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姓姓氏起源

成湯,帝嚳(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之子契的14世孫子子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舉成為商族的首領,由于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以至于周圍的一些小國也前來慕名 歸附,其勢力便迅速強大起來.他本居于毫,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 伐之事.夏末時,帝桀為君,殘暴無道,國內日趨動蕩不安,他見其 形勢,便產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開始實行滅夏的計劃.他先滅掉了 商附近的一小國葛國,接著不久,經過11次的出征,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重要同盟國家豕韋,顧,昆吾,之後再一舉滅夏,把夏桀放逐到 南巢,這樣,履就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棗商朝,定都 于毫.由于他能夠摪裁皵,死後被諡為成湯.其後子孫中有一支以諡號命氏,成為湯氏.是為河南湯氏.
郡望: 中山郡:漢高帝置郡,景帝改為國,治盧奴(今河北定縣) . 范陽郡:三國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 在涿縣(今河北涿縣). 堂號: 玉茗堂:都是因為明朝湯顯祖命名的.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納忠臣的諫議 ,還往往把提意見的人治罪,于是決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抗議,于是被罷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繼續奏本抗議,一方面編寫劇本,著有《玉茗堂集》. 遷徙分布: 因湯姓系承于商湯,故湯姓最早的發祥地應該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湯至紂王亡國,其國都先後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毫(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于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于相(今河南安陽縣西);祖乙初時,遷都于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後再遷都于邢(今河北邢縣);至盤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師縣西),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因此湯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國各地,但至秦漢之際,湯姓卻主要以古時的中山河范陽兩郡所轄之境為其繁 衍中心.所以現在全國各地的湯姓人家,應該大多來自此地.漢文帝時,湯隆的玄孫湯得新自開封遷至晉陵(今江蘇常州),其子湯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有湯姓將佐自光州固始(今屬河南)隨從前往,在福建定居.宋代,湯氏主要分布于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 ,福建,四川等省.宋時有秋浦(今安徽貴池)人殷崇義因避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得名諱,改姓名為湯悅.明代,湯氏有遷入今廣東 ,廣西者.從清康熙時開始,廣東湯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以後再尤 台灣遷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國,帝汶,澳洲等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