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2)

不過,我是很喜歡李季蘭的才情的,說起來,她比前朝的才女謝道韞(只吟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同時代的薛濤,詩才都要高許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八至》詩,她還有一首詩是我非常喜歡的--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李季蘭《相思怨》
這首《相思怨》深得民歌言語直白的妙處,而意境高遠,又遙遙有《古詩十九首》的古風.讀這樣的詩不難隨著詩意聯想到一些畫面:高高的樓宇上接青天,在滿天滿地的月光籠罩下,高樓仿佛是神仙住的瑤台.一個女子在高樓上彈琴,曲調憂傷淒清,綿延直入虛空,只有相思的曲兒,才會這樣纏續綿長.可是,突然弦斷音裂,想必是女子思情切切,再也彈不下去了.曲散腸斷,這女子,撫琴獨坐,神情蕭索,黯然良久.像"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這種言盡意未盡的姿態,曆來是最有藝術感染力的.
可惜我這個俗人看重的這兩首詩,《唐詩鑒賞詞典》都沒有選.我翻看了手邊的《唐詩鑒賞詞典》,人家選了《寄校書七兄》這一首,詩曰:
無事烏程縣,差池歲月餘.
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這是一首以詩寫成的信,是李季蘭寄給自己身為校書郎(國家圖書館館員)的兄長的.其中"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兩句曆來為評家稱頌,高仲武的《中興間氣集》甚至說,"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就是"五言之佳境".我仔細看了資料,才發現這兩句好處不在于用典深巧,而是因為它寫的是虛設之景,把其兄長在國家圖書館工作的情景巧妙地藝術化了,贊美兄長遨游書海,苦心造詣,其實說白了就和咱們現在常說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差不多意思.當然人家高手遣詞造句要有技巧得多,不可以和咱們這種大白話比.
在這首詩里,李季蘭用五古的筆法占去一半的篇幅,後半篇筆法陡變,于狹窄的境地中盡顯才氣,極盡變化,顯示出她對自己才氣的自信.陸昶《曆朝名媛詩詞》贊她:"筆力矯亢,詞氣清灑,落落名士之風,不似出女人手."還是很中肯到位的評價.
史載李季蘭"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我總愛琢磨她那個"神情蕭散"是什麼樣的神態.是否就像張愛玲高昂著頭的那張照片的感覺,帶著二分傲然,三分落寞,五分蕭索,三分眷戀,七分淡漠地睥睨這紅塵.
我相信一流的才女,即使隔了千年時光,心智也是有共通的,身上流落的氣息韻致,像老房子里留下的檀香木衣櫃,總是高大沉厚的樣式,何時打開來,都彌漫著淡淡香味,有恍惚相識的感覺.
李季蘭久有才名,被德宗召見時卻已年老,德宗一看,原來是個俊老太太呵,對她撫慰了一番,也就沒什麼別的想法了.李季蘭于是在曆史上落得個"俊嫗"的雅號.我看這段故事忍不住笑,深深感歎還是張愛玲說得對--"還是出名要趁早啊,太晚的話,快樂也不是那麼強烈了!"後來李季蘭因朱泚之亂受牽連,又被唐德宗下令亂棍撲殺.想來很可悲.可能的話,女人的一生,還是不要和政治扯上關系.
傳說人死前,她一生中經曆的事,都會閃電般回放,不知在死前,李季蘭回望這一生,想起的人是誰?那晚夜靜更深,攜琴上高樓,她的相思曲又是為誰而彈?
"至親至疏夫妻",我想了解她的曾經滄海,往事是怎樣的一場煙夢?因為,這樣思深情淡的話,不是修道可以修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