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姓氏起源

周滅商後,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讓他與管叔,霍叔一起監管殷得遺民,稱為"三監".武王死後, 周成王年紀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稱周公)因此臨朝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攝政,便聯合武庚反叛,周公討伐武庚,事後處死管叔,並將蔡叔放逐.後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兒子胡于蔡,稱蔡仲.春秋時,因受楚的逼迫,多次遷移.蔡平侯時遷新蔡(今屬河南),稱上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台),稱為下蔡.蔡國傳23代,曆24君,立國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國攻滅,子孫散居楚(今屬湖北),秦(今屬陝西),晉(今屬山西),齊(今屬山東)等各國,以國為姓氏,稱蔡氏. 郡望: 濟陽郡:晉惠帝時分陳留郡置郡,治所在濟陽.約相當今河南蘭考東境,山東東明南境.晉室南渡後廢. 堂號: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時跟朱熹學習.才30歲就放棄科舉,專攻理學.隱居在九峰,人們稱他九峰先生.
龍亭堂:東漢蔡倫,發明造紙,對文化事業的發展,立了 極大的功,封龍亭侯. 遷徙分布: 今北京,陝西,山東,湖南,湖北,山西境內在戰國時已有蔡氏居民.漢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蘇,浙江,如西漢蔡千秋為沛人(今江蘇沛縣),唐初,有蔡氏族人隨陳元光入閩,居于漳州,浦州,又遷念都鴻儒嶼,其後子孫繁衍,分 別遷往龍溪,赤嶺及廣東廣州等地.唐末,中原戰亂,河南蔡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先居于福建甯華縣,二傳又遷至廣東梅州.明末,鄭成功收複台灣,有蔡姓部屬隨從,後留台灣墾荒,此後,又有大批的蔡姓人從福建,廣東到台灣開基,有的又移居東南亞及歐美 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