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得一自在地

懷素的話,引發在場每個人的深思,只不過別人思考的是,西天淨土究竟藏在何處,顧佐思考的是,不到四個月繞行一圈,是懷素腳程太快,還是世界就那麼大?

同時懷素還在抱怨,除了大漠,高陵,草原和大海,為何一個國度都沒有,難道都和西天淨土一樣,藏了起來?

這個問題暫時是不會有答案的,也不可能由在場的幾個人討論出結果來,但卻更加激發了這些"魔黨"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個二個陷入狂亂的思考中.

王維好不容易才將大伙重新拉回了現實:"正好今日顧長史在此,之前鑒真的提議,可以拿出來了."

顧佐問:"鑒真大師有什麼想法?"

鑒真道:"長安畢竟是非之地,平日里謹言慎行,稍有不慎,就要被崇玄署抓了去.更怕的是人心難測,哪怕身邊之人,你以為是知心好友,誰知背地里卻想著去舉報你……"

聽到這里,顧佐老臉一紅.

"……原本,貧僧是打算東入大海,尋找一處宜居的無人之島,將同道們接過去,大伙兒談天說地,研討佛法,這是多麼暢快的事.幾位同道也都在全力相助,一起籌備.可今年四月,崇玄署大封天下,欣聞顧長史的懷仙館得了兩詔八州之地,于是貧僧就在想,南詔地廣人稀,且又多是荒山僻嶺,不如在顧長史治下給我等尋一座山谷,我等遷居過去,比起遠隔重洋,不是更妙麼?就是不知顧長史是否方便?"

話說完,幾雙期盼的眼睛都望向顧佐,等著他的回複.

王維輕聲道:"懷仙不必勉強,此事能行,同道們都會感激,若不行,大伙兒也能理解你的苦衷."

顧佐想來想去,還真覺得這個想法很好.從安全的角度來說,他還真怕這幾位在長安露了行藏,到時候被老虎凳之類的刑具一上,說不定就得把他供出來,這可不是賭人品的時候.

把他們從長安遷出來,往南詔某處深山老林中一塞,那可就天高皇帝遠了,在如今的形勢下,當真是神不知鬼不覺.就算真的被人發現可疑,以自己在南詔的權勢,也完全壓得住!

而從個人意願來講--

顧佐一個個看過去:王維,懷素,鑒真,一行,金和尚,空海,他歎了口氣,得保啊!

思忖良久,終于道:"通海詔的西邊,是永昌詔,此詔如今已被劃分為兩半,唐風川以北屬麗水派,以南歸懷仙館.劃地之初,絕大部分宗門和百姓都被遷居至詔北,留在詔南的,只有三家宗門,且都在靠近西北的方向.因此,永昌詔的西南方向,有一片縱橫百五十里的無人地帶,山嶺谷地無數,人跡罕至,諸位若是有意,可遷居于此."

眾人大喜,詢問是否穩妥,顧佐道:"屆時想個名目,諸位共立一宗,瞧中了哪幾座山谷,我便封與貴宗為山門,買一座大陣遮蔽,結廬而居,自由自在.只一樁不好,那里離南疆很近,有不少風險."

眾人都道:"比起東渡大海,些許風險無關緊要,如顧長史所言,我等結數十草廬,相伴而居,當真是得大自在了!"

于是又七嘴八舌開始議論,研究取個什麼宗門名字比較合適.

他們討論之際,王維向顧佐深深一拜:"我等心願,成于懷仙之手,今夜同道們必定無法入眠了!"

顧佐道:"建立山門所需的人,我沒辦法給你,也不能找外人,財,有摩詰兄在,有金和尚在,你們也不缺的,物,南吳州應有盡有,可就近選購.當然,南疆之地,物產豐茂,諸位也餓不死,就怕諸位戒殺妖獸,到時候就難一些了."

王維笑道:"我們學佛,也非迂腐之人,斬妖除魔,捍衛正道,也合修持佛法的真義."

顧佐點頭:"回頭就可以派人去永昌詔挑地方,相中哪里,就在哪里建立山門,只是盡量遠離人煙之處.我還要在京中耽擱些時日,諸位不用等我."

王維問:"有何難事?懷仙說來聽聽?"

顧佐再次罵了一通鮮于向,王維面露難色:"我們這些同道,差不多都位卑階下,如此大事,想要援手也難."


顧佐道:"無妨,只需大伙兒幫忙把消息盡量擴散出去,就是幫我最大的忙."

這些人官職都不高,但擴散起消息來很是一把好手,不過兩天,劍南道節度使鮮于向大肆壓榨南詔之事就傳遍了長安.

當下便有禦史上書,要求查明弊情.高力士趁機敦請政事堂商議此事,拿出處置章程.當夜,顧佐再次被高力士請去相見.

"政事堂已經拿出了一個章程."

顧佐很吃驚:"那麼快?"

高力士道:"這不正是你希望的麼?"

顧佐問:"怎麼處置?"

高力士道:"讓鮮于向三日內進京自辯."

顧佐握拳:"好!"

高力士搖頭:"別高興得太早,進京自辯,並不意味著就能責罰他."

顧佐道:"我當然知道,但至少是個好的開端,不是麼?來了之後,且看他如何自圓其說!"

高力士道:"今番政事堂著其入京,有賴于李相一力推動,若是有暇,不妨去拜會一二.鮮于向是楊相舉薦,想要扳倒他,還是得走李相門路."

回到西河道館,李十二問:"怎麼樣了?"

顧佐道:"還是得去見一見李相."

李十二撇了撇嘴:"王鉷兄弟謀反一案,已將李相得罪不淺,他還會見你嗎?"

顧佐道:"身居高位者,豈能以好惡情仇為行事之基?李相不是這種人."

"就是無情無義吧?你將來會不會也這樣?"

"不要胡扯!"

李林甫果然不是那種人,顧佐也知道他不是這種人,所以大大方方上門拜帖,大大方方進了門,和李林甫對座飲茶.

"政事堂已經下令,招鮮于向進京,你等消息便是,不必著急."李林甫微笑道.

"就怕過了今年的春秋兩賦."顧佐提醒他.

"用的六百里加急,金丹傳書,今日便至益州,鮮于向後日就能進京.我在政事堂盯著,盡快安排他入堂自辯,誰想故意耽擱,老夫都不答應!"