不合一個師團的編制.不過沒有人,諸位可以自己想辦法拉人嘛.咱這皇軍不也是從無到有,慢慢有了今日的嘛."

魏公公意味深長,你們這幫人拉人頭可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官給你們任命了,想要手下滿員,你們自己開動腦筋去啊.只要不是公然搶人擄人,公公就任由你們自由發揮.

這叫什麼?

給你們印把子,你們就得給我帶出一支隊伍來!

眾人聞言,不少人心思活了.

"台灣警備師團的具體編制和任免,稍後會由大本營明文公布,屆時諸位對照這個公布結合實際募兵..."公公趁熱打鐵,把這幫人跟他要兵的念頭給堵住.有本事都自己拉去.

大家伙都不說話了,馬文慶卻突然說了句:"大表侄咧,照你這分法,咱們這算不算裂土封王?"

一聽這話,眾人"咯噔"一聲,眼睛都亮了起來.

"唔,"

魏公公覺得這個說法不合適,他想了想,對馬大舅道:"您老要這麼理解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照侄兒說,這不叫裂土封王,這叫分封."

分封?

眾人大多沒讀過書,不懂這個分封是什麼意思.少數幾個聽聞過的,卻瞬間想到了過去皇帝給兒子封王的事.如本朝太祖爺不就把兒子們都封到各地去了麼.但這麼一說的話,這分封很犯忌啊,那事是皇帝老子才能做的咧.

就是分封.

這是魏公公深思熟慮的決定,他要通過分封的形式帶領整個帝國,帶領整個民族前進.

這個分封,不是分封的皇帝老子的江山社稷,而是分封大明皇帝親軍將士以鮮血打下來的土地!

這個分封,不是內封,而是外封.

這個分封,不是封王封侯,而是封百姓,封勇士.

皇軍將士打下來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再是皇帝的私產,誰打下來歸誰.

魏公公只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做成一件事,那便是大明皇軍的將士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們的家鄉!

大明皇軍的刺刀指向哪里,哪里就是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的漢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